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表弟二三事
文\七4班 張孝宇
小表弟已經五歲了,他可是我們家的孫猴子,整天鬧騰得雞犬不寧的。
【點評】總說,領起全文,並點題。「孫猴子」一詞,暗示下面寫作的思路,要把「小表弟」喻做「孫悟空」來寫。寫什麼內容呢?當然是寫他的「鬧騰」。開頭一段文字簡練,但給我們的信息量還是很大的。
前天是「大鬧天宮」。
「砰!」隨著一聲三百分貝的巨響,我不禁心頭一震,一定又是小表弟搗鼓出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這樣想著,馬上衝進了臥室。眼前一片狼藉:我新買的地球儀碎在地板上,底座摔成了三瓣,圓球滾到了桌底下,我捧起一看,北美洲已經癟進了地殼裡。
小表弟呢,正撇嘴哭著,小手在眼前左右揉著,一副委屈的模樣,好像是地球儀欺負了他似的。我真是哭笑不得,誰讓他跑到「天庭」裡胡鬧呢!我哄又哄不住,只好請「南海觀音」來降服。只見小姨揪起小表弟的耳朵,沒頭沒臉地教訓了一頓,然後把他趕到院子裡去了。沒一會功夫,就聽見外面的小貓「嗷嗷」叫,我就知道,這個「孫猴子」一刻也不會安生下來,他又在「三打小貓精」了。
【點評】「前天」和下面的「昨天」、「今天」,表明文章採用的是時間順序。三件事,集中在「三天」,這種設計是巧妙的,也是藝術的。
第一件事,以「砰」的響聲描摹聲音,讓讀者先聞其聲,凸顯了「小表弟」製造的「動靜」足夠大。接著是場景描寫,為我們展現了巨響過後的「狼藉」場面——這些都是為寫小表弟做鋪墊的。闖了禍的「小表弟」,此時會怎樣表現呢?下面分三層描寫。一是動作描寫「小表弟」搗蛋後的「委屈模樣」;二是請小姨來降服這個「孫猴子」;三是「小表弟並」不消停,又在外面逗貓。印證了結句的「一刻也不會安生」。整段文字層次清晰有致,故事也顯得跌宕起伏。
昨天是「小妖巡山」。
都說小孩兒沒記性,小姨說小表弟是「記吃不記打」。他看我買了一個新的地球儀回來,便還想打它的主意,於是假裝「小妖巡山」,扛著一根米把長的小竹棍,從客廳轉到洗手間,再從洗手間轉去媽媽的房間,再到廚房,再跑到我的屋門口,伸頭探腦瞧動靜。見寫作業的我轉臉瞪他,於是呲牙一笑,轉身溜走了。我明白他的小心思,趁他不注意,連忙把地球儀藏進了衣櫃裡。心想:小樣兒!你要是孫猴子,那我就是「如來佛」!
【點評】第二件事寫「小表弟」尋找機會,又打地球儀的主意。採用了動作、心理、神態描寫,把小表弟「人小鬼大」的小孩子氣象,活生生地刻畫了出來。
今天又是「西天取經」。
趕著國慶節假的最後一天,家人商量著去動物園玩玩,當然,小表弟是少不了的人物。他本來就是我的小跟屁蟲,到了動物園,他不跟著小姨,偏偏西天取經似地跟著我跑。而我呢,有著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才不想管他呢,因為他說不定會生出一些什麼么蛾子,耽誤我的正事。因此,我自顧自地往前走,先是去看了會兒「非洲猴子」,正準備轉身去看孔雀時,發現身邊柵欄伸進去一隻光溜溜的小胳膊,拼命揮動著要給猴子握手。原來是小表弟一直跟著我。沒法子,我只好不敢鬆手地拉著他,看孔雀,看揚子鱷……最後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終於與大部隊匯合,返回「東土大唐」,這才鬆了一口氣。
【點評】第三件事,寫「小表弟」在動物園給我當「小尾巴」。先交代「我」不願帶他的原因,再寫「小表弟」的調皮「給猴子握手」的危險動作,印證了「他說不定會生出一些什麼么蛾子」這句話。
小表弟雖然不省心,但是,他還是我們家的寶貝,我也打心眼裡愛著他,並盼著他,快快長大!
【點評】結尾總結,扣應命題,突出「我」對「小表弟」的愛。此文語言表達有個顯著特點,就是借用或化用《西遊記》裡的一些詞彙,諸如「孫猴子」、「如來佛」、「大鬧天宮」、「西天取經」、「九九八十一難」、「東土大唐」等,是借用;「三打小貓精」、「小妖巡山」則是化用。
【綜合點評】
「小表弟二三事」,這個命題,顯然是記事作文——寫關於「小表弟」的幾件「事」來表現小表弟的性格特徵。
那麼,「二三事」的作文應該選幾件事呢?答案是:一般應選用三件事,或者表現一個人某一方面的個性特點,或者從不同側面來表現人物的幾個方面的個性特點。《小表弟二三事》這篇作文,就選取了三天裡「小表弟」的三件事,表現他孫猴子似的「不省心」,愛鬧騰——實則是活潑、淘氣、可愛的個性特點。
為什麼應選取「三件事」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假如選兩件事,要是把握不好,會使文章內容顯得單薄;選四件或更多的事,內容會顯得冗長、拉雜、平淡,甚至造成堆砌。因此,三件事正好豐滿了內容,又保持了結構的完美,也方便作者對行文的駕馭。
寫「二三事」的命題作文,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1、審題正確。「……二三事」的作文,題眼是「二三事」。「二三事」前面是限定詞,可選時間做限定詞,如「暑假生活」、「周末郊遊」;可選人物做限定詞,如「老師」、「老爸」;也可選擇地點做限定詞,如「大課間」、「菜市場」。不管前面用什麼做限定詞,我們選材時,必須選取能夠表現前面「限定詞」內容的材料,圍繞「二三事」展開。
小作者對《小表弟二三事》的審題,是思路清晰,抓住要點的。材料始終緊扣描寫對象——小表弟展開,並巧妙地把事件安排在「三天」這個時間段上,又選取了不同環境裡的三件事,做到了材料與命題的高度一致,
2、事例典型。寫「小表弟」也好,寫其他任何人也好,重要的是發現關於他的有趣的、有生活氣息的,有個性特點的事。選擇自己最有話可說、最有話想說,且能打動人,又能讓讀者感到親切可信的事。《小表弟二三事》所選的三件事,讀一讀就知道,不但是真實可信的,而且是趣味盎然的,儘管都是雞毛蒜皮的孩童之事,可把一個小孩子的「不省心」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讓人忍俊不禁——這就是選材的典型。
3、敘事具體。「二三事」的作文,寫起來容易散。這就需要在寫時注意把事情寫具體,寫生動,千萬不要寫成流水帳。怎樣才能寫具體、寫生動呢?從《小表弟二三事》中,我們應該受到一些啟發。這篇作文的三件事,讀起來就像看視頻畫面,文字中的小表弟是栩栩如生的,好像每件事,不是寫出來的,而是小表弟自己演出來的。為什麼能夠產生這樣的閱讀效果?因為,小作者在行文中,將記敘、描寫與抒情議論相結合,而且採用了場景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神態描寫、細節描寫等多種手法。我相信,小作者在寫作時,他的眼前一定呈現有一幅小表弟調皮的動態圖像,於是,他像一個小畫家寫生,用文字把一個個畫面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的文字,讀來怎能會不具體生動,讓人身臨其境,如見其人呢?
附:
「陸坑」老師二三事
文\烏魯木齊第126中 蘇語辰
我們的數學老師姓陸,他個子不高,體型微胖,頭髮不算長,但卻精神抖擻地直豎著,遠遠望過去就像頂了一隻海膽。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自我介紹:「我姓陸,課堂上你們可以叫我陸老師,下課可以管我叫「陸坑」。我們聽後驚得瞪大了眼睛,怎麼會有人稱自己為「陸坑」呢?後來的學習中,大家明白了,陸老師擅長給大家出的數學題「挖坑」,設置解題障礙,因此得名。
每次上課,我們提前三分鐘進教室。同學們剛坐下,陸老師高亢的聲音吆喝起來:「做題方法本,難題本、草稿本快速上桌。倒計時五個數,5——4——3——2——1——,瞌睡!」
響亮的聲音,像連珠炮似的一氣呵成,簡直是提神劑,哪有同學一上課就打瞌睡啊!
時間長了,課前一成不變的嘮叨我們也學會了,他一張嘴說,我們也跟著說。大家的手也沒閒著,迅速掏本子,拿筆袋,齊聲說完,我們的課前準備完畢。陸老師笑了,大家也笑了。
陸老師課下非常隨和,喜歡和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但上課時卻極其認真,十分嚴格。用一句話說就是:「坑你沒商量!」
學完帶分數,陸老師考大家,問35又5/3是帶分數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是」。陸老師「嘿嘿嘿」冷笑,不作答。我們見狀,再次看黑板上的分數,恍然大悟,陸老師又「坑」我們了。帶分數是由整數和真分數組成的。
因為我們做題經常會粗心大意忘掉小數點,因此,他常掛在嘴邊的話是:「一個小數點錯了,可以讓宇宙飛船無法平安著陸,讓程序出錯!如果科學家在做實驗時,遺傳基因編碼在組合時稍微出錯一點,那生成的東西說不準就是四不像。一個小數點也是非常重要的!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啊』!
」陸老師說話透著哲理與幽默感,連他講課也是如此。一次,上課的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知識,看到大家聽得雲裡霧裡,陸老師突然問我們,怎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可是誰都沒有想出辦法。教室裡安靜下來時,陸老師笑著說:「我剛才聽到有同學說,把我切成一塊一塊的,頭啦,胳膊啦,腿啦,分別求體積,最後再加起來,就是我的體積。」話音剛落,我們哄堂大笑,有人笑出了眼淚,有人激動得直拍桌子。陸老師怒也不是,笑也不是,那個表情足足撐了一節課。由於陸老師的「獻身」,引出了體積的計算公式,聽起來枯燥的體積知識,一下子有趣起來。
前段時間,老師正在講課,興許是看到同學走神了,他突然停下來,緩緩走到教室中間,語重心長地對我們說:「你們上課都不要走神,要注意力集中,不要東張西望,玩你的十根手指頭,不停地吃「薯條」(啃手指頭),摺紙飛機……」
話音剛落,他猛一轉身,瞥見一位同學正在摺紙飛機,沉迷其中,不亦樂乎。陸老師眉頭一皺,一個箭步,衝到他跟前,猛一拍桌子,獅吼道:「你,站起來!我剛說過不要走神,不要摺紙飛機,你不僅折,還在玩。胳膊給我伸出來!」
教室裡氣氛緊張極了,空氣似乎要凝固了,我們的目光擰成一股繩,匯聚在那位同學身上,向他投去滿滿的同情。他乖乖地伸出胳膊,老師要發「功」了。陸老師左手抓著同學手腕,伸出右手兩根手指,「啪」一聲,好不響亮。陸老師的「二指禪」拍在那位同學的小臂上。響聲很嚇人,其實我們知道,一點都不疼。他轉身走到講臺,繼續講課。接下來,沒人開小差了。
說起陸老師「坑」聞逸事,真是多如滔滔江水,燦如天上繁星。陸老師的「坑」,包含著他對我們的關注,我們想聽,我們愛聽。有了這些他設置的一關又一關的深淺不一的「陷阱」,我們不開小差,課堂充滿笑聲。
我們喜歡學習數學,我們不怕數學難題。陸老師的數學課是我們最想上的課。
「陸坑」老師,愛你沒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