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頻繁有消息傳出,以後申請高新企業時,公司的研發費用必須要做到「三表一致」,否則將很難取得高新資格。如果已經取得高新資格的,在資格有效期內也無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不知上述「傳言」出自哪位「高人」之口,初聞只當戲言。怎奈傳言竟愈演愈烈,直至最近一家企業申請高新被現場抽查時,審核的「財務專家」竟信誓旦旦稱:企業的研發費用三表不一致,不符合高新認定要求!
這事鬧大了,難道以後真的就按此標準執行了?
一、「三表一致」是什麼意思
從各渠道反饋的信息看,「三表」指的是企業年度審計報告中的利潤表、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種的期間費用明細表和高新認定專項審計的研發費用明細表。
在這三張表中都有研發費用體現,「三表一致」就是要求三張表中的研發費用必須一致,不能有分毫之差。
二、研發費用的政策口徑
企業年度審計報告中的利潤表和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中的期間費用明細表中的研發費用,都是會計口徑,政策依據是《財政部關於企業加強研發費用財務管理的若干意見》(財企【2007】194號,以下簡稱「194號文」)。
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政策依據是《科技部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修訂印發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195號,以下簡稱195號文)。
所謂研發費用要「三表一致」,其實說的就是研發費用的會計口徑和高新口徑要一致。
三、會計口徑研發費用和高新認定研發費用的差異
我們以實務中最常見的人工成本為例,看看這兩個口徑有哪些具體差異。
1、人員範圍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要求,高新認定的科技人員是指直接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以及專門從事上述活動的管理和提供直接技術服務的人員。
按照194號文的要求,會計口徑的研發人員指從事研究開發活動的企業在職和外聘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為其提供直接服務的管理人員。
如某高新企業有一個副總,既主管研發又主管生產。
按高新口徑,由於該副總不是專門從事研發管理,不屬於高新認定科技人員,其對應的人工成本就無法計入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
按會計口徑,該副總是直接為研發活動提供管理服務的,屬於會計口徑的研發人員,其主管研發活動期間所對應的人工成本就可以計入到會計上研發費用。
2、人工成本範圍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規定,高新口徑研發費用的人工成本包括:企業科技人員的工資薪金、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員的勞務費用。
高新認定的人工成本是正列舉,政策未列舉的不能確認為研發費用。如公司給科技人員繳納的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福利費等就不是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範疇。
按照194號文的規定,會計口徑研發費用的人工成本包括:企業在職研發人員的工資、獎金、津貼、補貼、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人工費用以及外聘研發人員的勞務費用。
會計口徑的人工成本除了列舉的事項外,還有「等人工費用」的表述,如公司給研發人員繳納的補充養老、補充醫療、福利費等在記帳時就可以計入會計口徑的研發費用。
3、人員工作時間要求不同
按照195號文的規定,高新認定對科技人員的工作時間有「當年不少於183天」的要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研發人員當年在企業工作不足183天,就不屬於高新認定的科技人員。不是科技人員,其對應的人工成本就無法歸入高新認定的研發費用。
按照194號文的規定,會計口徑中對研發人員的工作時間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哪怕一名研發人員在公司只幹了幾天時間,公司只要有人工成本支付,就可以將該項支出計入會計上的研發費用。
四、結論
僅從人工成本的比較,就已經看出研發費用在會計口徑和高新認定口徑有如此多的差異,更何況還有委託研發、其他費用等在兩種口徑上數據確認的差異,研發費用怎麼可能一定是「三表一致」呢?!
除非有新政策發布,把194號文和195號文都給廢了,將兩者的研發費用口紅合二為一。
因此,在194號文和195號文仍然有效的情況下,研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是個偽命題,所有強調研發費用必須「三表一致」的,都是缺乏對政策的基本了解。
隨手轉發,傳播正能量。
深圳大象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原「深圳市前瞻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前身創建於1998年,總部在深圳,並在北京、杭州、濟南設有辦公室。大象投顧是中國最早專注於IPO諮詢的機構,也是目前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機構。以當年在審企業及成功過會企業數量計算,公司已經連續9年排名第一。
公司主要為擬上市公司及上市公司提供專業的IPO諮詢服務、再融資諮詢服務及併購諮詢服務。具體內容包括A股IPO細分市場研究、IPO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再融資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併購標的可行性研究。基於自身強大的市場研究能力,我們同時也為擬赴香港及美國上市企業提供獨立的第三方行業研究與分析服務。
截至目前公司已服務上千家優質中國企業,包括公牛集團、歐派家居、美年健康、香飄飄、珀萊雅、豫園股份、杭可科技、東山精密、跨境通、奧飛娛樂、星輝娛樂、盈峰環境、海格通信、精測電子、創業惠康、香港珠寶、卓越教育等在內的500多家優秀企業成功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全面覆蓋TMT、裝備製造、醫療健康、消費品、能源化工、節能環保、汽車及零部件、文化娛樂等主要行業。
公司先後榮獲國務院發展研究院年鑑指定行業研究機構、年度最佳IPO諮詢服務機構、金融諮詢服務最佳供應商等多項殊榮,同時也是深圳市上市公司協會、浙江省上市公司協會等協會的《上市公司發展白皮書》指定編著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