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清運,蜀琴木性實,楚絲音韻清

2020-12-15 自在人生路

「 蜀琴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唐代白居易的這首《夜琴》,用恬雅的語句表達出詩人在月明風清的夜晚,緩慢地撥動琴弦而悠然自得的心境,描繪出一幅優美的畫卷。琴是中國歷史上最悠久的彈撥弦鳴樂器之一,是古人心目中的樂器之王,現代稱之為「古琴」或「七弦琴」。琴之音韻清雅綿長,琴之文化博大精深。

世傳華夏祖先伏羲、神農、堯、舜,按天地、陰陽、五行之說削桐為琴,束絲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修身理性,返其天真。 古琴充份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內涵,僅從其形制和構造而言便通身是韻。琴是依鳳之身形而製成,其全身與鳳身相應,有頭、頸、肩、腰、尾、足。琴面「上圓而 斂,法天」,為陽;背板「下方而平,法地」,為陰,如東漢《新論琴道》所說「遠古聖人上觀法於天,下觀法於地,近取諸身,遠取諸物而創製」。古琴有泛音、 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三者相合而萬事俱諧。古琴的音箱壁較厚,所以其聲具有獨特的韻味和歷史的滄桑感。其琴弦較長,振幅大,餘音綿長不絕,所以才有其獨特的音韻。

琴還有著深厚的文史底蘊,其豐富的文化涵載是儒、釋、道三大家傳統文化在琴中的結晶,道法自然,重弦外之音,講求中正平和、以善感化、天人合一,「以己之心會物之神,以達於天地之道」。琴樂聖潔飄逸,可以載道,可以象德,可以明志,可以靜心,可以啟智。操琴者要求「坐必正、視必端、聽必專、意必敬、氣必肅」。 關於樂的起源,《史記樂書》中說:大凡「音」,乃是生於人心直觀感觸,而「樂」則是通乎倫常大道。是故古聖先王制禮作樂,並非為追求口腹耳目欲望的滿足, 而是用以教導人民明辨是非真假,回歸天理正道。樂教含蘊著宇宙人生的深刻道理,使人們體悟天地之和氣,使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雅正的「樂」和天地萬物一樣的和諧,莊嚴的「禮」和天地萬物一樣的有節制。通曉天地的道理,才能制禮作樂。從音樂可以觀察到深刻的意義:舒緩自然、節奏從容 的聲音興起,人們就感到平靜祥和;莊嚴、誠摯的聲音興起,人們就有嚴肅、恭敬的表現;溫潤、和諧的聲音興起,人們就有慈愛之心。而對於混亂而不安寧、煽惑 逆亂而無所歸宿、包含邪惡的聲音,君子是最深惡痛絕的。不使那邪惡的聲音和顏色留在耳朵和眼睛裡,不被其擾亂心境,而使耳、目、鼻、口、心境以及全部器官, 都在和順嚴正的狀態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嚴正音樂推行之後,倫常就歸於端正,感動人們的善心,不使放縱的念頭、邪惡的氣質沾染自己的意志,徹底清除邪念,使人們都嚮往道義。 孔子非常重視樂教,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他讚美《韶樂》盡善盡美;整理詩樂以勸誡世人,《詩》三百篇「皆弦歌之」;使《樂》成為《六經》之一,向學生傳授,成為古代文人必讀的經典。他一生弘揚道德堅定不移,一次自衛國返魯國途中,看到蘭花,他告訴學生們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然後作《猗蘭操》並操琴讚頌,此曲被載入史冊。

「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人所必備的技能,古琴婉轉悠揚、迴腸盪氣的音韻美,與君子性實的秉性和理想追求有太多的和諧。如春秋時的師曠,史書記載他鼓琴時,「六馬仰秣,玄鶴鳴舞,淵魚出聽」,被後人尊為「樂聖」。他創作了《陽春》、《白雪》等清逸迥然的雅樂,表達了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如春秋時伯牙彈琴鐘子期善聽的傳說:伯牙鼓琴,意在高山,鍾子期贊道:「美哉洋洋乎志在高山」;伯牙鼓琴,意在流水,鍾子期贊道:「美哉湯湯乎志在流水」,伯牙驚訝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樂曲《高山流水》也流傳後世。 琴還被寄以了君子潔身自好和推崇高尚人格的願望,如李白有《獨酌》,詩云:「手舞石上月,膝橫花間琴」;白居易《對琴待月》中,詩云:「玉軫臨風久,金波出霧遲。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古琴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歷史久遠、內涵豐富,「樂」是聖人所推崇的,它可以促使人心向善。其實一切正統藝術無不使人「正心」、「修身」,回歸道德良知,因為純正的善念才是生命的本源和歸宿所依,維護真理和正義是人的使命和責任。

相關焦點

  • 這個城市是古琴的發祥地,來這裡一琴慰風塵
    天地人三籟借一方古琴縱橫交錯、變幻無方,高山流水、萬壑松風、水光雲影躍然弦上。曲終眾人散去,凝視著橫放桌前的古琴,琴身閃爍著木器的光暈,琴穗垂懸而下,我輕輕地撥動其中的一根弦,它便聲鳴震蕩整個房間,再由外而內撼動我的心房。天水的古琴,仿佛每個聲響都漂浮宇內般婉轉悠揚,卻又穿越千載而經久不息。
  • 學奏古琴,學斫古琴,開班傳藝 一位越南博士的琴色人生
    受訪者供圖  中國古琴藝術是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之一。今年是越南籍華中師範大學博士畢業生阮延俊來到武漢的第15個年頭。沉醉於古琴藝術的他,在東湖之畔的琴坊,開班傳授古琴技藝,另還教人製作古琴。
  • 古琴多少錢一把?
    一把古琴的製作不但流程繁瑣而且大部分工藝耗時較為長久,從最開始的琴坯風乾,到琴體的試音和琴體上漆等流程上需反覆嘗試多次甚至十多次,一般來講,普通的練習琴也好,上萬甚至更高的收藏級古琴也罷,每一步的製作流程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一床最便宜的古琴從製作時間、工藝、材質、音色、手感等多方面來綜合考量,常規的普通古琴價格也在5000元左右。名家監製琴大部分都已經過萬了。
  • 他重金購下古琴,一曲不彈卻將琴摔碎,這是怎麼回事?
    為了順利步入仕途,實現理想,施展抱負,陳子昂走出了偏僻蜀地,踏上了去長安國子監的求學之路。陳子昂進國子監求學,其目的是考取進士。然而想考取進士,社會名聲很重要。為此,預先幹謁卿相,呈獻詩文,冀其稱譽的「行卷」的做法就必不可少。而那時的「行卷」,實際上就是中進士的敲門磚。
  • 十香花十古琴琴畫和鳴共譜嶺南情
    「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琴棋書畫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人四友,到今天依然是當代人至為嚮往的雅事。嶺南文化作為中國文化的一脈,在此「四友」上有著自身獨具特色的發展,其中「琴」與「畫」二藝更是自成一派、揚名四海——琴有嶺南琴派,畫則有嶺南畫派。
  • 唐代古琴「石澗敲冰」,曾被耶律楚材收藏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李白在《聽蜀僧濬彈琴》這首詩裡,描寫了蜀地一位彈琴技藝之高妙的僧人。四川博物院文博副研究員陳靜介紹,琴的創製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琴操》記載「伏羲作琴」,古籍中還有「舜作王弦之琴」、周朝「文武二王,各增一弦」的記載。除了文人墨客在詩歌文獻中書寫古琴,考古遺蹟中也有古琴的身影。2014年,湖北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出土了一件春秋早期的古琴,距今約2700年。
  • 古琴名家楊青:古琴是生活方式 有琴就不會絕望
    6月26日,孔子琴坊高端古琴品鑑會在濟南舉辦。國際中國音樂家聯合會副主席、國際古琴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古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青,諸城派琴家、山東泉韻琴社社長朱子易等古琴名家現場演奏了《流水》、《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楊青在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古琴是當今優雅的生活方式,彈琴就像與祖先對話。」
  • 中國十大古琴擬人化:焦尾琴白髮美男子、奔雷琴竟然變綠了!
    導讀:中國十大古琴擬人化:九霄環佩琴飛天仙子、焦尾琴白髮美男子!大家好,歡迎來到動漫迷世界~中國古琴聞名世界,中國十大古琴更是當今罕見的珍寶,插畫師@槿木-_- 筆下的中國十大古琴擬人化,滿滿的古風味道,當之無愧的國家瑰寶!
  • 2016 【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璃 墟 藝 塾——古琴課習琴見性  以琴入道
  • 好玩│體驗木版年畫拓印,品古琴悠悠
    那麼,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做做木版年畫如何?聽聽古琴名曲可好?圖/《慶餘年》官微截圖、《鶴唳華亭》官微截圖 ◆ 活動招募│木版年畫拓印體驗每當春節臨近,老北京胡同裡常有賣年畫的悠長叫賣聲。圖/史家胡同博物館微信公眾號截圖在這場木版年畫拓印的傳統文化體驗中,你可以先了解年畫知識,聽老師講講年畫的起源與歷史、近幾年的發展狀況以及製作工藝等。在明白了年畫的圖形設計、描樣雕板等具體工藝程序和常見工具怎麼使用後,就可以親自體驗木版年畫的拓印了。
  • 古琴到底可不可以自學?第二彈,追根溯源說流派
    古琴到底可不可以自學?其次我們從古琴的流派傳承來分析,古琴從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琴師走向漢代樂府琴師和民間琴師並存,從魏晉時期的官派琴風與隱士琴風到南北朝時期的南琴獨秀、北琴式微。再到唐代的吳聲與蜀聲的不同描述,沈家聲、祝家聲的不同風格,再發展到江西譜與浙譜、北宋琴僧師徒的法脈延續、南宋浙派古琴的傳承有序、文人琴風的盛行。直到明代至民國以降,虞山派、廣陵派、九嶷派、諸城派、中州派、金陵派、泛川派、梅庵派等不同流派的風格傳承。
  • 古琴入門——挑選篇
    現在古琴藝術再次復興,學習和愛好古琴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全國各藝術專業院校也陸續開設了古琴專業,有力的推動了古琴文化的普及和發展。因為古琴的製作和挑選有較強的專業性,因此很多初學古琴的愛好者感到挑琴時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正確挑選。很多人花了錢,得到的卻是一張不能彈的琴,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
  • 「古琴·古厝」閩臺中秋琴茶會舉行
    福州新聞網9月30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林瑞琪)29日晚,「古琴·古厝」閩臺中秋琴茶會在鰲峰坊閩派藝術館舉行,兩岸古琴愛好者共聚古厝聽琴品茗,歡慶中秋。  當晚的琴茶會在悠揚的《流水》聲中拉開序幕。
  • 以古琴之名 會高山流水 一場古琴音樂會激揚東城琴友心
    「東陽有不少人喜歡古琴,一些人專門跑到杭州學琴,把琴社搬到盧宅,也是為了給古琴愛好者打造一個小小的營地。」胡晉說,一個人走得更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遠。琴社成立以來,已有百餘人前來學習,目前堅持者僅三十餘人,「鐵打的琴社流水的學員」讓胡晉有小小的遺憾,但她說這很符合古琴的特色,「熱得太快有時候反而不是好事,慢下來卻能堅持更久」。
  • 寶樹堂琴院春季古琴少兒班/親子班招生簡章
    古琴作為我國本土誕生的樂器,迄今為止愈三千多年的歷史,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詩經》雲「我有嘉賓、鼓琴鼓瑟。」、「士無故不撤琴瑟」、「君子之側,必左琴右書。」古琴在我國文化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內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宮、商、角、徵、羽。後來文王囚於羑裡,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為文弦;武王伐紂,加弦一根,是為武弦。合稱文武七弦琴。  古琴有13個徽位,象徵著一年12個月另加一個閏月。所以古琴的形制,不僅有其聲樂科學的一面,同時被賦予了豐富的人文精神。
  • 古琴與古箏的區別
    古琴的七根弦系進化演變而來,史書記載,最早期的古琴僅設有五根弦,以象徵金、木、水、火、士,周文王為悼念其死去的兒子伯邑考,故增加了一根弦武王在伐紂時,為鼓舞士氣,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有「文武七弦琴」之稱。  古琴的結構頗有分寸講究,詳盡分類有琴額、嶽山、承露、起項、琴頸、琴肩、琴弦、徵位、琴腰、龍齦、冠角(焦尾)等。
  • 盤點有關古琴的六大小知識,看完後你也是懂琴小達人
    當然這裡不得不提的就是蠶絲做琴弦的話,琴本身的保存的時間並不悠久,因為蠶絲如果遇到我們彈琴的時候留下的汗漬,慢慢的會發生變質的現象,這樣的話琴就很容易變壞。第三點關於琴的知識是:在2003年琴被正式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想必看過奧運會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在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時候,第一聲就是古琴發出的聲音。
  • 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彈彈古琴,說說愛
    古琴曲裡愛情故事多不多?不好意思,真的不多。為什麼呢?可能是受琴者禁也的觀點的影響,也可能是受那存天理滅人慾的狗屁觀點的影響,總之古琴曲裡反映純真的愛情的古琴曲目真的不多。大概盤點一下,把相思的、哀怨的都算在內的話,應該也就是十幾首吧。
  • 古琴什麼牌子好?
    漢木。指出土的漢代棺槨木材,其逾千年木色黝黑、松透乃斫琴良材。除了上述一些木材,其他的木材只要適合也是斫琴良才,但是現在有部分廠家用一些小尺寸的木料拼接成古琴面板進行斫制,這些古琴從外觀上是很難看出來的,但只要古琴的做工、音色好,琴板是否拼接也是無關緊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