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星期二,中午習慣性打開學校的公眾號,看老師的社會實踐通知有沒有發。發了要趕緊做起來,每周截止周四。某小孩很重視這個活動,因為班級裡有分加。
之前好幾次,儘管他在家時已經給了我提醒,但忙起來轉臉就忘了。
老師在班級沒報到他名字,回家來問我:媽媽,我那個社會實踐你做了嗎?
我這才想起來,說:哎呀,我忘了,對不起啊!
心裡真的是抱歉,但他沒有生氣,只是讓我下次記得。
然而,下次我又沒有記得,他也沒有生氣,說:沒事,還有下次,下個星期媽媽你一定要記得哦!
這樣的包容,讓我愧疚不已,現在就記得了。果然,讓我們印象深刻樂意去改正的不是那些指責和抱怨,而是一次次潤物無聲的包容。
校外機構常有轉發送印章或是小禮物的活動,群裡看到,我會在時間方便時轉發參加。每周一次的編程課海報打卡,也沒有忘過。因為知道這些都是某小孩在乎的。
老師的積分獎勵也好,小獎品也好,三言兩語的鼓勵也好,對我們家長來說,也許無足輕重,但那是孩子的頭等大事,是他們的快樂源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投其所好,哪怕自己多做一點,煩一點,都是值得的。
認真對等孩子的每一個需求,你能做到的,盡力去做。做不到的,和孩子說清楚,他也不會怪你。孩子不會挑剔我們不是超人爸媽,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父母的陪伴,偶爾的小驚喜,最重要的是那份被看見。
被父母看見,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有人兜底,有人幫助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生命便充滿了勇敢和力量。
我記得在傅雷家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大意是說,孩子,我願意一直幫助你,直到你不需要我為止。
一直覺得,被孩子需要,對父母來說,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孩子信任你,才會把自己在乎的事交給你。也只有你。
有一天,他們會長大走出去,獨當一面,隨著學習了解的東西一天天增多,精神領域一天天開闊,反過來滋養我們,給到的慰藉、幫助和陪伴,要遠遠大於我們今天的付出。
把孩子的每一件事都當作大事去對待,尤其當他們還小正需要的時候。付出的同時也是得到。一切改變的美好方法,都隱藏在每一個當下的積極回應裡。
關注@天天陪伴,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