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中國,探店京城老字號馬凱餐廳,鐘鼓樓之下的經典湘菜~
幾年前跟老公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媳婦下廚做得一手好菜,吃得我們讚不絕口,飯桌上聽她念叨說要帶父母去「馬凱餐廳」嘗嘗,說是菜品不一般,當時也沒好意思細問,想著這應該是馬凱開的餐廳吧,老公是北京人,回來問了問,才知道「馬凱餐廳」在很多年前就很紅火,是湘菜館,在老一輩人的印象裡比較深刻。
前幾天頭條美食和北京餐飲行業協會組織了【吃在中國品鑑團--北京老字號探店系列】活動,第四站剛巧就是這「馬凱餐廳」,寶媽做為品鑑團的一員有幸更深入了解「馬凱餐廳」,嘗嘗馬凱的經典美味。
北京地安門的「馬凱餐廳」位置還挺好找,坐地鐵比較方便,八號線什剎海站A出口往前20米就到了,我來得有點早,門口站了一會兒,已經有人在等候,年齡偏多於中老年,聽口音大多是北京人。
「馬凱餐廳」中年人兒時的回憶,老年人心裡的念想。
上菜很快,這一桌子菜色香味俱全,經典中透著一份份精緻,尤其是顏色誘人的剁椒開胃魚頭王,一盆,咕嘟嘟冒著熱氣,揮發著誘人的香氣,剛好放在我眼前,還沒動筷就已經猛咽口水
跳水腰花~ 顏色誘人,細膩滑潤,刀工精美,擺盤極美,沒入口我就在想,這腰花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口感和味道,入口:又細又嫩,開胃爽口
湘滷鵝~ 寶媽一直對鵝肉情有獨鍾,滷鵝自然不放過,不油不膩,極其入味,連品兩塊才收筷
麻醬薺菜卷~ 春季時令菜,晶瑩剔透的皮卷著嫩嫩的薺菜,上面淋了一層香噴噴的芝麻醬,一口咬下去,滿口香氣中夾著滿滿的清新味道,口口滿足
番茄桃仁沙拉~ 猜猜這是什麼?小番茄呀,有什麼不一樣嗎?當然了,不光外表華麗,裡邊還大有乾坤,把小番茄掏空,裡邊放的是核桃仁和沙拉醬,這道菜男女老少都適合。
現在的「馬凱餐廳」,根據顧客口味的變化,研製推出了一系列年輕人喜愛的時尚新品,來這裡不光是老年人對口味的回憶,年輕人也能有對了胃口的菜
毛氏紅燒肉~ 湘菜裡的經典!單塊一小碗,趁熱吃最好,口感軟,瘦肉的部分嫩而不柴,不塞牙,搭配的一朵西蘭花,不僅是紅綠相間的陪襯,也是清新解膩的一個搭配
馬凱臘肉~ 帶著馬凱倆字,這肯定是店裡招牌菜,蘿蔔乾、臘肉和豆豉同炒,香辣脆
東安子雞~ 馬凱餐廳的特色菜,酸辣鮮香嫩,香味撲鼻,湖南的傳統名菜。做這道菜,很考驗廚藝和功底,只有做過東安子雞的才知道,看著沒啥,其實不是很簡單
宮保蝦球~ 很大個的蝦球,紅潤誘人,滑嫩有彈性
雞湯~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道美食,奶白味美,不似我們平常煲的雞湯油珠多、膩,這個雞湯食材很講究,用的是散養雞熬製,熬出了雞本身的鮮香,再搭以筍片,更多了一份柔嫩的鮮美,一口氣我喝了兩碗,即使是現在,看著這個我還在回味著
酸辣肚尖~ 「馬凱餐廳」的招牌特色菜,據說得四頭豬的肚尖才能做這一盤菜,特點是鮮嫩,這道菜不但考驗廚藝還要有刀工,寶媽差點鬧出笑話,把這麼珍貴的菜差點當成腰花給吃了
開胃魚頭王~ 從菜名就知道了這菜的口味和大菜碼,一盆,跟平常吃的剁椒魚頭有點不一樣,汁濃味香鮮,經理介紹說,它是用熬好的鮮魚湯蒸出來的,不但製作手法不一樣,取材上也更多了一份精緻,魚頭鮮嫩鮮嫩的,尤其用這樣的湯煮麵,更是吃上一口想吃第二口
田園小炒~ 年輕人和老年人都適合的菜,清新解膩,尤其是核桃仁的加入,多了一份營養的同時,核桃的香脆和整道菜的口感及味道極其搭調
紅煨蹄筋~ 我吃得最多的一道菜,特別對胃口,沒有一丁點蹄筋的異味,滿口的嫩滑香
主食:鮮肉麻餅~ 外焦酥,內裡肉香,非常好吃,男女老少通吃的美食,對女人和孩子應該更有誘惑力
菜品完啦,「馬凱餐廳」的由來是不是要說一下啦?
「馬凱餐廳」在 1953年,由13名湖南同鄉集資,接收了地安門外、後門橋路西的老字號 馬凱 冷飲店,並將其改建為經營湖南風味菜餚的餐館,其名定為馬凱餐廳。馬凱餐廳開張之時,不僅坐擁鐘鼓樓之地利之便,還有烹飪大師王近仁掌勺、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為其剪彩,得天時地利人和。不少名人儒士,為了品嘗大師親自烹製的美味,體驗坐馬凱品湘菜,舉目鐘樓,遙聽晨鐘暮鼓的別樣意境,紛紛慕名而來。
難怪「馬凱餐廳」當時就那麼火,深得老一輩的喜愛,確實有它的不一般之處。現在的「馬凱餐廳」於原址附近重開張,顧客的用餐環境和口味再升級,更是備受大家喜愛。
探店京城老字號馬凱餐廳,食味經典湘菜,老一輩人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