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流行的『酵素』減肥你試過嗎?朋友吃了兩周就減肥10斤呢。」「我現在每晚都不吃晚餐,改吃『水果酵素』,既能減肥,也能調理腸胃,有益健康。」眼看夏天就要來臨,不少合肥的愛美女士都在因為「三月不減肥,六月徒傷悲」而焦慮著,而在大家的微信朋友圈或是微博中,都在互相交流一種名叫「水果酵素」的「減肥神器」,一批微商也不遺餘力地推廣著各種酵素產品……這種風靡一時的「酵素」到底是何方神聖?它到底有沒有神奇的效果呢?
1
所謂「酵素」,只是換了個洋名?
其實,所謂「酵素」一點也不神秘,在突然流行之前,它就一直存在於我們每個人體內。 酵素就是酶(enzyme)在日語中的稱呼,後傳到臺灣,現在又傳到大陸。由於都是漢字,又具有舶來感,因此如同盒飯改名叫「便當」等詞一樣,迅速被接受流傳。正是這樣,中青年消費者突然接觸到「酵素」時,自然以為是新近流行起的什麼新鮮事物了。但追根溯源,酵素(日文)=enzyme(英文) =酶(中文)。
「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可以改變生化反應速度,但不改變反應的方向和產物。」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安徽營養師俱樂部高級營養師孫娟娟在接受採訪時說,「酶與生俱來,每天都在人體內進行上千種化學反應,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促進作用,而且根據其特異性催化作用,分為不同的酶,並作用於人體不同的代謝過程。」而酵素,也就是酶,自然和發酵是脫不了關係的。「就是通過對微生物或是動植物細胞進行培養,使它們發生化學或是物理變化,產生發酵所需的代謝產物,這就是一個代謝過程,比如通過發酵,小麵團能變成大饅頭,糯米可以變成酒釀,還有國外製作乾酪的過程。」
據孫娟娟介紹,在我們人體自身,就攜帶著眾多的酶,比如唾液澱粉酶、胰蛋白酶、脂肪酶、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等,它們就像我們人體內各種勤勤懇懇的勤務兵一樣,有的作用於消化過程,有的作用於抗氧化作用。雖然它們在人體內作用的過程不為我們察覺,但確實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在人的唾液、胃液、肝臟、胰臟、腸道內都廣泛分布。在孫娟娟看來,想讓身體不缺少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缺乏維生素。因為維生素就是以酶的形式參與代謝的,是製造酶的原材料,身體裡有時因缺某種酶而發生疾病,就是維生素缺乏引起的,比如新生寶寶出血症就是維生素K缺乏引起凝血酶原不足,有些人老是口腔潰瘍就是由於體內氧化酶不足等。
2
「水果酵素」能補充酶是一種想像
「既然酶是人體必需的元素,那麼用各種水果製作的『水果酵素』肯定有益人體健康了,大家追捧自然不奇怪啊。」對於不少愛美女士的熱議,營養學專家指出,用「水果酵素」補充酶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雖然來源於水果,但並不真正等同於營養豐富的水果,或者說並不具備那種「神乎其神」的保健作用。相反,如果過於片面地輕信,反而會因為依賴,導致不良的後果。
在一家購物網站,一家經銷各種中國臺灣及日本產地「水果酵素」的賣家「小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承,現在熱銷的絕大多數「水果酵素」,其實就是水果加上糖,密封自然發酵後得到的產物。「這樣的製作過程,和我們中國人傳統製作米酒、醃菜都是異曲同工。就是將水果中攜帶的各種細菌,以糖水為營養基質生長繁殖,最後代謝轉化成酒、乳酸、醋酸等物質以及各種各樣的酶。這其中,因為水果所攜帶的細菌既有有益菌,也有有害菌,所以水果發酵產生的酶也各不相同,甚至無法準確判斷檢測這裡面的酶還剩下多少,因為很多微生物也愛吃酶。再加上製作過程中,如果水果本身已經變質腐敗,或沒有徹底清洗,殘留農藥,那麼製作出來的酶不但不具有保健作用,反而會攜帶病菌及毒素,增加健康風險。」
對此,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孫飛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如果需要通過購買數百上千元的「水果酵素」來起到保健目的,不如直接食用物美價廉的各種新鮮水果,通過人體自身攜帶的酶,進行營養物質的分解轉換比較靠譜。
「對於健康的人體來說,體內的各種酶是必需的,同時保持著一種科學的平衡。比如有的人體內缺少胰蛋白酶,會導致肝炎、肝硬化、肝癌、肺氣腫等病變;有的人則缺少脂肪酶,常常會消化不好,脾胃虛弱,但這些病症都不是簡單的補充酶就能解決的,需要系統的醫學治療。還有的人一喝酒就容易面紅,那是體內缺少分解酒精的酶,這些都是先天代謝機能的差異化表現,一般不會進行後期幹預也很難幹預。還有的人在發燒時沒有食慾,最根本的原因是消化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適宜的pH值和溫度,體溫升高後,消化酶活性也會受到抑制。」孫主任解釋說,「酶大多數由蛋白質組成(少數為核糖體),不可能在體內轉化而來,只能通過活細胞產生,所以即使從食物中獲得,也會被消化系統破壞,比如強大的胃酸就會殺滅很多活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只有一種情況下有可能需要額外通過口服補充酶,那就是大家常常在大餐後因為油膩引起的消化不良,需要口服酵母片,幫助緩解消化不良。因此,除了消化酶任何酶都無法從消化道被吸收,因為人體會把它們消化成不具酶的特性的物質。」
3
突然走紅或許緣於商業營銷
「所以食用『水果酵素』能夠排毒、清除自由基,調理亞健康狀態,甚至可以預防中風,都是一些過於『天真』的說法。至於愛美女士看中的減肥功效,是因為酵素中的植物纖維促進腸胃蠕動,加上服用酵素的時候會被告知大量飲水,就容易產生飽腹感,減少進食。真用這樣的熱量代替正餐,誰都可以瘦成一道閃電,但其實和酵素無關;若在正常飲食的同時,服用酵素,並不會有減肥的效果。」孫娟娟說。
孫娟娟還說到,更有某些無良商家在酵素中添加緩瀉藥物,造成腹瀉,也會有短時瘦身效果,但通過這種食用「水果酵素」維持熱量和營養的攝入,會出現過度節食導致的一些營養不良或是更加嚴重的後果。所以,如果家中已經做了很多瓶水果酵素,最好還是發揮它的外用清潔功能吧。
面對「水果酵素」的火爆,營養專家、醫學專家指出了其中的不合理性,商業專家更是準確捕捉到了背後的商業秘密。
「如今流行在微信朋友圈裡有關養生、健康的帖子愈發增多,一方面是緣於公眾健康意識的提高,但也同時被不少商家捕捉利用,利用公眾恐懼死亡、疾病的心理來製造噱頭,傳播『偽科學』或錯誤的健康知識,掩蓋背後真實的商業利益,博取點擊出售廣告,甚至直接推銷產品。所以,有不少消費者都感慨,分子、納米、基因、生物電……現代人要買個東西,不讀三五個博士學位甚至都看不懂廣告宣傳了。我們將這些統稱為『商業偽概念』。」安徽大學商學院營銷學教授孫國正分析道。
孫教授說,大家細細回想一下,這種突然之間對於某種新鮮事物的狂熱膜拜,總是讓人感到似曾相識,但每每分析其緊隨而來的市場現象,就會發現總是和商業營銷脫不了干係。無論當年紅遍大江南北的「紅茶菌」,還是褒貶不一的「中華鱉精」,或是還在銷售中的「孕婦防輻射服」、「高考健腦功能飲料」等等,這些配合著產品銷售而流傳甚廣的「健康雞湯」,背後真正的根源有很多都是產品製造者或推廣者製造的噱頭而已。消費者尤其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的科學素養,不能迷信一些功效過於萬能的保健品。
針對此,近期包括央視在內的不少媒體都進行了科學的分析報導,掀開了「水果酵素」的真正面紗。就連安徽省公安廳都發布了相關警示,指出微信朋友圈內正在廣為宣傳的一些所謂的「最顛覆性的電商模式」涉嫌網絡傳銷,廣大微信用戶應提高警惕。看來,「水果酵素」的傳奇功效,或許真的需要我們認真考量,區分對待。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