身教!陪孩子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2020-10-24 默煊情感

這麼多年,在我每次做完關於教育或者育嬰的培訓課程後,總會有一大批的家長在課後追著我問,「老師,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啊?」「老師,孩子有拖延症,做事磨磨蹭蹭怎麼辦啊?」等等。各式各樣的問題問出來林林總總,就好像我能一句話就解決了他的問題似的。儘管每次我在課堂上都會提前告訴他們「孩子的具體問題沒法幾句話回答清楚,要對家庭情況,孩子的成長經歷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後才能制定出針對這個孩子的改善方案,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孩子,可能解決方法也是不同的。」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還是阻擋不了一大批有著強烈求知慾的家長課後來找我分析原因,當然非常感謝這些家長對我的認可,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是認真聽課後,有了思考,發現問題才來找我進行諮詢的。然而,我真的幾句話就能解決他們的困惑嗎?我完全不這麼認為,事實上也根本就做不到。


默煊常常會思考什麼樣的教育方式才是正確的,但是隨著我對教育更深入的了解,我越來越發現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最好的教育方法。市面上有各式各樣的教育方法,琳琅滿目的早教機構和產品。我周圍的很多家長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在上面,期待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然而效果並不是那麼理想。至少從我了解的情況來看,很多家長還是有困惑的,很多家長還是有煩惱和焦慮的,孩子依舊存在各種各樣問題。


不得不說在我接觸的個案中,所謂的孩子存在問題,諮詢到最後,排除掉個別遺傳因素引發的人格障礙和精神類疾病,幾乎都是父母自身存在問題,從而引發了孩子的問題。但是很多父母卻認為應該接受諮詢和教育的是孩子,而不是自己。


人們感興趣的話題永遠是如何培養,教育孩子,讓孩子走向「成功」。而針對自身的完善和成長往往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是恰恰是我們自身的局限性決定了教育孩子的認知高度!


有的父母滿嘴髒話,卻要求孩子懂禮貌、有教養。有的父母自己每天玩手機看電視,卻要求孩子熱愛讀書。有的父母自己沒讀過書,只會對孩子說你爸就是吃了沒文化的虧,你得好好學習啊!有的父母說我給你花了這麼多錢來學習鋼琴,你怎麼就這麼沒有長性來練習呢?我們對孩子有諸多要求,卻對自己放鬆管理。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一直覺得教育如果簡單到一句話,那便是「拿孩子當人。」

羅素曾說過,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


也許很多家長都會說我們一直「拿孩子當人」了,呵呵,各位誤解了默煊的意思,捫心自問,我們真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過嗎?真的拿孩子當做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來看過嗎?我想大部分的父母還是多少做不到這點的吧,大家更多的還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物,擁有他,安排他,教育他。一旦孩子和父母預設的行為不一致的時候,父母便認為孩子有問題,需要「教育」!


不如試著把孩子看成一個和我們一樣的人吧,也許可以理解他很多的行為哦。拖延,難道我們成人沒有嘛?愛打遊戲,不正常嘛?堅持不了枯燥的彈琴,不能理解嗎?如何改善?靠毅力?作為成人您做得到嗎?


我們很多時候說到教育孩子要「言傳身教」,而事實上為人父母,身教永遠比言傳重要

孩子們都不傻,都能在冥冥之中明辨真偽。所以他們更傾向於模仿家長的行為,而非聽信他們口中的道理。


您懶惰浮躁毛毛草草,您希望孩子勤奮自律樣樣都好,怎麼可能?要求孩子之前,先做好我們自己。想想我們自己,我們是通過不斷有人告訴我們,教育我們更容易學習一些習慣和品質,還是效仿一個值得我們欽佩的人學習和改善的效果好?若是父母以為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和要求以言語的方式告訴孩子,孩子便應該掌握和理解,就能起到教育的效果,那麼那些懂得很多大道理的人就一定是成功和偉大的人。而現實中很多在酒桌上高談闊論,生活過的一團糟糕的人卻大量的存在。

我就接觸過一部分家長,心裡是想教孩子好,嘴上也一直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但行動上反差太大。嘴上教孩子要正直勇敢善良,但碰上個三五塊錢的小便宜,馬上就現了原形,根本經不起考驗。而最無語的就是偏偏又不自知。還以為自己在孩子心裡高大英明一身正氣,還奇怪孩子為什麼不像您。殊不知孩子像的就是您,裝得再像也沒用,真實的您什麼樣,孩子就會學成什麼樣。

所以請您一定要自省一下,特別是在孩子面前。別總是上來就給孩子定性「你怎麼這麼特殊」。

其實99%的時候,不是孩子冷漠無情不知好歹,而是您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大部分的事情不賴孩子,就賴您!不然的話父母的人品會一步一步往下傳。最後孩子的三觀和行為模式,保證都是您骨子裡的精髓。


每一位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特別是小時候,家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每一位孩子天生都是白紙一張,您畫花他就開花,您種瓜他就結瓜。您的行為,就是勾勒他人生的筆。別再取巧了,裝的永遠不算。每位孩子都有著一雙「火眼金睛」,他們看見的永遠都是最真實的您,所以真正影響孩子的,是您的真實面目。

所以,您的樣子,就是孩子的未來


而當今社會大部分的父母,在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培訓之後,便稀裡糊塗的進入了為人父母的狀態,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既不了解相關的知識,又沒有自身的成長,就按照自己的教育直覺(也就是他父母對他的教育方式),開始對下一代進行教育。孩子還小的時候有些問題被掩蓋,而到孩子大了之後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難以接近,而這個時候再尋求諮詢師的幫助解決其實已經有些困難了。


所以更多的時候,我認為父母與其把關注點放到如何教育孩子身上,不如更多的關注自身的成長和感受性的提高。不斷的完善自己,獲取到更多正確的關於孩子成長的知識,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理解世界。教育便是水到渠成,而不用刻意而為之的事情。身教永遠比言傳更重要,更有意義。


當然了,教育孩子的方法遠遠不止於此,我只是列舉了這麼多年我認為比較典型比較有代表意義的方法,現實中比較切實可行的方法數不勝數,但方法是死的,我更希望大家領會的是這些方法的思路,而不是機械的照搬,如果覺得我有哪裡講的不夠清楚,希望大家一定要給我留言,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是固定的,所以還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我在收到之後會第一時間給大家回復,大家也可以繼續關注我之後的課程,杜絕拖延,提升專注,合理溝通,我都會逐一開課,如果大家也有比較好的建議,也歡迎大家來找我一起探討,咱們可以做一個簡單的研討,也許會對彼此的成長都有幫助呢,那麼今天的課程就到這裡了,感謝大家對默煊情感的支持,祝各位生活愉快,幸福美滿。

相關焦點

  • 鼓勵孩子學習進步的語句: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孩子學習進步了,該怎麼去鼓勵他呢?如果不知道該怎麼鼓勵,那麼就一起來看看這些關於鼓勵孩子進步的句子吧。 鼓勵孩子學習進步的語句1、成功是屬於最有力量的人。4、做勤勞的小蜜蜂吧,你會品嘗到成功的喜悅。5、 輕輕鬆鬆地學習,輕輕鬆鬆地生活,做個充滿自信的好孩子。6、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7、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 承認自己的平庸,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每個人的畢生都在追求成功,譬如學業的金榜題名,事業的功成名就,生活的錦繡前程。但真正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或許只是真正認識自己,敢於承認作為一個普通人的平庸,偉人之所以能成為偉人,大抵也是先認清了自身的渺小。
  • 勇氣和創新 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而千裡之行的第一步,是至關重要的,誰能先邁出第一步,誰就有可能最先獲得成功。縱觀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個個都是敢於創新,敢於嘗試,敢於突破的英雄。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的「一帶一路」,就是這方面的成功典範。
  • 家長:言教、身教、境教三結合
    很多家長有一種誤解,認為教育孩子就是「說」孩子,「訓」孩子。在中國北方,有一個詞語——「數落」,可能就是從「說」孩子產生的。論起「數落」,有的家長可謂達到極致,能夠早晨說,晚上說,見孩子面就說,孩子已經表現不錯了仍然找茬兒說;做作業前說,做作業時也說,做完作業還說,發了作業更說;考試前說,考試時說,考不好大說,考好了往高標準說。
  • 家長必讀:承認孩子的「普通」,是陪他成長的第一步
    家長必讀:承認孩子的「普通」,是陪他成長的第一步不少家長自打孩子開始讀幼兒園開始,就早早地為自己的孩子規劃好了一切。如果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為什麼要強加給孩子呢?想讓孩子變得優秀當然是對的,每一位孩子都應該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但怎樣才算優秀呢?「優秀」是誰定下來的標準?為了讓孩子變得「優秀」,不少家長實行「高壓政策」,以「別人家的孩子」為榜樣來給自己的孩子施加壓力。
  • 「賭王」一生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巨額財富,而是身教
    他的孩子個個出類拔萃,他教育的秘訣是什麼?賭王親口說過:我沒有什麼秘訣,一是做事必須勤奮;二是鍥而不捨,有始有終。勤勞努力,戰勝困難,才是最大的資本。沒有到收工鐘響已經洗乾淨手的人,一定是老闆最看不起的人,也是人生不會成功的人。
  • 家有中考生,堅持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這是我最欣賞並一直沿用至今的一句話,現在還是經常用這句話來鼓勵和教育我的孩子。去年孩子中考,每個家有中考生的家長都知道其中的艱辛。現在我都想不清楚是怎樣和孩子一起趟過中考這道門檻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時腦子裡常常想起拿破崙的這句名言:「堅持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 承擔責任是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諸君共勉
    敢於承擔責任是一個人邁向成熟的第一步,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必要面對多責任。有些人總能找到一些理由一一自然是自身之外的理由一一來推脫自己的某些不足或不幸,這是不成熱的表現。我們不要整日沉迷於自怨自艾的情緒中,把生活過得更美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的女兒正在蹣跚學步的時候,一天,為了能拿到冰箱裡面的東西,她把小椅子搬到廚房裡,然後想站在上面。
  • 「身教」也要講究方式
    可9月1日開學這一天,江西一位副校長的「身教」,卻在網絡上引發爭議。隨著當地媒體發布的一段「江西婺源一位女副校長當著學生的面,把孩子們吃剩的早餐全部吃光」視頻出現在網上,先是有媒體肯定其「為人師表,言傳身教,這堂開學第一課非常有意義」,但很快就有更多網友表達不同看法,認為「教育有多種方式,大可不必如此」,甚至質疑有作秀嫌疑。
  • 揭秘孩子成功方程式的三大秘密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帳號:newedu913       要能有效執行成功方程式,家長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施行身教可是婷婷的媽媽運氣就沒這麼好,婷婷的媽媽要婷婷把房間整理好,婷婷卻冷冷地回答:這不會亂啊!哪裡亂?我是亂中有序。    這三個案例提供我們一個起點,讓我們去探索如何啟動孩子成功方程式,讓我們能夠一步步協助他們邁向成功的未來。  第一個秘密:唯有改變自己,才能改變孩子    讓我們先從愛看電視的小明這個案例談起。
  • 如何讓孩子戰勝自我,邁向成功——看我國思想家老子怎麼說
    絕大多數人或者說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邁向成功,闖出一條屬於孩子自己的幸福之路,但是每一個人邁向成功的道路,實際上就是不斷和自身惰性、怯懦、畏難等弱點不斷鬥爭的道路。而且如何讓我們的孩子很好地戰勝自我,走向成功也幾乎是每一位家長非常頭疼的的問題,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著名思想家老子已經給我們做了非常詳盡的指導,只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罷了。《道德經》第三十三章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 復學季來了,一起陪孩子邁入校園第一步
    >復學季來了,一起陪孩子邁入校園第一步2020-05-07 14:45:08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 父母發揮「身教」的威力,培育孩子成才
    中國兒童教育網/文欲使孩子成才,首先,從教會孩子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做一個有愛心、樂意助人的人做起。記得兒子進入大班後,一次與小朋友發生爭執,額上起了個「大紅包」他奶奶看到後非常心疼,非要到幼兒園找老師責問。
  • 身教大於言傳
    為了更好地推動家庭教育健康發展,提高家長素質,促進孩子健康成長,12月19日,響河屯村特邀請家庭教育講師王萍老師開展主題為「父母語言對孩子一生的影響」家庭教育專題講座。講座通過分享真實案例與典型教育故事,直指現在家長們普遍存在的家庭教育問題,父母要多和孩子說正向
  • 一個人邁向人生目標的第一步是什麼?蘇秦給出了答案
    拿現在的標準來說,蘇秦是可以在秦國找一個好工作的,會有寶馬、美女、財富等人生成功的標誌。可他卻「大困而歸」,並受到家人親朋的嘲笑。事業失敗,人生備受打擊,萬念俱灰。因此,「自傷」,方「遍觀之」。這樣的人,註定不會成功。因為,別人的東西也好,書上的東西也罷,都是屬於外部的。沒有真正轉化成為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東西,就不會值錢。
  • 孩子潑墨水令樓下鄰居全遭殃,父母的處理方法,完美詮釋「身教」
    米多覺得小男孩父母的舉動,很好地詮釋了什麼叫「身教」。他們的行為不僅在告訴孩子,做了錯事要及時道歉,取得別人的諒解,還應主動承擔責任,盡力地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經過這麼一件事,想必小男孩對「承擔、負責」會有一個更深刻的認識(雖然這次代價有點大)。說到「身教」,咱們有句俗語叫:言傳不如身教。著名教育家葉聖陶也曾說過:身教最可貴,知行不可分。
  • 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淺談日常生活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邁向成功的第一步——淺談日常生活中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王雲萍   自信心是一個人對自身力量的認識和充分估計,是一種良好的品質
  • 教會孩子做自我介紹,是孩子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進入新的班級、轉到新的學校、遇見新的朋友……從小到大,自我介紹都是孩子融入新集體的第一步。這種形式看起來十分簡單,卻是孩子在陌生環境中獲得良好社交關係的關鍵。一段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可以幫助孩子快速融入集體,迅速和新朋友們打成一片;相反,自我介紹做的不好,可能會降低孩子在集體中的存在感,甚至讓孩子逐漸變成「隱形人」。
  • 教育隨感——身教重於言教
    身教重於言教法國作家羅曼·羅蘭說過:「要撒播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盧梭也說過:「榜樣!榜樣!沒有榜樣,你永遠不能成功地教給孩子以任何東西。」師者,表率也。身為教師應該時時作出模範表率;處處體現相互尊重;努力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以良好的師風師德感召和薰陶學生,以自己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真正做到寓德於教,言傳身教,為人師表。
  • 邁向目的之路:目的,帶領孩子成就「大事」
    但「因為擁有特別清楚的目的,他們在完成過程中成為非常主動的學習者,表現出驚人的正向能量,並且較同齡孩子務實,」戴蒙在他近年重要著作《邁向目的之路》中表示。他發現,能做大事的小孩,都能清楚回答下列問題:「為什麼你正在做你現在所做的?」「為什麼這件事跟你有關?」「為什麼它們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