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名行動反常,未能趕上關原之戰,為何德川家康還給予獎賞

2020-12-11 解讀歷史迷霧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前田家為何行動反常?

日本戰國時代,關原之戰爆發前,西軍和東軍分別向諸大名發出號召——請加入我方。對於任何一家大名而言,這是一個事關家業延續的選擇,如何選擇成為當時各大名內部激烈討論的重大事項,前田家同樣如此。

在此之前,也就是德川家康率大軍徵伐上杉家之前,家康曾經拜託前田利長:「率領北陸諸將從越後津川口攻入上杉的領地。」前田利長將家康的要求轉達給周邊的大名,催請他們一同出兵,但其中丹羽長重卻始終不回應。

真實情況到底如何現在不得而知,但發生這件事的同時,北陸也收到石田三成舉兵的情報。而在七月二十六日,前田利長率領兩萬五千人從金澤出發。出兵之前,前田家召開了軍事會議,討論要加入東軍陣營還是西軍陣營。

令人意外的是,都已經到了這個時間點,前田家尚未決定要加入哪一方。前田利長以母親在江戶當人質為由,試圖說服家臣們加入東軍。順帶一提,前田家會如此猶豫不決,主要還是西軍的兵力高達十萬人,這個數量非常驚人,遠遠超過東軍的人數。

西軍實際的主帥是毛利輝元,由石田三成負責具體事務。石田三成雖然只是一位十九萬石的大名,但是得到毛利輝元的支持,提出《內府過失條文》,向各大名公告,條理清晰地指控德川家康的罪狀,並表達對豐臣秀賴的忠義。如果只看這份文書,明顯會認為家康罪不可赦。而且就道義來說,西軍的諸將也不得不同意他的看法。

前田軍避開動向不明的丹羽長重所在的小松城,繞了遠路往南圍攻山口宗永駐守的大聖寺城。八月二日開始發動總攻擊,因為守兵只有一千人左右,所以隔天很輕易地就攻破城池,山口父子最後都自殺身亡。

前田軍又繼續南進攻打越前國,在這個時候,前田家仍遵從德川家康的指令,一路向南最終攻打上杉家。不過,八月五日,前田家突然掉頭返回金澤,這個舉動完全令人摸不著頭緒。

前田利長在寫給家臣的書信中解釋了他的理由:「德川陣營為了救援伏見城已經出兵,但八月一日收到城破的消息,從堀直政那裡也收到越後爆發動亂的聯絡,所以才會撤退。」

還有一個常見的說法,前田利長收到西軍的敦賀城主大谷吉繼要從海上突襲金澤的情報,他才突然撤軍。不過,在出兵的當下,前田利長也進行了完善的布置,絕對沒有將領地的安危棄之不顧,結果因為敵襲的傳言就返回領地,這實在讓人難以想像。

值得一提的還有一件事,當時,在東海以西,西軍包圍了東軍諸城,展現出壓倒性的優勢,並持續對其展開攻城戰,已經有東軍將領的城池陷落。此外,根據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不追究東軍將領私通西軍的行為可以看出,東軍內部同樣不穩。

而且,東軍的主要戰力,福島正則、黑田長政、池田輝政、細川忠興等人都還在下野國小山,尚未掉頭返回。另外在八月一日,德川家康上方據點伏見城也被攻陷。這種要命的關頭,出現一系列不利於東軍的情況,東軍內部的動蕩也就可想而知。

至於前田家,無論是家臣還是自家,一直都瀰漫著濃厚的反德川氛圍,因此強烈主張在東軍戰況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先返回領地靜觀形勢,這才能維持家族存續。不過,前田家做的準備不只如此。

前田利長

前田利長原路返回,卻將軍隊一分為二,本隊繞過小松城向金澤前進,獨立部隊則從小松城附近經過。這看似在防備丹羽長重突然殺出,但其實很難令人信服。此時的丹羽家早已沒落,就算是小股獨立部隊,丹羽家應付起來仍顯吃力,更不用說本隊。

不過,丹羽長重卻跳入前田利長的陷阱,以為前田家真的攻過來了,所以派了長連龍隊去襲擊前田家的小股獨立部隊。這也是丹羽長重不得不做出的選擇,一支軍隊未經允許就經過自家領地,如果沒有任何反應,丹羽家的威望將被踐踏,家臣同樣會不穩。

前田利長返回後立即開始修建金澤城外郭的壕溝,加強對丹羽長重的防禦。隨後,前田利長在寫給東軍諸將的信件中公然表示:近期將攻下小松城!實際情況卻是前田家按兵不動。

丹羽長重

那麼,前田利長為何要挑釁丹羽長重呢?當然是為了可以製造出與丹羽家敵對的情況,表現出自己軍隊一定要固守在金澤的樣子,才能靜觀事態變化。自此,北路地區上演了十二萬五千石的丹羽家對抗一百一十五萬石的前田家,而前田家還處於防守狀態的奇景。

另一方面,德川家康其實希望擁有兩萬五千人的前田軍能和東軍的前鋒會和,加入攻擊美濃,所以一邊催促前田利長出兵,一邊希望說服丹羽長重與前田家議和。對丹羽家來說,他不過是因為領地被侵犯而出兵,根本沒有頭鐵地想要與家康為敵,所以爽快答應了家康的要求,很快在八月二十二日就清楚表示和解的意願。

丹羽家這顆棋子無法繼續使用了,前田家卻一直到九月十一日之前都遲遲沒有動靜,最後甚至趕不上十五日的關原之戰。前田利長把跟丹羽家和解之後仍不出兵的理由,歸咎於弟弟前田利政的過錯。

前田利政是領有俸祿二十二萬石的能登七尾城主,當初雖然跟隨兄長攻打大聖寺城,但之後卻態度轉變,拒絕前往美濃。根據《改正三河後風土記》所載,他曾收到石田三成的密函,思及大義而想要投向西軍。另外《象賢記略》也記載:其妻在大阪當西軍的人質,無法支持東軍

前田利長為了說服任性的弟弟花了好幾天,到了九月十一日才在沒有他的情況下出兵,因此沒有趕上十五日的合戰,這是前田利長給予德川家康的解釋。

實際情況卻是前田利長誤判了戰爭的形勢。畢竟是決定天下局勢的戰爭,沒有誰會認為在短時間內就會結束戰鬥,持續一個月甚至數月都很正常。沒有武將會預料到關原之戰竟然在半天之內就定出勝負,所以為了彌補,前田利長只能儘快行動。

前田利長的行為無論怎麼看都非常丟臉,但德川家康卻很欣賞北陸前田利長的行動,在戰後論功行賞時,沒收丹羽、山口的領地,以及前田利長的能登四郡,並將之都賜給了前田利長。因為這樣,前田利長成為俸祿一百三十萬石的大名。

德川家康之所以如此,也是無可奈何之事,前田利長雖然丟臉,卻沒有任何違抗德川家康命令之處,所有行動都有理有據,也情有可原,並非無事生非。如果對前田家動手,又將引發新的動蕩。在大勢已定的情況下,前田家也無法反抗,賣個人情給前田家又有何妨。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假如西軍獲勝,前田家又會如何呢?前田利政表明支持西軍,所以他的領地會安然無事。而前田利長則可以表示,自己很後悔加入東軍,攻打大聖寺城後就返回領地,自己一直在金澤城內禁足反省。

而且,前田家也是最早表明起兵對抗德川家康的大名。在德川家康對前田家動手時,前田家一直派人與大阪的豐臣家聯繫,詢問自己起兵對抗德川家康,是否能給予支持,但豐臣家一直沒有任何表示。最終,前田家只好臣服於德川家康,並交出人質。

前田家就這樣借著縝密的計算巧妙的行動,安然度過決定天下局勢的動蕩時期。戰後,前田利長逐一清除了家臣中的反德川派,徹底掌握了前田家大權,成為說一不二的前田家督。

另一方面,做出犧牲的前田利政及其子孫也被妥善安排。利政的子孫被授予一萬一千石俸祿,待遇等同於重臣,並擔任藩政中樞的職務,也是對利政犧牲的補償。至於利政本人,雖然德川家康和豐臣秀賴都曾招攬他作為直屬家臣,當他都沒有接受,反而每天在京都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

決定天下之主的關原之戰中,德川家康的勝利並不是一開始就註定的,原本兩軍是不分上下,甚至西軍佔據一定優勢。正因如此,從前田家的例子可以知道,多數的戰國大名為了家族的延續,父子或兄弟其實都是分屬東西軍,實在是一出人倫悲劇。

相關焦點

  • 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
    摘要: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武田信玄,為何還要挑戰武田軍?三方原之戰是日本戰國時代,德川家和武田家第一次在戰場上一決勝負,此戰德川家康明知不敵仍向武田信玄發起挑戰,有人認為這不愧是後來的日本霸主!不過,這根本就是一場沒有勝算的戰鬥。
  • 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
    摘要:德川幕府時代,天下太平,但大名們為何不敢反抗幕府?德川幕府成立後,為什麼其餘大名不敢反抗幕府?關於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德川家康時期開始說起。慶長8年,在江戶成立幕府後,德川家康開始對在關原之戰中跟隨德川的大名論功行賞,賜予這些大名新的領地。對於參與西軍的大名給予嚴厲處分,包含改易、消封等。關原之戰結束之際,德川家康沒收的知行高達415萬石之多,再加上減知行即削減的知行高,總計高達622萬石。這個數目約相當於全國石高的三分之一。
  • 江戶幕府的「安全氣囊」,分封的譜代大名為何如此維護德川家?
    (《史記·秦始皇本紀》)的春秋戰國;反觀日本卻維持了二百多年的和平,直到西方列強的到來。實際上,江戶幕府的分封在實質層面上大大不同於先秦分封,幕府雖然分封,可幕府不僅自己掌握全國膏腴之地,控制海關、金山,也通過歷代效忠德川家的譜代大名控制險要地方,和臣下建立極強的主從關係,維持穩定,不安勢力自然不敢輕舉妄動。
  • 誰才是關原合戰正義的一方:德川家康東軍雖得勝,卻輸掉日本民心
    有關決定這日本戰國走向的關原合戰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400多年,但是這一場戰爭的爭論一直卻沒有停息,甚至於愈演愈烈,近年來有關雙方的戰爭誰才是正義一方的討論更是日本人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以豐臣秀吉家臣們代表的西軍和德川家家康代表隊的武斷派大名的東軍到底誰才是正義的一方?
  • 德川家康為何能輕鬆拿下關原合戰?豐臣家人心不齊,統帥缺乏魄力
    在被稱為決定日本走向的關原合戰中,德川家康率領的西軍擊敗了豐臣家家老石田三成率領的西軍部隊,從這一戰之後,日本的戰略格局發生改變,家康通過合戰將原本豐臣家的實力逐漸分化和瓦解,至此日本戰國也從豐臣秀吉時代的逐漸邁入了德川幕府時代。
  • 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
    摘要:德川家康統一日本,病逝後為何從久能山遷葬日光東照宮?德川家康是江戶幕府的第一任將軍,也是日本史上最有名的歷史人物之一。他結束長期的戰亂,為持續264年的幕藩體制奠定根基。不過在1560年桶狹間之戰今川義元戰死後,他便趁著今川氏陷入混輪之際返回岡崎城獨立,並與織田信長締結清州同盟。在平定三河的僧農抗爭後,鞏固了西三河的領地統治體制,接著又平定東三河與遠江,逐步確立戰國大名的地位。他還和同盟的織田信長攜手在京都的姉川之戰中擊敗淺井與朝倉聯軍,並與武田氏對峙。
  • 如何總結德川家康的一生?前半生一味忍讓,後半生邁向統一
    面對信長包圍網的強大壓力,家康沒有背叛同盟,面對武田家的強大軍力,家康同樣沒有背叛同盟,可謂是日本戰國時代的同盟典範。不過這個情況隨著1582年的爆發的本能寺之變而改變。面對作為織田信長接班人的羽柴秀吉(豐臣秀),德川家康雖然曾經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其對決,但在秀吉統一天下的過程當中,家康如同對待信長一般,臣服於秀吉。
  • 為何豐臣秀吉不殺德川家康?
    本能寺之戰後,有望統一日本全境的織田信長被害,其部下由信長的手下重臣豐臣秀吉接管,后豐臣秀吉擊敗了謀殺信長的明智光秀,並採取了先西後東的戰略方針,以武力平定西國諸國,再與原信長盟友的德川家康結成聯盟,共同完成統一大業。
  • 德川家康退隱後,有一人被看作是他的分身和傳話筒,堪稱幕僚之首
    可以說本多氏是一個祖輩就侍奉德川氏的家族,因此在德川氏歷代當主的眼中是值得信賴和重用的。不過有一件事出乎了德川氏的意料,就是如此世代忠誠的譜代家族在永祿六年,公元1563年三河國內爆發了反對大名統治的「一向一揆」運動,當時的本多正信和弟弟本多政重一起堅持守衛在上野城內公認對抗德川家康。
  • 三方原擊潰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的目的真的是「上洛」嗎?
    1572年,武田信玄受幕府將軍之託,率兵攻打德川家康,即三方原之戰。這場仗把德川家康打得大敗,而威震日本大名的甲州鐵壁軍團也正是在這場仗中凝結而成。武田家在三方原之戰前後確實從未攻打過家康,而且明明把德川軍打的落花流水,卻沒乘勝追擊置家康於死地。通過三河國之後正是織田信長的尾張國,不過此時的織田家已經將根據地移至美濃國,信長本人則身在京都跟幕府將軍對打,無法動彈,清州城如同空城。倘若信玄沒病倒,應該可以拿下尾張,上述這些事實令後人誤以為信玄南下的目的是上洛。
  • 豐臣秀吉侵朝,為何不派德川家康上陣,消耗其力量?
    而在這些相關的研究與熱議之中,常常被人提及的一個問題,便是豐臣秀吉為何不派德川家康出兵朝鮮,以此來削弱自己的最大的敵人,以穩固豐臣家的統治。 然而,由於相關史料的匱乏,這一問題長期以來並未能夠獲得完美的解答。而對於此,筆者實際上也未能掌握比他人更多史料,故而也很難對該問題進行非常篤定的解答。
  • 盤點日本戰國時期的8大梟雄,其中德川家康排第七,武田信玄第三
    戰國時代與室町時代的分法之一種,就是以早雲攻滅堀越公方那一年開始,為的就是紀念這位史上第一個成功的下克上之戰國大名。TOP、7 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父親是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
  • 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
    摘要:日本戰國時代,豐臣家真亡於德川家康之手?事情可沒有那麼簡單日本戰國時代,豐臣秀吉在生前,為了豐臣政權能夠平穩過渡,制定了諸多禁令,最為重用的就是禁止拉幫結派及私下聯姻。作為戰國時代的天下人,豐臣秀吉有足夠的眼光預見,如果這兩條禁令被違反,將會造成什麼後果。
  • 日本史:第二次上田城之戰,真田軍以少勝多,大破德川秀忠
    百家原創作者:韓悅悅觀歷史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百家號韓悅悅觀歷史,今天小編給大家講述的是在「關原會戰」後,日本的天下格局變化的歷史。「關原會戰」在主戰場上、僅儀殺了不到半天的時間、大局使已底定。然而就車臣民之敗落和德川家的崛起這一歷史事件而言所捲起的巨浪卻幾乎涵蓋了整個日本一一從北陸到東海,從奧羽到九州、無數家族在時代的漩中苦苦掙扎。五畿東南是伊勢國,伊勢東南還有小小的志摩國。志摩國主本為著名的「海賊大名」九鬼嘉隆,但在「關原合戰」的時候,嘉隆已然退位了,其子守隆繼任為一門總領。
  • 日本歷史上,德川家康有名的家臣,德川的三天王都是誰?
    日本歷史上,有名的德川三天王都有誰,首先,從德川三天王的成員介紹!家康的家臣團!首先從德川三天王開始。三天王之一,井伊直政。首位擊球手,在大河電視劇女人城主直虎,作為直虎的養子登場的井伊直政」在本劇中,人氣演員菅田將暉飾演的角色,是成為話題人物。
  • 本能寺之變丨明智光秀與織田信長的較量,為何會讓日本陷入僵局?
    武田信玄、淺井長政、三好三人眾等諸多大名甚至寺廟勢力為討伐織田信長組成包圍網。過3年徵戰,織田信長將包圍網勢力的大名們以及足利義昭逐個擊破,結束了長達200餘年的室町時代。在之後的五年裡,織田信長與盟友德川家康東徵西討,使包圍網徹底毀滅。
  • 世紀通簡史:日本的封建統治時期,明治維新,德川幕府(一)
    德川幕府統治下的日本德川幕府的封建統治德川幕府統治時期(103—1867年),設在江戶的幕府是全國最高統治機關,國家大權掌握在幕府將軍手中。將軍稱為「徵夷大將軍」,他依靠以老中(有時在老中上面設置大老)為首的幕府官僚進行統治。
  • 日本戰國著名的「長筱之戰」,武田家族「單挑」織田與德川聯軍
    導語被譽為日本戰國第一兵法家的武田信玄,耗盡畢生精力打下的江山,竟在死後不久逐漸丟失。其子武田勝賴掌握實權後,主動出擊,進攻德川家康,後遭到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的反擊,史書中將此役稱為 「長筱之戰」。此役過後,武田家族的精兵強將幾乎死傷殆盡,從此,曾經輝煌的武田家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覆滅。
  • 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搬銀幕 岡田準一飾男主角
    司馬遼太郎《關原之戰》搬銀幕 岡田準一飾男主角 時間:2016.08.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木月
  • 為了抑制基督教在日本的傳播與發展,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
    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他們對待西方的態度明顯是非常世俗的:他們需要葡萄牙人帶來的各種器物以及先進的武器,卻不願意看到基督教對日本社會的改變。所以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大肆迫害基督徒。德川幕府建立之後,德川家康需要一個更加鞏固的方式來將他的政權世代傳承下去。為此,德川家康作了很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