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家庭中的手足組合有4種:姐弟、姐倆兒、哥妹、哥倆兒。在這4種組合中,姐弟組合中的大寶,是很容易心酸、無助、沒安全感的那一批。
因為當弟弟出生以後,小寶寶受到全家人的呵護與重視,父母在無意中就會忽視了姐姐。所以大寶們會經常問媽媽一個問題:「你有了弟弟還愛我嗎?」
媽媽們肯定會回答「愛」,但是簡單的一個「愛」字,並不能讓孩子相信「媽媽是真的愛她」。
比如說,我的一位來訪者月月媽媽,她在二寶出生後,就有了這樣的煩惱。
案例:
月月媽媽生了二胎,很多親戚朋友來看小寶寶,大家給小寶寶帶了很多禮物,有衣服、益智玩具,還有小推車……
到了晚上月月悶悶不樂,等睡覺時,她突然眼淚啪嗒著問:「媽媽,你有了弟弟還愛我嗎?」
月月媽媽說:「乖女兒,媽媽當然愛你了。」
可接下來的日子,月月仍然在媽媽照顧弟弟時委屈地哭泣,或者哭鬧著非得讓媽媽過來一下。媽媽分身無力,當然不能馬上過來。
反覆多次以後,月月就會趁媽媽不注意,去掐弟弟、打弟弟、把弟弟的奶瓶扔到馬桶裡。甚至有一次,她把被子捂在了3個月的弟弟頭上……
月月媽媽非常苦惱,家中的大寶討厭弟弟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她問我:「為什麼大寶會變成這樣呢?還有沒有迴轉的方法,讓大寶愛上弟弟。」
回答之前,我們先試著轉換一下身份,把自己變成5歲的月月,看看孩子的感受吧!
我叫月月,今年5歲了,我的好朋友暢暢有小弟弟,我也想要一個。(其實在最初,大寶並不抗拒弟弟的到來,甚至對二寶還有一點點期待。)
可媽媽有了小寶寶,好多人問我喜歡弟弟嗎?我都回答100遍了,說喜歡。(大家反覆試探,會激發了大寶對二寶的敵意。)
他們總說:「媽媽有了小寶寶,就不喜歡你了。」我問媽媽這是真的嗎?媽媽說不會。(大寶會從媽媽這裡尋求肯定,媽媽覺得孩子只是問問,沒有重視孩子的擔憂。)
弟弟回家了,我不能跟媽媽睡了,我想知道弟弟要一直住在我們家嗎?他不能回自己的家嗎?可媽媽說:「這就是弟弟的家啊,他會一直跟我們生活在一起。」
弟弟出生後,媽媽總抱著弟弟,也不跟我玩。我叫她,她也不出來,說弟弟要吃奶、換紙尿褲、哄睡……我很生氣,我不喜歡小寶寶了。(大寶會通過媽媽的行動而不是語言,來判斷媽媽是否不喜歡自己。)
弟弟有很多禮物,我一個都沒有。我想玩新玩具,媽媽說那是弟弟的,女孩子不要玩男孩子的東西。其實,我只是想看看。
好多人問我「你覺得弟弟可愛嗎?你愛弟弟嗎?」我現在不愛他了,我討厭他。(二胎寶寶很容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寶被冷落、忽略,她的感受是真實的。)
我怕弟弟冷,就給他頭上蓋了厚厚的棉被;我用馬桶給弟弟的奶瓶消毒;拍打弟弟的胳膊給他做撫觸……可媽媽說我傷害弟弟,還打了我的臉,不讓我吃零食。
我好傷心,我不想要弟弟了,我討厭他。(自己好心幫忙卻被批評,大寶對二寶的敵意又在無意間被大人強化了。然而,父母根本沒有意識到。)
從月月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二寶的到來讓大寶很難接受。對于大寶來說,二寶是個突然出現的小傢伙,這個小傢伙搶走了大人的關注,搶走了媽媽的心。
那麼父母怎麼做,才能穩住大寶的心呢?我們和大寶做3件小事,孩子自會懂。
當大寶說我討厭小寶寶時,下面這些做法會傷害大寶。
✘逗弄。媽媽有了小寶寶就不喜歡你了,你跟奶奶回老家吧!
✘推脫。媽媽在給弟弟餵奶,沒空給你講故事。
✘忽略。你自己玩會兒,別來煩我。
✘說教。你應該愛你的弟弟哦!他是你的親人,媽媽是為了你才生個弟弟,好讓你有個伴兒。
✘訓斥。媽媽不允許你這樣說話,進你的房間去,等你想好了再出來。
而正確的做法是,我們要讓大寶感到被理解。
✔理解孩子的情緒,與大寶共情。媽媽抱著大寶說:「寶貝,看起來你有些失望,還有些傷心,是因為媽媽一直抱著弟弟餵奶,不能和你玩嗎?」
✔分享自己的感受。「媽媽不能陪你玩也很難過,你希望在需要時,媽媽馬上出現,媽媽也希望能做到。不過現在有點為難,媽媽要先給弟弟餵奶/換紙尿褲,一會我就陪你。」
✔共同積極的面對。「要不我們一起想辦法,在媽媽照顧弟弟時,怎麼做能讓你感受到媽媽在陪你呢?我像母雞媽媽那樣,把翅膀張開,你到我的翅膀下面來好嗎?或者你有其它更好的主意。」
TIPS:媽媽真正的理解孩子,孩子並不會讓媽媽為難,也不會用挑戰的行為來引起媽媽的關注。所以說,得到積極關注的孩子,是願意配合和理解媽媽的。
我讓月月媽媽模仿二寶的語氣,給姐姐寫一封信,並且以二寶的名義買個禮物送給姐姐。小寶寶給姐姐的信是這樣寫的。
親愛的月月姐姐:
我是你的弟弟,我已經在媽媽肚子裡住了10個月,真的是好長好長的時間啊!在媽媽的小房子裡,我聽過爸爸的聲音、媽媽的聲音、還有姐姐的聲音。我很想知道,你們長什麼樣子,所以我跑出來見你們啦!
我見到你時,一點都不覺得陌生呢!
我們在天上當小天使的時候就是好朋友,我們一起看到了爸爸媽媽,我們都喜歡他們,想要成為他們的孩子。於是我們約定,你先來,我再來。現在我履行承諾,來找你啦!
不過,我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和你一起玩,因為剛剛來到地球上,我還是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寶寶。媽媽說,你也曾是個什麼都不會的小寶寶,我只是比你晚了一點點。
在這段時間裡,我希望媽媽給我餵奶,哄我睡覺,一直抱著我。因為我還不會說話、不會走路。
不過你放心,我會很快長大的,你會發現我有很多很多的有趣變化。我會快快長大跟你一起玩哦!愛你的弟弟。
月月收到了弟弟送的禮物,聽媽媽讀了弟弟的信,問媽媽:「我跟弟弟以前就認識嗎?」
媽媽說:「聽說姐弟倆都是在天上約好的小天使呢!你們還沒有進到媽媽肚子裡就約好了,都要成為我的孩子。」
多多看著嬰兒車裡的小弟弟開心地說:「謝謝你送給姐姐禮物哦!你要快快長大跟姐姐一起玩。」
為了讓月月相信,媽媽平時說的「媽媽愛你和弟弟一樣多」,我教給了月月媽媽「燭光活動」。
讓媽媽拿出4根蠟燭,兩根長的兩根短的對月月說:「媽媽給你講一個家的故事,這些蠟燭代表我們一家人。」
媽媽指著其中一根長蠟燭說:「這是媽媽蠟燭,代表我。」然後一邊說一邊點燃蠟燭:「燭光代表媽媽的愛。」
再指著另一根長蠟燭說:「這是爸爸蠟燭。」然後用媽媽蠟燭的燭光點燃它。告訴孩子:「我和爸爸結婚時,把全部的愛給了爸爸,但是你看,媽媽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
接下來,媽媽再拿出一根短蠟燭問月月:「你猜,這根蠟燭代表誰?」月月說:「我知道了,代表我。」
媽媽又用媽媽蠟燭點燃這根短蠟燭,對女兒說:「當你出生時,媽媽和爸爸把全部的愛給了你。你來看,爸爸是不是擁有全部的愛,你也擁有了全部的愛,而媽媽的愛一點都沒有減少呢?」
媽媽把這根燃燒的蠟燭遞到月月手裡,問孩子:「這是媽媽的最後一根短蠟燭,這個蠟燭代表誰呢?」
月月大聲說:「代表小弟弟。」
媽媽笑了:「是的,當你的小弟弟出生時,媽媽也把全部的愛給了他。但是你看,你仍然擁有媽媽全部的愛,爸爸也擁有我全部的愛,弟弟也擁有我全部的愛,而我的愛並沒有減少。」
月月看看媽媽手裡的蠟燭,火焰果真一點都沒有減少。她又看看自己手裡的蠟燭,突然說:「那我也要把我的愛給弟弟。」
於是,月月也把自己手裡的蠟燭湊到弟弟的蠟燭上。「媽媽你看,我的蠟燭和弟弟的蠟燭靠在一起,愛更多了。」
媽媽感動地說:「愛就是這樣啊,兩個人的愛合在一起,力量會更大。」月月說:「我們把4個人的愛合在一起吧!」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4團火焰湊在一起,變成了一個溫暖的大火團。
月月抱緊媽媽:「媽媽,我明白了。」
如果媽媽只是口頭說,媽媽愛你跟愛弟弟妹妹一樣多,孩子並不會理解。但通過以上3步驟,尤其是愛的蠟燭這樣直觀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媽媽的愛一直都在。如果你的大寶不知道媽媽和爸爸愛她,回家可以試一試愛的蠟燭實驗。
以上文字,願與我的讀者共勉。
(文/多平臺原創作者優優育兒樂園。圖/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