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曾一個人去長沙瘋狂一天打卡十幾家美食店,慢慢記起,先從長沙的米粉開始。
沒去長沙之前以為米粉都是圓的,到了長沙發現米粉都是扁的,剛開始以為自己上當受騙,端了一碗寬麵條。
到達長沙的時候已經是晚上,拎著行李直奔第一家粉店。先上地鐵,再步行二十分鐘,見到一家排隊排到大馬路的店子,後來發現那就是我要去的店。
立馬開始排隊上網查查看大家推薦什麼口味,其實不論點哪個都應該挺好吃,因為入味啊!第一次到長沙吃粉,有點緊張,害怕自己點錯了,菜單樣式太多,最後隨便要了個幹豆角蒸肉。
拿著自己的單子順著隊伍往前走,需要自己端粉。這廚房其實就是在收銀臺旁邊搭出來的透明格子間,往裡能看到幾個阿姨手腳麻利的下粉、撈粉,熱氣騰騰,窗口處就是琳琅滿目的各式碼子。
長沙粉的澆頭稱呼為碼子,有煨碼與炒碼,煨碼就是店家提前製作,賣的時候只可以在這些製作好的碼子裡點,若是炒碼,就是當場炒制的碼子,鍋氣更足一點。我來到長沙的這第一家粉店就是煨碼,雖然如此,但是也是種類繁多,其實可以多要幾個碼。
這種吃粉的方式其實很像在蘇州吃麵,不過澆頭變成了碼子,同樣的都是可選的口味都非常豐富。
米粉熟起來很快,從下鍋到出鍋不需要一分鐘,略微燙煮即可盛出,倒入已經盛好大骨湯的大碗裡,然後蓋上自己要的碼子。
距離吃粉還差一步,一般的粉店都會提供小菜與配料,配料無非辣椒與蒜泥,但是小菜的種類就多了,有鹹菜、酸豆角、酸筍等,不是每家店都會提供很多小菜,但是幾乎每家粉店都會提供配料。
早就聽聞湖南人愛吃辣,在長沙的第一頓粉不敢放辣椒,加了點蒜末配點小菜就可開吃。
我撈起自己的粉,看了一眼,扁扁的真的很像麵條,有點擔心阿姨們太忙,給了我一碗麵條,看看四周吃的熱火朝天的食客,撈起的全是扁狀物。
開吃,湯的味道濃厚,原以為是麵條的粉僅僅跟麵條形似而已,口感完全不同,入口又滑又軟,包裹著滿滿湯汁的粉勾著你不停筷的往嘴裡撈,吃著吃著就吸溜了起來,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當地人都說吃粉為「嗦粉」。
長沙的粉基本都是扁粉,但是也有圓粉,看到有店鋪名字叫作津市米粉,原來是常德米粉。平時在外地吃到的湖南米粉都是圓粉,不一定都是常德米粉,但是肯定不是長沙米粉。新鮮米粉不易保存,離了當地的米粉都基本都是乾粉,雖然還是湖南人開的湘菜館子,但是味道跟在長沙吃到的相差很多。
去嘗了一家圓粉店,圓粉的韌勁比扁粉強,吃起來有一種略脆的口感,圓粉相對於扁粉不易那麼入味,所以圓粉配重口的牛油湯,吃起來才不會覺得膩。
米粉的來源,據說是以前到南方的北方人想念家鄉的麵食,而用米做出來的形似麵條的產物,用來緩解思鄉之情。湖南坐擁「八百裡洞庭」,歷來是魚米之鄉,盛產稻米,只有用湖南的水、湖南的米做出來的新鮮米粉,再配上熟悉的碼子,熱氣騰騰的小館子,才是真正的湖南米粉味。
回來已有幾個月,嘴裡沒甚味,很是想念長沙的粉!
在長沙只呆了一天共嘗了三家粉館,以下:
1公交新村粉店
這家店的碼子選擇很多,給的量也比較大,小菜的種類也多。吃飯的點可能需要排隊,但是速度很快。
花費:12元 (幹豆角蒸肉粉)
位置:曙光中路475號,這家店不在長沙中心區域
交通:從長沙南站可乘坐地鐵4號線,到達赤崗嶺站,4號口出,再步行大約十五分鐘
2 肆姐麵粉館
早上去的早不用排隊,以牛肉粉為主,湯色清亮,配了芹菜葉,牛肉軟而不爛,小菜不多。早上去的比較早,並沒有排隊,不知吃米粉有沒有跟吃麵一樣,講究頭湯粉,總覺得這家湯特別清爽。據說明星去的店。
花費:16元 (牛肉粉)
位置:坡子街128號星月樓一層
交通:地鐵1/2號線五一廣場站8號口步行520m。就在長沙的小吃街坡子街入口處
3津市劉聾子粉館
這家主要是圓粉,是一家連鎖店,想要在離開前嘗一次,急匆匆地去了五一店,後來發現高鐵站裡就有這個店。有點類似於拌粉,湯不多,牛油味重,粉有嚼勁。
花費:16元 (原汁牛肉粉)
位置:五一大道838號大成酒店一樓
交通:地鐵1/2號線五一廣場站5號口步行5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