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已經是現在很多人愛喝的一種營養湯,在古時候人們就有喝雞湯的習俗,那個時候大部分都是病人或者是身體虛弱的人會喝雞湯,因為雞湯是一種補湯,所以一般人不會喝,只有病人才會喝。雞湯作為一種營養湯在眾多食物當中是有一定地位的,不然也不會有人天天想要喝雞湯。
現在的雞湯營養已經算不上很高了,但是很多身體虛弱的朋友還是會經常喝,可能這就是老一輩留下來的這種思想吧,讓很多人一旦身體不好就馬上會想到喝雞湯。一般雞湯人們都喜歡自己做,因為自己做出來的雞湯乾淨衛生,而且價格還便宜,就算是買一個老母雞也就是三十塊錢左右,但是到外面去買雞湯喝的話就不一樣了,外面的雞湯大部分都是六十到七十塊錢左右,這也能夠理解為什麼現在人喝雞湯都是自己做了。
自己做雞湯雖然有一些好吃,但是也有一些麻煩的地方,就是很多人做出來的雞湯不夠好喝,雞肉吃起來也沒有給人一種軟爛入味的感覺,反而會有一種柴老的感覺。而雞湯看上去也非常寡淡,寡淡的好像沒有營養一樣。其實這些情況基本上都是在做法上出現了錯誤的原因,很多朋友不知道燉雞湯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焯水,那麼接下來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雞湯的做法。燉雞湯要不要焯水?多數人不懂,難怪雞肉柴老,雞湯寡淡沒營養。
【雞湯做法】
第一步:首先大家要選擇一個老母雞,老母雞最好選擇一些比較重,活力比較充足的,這樣的老母雞燉出來的雞油會更加多一些,雞湯的營養也會更加多一些。首先得把雞肉放到清水當中浸泡一個小時,雞肉可以切開浸泡也可以整個浸泡,大家怎麼方便怎麼來。
第二步:把浸泡好的雞肉撈出來,沒有切塊的把雞肉切小放到一邊備用。起鍋燒油,油熱之後放入雞肉翻炒兩分鐘時間倒入清水,如果大家的鍋不夠大的話可以直接把雞肉倒入大鍋當中,這樣燉煮起來比較方便一些。然後開大火把水煮開,接著轉小火慢燉,一般雞湯如果想要味道好的話燉煮的時間會比較長一些,至少是兩個小時起步,這樣燉煮出來的雞肉軟爛可口,雞湯營養豐富。
第三步:燉煮半個小時之後再鍋中加入適當的食鹽、料酒等食材,一般燉煮雞湯不需要加入太多的調味料,因為雞湯喝的就是原汁原味,如果加入了太多調味料的話,那麼雞湯的味道就會出現變化,營養也會慢慢的改變。接著繼續燉煮一個小時,然後再鍋中加入一些味精,和一些配菜,燉雞湯的時候大家可以適當的加入香菇或者山藥,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加。
雞湯燉煮兩個小時之後就可以出鍋了,這樣燉煮出來的雞湯營養非常豐富,雞肉裡面的營養都流露到了雞湯中,所以雞湯看上去是黃色的,表面的黃油就是雞油,喝了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雞湯在燉煮的時候不需要焯水,因為焯水反而會讓雞湯的營養流失,並且讓雞肉變得柴老,所以不建議大家多加這個步驟哦。這期到這裡就結束了,我們下期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