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2020-07-29 心之助盧悅

點擊上方「關注」,為你解決婚戀難題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文 | 盧悅

大學的時候,有次暑假過後的開學,有個室友沒有來上學,班主任說是因為抑鬱症要休學一學期。當時感覺很震驚,後來仔細想想,她的抑鬱症也是有跡可循的。

放假前她情緒總是不穩定,有次因為很小的一件事情跟我們一個室友起了衝突,然後就覺得我們整個宿舍都針對她。後來我們想一起吃個飯緩和一下氛圍,她也藉故不願意參與。

有一天起床便在宿舍裡面大哭,我們趕忙去安慰,她說因為下雨心情不好,特別想哭。期末考試的時候第一科沒有考好,就覺得這學期所有的科目可能都要掛科,考試那幾天也是鬱鬱寡歡的,感覺各種負面的慣性思維快把她壓垮了。

暑假跟她聯繫說開始失眠,學習上擔心成績不好,社交上擔心同學老師不喜歡她,各種擔心的累積逐步惡化成了抑鬱症。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要不同的負面情緒,到底是為什麼?

樊登說: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任何時候感受到了負面情緒,請相信我,一定是因為你的思維方式出現了問題。

所有消極情緒都來自這10條慣性思維,它是抑鬱的惡性循環。

01 非此即彼思維

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傾向於用一種極端的、黑白分明的標準來評價自己。這種思維方式使自己無法接受一點點錯誤,只要一犯錯,不論大小,都會讓你不斷懷疑自身的價值。

亞里斯多德說,青年人總是容易從一個極端跌入另一個極端。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高中有個同學成績特別好,正常發揮可以考個重點大學沒問題。結果考試的時候感冒發燒,影響了發揮,最後考了一個普通的大學。

她便因此鬱鬱寡歡,覺得前途一片渺茫。感慨說我這輩子是沒有出路了。我們勸她,她總是在自己的情緒裡面走不出來。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要學會樂觀的看待生活中的不完美。


02 以偏概全

有失偏頗的概括某種情況,武斷地認為,一件事一旦發生一次,它就會在你身上反覆發生。由於要發生的事不可避免的是不愉快的,你將沉浸在焦灼與恐懼中,不可自拔。

有人說:人類總是特別擅於以偏概全,放大負面的,質疑正面的。

成語疑鄰盜斧裡講,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

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當你的腦海裡對一個人有了預設的偏見之後,就喜歡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偏概全的去評判一個人一件事。學會換位思考,看到的東西就會不一樣。


03 心靈過濾

你總是從任意情景中選擇一段消極細節,進而仔細思考、反覆回味這段細節。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消極會不斷強化,最終使你把整個世界都看成是消極的。

選擇性失明讓世界變得消極黑暗,徒增煩惱。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打坐,蘇東坡問佛印:你現在看我是什麼?佛印說:先生你是如來!蘇東坡惡作劇地說:我看大師是團牛糞。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修行的人,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自己內心的投射。內心是牛糞的人看別人是牛糞,內心世界是如來的人看別人才是如來。

要正確地認識世界、公正地評價他人,我們就需要經常進行自我過濾,清除心靈中的雜質。


04 否定正面思考

否定正面思考即日常生活中,常常無視積極體驗。不僅如此,還會又快又準地把積極體驗轉化成了噩夢般的消極體驗。不斷地對自己的優點和情緒潑冷水,不斷地對別人的讚美和肯定產生質疑,生活自然就變得很悽慘。

有人說:我沒什麼優點,最擅長的就是自我否定。

知乎有個問答:每天都自我否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有個高贊回答說:已經自我否定了七年,不自信了七年,扎針手抖,想要逃離這個職業,不想再每天折磨自己了。很煩父母的說教,有時候偏激的時候會想,誰要是再逼我,我就死給你們看,其實,到最後,往往發現,是自己在逼自己,自己給自己逼到一個角落裡,再逼下去真的會死的。

剔除負面思維,讓正面思想來替代它,當你習慣以後,你會發現你每天都活在喜悅裡。

05 放大和縮小

極度誇張的思想,把普通問題「災難化」。誇大自己的錯誤,使它們看起來比真實中的嚴重得多。縮小對自己的評判和認知,不自覺低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哈佛教授史蒂芬傑·古爾德說,人不可能沒有缺點,一個偉大的人善於放大優點,縮小缺點,失敗的人往往因為自身的缺點而敗了一生。

亨利三歲時在和小朋友玩耍時不慎被高壓電流擊傷而截肢。之後又被送到了孤兒院,可以說是有一個很悲苦的童年。

但樂觀的他並沒有放大自己的痛苦,反而更加的堅強。他學著用腳寫字,在孤兒院上完了中學。鄰居評價他說總是一天到晚總是吹著口哨或哼著歌曲,是個無憂無慮的快樂人。

有的東西無限放大滿眼都是它,嘗試著往後退它只是一部分。

06 情緒化推理

所謂情緒化推理,是指人們不以理性的規律看世界,而是以不斷變化的情緒體驗來認識世界。我們常常會因為情緒化推理的歪曲,而感覺到鬱悶。

你的情緒一直在欺騙自己,引導自己誤入歧途。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鄰居養了一隻大型犬,看起來像狼一樣,我心想,這麼大的狗,肯定特別兇猛,每次路過他家,我總是躲得遠遠的。

但有一次鄰居遛狗的時候跟我說這隻狗其實特別溫順親人,一點攻擊性都沒有,我試著摸了摸他,發現真的又溫順又親人,特別可愛。

面對未知的事物,不要害怕些許的恐懼感,保持理性的思考。

07 「應該」句式

「應該」本來是鞭策激勵自己的口號和信念,但長期習慣於此,則會適得其反。陷入這種思維方式的人往往只重視常識,而忽略自己的實際想法。

你一定聽過很多次父母說:你應該選擇這個,我都是為你好。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你應該學理科,以後好選擇一個好專業」


「你應該有個女孩子的樣子」


「你應該考個公務員那」

類似這樣的故事情節可能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父母無形中給孩子的壓力與約束讓他們厭煩和牴觸。

如果你總是用「應該」來思考和要求自己或別人,那麼一定會出現問題,要及時摒棄這種思想。

08 亂貼標籤

對自己的認知完全傾向於負面,用錯誤來樹立自我形象,貶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樣,在衡量別人時,也選擇以錯誤為標準。這樣不僅使自己陷於苦惱,也容易激發與別人的矛盾。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就像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出生的時候就被標上了「魔童」的標籤,這個名字就跟隨了他的一生。

即便後來他去救助被海怪抓走的小女孩後,還是得不到村民的信任,還是被村民喊:魔童抓小孩啦。

我們要做的就是撕掉固有的標籤,打破死板的印象主義。

09 罪責歸己

罪責歸己的具體表現為;生活中發生的任何負面的事情,即使與你無關,你都會武斷的認為,這都是自己的過錯,都是自己的無能造成的。

是否抑鬱了?這10條慣性思維,可幫你自查


盲目地將一切過錯歸結到自己身上,這種思維是負罪感的來源。

表妹最近總是悶悶不樂,細問了一下才知道,原來是小組做的方案沒有通過,表妹一直覺得是自己拖了小組的後腿,陷入深深的自責當中。

後來,理性的幫她分析了一下,發現她把自己分內的工作都按時完成了,領導也沒有責怪她,她卻幾天都走不出這種自責的情緒。

不要因為心裡的假定自己應該為某一消極事件負責,從而產生內疚和緊張的壓迫感。

消極情緒,慣性思維,是抑鬱症的產生來源,我們自己要學會掌控自己的思維。

換一種思維方式,換一種心境。給自己一個刪除鍵,及時清空自己的負面情緒,不要因為一點負面情緒,去否定自己的全部的努力。

改變心情,改變自我,從拋棄慣性思維做起。

@心之助盧悅,心之助情感心理平臺創始人,心理學學者,資深媒體人,15年婚戀情感專家;央視、鳳凰衛視、北京臺多檔節目特邀心理專家;暢銷書作家,著有《愛情有毒》、《愛到絕處便逢生》《過日子就像玩闖關遊戲》 、《親密關係的重建》,各大平臺均有售。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

本文由心之助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識別負性思維,與抑鬱情緒共處
    但其實,心情不好只能說明我們有抑鬱的情緒,不能代表我們就已經患上了抑鬱症。那麼,有沒有什麼標準,可以讓我們進行自查,初步判斷自己是否患上抑鬱症呢?答案是肯定的,抑鬱症可以從以下三個標準進行判斷。比如,你的抑鬱情緒是否會影響你的工作,會導致你工作效率低?你的抑鬱情緒是否會影響你的生活,讓你每天精神不振,對生活失去信心?以上,就是抑鬱症診斷的三個標準。如果自查發現患上了抑鬱症,就需要到醫院進行專業診療。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 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抑鬱?也許因為這10條錯誤思維
    抑鬱症的危害已經廣為人知,但是你知道自己為什麼會抑鬱嗎?研究表明,思維決定情緒,錯誤扭曲的認知則導致抑鬱情緒,並總結了導致抑鬱的10大認知扭曲。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這10種錯誤思維,看看你有嗎?1、非此即彼思維這種思維是指你在看待自己或周圍的事物時,習慣用非好即壞的極端模式。某一次表現的不好就讓你覺得自己沒用,全盤否定自己。這種完美主義的思維使你害怕自己出現錯誤,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旦遭遇挫折,你就會覺得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此一蹶不振。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讀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裡,如何能挑得起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如何擔得起對社會財富進行重新分配的重任呢?所以要解放思想,且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
  • 如何才能打破慣性思維?幫你避開思考的「死胡同」
    固有的東西很難打破,這也是經過歷史的證明的。 每次改朝換代,無一不是用血的代價換來的。但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慣性思維! 什麼是慣性思維?
  • 心理學家:掌握這六條「黃金法則」,你就能快速擺脫抑鬱和焦慮
    心理學家:掌握這六條「黃金法則」,你就能快速擺脫抑鬱和焦慮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逆境,都會感到心理壓力陡然增加,難免會產生焦慮、抑鬱情緒,只不過有的人能夠找到適當渠道進行排解。聽上去很簡單,但要做到,絕非易事,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多慮、敏感的思維模式,所以要改這種慣性思維我們需要一種讓心能停止妄想、糾纏,得以關注在當下的方法。如此一來,我們就能做到允許和接納,能快速的從焦慮、抑鬱等情緒中擺脫出來。
  • 反過來想,打破慣性思維
    常有一些讓人莫名其妙的現象,大家都在做,但又都不知道為什麼,這就是常說的慣性思維。歐美中產階級家庭大都會在門前弄一小塊草坪,有什麼用嗎?沒有,什麼用也沒有。其實其中原因並不複雜,只是沒人願意打破慣性思維去追根溯源。人工種植的草坪最早偶然出現在中世紀歐洲貴族家庭裡,因為那時候沒有自動化設備,所有種植維護過程都靠人工,成本相當高,所以也只有貴族才玩兒的起。之後隨著相關機械的發明,維護成本不斷降低,於是就有中產家庭效仿,於是種草坪的習俗也就慢慢的流傳下來。
  • 作業幫直播課"新匠師"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
    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新課改下的歷史思維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高中歷史究竟要學什麼作業幫直播課&34;劉瑩瑩:打破慣性意識 建立歷史思維&34;劉瑩瑩老師的歷史課,從高一開始
  • 正面思維:避開慣性思維的黑洞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觀察現實生活中那些長期經歷失敗的兒童、久病纏身的病人、無依無靠的老人、婚姻離異的男女、四處碰壁的求職者以及總是完不成任務的推銷員時,便會發現人類也常常陷入慣性思維的黑洞,並做出一些相應的消極事情。慣性思維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去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傾向?這7條外在表現很典型
    《抑鬱心理》這本書,就把在診斷手冊裡面對抑鬱症狀相對晦澀的描述,轉換成了普通人可以直接明白的語言,方便讀者了解抑鬱症。作為了解抑鬱症的入門讀物,這一本書就足夠用了。今天來分享一下,書中提到的7條抑鬱症的典型外在表現。
  •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傾向?這7條外在表現很典型
    今天來分享一下,書中提到的7條抑鬱症的典型外在表現。,無論是情緒長期低落還是持續亢奮,抑或是一觸即發的易燃狀態,都需要警惕是否為抑鬱心理的徵兆。這聽起來很誇張,但對於一個陷入抑鬱的人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壓力。也正因如此,才會有很多人覺得抑鬱者很矯情,從而影響到抑鬱者的人際關係。如果你發現自己的精力不夠,哪怕是休息得不錯,但工作或是做起事來都非常容易累的話,那麼就要警惕抑鬱症了。
  • 十條王者裡的慣性思維其實都是誤區,這條巔峰兩千分都少有人知
    王者榮耀一直不缺活上個上上個版本的玩家,有一些固化的慣性思維一直被當成是絕對正確的,但其實是很大的誤區,下面就列舉十條誤區,這些誤區你中了幾條? 一、軟輔帶懲擊?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深度好文)
    這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很低的表現。六、批判性思維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由於,我們思維上的漏洞,我們受外界的幹擾產生了太多的偏見。客觀認識事物,我們要有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 《肖申克的救贖》:突破認知,不做慣性思維的奴隸
    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突破自我,突破思維定勢——《自以為非》 《肖申克的救贖》豆瓣評分9.3,於1994年9月23日上映,自上映以來,收穫千萬級好評,獲得10項奧斯卡大獎提名,2項金球獎提名,堪稱影史上偉大的無冕之王。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例如,在上班的路上,你可以一邊用手機看新聞,一邊跟蹤地球鐵路線之間的人流,成功到達目的地,這是慣性思維。另一個例子是我的辦公室數據分析big劉,如果您查看當前成本數據,然後使用一些計算器,您可以找到影響當前成本的八九不離十。這些都是慣性思維,他們需要「打破」嗎?
  • 心理學家:掌握這六條「黃金法則」,你就能快速擺脫抑鬱和焦慮
    在《情緒自救》書中講到,克服焦慮、抑鬱情緒的根本宗旨,是允許、接納,是對當下的負面情緒不控制、不打壓,簡單來說,當我們不再和負面情緒抗爭時,負面的情緒就會逐漸的減弱到消失。聽上去很簡單,但要做到,絕非易事,因為,在生活中我們已經習慣了多慮、敏感的思維模式,所以要改這種慣性思維我們需要一種讓心能停止妄想、糾纏,得以關注在當下的方法。
  • 突破慣性思維的桎梏,用平移解決線段和最值
    線段和最短問題源自於八年級的課題學習《最短路徑》,通常情況下,我們是將線段和轉換成一條線段,然後尋求其最值,在這個過程中,轉換方法有平移法、旋轉法、軸對稱法等,求最值時可利用勾股定理等構造二次函數求解,可以說,這類問題綜合了代數和幾何中的常見數學思想,對鍛鍊學生思維有極大的幫助。
  • 3個方法幫助你擺脫抑鬱情緒
    可逃避並不能結束「戰爭」,當逃避也沒有作用時,就只剩下最後的解決方式:自殘與輕生。從這個模型中,我們可以看到,產生抑鬱情緒的根源,是對理想中的完美自我的病態追求,正是這個追求引發了後面一系列的問題。所以,如果我們放棄對完美自我的渴望,不給自己制定不切實際的目標,不給自己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自然就沒有後續事情的發生,就能夠化解這場「戰爭」,從抑鬱情緒中解脫出來。
  • 拒絕生活中的慣性思維
    第三,很多時候,我們總是過於盲從生活,盲從它的慣性思維,生活只是生活,那些所謂的不愉快,甚至還有失落絕望,和生活的挫折與滄桑,其實我飛就是生活的另一面罷了。我們可以在生活裡開懷大笑,有的時候會憂傷失落,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我們什麼,生活本身就是活潑的,我們要學著去適應,而不是盲從與這樣的它的慣性思維。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是重複了多次後的經驗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棵木樁成為了大象的固定思維、定勢心理。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