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籌建甲午海戰博物館(圖)

2020-12-24 東北新聞網

  丹東籌建甲午海戰博物館

  為保護水下文物 丹東港或調整港口建設方案

  考古調查人員準備潛水作業。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供圖

  152MM炮彈

  完整的魚雷引信

  穹甲

  昨日上午,「丹東一號「(致遠艦)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項目媒體見面會在丹東港舉行,考古人員回應焦點疑問。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首席記者 楊寶頂 攝  

  丹東正在籌建甲午海戰博物館,目前已著手把相應材料上報國家文物局等有關部門。

  昨日上午,「丹東一號(致遠艦)」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項目媒體見面會在丹東港舉行,相關人員透露上述信息。

  這一信息,與10月6日暫告「收尾」的致遠艦2015年水下考古工作密切相關。

  相關人士稱,若這座博物館獲批准建,將積極爭取把致遠艦考古出水的部分文物納為「館藏」,展覽給世人,再現甲午歲月。

  此次會議上,相關考古人員表示,目前眾多文物證據指明,「丹東一號」已經「無限接近」致遠艦,但由文物部門正式公布這艘沉船的身份,還需走嚴謹的考古程序,「最後會以發布報告的形式告知世人」。

  發布會實錄

  參會考古專家:

   周春水:「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項目領隊

   崔勇:廣東省文物局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部主任、研究員、「南澳一號」水下考古項目領隊

  此次會議上,參與致遠艦水下考古的一線人員回答了眾多疑問。

  「無限接近」致遠艦 正式確認須走嚴謹程序

  一問:我們注意到,這次發布會是「丹東一號」水下考古重點調查項目媒體見面會,而不是致遠艦項目的見面會,名稱上的區別意味著什麼?

  崔勇:這個是我們考古程序的問題,我們需要整理,但是目前還沒有整理,也沒有詳細消化這些材料(文物)。

  即便出水大量有價值的文物證據,但現在從考古的層面講,也仍然不敢百分之百肯定這是致遠艦,經過材料的整理分析和消化之後,我們正式宣布的時候會用報告的形式公布,我們現在至少可以說,是無限接近「致遠艦」。

  談「下一步」為時尚早 操作會參照國際規範

  二問:怎麼評價這次考古工作,下一步安排是怎樣的?

  水下的遺址會怎麼保護?

  周春水:本次工作性質為重點調查,非發掘,更非打撈工作。目前調查工作已經結束。後續要對我們已獲得的現場資料(文物)進行消化,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對「丹東一號」的性質做深入研究,對其保存狀況進行系統評估,要在大量數據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下一步的工作建議,現在貿然談下一步的工作重點還是草率的。至於未來遺址怎麼保存的問題,我們會借鑑已有的經驗。

  崔勇:對於將來的走向問題,我們在對目前已有的材料細細消化一遍之後,會提出一些相關的可能性走向,包括原址保護也好,整體打撈也好,拆散打撈也好,我們會根據工作需要作出一些比較詳細的方案,這個方案可能需要很長時間,特別是「致遠艦」包含了更多的(民族)情結在裡面,我們會力求方案更加穩妥,會參照國際上的規範。三問:目前來看「丹東一號」是更適合原址保護,還是打撈?崔勇:這個問題現在談,太早了。

  只要投入到位整體打撈沒有技術瓶頸

  四問:對於這艘沉船的整體打撈,技術上最大的難度是什麼?

  崔勇:其實技術和經費都不是問題,只要想做的話都可以解決,我覺得它沒有技術瓶頸,應該可以做到。

  我個人認為技術是沒有難度的,只要投入到位了,應該沒什麼問題。即使是純木頭的船也可以在下面做鋼架支撐,船舶不受力也可以做到。目前水下工程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打撈的時候即使船體強度不夠也可以解決,這個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就可以實現。

相關焦點

  • 「致遠」紀念艦主體已建完 將鋪甲板(圖)
    我們會請專家,對當年船舶的細節進行考證……」  10月8日,在「丹東一號」(致遠艦)水下考古項目相關會議上,有關人士透露了這一消息。  這寥寥幾句,再度引發人們對「致遠」紀念艦的關注。  據此前媒體報導,這艘紀念艦按「致遠艦」1:1比例複製,是丹東市計劃籌建的「甲午海戰博物館」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供人們免費參觀、憑弔甲午海戰。
  • 甲午海戰遺蹟水下考古確定「經遠艦」 出水遺物標本500餘件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這是繼「致遠艦」之後,我國甲午海戰遺蹟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 甲午海戰沉船致遠艦設計圖百年後在英國重見天日
    Nos493&4」(「巡洋艦編號493和494」)字跡工整、墨跡清晰……塵封百年,甲午海戰中抗擊日艦後沉沒的清北洋海軍致遠艦部分原廠設計圖紙在其建造地——英國紐卡斯爾市的一家檔案館首次被發現,為打撈那段悲壯的歷史提供了重要參考。新華社記者日前在泰恩—威爾檔案館查找北洋海軍史料時發現一套名為「中國巡洋艦舵機設計圖」的原始圖紙。
  • 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現身大連海域
    9月21日,大連莊河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艦「經遠艦」,圖為出水的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以及部分炮彈等。新華社發此次水下考古發現的寫有「經遠」二字的木質籤牌。國家文物局供圖考古清理出遺物標本500餘件,包括毛瑟步槍子彈、左輪手槍子彈等;將繼續開展黃、渤海水下考古昨日,國家文物局發布最新考古成果,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被發現。
  • 甲午海戰中,清軍真的不堪一擊嗎?
    清朝末年,中國綜合實力雖然不如那些西方工業國家,但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之下,軍事實力也是有所提高,甲午海戰時,清軍雖然不能算得上強大,但也絕非不堪一擊。身為中華兒女,每每翻開有關近代史的書籍,都難以抑制內心的憤怒與悲傷。
  •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雲: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甲午海戰中國慘敗,丁汝昌自殺疑云:時間是在艦隊投降前,或後? 前言 在甲午戰爭中,中日海軍有三次交鋒,其中豐島海戰揭開了戰爭的序幕,黃海海戰成為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威海衛之戰則預示中國敗局已定。這幾場海戰的失敗,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了中國在戰爭中的失敗結局。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致遠艦曾射擊直至沉沒(圖)
    1885年加入北洋水師,該艦第一任管帶方伯謙為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畢業生,因在豐島海戰中率艦遁走而被日本海軍史學家平田晉策稱為「善於逃跑的名家」。實際上濟遠艦在豐島海戰中表現不錯,曾擊中敵艦吉野機艙,大副沈壽昌、二副柯建章等英勇戰死。方伯謙後因在大東溝海戰中再次先走,被清廷問斬,繼任管帶為林國祥。
  • 甲午中日海戰:中國近代史上,最不堪卒讀的一頁
    甲午中日海戰 中國近代史上,最不堪卒讀的一頁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我讀過 >反覆地讀過一顆激昂的少年中國心也被反覆折磨和蹂躪甲午中日海戰中國近代史上,最難以卒讀的一頁在大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我讀過反覆地讀過
  • 歷史作文|中日甲午海戰
    歷史作文:中日甲午海戰的現場報導河南洛陽高新區實驗中學   趙向輝  (部編版八上:新聞寫作)
  • 黎元洪曾駕廣甲艦參甲午海戰 臨陣脫逃遭監禁(圖)
    在甲午海戰爆發前,北洋大臣李鴻章向各地要求增援,當時只有他哥哥、擔任兩廣總督的李翰章派了「廣甲」、「廣乙」、「廣丙」三艘軍艦去支援。這三艘軍艦的主要負責人是「廣丙」號管帶程璧光。程璧光之所以成為負責人,是因為他是主動請纓參戰的。他本來是從廣東押運荔枝到北京,給皇上送荔枝的,結果發現朝鮮局勢漸趨緊張,便上書李鴻章,請求留在北洋備戰,於是備受嘉獎,並被任命為總指揮。
  • 甲午海戰北洋水師之敗,是否是丁汝昌指揮失誤所致,還是另有原因
    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明一點,黃海海戰其實並非丁汝昌指揮。現在在網上有很多人批評李鴻章籌建海防,建設北洋水師時,任命陸軍出身的丁汝昌為北洋水師提督,以外行領導海軍,對於北洋水師最終戰敗起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丁汝昌確實出身陸軍,對於海軍並不是很了解。
  • 甲午海戰中重創北洋水師的吉野號本來是要賣給北洋水師的
    黃海海戰亦稱中日甲午海戰是中日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海域進行的戰役規模的海戰。此役北洋水師失利,共損失5艘戰艦,日本聯合艦隊多艘戰艦重創,但未沉一艦。北洋艦隊自此退入威海衛,使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對甲午戰爭的後期戰局具有決定性影響。
  • 甲午海戰:哪怕再打100次,日本也是戰勝方
    由這部影片帶動的民族情結,讓我讀書時學到此節特別認真,至今仍依稀記得課本上對 「甲午海戰」失敗原因的總結: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割地賠款、腐敗無能以致國家積弱積貧;中國軍費不足,北洋水師的軍費——3000萬兩白銀被挪用建設頤和園;再加上日本蓄謀已久,突然襲擊等等。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 甲午海戰後,方伯謙死的算不算冤?
    這是民族英雄鄧世昌在甲午海戰中「以身殉國」的消息傳來時,光緒皇帝的有感而發,這是種讚譽,但是,卻飽含屈辱。這份屈辱至今依然刺痛著每一個華夏兒女,也正因如此,我們才不斷對「甲午戰爭」進行探索、進行反思、進行總結。甲午戰敗的原因很多,雖然眾說不一,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體制和無處不在的腐敗絕對是罪魁禍首,當然,還有充斥朝堂、與腐敗如影隨形的黨爭。
  • 遼寧大連莊河海域發現甲午海戰沉艦 經遠艦發現還原歷史
    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搜尋、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  「經遠艦」由德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1887年底作為「致遠艦」的僚艦,入編北洋水師。
  • 甲午海戰致遠艦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
    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旗艦定遠艦中彈起火,致遠艦為掩護旗艦衝出陣前與日艦拼死奮戰,重傷後在鄧世昌率領下撞向最兇猛的日艦「吉野」號,終因中彈太多功敗垂成。在戰場外圍觀戰的西方軍人記述,致遠艦桅盤中的機關炮直到軍艦沉沒前仍在射擊。從此,致遠艦和鄧世昌成為中國海軍英勇奮戰的圖騰。致遠艦戰沉後,其桅杆在低潮時仍露出水面,日軍撈取桅盤中的機關炮,並對該艦上層建築進行拆卸,但艦體並未被打撈,仍長眠在戰場上。
  • 參觀海戰博物館 勿忘國恥
    為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專題教育活動,12月25日虎門中學黨支部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虎門海戰博物館參觀,上了一堂有意義的黨性專題教育課。海戰博物館在2016年總投資了近5800萬元進行改造升級,展示面積4967平方米,展覽由七個部分組成,以全新視角展示鴉片戰爭這一反映中國歷史轉折的重大歷史事件。
  • 兩岸三地甲午海祭大典活動在廣東惠州舉行(圖)
    圖為遊客及媽祖信眾在上香 顏新陽 攝  中新網惠州12月7日電   12月7日,兩岸三地甲午海祭大典暨首屆南粵媽祖文化旅遊周活動在媽祖文化傳承地——廣東惠州市惠東縣正式開幕。而後,108艘巡遊船隊隨著媽祖首船沿著巽寮灣海岸線巡遊,並向大海敬酒花瓣,表示對甲午英魂的悼念。  據了解,「海上女神」媽祖的信眾目前已遍及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媽祖文化在世界33個國家與地區傳播,宮廟達6000多座,信眾達兩億多,其信仰習俗於2009年9月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媽祖信俗已成為一條維繫著海峽兩岸人民及全世界華人華僑的精神紐帶。??
  • 甲午海戰:慈禧花1000萬兩白銀過生日,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甲午海戰:慈禧花1000萬兩白銀過生日,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由於經費不足,甲午海戰爆發前,北洋水師實際上「外強中乾」,不僅戰艦裝備老化,缺乏更新,炮彈嚴重不足,只能用不能爆炸的訓練彈,一些戰艦甚至連主炮都沒配上,所謂「濟遠火炮尚未齊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