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小區難題多 甬江街道永紅社區志願者管家破頑疾

2020-12-25 浙江新聞

樓道堆物清理前後的變化。

  在拆遷安置小區,由於村民原有的舊習被攜帶到社區,小區環境常常較為髒亂,加上原有的人情面子,使得小區的物業整治工作很難開展。而新入住居民對小區環境有迫切的改觀需求,使得鄰裡關係十分緊張。甬江街道永紅社區就是這樣一個拆遷安置小區。

  甬江街道永紅社區黨總支書記餘美珍介紹說:「相對城區社區而言,安置小區的環境問題更為突出,而且小區的整治工作也很難開展,成為社區品質提升的阻礙。」

  記者從該社區獲悉,一支名叫「紅綠管家」的志願者隊伍,創新發展「黨建+項目」的工作模式,使得社區不少頑疾迎刃而解。

  樓道雜物難處理,管家出面「克頑疾」

  「舊家具、廢紙箱、木頭……這些雜物堆積在樓道裡,環境看上去很雜亂,還有消防安全隱患。堆放久了,東西發臭,還容易滋生蚊蟲。」社區工作人員小鮑說,很多雜物佔據了公共空間,樓道居民雖頗有微詞,但考慮到鄰裡關係,也只能忍氣吞聲。

  「樓道整治,相較於小區其他環境整治更為困難,觸及居民的直接利益,所以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樓道清理上。」永紅社區黨總支書記餘美珍說。在集中整治前,「紅綠管家」隊伍、社區工作人員及物業三方力量齊出動做好宣傳、動員工作。

  清理過程中,有些居民不理解,有抱怨。而社區工作人員也覺得委屈,一名社工這樣告訴記者:「許多堆放在樓道的雜物,清理前找不到主人,可真清理了,就會有人找過來,說把他們有用的東西給扔了,甚至還有人揚言要求賠償。」

  於是,「紅綠管家」出馬了。他們採取「套近乎」「拉關係」的方式,對居民耐心地解釋。居委會與志願者的汗水換來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居民王師傅最近加入了「紅綠管家」的隊伍,原先他可沒少和居委會「對著幹」。他家所在樓道一個多月來的變化,讓他深有感觸。原來,王師傅每天扔在家門前的垃圾,第二天總被一掃而淨。「看到志願者每天這樣打掃,我不好意思再亂扔了。」王師傅說。如今不僅他參加了「紅綠管家」志願者,還鼓動妻子、兒子一起加入。

  汽車扎堆亂停放管家獻策「贏好評」

  永紅社區店鋪門口有塊不小的場地,2017年下半年,社區曾聯合城建辦、城管、交警、派出所、安監科等相關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對工程車、殭屍車進行過一次大整治,但後來門口亂停車現象再次出現。

  社區及時介入,組織了一次居民議事會,商討解決辦法。會上,有居民表示,這麼大一塊空地空著也是浪費,不如用來停車,解決小區的停車難問題。也有居民說,好不容易才整改好,現在又開始亂停車,會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意見一時無法統一。

  「紅綠管家」聽說了這件事,主動要求參與討論,並給出了一條良策:把場地入口處原先的路障改造成景觀路障,一來美觀環境,二來大型路障不易被挪動,也就解決了車子隨意進出的問題。「紅綠管家」負責人還提出:「既然不停車了,我

  們可以物盡其用。小區老人帶孩子居多,小區內沒有空曠場地,這塊場地正好空出來給老人、小孩使用。一來,這塊場地的地理優勢明顯,有綠化帶隔離馬路,比較安全;二來,這塊場地給居民提供休閒娛樂的場所,解決了場地空置、浪費的問題。」

  議事居民聽後紛紛拍手稱讚。如今,這塊500多平方米的場地,已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車棚進水苦不堪管家出招「解急難」

  今年7月份,因為連續暴雨加上雙東路路面工程改造,小區下水道發生倒灌現象,由於紅景佳苑小區3幢和4幢的車棚有斜坡設計,使得漲上來的水順著斜坡流入車棚,造成車棚被淹。社區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開展積水排放和清理,但仍造成了一定經濟損失。

  車棚被淹事件發生後,社區連同物業、「紅綠管家」進行了多方討論,希望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案解決問題。「紅綠管家」提出,近期颱風天氣頻發,是否可以先放置幾臺抽水泵,把當下的燃眉之急先解決,保證車棚不至於一下暴雨就被淹,也保證了居民的生活安全,下一步再跟有關部門聯繫商討如何徹底根治車棚進水的問題。三方一致覺得這個方案切實可行,於是立馬行動,進行車棚下水道水泵的安裝工作。

  社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水泵剛裝好,恰好碰上颱風天連續降雨,當時下水道倒灌也比較多,我們馬上開啟了抽水泵,車棚沒有再發生被淹的情況。」居民張先生表示:「車棚被淹,真的很讓人頭疼,車被淹不說,車棚裡還有很多插座供電瓶車充電,一旦發生雨水倒灌,很容易漏電,極其危險。最近颱風多,要是這個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我們這兩幢樓的居民可就麻煩大了。現在,雖然颱風天下了暴雨,但都沒有車棚被淹,這個問題總算妥善解決了。」


相關焦點

  • 自編寧波話版公筷《拍手歌》,江北區甬江街道朱家社區巾幗宣傳隊的...
    自編寧波話版公筷《拍手歌》,江北區甬江街道朱家社區巾幗宣傳隊的阿姨們創意引導餐桌文明 2020-07-24 16: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來越多外國人來杭居住生活 杭城小區有了「涉外管家」
    浙江在線9月22日訊(浙江日報記者 錢禕 通訊員 葉慧芳)如今,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青睞杭州這座城市,紛紛選擇在這裡生活定居。也因此,在杭州的一些小區內,一個特殊的群體——「涉外管家」正在興起。  近日,記者實地探訪外國居民較多的杭州上城區紫陽街道甬江社區金色海岸小區,看「涉外管家」如何展現耐心與智慧,在一步步探索中找尋小區綜合管理服務的「金點子」。
  • 下城區兩社區率先有請「小區管家」
    沒有物業管理一直是老舊小區居民的一件憾事,不過這個情況在下城區將得到改變。3月27日下午,該區長慶街道柳營、吳牙兩個社區與浙江波普環境服務有限公司正式籤約,將由該公司為小區提供保潔、保綠、保序等一站式綜合性服務。
  • 破解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難題 杭州餘杭良渚街道想出了不少妙招
    浙江在線12月1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陳婷)農民安置小區普遍存在著老年人口多、租住流動人口多、小區事務參與積極性低的現象,街道、社區在農民安置小區的垃圾分類工作推行上也存在著不少難題。杭州市餘杭區良渚街道良港村的周家裡小區就是個典型的農民安置小區,652套房屋中僅有141套為安置戶自住,其餘511套用於出租。然而,住戶組成複雜、人員流動性強的良港村周家裡小區如今卻成為餘杭區農民安置小區垃圾分類工作樣板,以點帶面扭轉今年前8個月良渚街道垃圾總量月均4.57%的增長趨勢,連續數月較餘杭區區級控量指標減量8.1%以上,打了一場垃圾分類的翻身仗。
  • 從棄管走向齊管——記船營區臨江街道泰和社區永紅3號樓好人集體和...
    如今的船營區臨江街道泰和社區永紅3號樓是遠近聞名的幸福樓院。這個位於船營區松江西路,由11個單元、161戶居民組成,建成於上世紀90年代的樓院,3年前還是另外一番景象。環境衛生差、治安管理難、鄰裡關係不和諧,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永紅3號樓都有體現。2017年前後,樓下的11個下水井集體「罷工」,讓矛盾達到了頂點。要想改變現狀,首推樓院自治。以處理下水井返髒水為開端,「江城好人」楊開金和方淑蘭站了出來。楊開金是泰和社區離退休黨支部書記,方淑蘭是永紅3號樓的樓長,他們是一對年逾古稀的老夫妻,一直熱心樓院的公共事務。
  • 倡導「紅色服務」,四季晶華社區「紅色管家」深入社區
    重陽佳節,吳門橋街道四季晶華社區聯合天辰花園小區物業的「紅色管家」試點項目舉辦了一次特別的「重陽敬老」惠民活動,義診、口腔免費檢查、免費理髮、義務維修等各種親民便民的活動走進小區,為老年朋友增添了節日的溫暖。
  • 天心區青園街道:築牢「防護牆」開放式小區秒變封閉式管理
    天心區青園街道位於省府和區治駐地,是全省的行政中心、電力中心,數十家總部企業匯聚於此,但同時街道前身為長沙市國營畜牧農場,拆遷安置小區、破產改制企業職工住宅等14個開放式小區棲身於此,居住和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將近5000戶,其中房屋出租戶達三分之一;各開放式小區外圍商鋪林立,小區內部四通八達,出入口均與與轄區主次幹道接壤;平時,開放式小區人流量大,社會車輛多,走門串戶
  • 疫情當前,深圳700多社區、4800多花園小區做了這些事……
    坪山區馬巒街道坪環社區集中了心海城、天巒湖等多個小區,通過建立小區黨員先鋒堡壘微信群5個,黨員廣泛覆蓋各小區業主群逾50個,保證線上線下群眾訴求無死角高效反饋。大鵬新區成立了25支抗疫「舒心志願服務隊」,志願者們正為卡點送「良茶」。
  • 勞動者之歌|社區民警田保鋒:「我到社區的這兩年,見證問題小區到...
    修建於2002年的錦水苑小區,是新都區修建最早,規模最大的農民集中安置小區,也被稱為「新都萬人小區」。住宅房屋8000餘套的富力桃園商住小區,由於居民來自不同省份,房屋質量、公共設施使用及收益,導致物業與業主關係緊張,長期信訪、上訪,群體性事件接連不斷。就是這樣的兩個小區,共同構成了2萬餘人的錦水苑社區。
  • 康美街道銀竹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志願者暖冬服務
    進屋後,志願者們就擼起袖子開始了家務打掃、準備午飯、陪著盧婆婆談心。某日,獨居老人張國全打電話來社區:「我家的廚房主水管堵了,你們趕快來人看看呀,汙水都倒排進二樓了。」「小紅帽」通過一樓的管道開挖、維修,成功解決了老人的生活困難。老人逢人就說:「社區的志願者熱情,腳板翻得塊,為他們點讚!」據了解,「小紅帽」是銀竹苑社區根據社區實際情況成立的一支志願者隊伍,致力於困難幫扶和政策宣教方面的工作。
  • 泉塘街道板橋社區重拳整治「牛皮癬」 老舊小區煥新顏
    星辰在線4月30日訊(通訊員 楊妹)近日,住在長沙縣泉塘街道板橋社區的居民發現,以前殘破的道路重新進行了硬化,斑駁陳舊的單元樓外牆煥然一新,缺損的綠化苗木也補植完畢,層出不窮的牛皮癬也得到了遏制,整個小區變得寬敞明亮、整潔有序,讓人心曠神怡。
  • 二七區福華街街道:黨建引領老舊小區治理「變身記」
    福華街街道積極組建「三類組織」:樓院黨組織、居民自治組織和志願者服務組織,為老舊小區整治提升工作提供強大組織保障。社區黨組織多次與設計公司現場考察、座談討論,在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改造方案;樓院居民自治組織「紅色管家服務團」,廣泛動員了樓院中的老黨員、退休幹部、社區達人等參與社區建設,使整治工作有了群眾基礎、群眾辦法、群眾監督;樓院志願服務組織「張師傅」志願服務隊等,經常性地開展衛生環境、文明創建、社區關愛等志願服務。
  • 東營東城街道20個失管小區大變樣 原來是有了「新管家」
    ,嶄新的保安室,修補好的地面,還有幾名工人正在維修圍牆和安裝門閘,這一切的變化原來是因為了「新管家」 。為了建設管理有序、環境優良、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居住環境,東城街道自9月中旬開始,對轄區內20個失管小區進行改造治理。「我們研究確定失管小區管理方案,按照就近原則,將小區納入周邊社區物業管理範圍,並對民政局小區、中行小區等20個小區進行圍牆維修、雨汙管道疏通清理、破損井蓋更換、破損道路維修、加設小區門禁系統、照明設施安裝、車位規範、建設門衛室等統一維修改造。
  • 治理城市頑疾 小巷管家來幫忙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吳曉琳)巡查全覆蓋、整治無死角,多方聯動、每日打卡——這是嶽林街道為鞏固國家文明城市創建階段性成果,近期推出的小巷管家管理舉措,旨在提升背街小巷管理水平和落實「拔杆清網」行動任務,實現街巷「四整五零」整治目標。
  • 林校路街道興華南裡社區:探索創新新方式 做好居民貼心人
    2018年1月規範化設置成立社區黨委,下設3個黨支部,在冊黨員129人,在職黨員報到605人,黨建共建工作協調委員會成員單位14家,志願者隊伍6支。近年來,興華南裡社區在林校路街道的領導下,堅持狠抓社區黨的建設,發揮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切實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解難題,得到居民認可和歡迎。
  • 北京老小區迎來新「管家」,不用「傳話」有事直接找物業
    破題 新「管家」幫居民解決老大難清水苑小區1號樓和2號樓1層住戶對「老齡化」的感觸最深。一到下雨天,1層26戶居民家裡就會雨水倒灌。「天氣預報一說要下雨,居民就得打電話等著人工抽水。」清水苑社區黨委副書記張紅雲說,2019年6月,首開天運物業項目部正式進駐為小區提供物業管理服務,然而,遇到事兒居民還是先打電話給社區,「大家對物業公司不熟悉,一開始自然不信任。」2019年8月的一天凌晨,2號樓1層住戶再次發生雨水倒灌,維修成為擺在新「管家」——項目經理李聰面前的第一道考題。
  • 德州市德城區廣川街道東方家園小區迎來「新管家」
    12月1日,德城區廣川街道東方家園小區長江物業主管孫寶亮,發現小區10號樓2單元有漏水的跡象,便立即把水井總閘關好,並根據水錶指針轉速確定跑水的業主,減少了業主的損失,也及時避免了公共區域設施受到損害。「我剛才路過,看到物業的人忙前忙後地找跑水的人家,可認真了!」住在小區的居民稱讚道。
  • 象山區:小小志願者為龍船坪社區街道「洗臉」
    編輯:徐世傑 廣西新聞網桂林8月21日訊(記者 樊成甫 通訊員 蔣文成)隱蔽在牆角旮旯的雜草被拔掉了,沉寂多年的衛生死角被清掃乾淨,牆上的「牛皮癬」被剷除……連日來,在桂林市象山區南門街道建安路
  • 泉城處處新變化:小廣告幾乎絕跡 老小區有了管家
    在大觀園街道,社區和熱心居民組成了志願者隊伍,帶著鏟子、水壺等工具,剷除牆體、樓道及樓道扶手上的小廣告。結合有關部門出臺的限制政策,如今老舊小區內再也見不到五花八門的牛皮癬廣告了。改變的不只是消失的牛皮癬廣告。前幾天,李長才在自家的小區門口,看到了幾個空的礦泉水瓶躺在垃圾箱旁,他正想上前撿起,路過的一位鄰居快走幾步,一一撿起放進了垃圾箱裡,並將垃圾箱周圍的其他雜物一併收拾乾淨。
  • 彭州志願者給郫筒街道封閉小區捐贈戰疫物資 送白菜三萬斤
    郫都區疫情防控老人有口福了——彭州志願者給郫都區疫情防控封閉小區免費送白菜三萬斤疫情牽動著社會各界的關注,彭州市仁愛社會服務工作中心的志願者深明大義、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為了和郫筒街道菠蘿社區部分小區,因為疫情防控而採取封閉管理的郫都區人民同舟共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