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劉泰來感覺生活越來越無力招架。她的老伴兒王先平先是十多年前就患了尿毒症,前兩年又不慎得了中風,如今還遭遇一場飛來橫禍——被莫名感染了C肝。
這意味著,這個多年來,幾乎靠著她一人勉力支撐的農家,日子將更加「雪上加霜」。而在雙重病痛的折磨之外,今後漫長的時光裡,王先平要承受的,還有來自周圍的種種異樣眼光。
他不是唯一一個。
今年4月到5月,已有69名血液透析患者,在江蘇省東臺市人民醫院透析期間,被確認感染上了C肝病毒。
這些血透患者大多年齡在50歲以上,常年受困於尿毒症等腎功能衰竭的折磨,不得不一周2-3次雷打不動地做血液透析——這是一種長達4個小時、將血液引流至體外,淨化後再回輸體內的疼痛。
由於C肝主要經血液傳播,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正是C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2010年3月,國家衛生部公布了《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範》要求對透析室進行嚴格管理,避免HCV(C肝病毒)感染者與其他患者混用醫療產品或反覆使用透析器等。儘管早有警示和監管規定,近年來,血透患者感染C肝事件仍屢在基層醫院發生。
「這是一起因醫院院內感染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院內感染事件。」5月27日,江蘇省東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在官方通報中透露了對此事件的定性。
東臺是江蘇鹽城下轄區縣中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鹽城當地有「金東臺銀大豐」之說。有著近70年歷史的東臺市人民醫院在周邊地區算是數一數二的大醫院,2016年被評為三乙醫院,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也是鹽城當地較早設有血透室的醫院。
多位醫生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血透發生C肝感染的可能原因包括,手衛生、未分區隔離以及消毒不到位等,由此暴露出當地醫院管理漏洞和責任心問題。
受此事件波及,東臺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殷衛國和分管副院長宋小平已於近日被免職。醫院官網上也已撤下上述兩名院領導的資料介紹。
「疫情在半個月前浮現」
院方是何時發現第一個感染病例的,暫時不得而知。
不過,從一位患者的說法來看,半個多月前,該院血透室就已經注意到「C肝感染病例增多的異常情況」。
4月中旬時,東臺市人民醫院血透室的副主任醫師黃莉莉突然通知他,趕緊做個檢查——按照以往慣例,他們每年會進行兩次肝炎等篩查,上半年那次通常6月初進行,可今年突然提前了一個多月,「說是因為最近C肝感染多」。
檢查出來「果然呈陽性」。
醫生告訴王先平,他是最先一批被確診感染C肝的血透患者。更多患者則是在5月中旬,才陸續被通知「感染」的。
5月23日,東臺市人民醫院,一位躺在床上正輸液的患者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四五天前,她從醫生口中得知自己感染了C肝,之後便一直住院接受輸液治療。
澎湃新聞記者22日登錄該院官網時,該院黨委書記、院長殷衛國和分管副院長宋小平的資料,已經被拿下。
感染C肝後,大部分血透患者做透析的時間被改到了晚上,從下午6點,持續到晚上11點。
原來被集中安排在該院感染科一病區及另一棟樓的地下室的患者們,也從醫院聽說,他們將會被轉移到城區東邊的東臺中醫院新院部。
5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向東臺市人民醫院副院長楊茂成核實感染總數時,對方表示「數字是動態的,目前還沒有確切的統計」。他隨後又說,由於部分患者正處於窗口期,「因此很難給出固定感染人數。」
所謂窗口期,即從病毒感染到能夠從血中檢測到抗HCV的這段時間:一般而言,C肝病毒感染後,人體不會立刻產生抗HCV(C肝病毒抗體),而是需要經過4~32周才能從血清中檢測到抗HCV的存在。
在「窗口期」內,儘管血清抗HCV檢測仍為陰性,但其實血液中已經存在C肝病毒的複製,並具有傳染性。
5月27日,東臺市政府新聞辦發布公告,經對所有血透患者的篩查檢測,共診斷確認C肝病毒感染69例。
據東臺市政府新聞辦通報,專家組調查認定,此次事件是一起因醫院院內感染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院內感染事件。
院內感染
公開資料顯示,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正是C肝感染的高危人群。
2010年3月衛生部公布了《醫療機構血液透析室管理規範》(SOP),要求對透析室進行嚴格管理,嚴格篩查C肝,對HCV(C肝病毒)感染者實施個例透析,避免與其他患者混用醫療產品或反覆使用透析器,嚴控透析患者中C肝病毒的傳播。
27日的官方通報雖指出這是一起「院內感染」,但並未說明具體感染原因。
2016年,陝西鎮安縣醫院血透室被曝出26位血透患者感染C肝事件後,由於公開報導暫未說明感染原因,丁香園曾組織國內許多專家探討,最後指出,可能是由於工作人員沒有遵守操作規程導致的。如不注意手衛生,沒有及時更換手套等等。但由於此次事件感染率超過60% ,有專家猜測此次事件最可能的根本原因在於不正規的復用透析器(甚至透析管路)所致。
後來,經陝西省疾控中心調查表明,導致感染疫情的主要原因系該院血透室未對B肝、C肝患者實行隔離透析,多人共用肝素注射器,部分透析器復用消毒程序不規範等。
另據《內蒙古醫學雜誌》2017年49卷第11期報導,內蒙古某二級醫院發生血透感染C肝事件後,該事件調查組成員曾就感染原因進行了調查分析,指出血透室管理混輪、醫務人員違規操作、透析室未做到分室、分區(陰性區、B肝病區、C肝病區)和分機管理、血液透析機復用過程存在違規、消毒隔離不到位等是血透患者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如果醫院未做好分區隔離——對B肝患者、C肝患者、常規患者進行隔離透析,那麼同一個循環池的透析液很有可能發生交叉感染。」一位醫生告訴記者。「此外,護士操作(手衛生)和器械消毒也很重要。」另有醫生表示。
據東臺市人民醫院官網介紹,該院是鹽城地區較早成立血透室的醫院之一。位於新住院大樓3樓的血透室外,張貼的科室簡介稱,血透室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內設候診區、血液淨化室、隔離淨化室、水處理室、治療室等。目前有三十多臺國際品牌的血液淨化設備。
據多位患者回憶,東臺人民醫院血液透析室由兩個小房間和大廳構成,僅有「陰性區」和「陽性區」之分,並未專設「B肝病區」和「C肝病區」,因為罹患肝炎的血透患者人數較少,因此「陽性區」也是很小一塊。
澎湃新聞從血透室外張貼的「透析病人日床位安排表」看到,血透室現有血透機為49臺,其中1臺損壞,僅5月23日上午,就有7組共38個血透患者進行血液透析。
「雪上加霜」
對於這些不幸感染了C肝的血透患者來說,病痛的打擊還沒來得及消化,周圍人異樣的眼光卻已經讓他們不知所措。
一位60多歲的血透患者告訴記者,小區裡的人聽說她感染了,「都躲著我,甚至連家裡人也躲著」。
澎湃記者5月23日在現場了解到,部分感染C肝病毒的血透患者,被兩兩一間、集中安排住在該院感染科一病區,至今已有五六日。對於這幾日的血液透析和C肝治療,醫院暫未收取任何費用,同時,安排有護工照料、提供免費三餐。
多位患者及其家屬23日向記者說,希望醫院能詳細向他們解釋過,C肝到底是什麼,這個病嚴不嚴重,他們是怎麼感染的?會不會傳染?
這些患者大多五六十歲,多年透析已經讓他們身心受到摧殘、經濟拮据。
5月25日,一位患者家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當天與院方交涉後,醫院給出的答案是「無償看病」。
C型肝炎(HCV)是一種容易因輸血感染的病毒性肝炎,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前述醫生介紹,只要不接觸攜帶者的血液,感染的可能性就很小,此外,母嬰傳播也是主要的傳染途徑。
多位患者說,他們的C肝化驗單和病歷目前都還在醫生那裡。也有患者家屬說,自己把病歷要回來了,但C肝化驗單還是統一被醫院收了上去。
記者看到,醫院給患者提供的藥物包括去年剛獲批上市的默沙東C肝新藥,擇必達「艾爾巴韋格拉瑞片」。包裝說明顯示,該藥用於治療成人慢性C型肝炎感染。這是一款進口藥,患者明細顯示,一天的西藥費是952元,治療費為55.6元。
據前述醫生介紹,這種藥很貴,一般患者很難承受得起,「一盒藥一萬多,即便醫保報銷後一個療程也要3萬多元,相當於每個月要花去1萬多元。」
目前醫院向患者免費配發的C肝口服藥,系進口藥,去年新上市,有醫生稱,一盒一萬多元。
據他介紹,儘管C肝技術上已經可以控制,但對於腎功能不全的透析患者而言,「不是所有的口服藥都可以用」,他說,有些口服藥副作用比幹擾素小,但也還是存在潛在風險。
東臺市人民醫院在2016年2月被江蘇省衛健委確認為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每年門急診總人次60多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