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費用要「三表一致」?

2020-12-22 騰訊網

近期頻繁有消息傳出,以後申請高新企業時,公司的研發費用必須要做到「三表一致」,否則將很難取得高新資格。如果已經取得高新資格的,在資格有效期內也無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不知上述「傳言」出自哪位「高人」之口,初聞只當戲言。怎奈傳言竟愈演愈烈,直至最近一家企業申請高新被現場抽查時,審核的「財務專家」竟信誓旦旦稱:企業的研發費用三表不一致,不符合高新認定要求!

這事鬧大了,難道以後真的就按此標準執行了?

一、「三表一致」是什麼意思

從各渠道反饋的信息看,「三表」指的是企業年度審計報告中的利潤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種的期間費用明細表和高新認定專項審計的研發費用明細表。

在這三張表中都有研發費用體現,「三表一致」就是要求三張表中的研發費用必須一致,不能有分毫之差。

二、研發費用的政策口徑

企業年度審計報告中的利潤表和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中的期間費用明細表中的研發費用,都是會計口徑,政策依據是《財政部關於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財企【2007】194號,以下簡稱「194號文」)。

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政策依據是《科技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印發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195號,以下簡稱195號文)。

所謂研發費用要「三表一致」,其實說的就是研發費用的會計口徑和高新口徑要一致。

三、會計口徑研發費用和高新認定研發費用的差異

我們以實務中最常見的人工成本為例,看看這兩個口徑有哪些具體差異。

1、人員範圍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要求,高新認定的科技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專門從事上述活動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術服務的人員。

按照194號文的要求,會計口徑的研發人員指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企業在職和外聘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為其提供直接服務的管理人員

如某高新企業有一個副總,既主管研發又主管生產。

按高新口徑,由於該副總不是專門從事研發管理,不屬於高新認定科技人員,其對應的人工成本就無法計入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

按會計口徑,該副總是直接為研發活動提供管理服務的,屬於會計口徑的研發人員,其主管研發活動期間所對應的人工成本就可以計入到會計上研發費用。

2、人工成本範圍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規定,高新口徑研發費用的人工成本包括:企業科技人員的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員的勞務費用。

高新認定的人工成本是正列舉,政策未列舉的不能確認為研發費用。如公司給科技人員繳納的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福利費等就不是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範疇。

按照194號文的規定,會計口徑研發費用的人工成本包括:企業在職研發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人工費用以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

會計口徑的人工成本除了列舉的事項外,還有「等人工費用」的表述,如公司給研發人員繳納的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福利費等在記帳時就可以計入會計口徑的研發費用。

3、人員工作時間要求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規定,高新認定對科技人員的工作時間有「當年不少於183天」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研發人員當年在企業工作不足183天,就不屬於高新認定的科技人員。不是科技人員,其對應的人工成本就無法歸入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

按照194號文的規定,會計口徑中對研發人員的工作時間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哪怕一名研發人員在公司只幹了幾天時間,公司只要有人工成本支付,就可以將該項支出計入會計上的研發費用。

四、結論

僅從人工成本的比較,就已經看出研發費用在會計口徑和高新認定口徑有如此多的差異,更何況還有委託研發、其他費用等在兩種口徑上數據確認的差異,研發費用怎麼可能一定是「三表一致」呢?!

除非有新政策發布,把194號文和195號文都給廢了,將兩者的研發費用口紅合二為一。

因此,在194號文和195號文仍然有效的情況下,研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是個偽命題,所有強調研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的,都是缺乏對政策的基本了解

隨手轉發,傳播正能量。

圳大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原「深圳市前瞻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前身創建於1998年,總部在深圳,並在北京、杭州、濟南設有辦公室。大象投顧是中國最早專注於IPO諮詢的機構,也是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機構。以當年在審企業及成功過會企業數量計算,公司已經連續9年排名第一。

公司主要為擬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提供專業的IPO諮詢服務、再融資諮詢服務及併購諮詢服務。具體內容包括A股IPO細分市場研究、IPO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再融資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併購標的可行性研究。基於自身強大的市場研究能力,我們同時也為擬赴香港及美國上市企業提供獨立的第三方行業研究與分析服務。

截至目前公司已服務上千家優質中國企業,包括公牛集團、歐派家居、美年健康、香飄飄、珀萊雅、豫園股份、杭可科技、東山精密、跨境通、奧飛娛樂、星輝娛樂、盈峰環境、海格通信、精測電子、創業惠康、香港珠寶、卓越教育等在內的500多家優秀企業成功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全面覆蓋TMT、裝備製造、醫療健康、消費品、能源化工、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文化娛樂等主要行業。

公司先後榮獲國務院發展研究院年鑑指定行業研究機構、年度最佳IPO諮詢服務機構、金融諮詢服務最佳供應商等多項殊榮,同時也是深圳市上市公司協會、浙江省上市公司協會等協會的《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指定編著單位。

相關焦點

  • 不同口徑的研發費用,要如何區分?
    01三種不同口徑的研發費用我們經常會很疑惑,為什麼審計報告中的研發費用和所得稅彙算清繳中的研發費用,金額不一致?高新技術企業評審過程中的研發費用金額,和符合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有時候也不一致,這要如何區分呢?
  • 絕味食品澄清研發費用自相矛盾:系口徑差異
    ,絕味食品表示,研發費用不一致系口徑差異。這部分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公司在所得稅彙算清繳時並未列示為研發費用進行加計扣除,僅為「經營成果分析」中業務口徑的歸集列報。2018年6月16日財政部發布《關於修訂印發2018年度一般企業財務報表格式的通知》(財會〔2018〕15 號),研發費用單獨列示為財務報表科目,並對其定義進行了明確,公司根據財政部定義的研發費用口徑按照財政部最新要求對研發費用進行了歸集列報,並依據新口徑追溯調整列報2017年度財務報表科目--研發費用。
  • 醫藥行業研發費用資本化時點問題研究
    (二)海正藥業研發支出分析及會計處理根據海正藥業2014-2016年年度報告披露的研發費用情況整理如下表:其二,由於會計的一致性原則,企業採用的會計處理方法應保持前後各期一致,因此,從長期來看,新藥以獲得Ⅰ期或Ⅲ期臨床試驗批件為資本化時點對企業的帳面影響一樣,因為當企業進入資本化後,所發生的研發費用計入成本,但是如果最終研發失敗,已計入成本的研發費用需要在失敗當年全部轉入當期費用,進行稅前扣除。
  • 實務| 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需關注的幾個問題
    這些分類列報的數據雖然能夠準確反映企業研發活動情況,但是並不能作為加計扣除的直接依據,因為會計核算依據的是《企業會計準則第6 號——無形資產》,與稅法關於加計扣除的規定存在差異,確定加計扣除基數時要對財務數據進行篩選和調整。企業需要按照稅法規定設置輔助帳,年度納稅申報時,根據《「研發支出」輔助帳匯總表》計算研發項目可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完成稅法數據的採集。
  • A104000期間費用表你們怎麼填的?反正我只花了一分鐘!
    E:E,$C$3) 所以,一張表,我做好一個底稿,要做的時候直接把財務軟體中的明細導出來粘貼進去,正式的期間費用明細表就自動完成了,如果不算做底稿的時間,實際做這張表真的只要一分鐘。
  • IPO企業研發費用案例及問詢
    (三)研發費用資本化時點所取得的外部證據,研發費用資本化相關內部控制執行的具體情況及有效性1、研發費用資本化時點所取得的外部證據報告期內,公司研發項目通過應用研究立項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後進入開發支出階段,立項評審均經過了內外部技術專家、生物技術研究院、市場部門、生產部門、財務部門、法務部門共同評估,並評審通過。
  • 2020年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加計扣除篇-重點關注研發費用
    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本年度實際發生額的75%,從本年度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B. 研發費用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形成無形資產的金額中如果包含不可加計扣除的部分,做可加計攤銷時要扣除這部分。C.
  • 解讀雙匯發展2019年報之利潤表-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包含,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研發費用。銷售費用,也可能被叫做「營業費用」或「經營費用」,是為銷售商品(或服務)產生的費用。這個科目也是個垃圾筐,各種明目的支出,各種費用調節,都會放到這個框裡。投資者不必細究兩者的構成明細,混合看總數即可,總體來說,銷售和管理費用的變化趨勢,應該和營業收入變化趨勢一致。在企業正常經營,沒有重大合併,收縮等事項的情況下,應該保持比例的大致穩定,以及絕對數與年初預算基本相符(公司每年股東大會時會提交財務預算報告)。
  • 西麥食品銷售費用上億 研發投入僅幾百萬
    此外,記者注意到,西麥食品每年的銷售費用上億元,研發投入不過幾百萬元。1月22日,西麥食品財務部一位張姓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桂格被百事兼併之後,可能在各方面的推廣投入比較多,先把市場做大,但是在投入產出方面肯定沒有西麥那麼穩。
  • 2020中關村小微企業研發費用補貼申請系統填報相關問題解答
    答:首先需要企業明確這三個技術骨幹的工資以及相關產生的費用是由哪個主體來負擔,如果負擔的主體不是申報企業主體, 這部分費用不予以支持,如果負擔的主體為申報企業主體,這部分費用需要提供員工的勞動合同。  7、填報系統時,是否需要填寫企業帳上「研發支出」科目列示的每筆費用?
  • 比亞迪財報解讀:研發費用年複合增長32.4%背後的野望
    我們從比亞迪2018年的年度報告分析得出:2018年比亞迪研發投入金額高達85.35億元,佔營收比重近7%,其中計入利潤表中的研發費用(非資本化)為49.89億元,相比2017年增加了12.5億元。若是剔除研發費用的增加對集團利潤的影響,則比亞迪2018年的淨利潤可與去年基本持平。
  • 在會計處理上固定資產可以一次性計入研發費用嗎?
    企業購置的固定資產不建議一次性計入研發費用。用於新產品研發而購置的機器、設備、器具等同樣應按固定資產管理,將固定資產的價值逐漸轉移到產品成本中去,而不是一次性計入研發費用。2、在稅法上,根據財稅〔2018〕54號文件《關於設備器具扣除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的通知》,企業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間新購進的設備、器具,單位價值不超過500萬元的,允許一次性計入當期成本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不再分年度計算折舊。
  • 吉利汽車研發費用與利潤之謎
    網通社查閱了吉利汽車從2009-2018年的財報,其中只有費用化研發投入的數據,資本化研發費用的數據只是在2018年的財報中才提到。計算下來,吉利汽車十年累計費用化研發投入總額為23.22億元,平均每年佔營收的比重為0.56%。
  • 關於開展河湟新區雙創特色載體入駐企業 2020年度研發費用補助工作...
    三、申報流程(一)企業申報符合條件的企業填寫2020年度企業研發費補助申請表、「研發支出」輔助帳、研發項目可加計扣除研究開發費用情況歸集表和研發項目計劃書(詳見附件)。(二)評審鑑證海東科技園委託省生產力促進機構,對企業研發費用進行評審鑑定。
  •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中的人工費用如何界定?
    近期,有不少納稅人諮詢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中的人工費用相關問題,為此,本報特邀深圳市地稅局有關業務負責人進行詳細介紹,敬請關注。 1.哪些人工費用可以扣除? 答:人工費用指直接從事研發活動人員的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
  • 大成方略答疑-銷售研發下腳料收入如何衝減研發費用
    會員:我公司在研發過程中產生了一些下腳料收入,按規定扣減本年度研發費用後仍有餘額,是否應結轉到下一年度繼續扣減下一年度研發費用?大成方略:《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97號)第二條第(四)項第一款規定,企業在計算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時,應扣減已按規定歸集計入研發費用,但在當期取得的研發過程中形成的下腳料、殘次品、中間試製品等特殊收入;不足扣減的,允許加計扣除的研發費用按零計算。
  • 如何填報《成本費用明細表》
    舊錶體系的《銷售(營業)成本明細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填報項目與會計科目之間對應關係不清晰,只注重經濟事項,不注重會計業務,增加了企業會計人員的填報成本和主管稅務人員的審核成本。新表體系的《成本費用明細表》迎合了財會實際工作的需要,各項目與會計核算上的各科目之間口徑更趨同,更有對應關係。
  • 500萬以下固定資產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的抓緊調帳
    自從18年固定資產可以所得稅前一次性稅前扣除新政出臺以後,會計圈就存在兩種聲音:一個是會計處理和所得稅處理一致,都是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或者研發費用等;第二派是會計處理仍然按照固定資產,每個月計提折舊等,只是所得稅的時候進行加計扣除。 政策理解不到位,容易出大麻煩!
  • 初中英語語法,主謂一致三原則:就近一致、意義一致、語法一致
    中考中考英語語法的考點,涉及到主謂一致,共有三條原則:就近一致原則、意義一致原則、語法一致原則。考查點一 就近一致原則和漢語不同,英語的主語和謂語單複數要一致,就近一致原則體現在語法上,就是謂語動詞的單、複數形式取決於最靠近它的主語之單、複數。
  • 新產品配方研發費用及流程是什麼?
    產品配方研發是指客戶想要生產一款產品,但沒有配方技術支持,對生產工藝以及原材料也都不懂,可以幫助企業對新產品配方研發及各種產品的組成成分,分析檢測,配方開發等有效幫助新項目的開發技術,原材料選擇,工藝調試,周期長短等進行評估。那麼新產品的配方研發費用一般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