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道堆物清理前後的變化。
在拆遷安置小區,由於村民原有的舊習被攜帶到社區,小區環境常常較為髒亂,加上原有的人情面子,使得小區的物業整治工作很難開展。而新入住居民對小區環境有迫切的改觀需求,使得鄰裡關係十分緊張。甬江街道永紅社區就是這樣一個拆遷安置小區。
甬江街道永紅社區黨總支書記餘美珍介紹說:「相對城區社區而言,安置小區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而且小區的整治工作也很難開展,成為社區品質提升的阻礙。」
記者從該社區獲悉,一支名叫「紅綠管家」的志願者隊伍,創新發展「黨建+項目」的工作模式,使得社區不少頑疾迎刃而解。
樓道雜物難處理,管家出面「克頑疾」
「舊家具、廢紙箱、木頭……這些雜物堆積在樓道裡,環境看上去很雜亂,還有消防安全隱患。堆放久了,東西發臭,還容易滋生蚊蟲。」社區工作人員小鮑說,很多雜物佔據了公共空間,樓道居民雖頗有微詞,但考慮到鄰裡關係,也只能忍氣吞聲。
「樓道整治,相較於小區其他環境整治更為困難,觸及居民的直接利益,所以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樓道清理上。」永紅社區黨總支書記餘美珍說。在集中整治前,「紅綠管家」隊伍、社區工作人員及物業三方力量齊出動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清理過程中,有些居民不理解,有抱怨。而社區工作人員也覺得委屈,一名社工這樣告訴記者:「許多堆放在樓道的雜物,清理前找不到主人,可真清理了,就會有人找過來,說把他們有用的東西給扔了,甚至還有人揚言要求賠償。」
於是,「紅綠管家」出馬了。他們採取「套近乎」「拉關係」的方式,對居民耐心地解釋。居委會與志願者的汗水換來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居民王師傅最近加入了「紅綠管家」的隊伍,原先他可沒少和居委會「對著幹」。他家所在樓道一個多月來的變化,讓他深有感觸。原來,王師傅每天扔在家門前的垃圾,第二天總被一掃而淨。「看到志願者每天這樣打掃,我不好意思再亂扔了。」王師傅說。如今不僅他參加了「紅綠管家」志願者,還鼓動妻子、兒子一起加入。
汽車扎堆亂停放管家獻策「贏好評」
永紅社區店鋪門口有塊不小的場地,2017年下半年,社區曾聯合城建辦、城管、交警、派出所、安監科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對工程車、殭屍車進行過一次大整治,但後來門口亂停車現象再次出現。
社區及時介入,組織了一次居民議事會,商討解決辦法。會上,有居民表示,這麼大一塊空地空著也是浪費,不如用來停車,解決小區的停車難問題。也有居民說,好不容易才整改好,現在又開始亂停車,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意見一時無法統一。
「紅綠管家」聽說了這件事,主動要求參與討論,並給出了一條良策:把場地入口處原先的路障改造成景觀路障,一來美觀環境,二來大型路障不易被挪動,也就解決了車子隨意進出的問題。「紅綠管家」負責人還提出:「既然不停車了,我
們可以物盡其用。小區老人帶孩子居多,小區內沒有空曠場地,這塊場地正好空出來給老人、小孩使用。一來,這塊場地的地理優勢明顯,有綠化帶隔離馬路,比較安全;二來,這塊場地給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解決了場地空置、浪費的問題。」
議事居民聽後紛紛拍手稱讚。如今,這塊500多平方米的場地,已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車棚進水苦不堪管家出招「解急難」
今年7月份,因為連續暴雨加上雙東路路面工程改造,小區下水道發生倒灌現象,由於紅景佳苑小區3幢和4幢的車棚有斜坡設計,使得漲上來的水順著斜坡流入車棚,造成車棚被淹。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開展積水排放和清理,但仍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
車棚被淹事件發生後,社區連同物業、「紅綠管家」進行了多方討論,希望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解決問題。「紅綠管家」提出,近期颱風天氣頻發,是否可以先放置幾臺抽水泵,把當下的燃眉之急先解決,保證車棚不至於一下暴雨就被淹,也保證了居民的生活安全,下一步再跟有關部門聯繫商討如何徹底根治車棚進水的問題。三方一致覺得這個方案切實可行,於是立馬行動,進行車棚下水道水泵的安裝工作。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泵剛裝好,恰好碰上颱風天連續降雨,當時下水道倒灌也比較多,我們馬上開啟了抽水泵,車棚沒有再發生被淹的情況。」居民張先生表示:「車棚被淹,真的很讓人頭疼,車被淹不說,車棚裡還有很多插座供電瓶車充電,一旦發生雨水倒灌,很容易漏電,極其危險。最近颱風多,要是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們這兩幢樓的居民可就麻煩大了。現在,雖然颱風天下了暴雨,但都沒有車棚被淹,這個問題總算妥善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