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動不動就生氣,原來和"吃"有關係,家長要改善他們飲食

2020-09-05 家有三寶育兒經

導語:&34;,相信很多家長都對這句話深有感觸。尤其是1歲到2歲之間的小朋友,自從學會走路之後,就像是徹底被解放當了天性,根本不受控制。整天在家中搖搖晃晃,什麼都想要摸一摸,家長稍不注意就可能出現問題。

這還不算什麼,最氣人的是小朋友年紀不大,脾氣卻不好。家長還沒說他幾句呢,就已經哭了起來,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孩子脾氣一個比一個大。

前幾天回家,發現小侄子有了很大變化。之前那個乖巧可人的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了變得脾氣特別暴躁。嫂子想讓他喝點水,小侄子直接把水杯扔在地上。玩玩具的時候一點沒有耐心,原本能夠搭很高的積木,才搭了兩層就搖搖晃晃的要倒。小侄子急躁地試了幾次沒成功,氣得大哭起來。

我問嫂子這是怎麼了?嫂子搖搖頭說自己也不知道。而且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一段時間,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是好了。直到晚上吃飯,我終於知道小朋友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了。小侄子還不到兩歲,嫂子卻盛了滿滿一碗的飯,要求小侄子吃光。吃到一半的時候小侄子明顯已經飽了,但是嫂子卻說小侄子吃得不多,接著又餵下很多飯菜。

很多家長不知道,孩子的飲食習慣對他們的性格、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有的家長都會擔心寶寶沒吃飽,營養不夠,長不高。甚至覺得反正吃多沒壞處,只要不餓著就行。於是便出現了寶寶已經不想吃了,家長依舊接著餵的情況。殊不知,這樣只會影響到孩子。

家長可以想像一下,自己吃撐的時候根本一動不想動,就連說話都覺得煩躁。孩子自然也是一樣,尤其是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他們不能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當自己因為吃多而感到不舒服的時候,只能做出一些舉動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

如果家長發現自家小朋友近段時間的脾氣明顯變差,而且睡覺的時候哼哼唧唧,滿床翻滾。那麼就要適量地給寶貝減少飯量了。除此之外,家長也要注意一些&34;的食物,如果攝入過多可能影響小朋友的&34;哦。

第一個:肉類。

不少家長會認為孩子吃肉比吃蔬菜更有營養,所以在生活中會經常給寶寶吃一些肉類。甚至是孩子表現出自己不餓,不想吃的時候,家長也會表示:&34;其實肉類吃得過多並沒有好處,甚至還會影響小朋友的情緒。

人類的情緒主要是依賴神經元之間的神經遞質,如果肉類攝入過多在體內很容易合成腎上腺素。當神經被刺激之後,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激烈。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暴躁,而且還會出現興奮,激動等情緒。

第二個:糖類。

不可否認的是,糖對於小朋友的誘惑力是不容置疑的,反正我家兒子只要看到糖就能把親媽扔在後。以至於不少長輩會為了哄孩子開心給他們吃很多糖。雖說糖分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元素,但是如果攝入過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首先就是我們都知道的肥胖、蛀牙,還會影響小朋友的視力和血管,孩子經常吃糖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的脾氣相對而言會比較暴躁。所以家長要儘量減少孩子糖分的攝入,除了糖果本身之外,還有巧克力、蛋糕等含糖量高的食品都要避免。

第三:細糧。

這裡的細糧並不是我們常吃的麵粉等食品,而是專屬於孩子的,通過精細加工的食物。這種食物雖然簡單,並且適合寶寶的口感,但是如果經常食用並且以此為主的話,就會影響到寶寶了。

食物經過打磨的過程中,其中的維生素B1很可能是&34;,而維生素B1的主要功效是將身體中的糖分轉化為身體所需的物質,一旦缺乏這種物質,身體中糖分積累,最後就成了上方說的,糖分影響脾氣。

寄語: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有時候孩子表現出不好的一面,並不是因為他們不聽話或是不懂事,也可能是他們的身體出現不舒服。只不過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樣的方式告訴父母,於是選擇了最&34;的一種。

家長要懂得理解、並且尊重給孩子,在他們出現錯誤的時候不要急著訓斥,而是蹲下身子,耐心地引導他們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因為自己的&34;傷害了小朋友的心。

相關焦點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要分清孩子的脾氣類型,才能對症下藥!
    上次有位媽媽私信我,講到自己實在是太難做了,父母也太難了。原來是這位媽媽四歲的女兒脾氣越來越差,非常的執拗,一旦無法滿足她無理的要求就大哭大鬧,甚至是撒潑打滾。"我是真的拿她沒辦法,她軟硬都不吃,動不動就發脾氣,扔東西,人家的孩子都是暖心的小棉襖;我家這就是可怕的刺蝟服啊!"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不一定是孩子小心眼,而是家長這些做的不夠好
    導讀: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不一定是孩子小心眼,而是家長這些做的不夠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不一定是孩子小心眼,而是家長這些做的不夠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動不動就哭,動不動就發脾氣?孩子有這兩種習慣,家長注意了
    原來是小朋友是因為哥哥吐司上面的葡萄乾比他的多,於是發生了眼前這一幕,真真是讓家裡人頭疼得很。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因為要上班,所以他基本是跟著家裡的奶奶跟嬸嬸,一個很活潑的孩子,唯一不好的就是只要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躺地上大哭。
  • 現在的孩子怎麼「動不動就哭」?和家長關係大,越早改正越好
    和家長關係大,越早改正越好到了我這個年齡,朋友們都有了孩子,有的在上幼兒園,有的在上小學,我們這些老朋友相見少,平常偶爾會在手機上聊天,而聊天內容基本上都和孩子有關,大家都常常吐槽一件事:現在的孩子怎麼「動不動就哭」?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發脾氣被認為沒教養?給他講講這個小故事
    有讀者在後臺諮詢我說:我兒子最近動不動就發脾氣,發脾氣時特別壞,作為家長不由得說兩句,他就不讓了,摔物品,這時,作為家長我生氣了,他的脾氣就更加一等,甚至會將我的書撕的粉碎,將我的衣服泡到盆裡。今天因為他想吃韓國烤肉,我也沒說不給他買,我只是說再到一家看看,他就又發脾氣,騎車自己回去了,也不捎我,回到家一句話也不理我,感覺我怎麼養出這麼沒教養的孩子呀,我該怎麼辦呀?看得出來,這位讀者心情激動,說的有點亂了。
  • 孩子"玻璃心"動不動就哭?錯不在孩子,責任可能在家長身上
    今天要和大家說說的就是小孩子動不動就哭的問題。有時候在外面和小朋友不知道怎麼不高興了,回家什麼也不說,就是哇哇哭。生氣哭、委屈哭、不高興還哭,簡直就是行走的瀑布,每次哭還不容易哄好那種,讓我和她爸感覺特別頭疼,覺得這孩子實在是太&34;了。
  • 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
    導讀: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就「自殘」,很可能是「情緒飢餓」,家長必須要重視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錯誤的獎勵孩子,只會產生"德西效應"
    3、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家長給予孩子獎勵,是為了激發孩子的積極性,讓孩子變得更加努力,但家長動不動就獎勵孩子的行為,只會讓孩子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一個人的欲望如同一個無底洞,孩子也是如此,當孩子的欲望家長無法滿足時,孩子也會對家長產生埋怨心理。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說就哭一碰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一生氣就哭鬧,而且是父母一說就會哭得更加厲害,一碰他就炸,到底是哪裡出現了問題呢?孩子為什麼會有壞情緒,父母又該如何幫助孩子排解壞情緒?一、孩子出現壞情緒,都是有因可尋,有跡可蹤1.懂禮貌的孩子背後都有善解人意、知書達禮的父母,而易燃易爆的孩子,背後則是動不動就發火、擁有暴脾氣的父母。
  • 孩子動不動就生氣打人?「情緒溫度計」幫你搞定小魔怪
    老公也在氣頭上,抱怨我不該攔著他收拾臭小子。一個要滅火,一個要哄著,我提醒自己要穩住情緒,才讓這場家庭大戰暫時熄火了。不容易啊!前段時間,寶寶暴脾氣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積木搭不好,要發脾氣;酸奶灑在身上,也要發脾氣;哥哥不分享玩具,更要發脾氣。發脾氣也就算了,還忍不住打人,摔東西。才3歲的孩子,怎麼就跟個火藥桶似,一點就炸呢?
  • 動不動就掌摑孩子的家長和動不動就請家長的老師:不是錯題是悲劇
    文/趙主任開學還沒完整的一個月呢,甚至孩子由於半年的停擺期,還沒有完整地調整過來呢。就發生了:因家長掌摑,班任請家長,孩子跳樓事件。當然在官方還沒有公布完整的答案之前,不能完全歸罪於二者。但事實上,不可否認的是,和二者關係脫離不了干係,甚至是主要誘因。這樣的事件,已經不是第一起了。
  • 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喜歡跟家長對著幹?錯不在孩子,在大人
    早上起床時間到了,讓孩子趕緊穿衣服,孩子一臉不情願,做事情拖拖拉拉,一副漫不經心的樣子……養育孩子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都說養育孩子不能大吼大叫,可是當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時,要怎麼教育、怎麼引導呢?託爾斯泰說:「養育孩子的實質在於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最有利的方法。」
  • 2歲孩子動不動就發脾氣,家長別總是「講道理」,三招巧妙應對
    文丨耿倩倩(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亮亮總是喜歡動不動就發脾氣,對此亮亮媽媽很是頭疼,為此她常常會對朋友們吐槽說「家裡有一個混世魔王。」雖然亮亮才兩歲,但是卻已經讓媽媽感受到了教育的壓力。早上媽媽為亮亮準備好了早餐,可是孩子吃了一口後就把早餐推到了地上,理由是不愛吃!媽媽精心弄好的早餐,就這樣被孩子糟踐了。
  • 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不對
    可是小麗發現一個問題,只要自己對孩子進行教育,那麼孩子總是會不停地哭泣。面對這種情況讓小麗感覺到非常煩惱,覺得自己兒子實在是太過於玻璃心了,其實這種情況和小麗的教育方法是有關係的。一、孩子動不動就哭,並不是他們「玻璃心」1.表達能力有限雖然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但是他們的內心情感有可能非常豐富。不過由於受到了語言能力的限制導致他們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是非常匱乏的,很難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表達出來。
  • 家長動不動就和孩子「冷戰」,生氣過後,到底收穫了什麼?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但是有時候父母對孩子也是無可奈何。多家長想出了一種新的教育方式「佛系教育」,一種讓孩子自由發揮和發展的新觀念,雖然很多家長並不認同,而是更傾向於把它理解成與孩子間的」冷戰「。
  • 孩子動不動就哭是玻璃心?不是的,相反是家長這幾個方面沒做好
    從大人的角度去看,這確實很難以理解,小孩子動不動就哭,他們的&34;案例:有一個閒適的周末假期,我應邀去了同事家吃飯。同事有一個5歲的女兒,名莉莉。聚會的時候,我們都不免提到了孩子。當同事提到她與莉莉的關係時,同事總是皺起眉頭說,莉莉總是動不動就哭,一點也不懂事,上次哭的時候我老公都忍不住打了她一下,結果她還是死性不改!
  • 孩子動不動出汗就是缺鈣?醫生:和缺鈣無關,主要是這5個原因
    導讀:孩子動不動出汗就是缺鈣?醫生:和缺鈣無關,主要是這5個原因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動不動出汗就是缺鈣?醫生:和缺鈣無關,主要是這5個原因!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而孩子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後來過了一年多兩年,她來找我,說自己很後悔沒有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孩子不僅不和她親,還有點怕他們夫妻兩個,稍微嚴肅一點就眼淚汪汪的。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 孩子動不動就哭,這可不是玻璃心,而是家長沒做好這幾點!
    上個周末帶著孩子在小區裡曬太陽的時候,聽到不少寶媽都說到了自家孩子動不動就喜歡哭的問題,還說自家孩子小小年紀就玻璃心什麼的,讓我十分不認同。孩子動不動就哭一定就能說孩子玻璃心嗎?孩子剛斷奶她就拉著丈夫一起半工作半玩了,每次看到她發朋友圈基本都是不一樣的城市。而孩子就這樣成了「留守兒童」,後來過了一年多兩年,她來找我,說自己很後悔沒有在孩子需要自己的時候給到孩子足夠的安全感,現在孩子不僅不和她親,還有點怕他們夫妻兩個,稍微嚴肅一點就眼淚汪汪的。所以有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和安全感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 我生氣!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媽媽怎麼辦?
    我生氣!孩子動不動就亂發脾氣,媽媽怎麼辦?一不高興就大喊大叫;媽媽不同意就在地上打滾;誰勸也勸不住,不答應他就誓不罷休;……家有「暴脾氣」小孩,估計會讓媽媽非常頭疼。媽媽給他講道理,他不聽;媽媽耐心勸說,他根本不理;媽媽給他定規矩,他也絕不服從!無論是在超市、餐廳、車站等任何公共場合,他稍不滿意就大吼大叫、遍地打滾,勸都勸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