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孩子的需求,把他們的每一件事都當作大事來對待!

2020-12-23 天天陪伴

又到星期二,中午習慣性打開學校的公眾號,看老師的社會實踐通知有沒有發。發了要趕緊做起來,每周截止周四。某小孩很重視這個活動,因為班級裡有分加。

之前好幾次,儘管他在家時已經給了我提醒,但忙起來轉臉就忘了。

老師在班級沒報到他名字,回家來問我:媽媽,我那個社會實踐你做了嗎?

我這才想起來,說:哎呀,我忘了,對不起啊!

心裡真的是抱歉,但他沒有生氣,只是讓我下次記得。

然而,下次我又沒有記得,他也沒有生氣,說:沒事,還有下次,下個星期媽媽你一定要記得哦!

這樣的包容,讓我愧疚不已,現在就記得了。果然,讓我們印象深刻樂意去改正的不是那些指責和抱怨,而是一次次潤物無聲的包容。

校外機構常有轉發送印章或是小禮物的活動,群裡看到,我會在時間方便時轉發參加。每周一次的編程課海報打卡,也沒有忘過。因為知道這些都是某小孩在乎的。

老師的積分獎勵也好,小獎品也好,三言兩語的鼓勵也好,對我們家長來說,也許無足輕重,但那是孩子的頭等大事,是他們的快樂源泉。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投其所好,哪怕自己多做一點,煩一點,都是值得的。

認真對等孩子的每一個需求,你能做到的,盡力去做。做不到的,和孩子說清楚,他也不會怪你。孩子不會挑剔我們不是超人爸媽,他們要的其實很簡單,父母的陪伴,偶爾的小驚喜,最重要的是那份被看見。

被父母看見,會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安全的,有人兜底,有人幫助解決自己的後顧之憂,生命便充滿了勇敢和力量。

我記得在傅雷家書中看到過這樣一段,大意是說,孩子,我願意一直幫助你,直到你不需要我為止。

一直覺得,被孩子需要,對父母來說,是一種甜蜜的負擔。孩子信任你,才會把自己在乎的事交給你。也只有你。

有一天,他們會長大走出去,獨當一面,隨著學習了解的東西一天天增多,精神領域一天天開闊,反過來滋養我們,給到的慰藉、幫助和陪伴,要遠遠大於我們今天的付出。

把孩子的每一件事都當作大事去對待,尤其當他們還小正需要的時候。付出的同時也是得到。一切改變的美好方法,都隱藏在每一個當下的積極回應裡。

關注@天天陪伴,每天為您分享家庭教育、校園資訊、學習方法、個人成長等相關內容,陪伴孩子,成長自己。

相關焦點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給了父母和孩子許多壓力,父母們焦慮地緊盯著孩子的學習狀況,卻忽視了原本屬於孩子的自由遊戲的童年。正如本文作者深圳市龍崗區外國語學校(集團)總校長唐文紅所說,「我們認真對待玩耍,給孩子有時間當兒童,讓他們的世界裡有遊戲、歌唱與笑鬧,這才是應有的教育與美好生活。」
  • 讓孩子有時間當兒童,把玩耍當作孩子成長中的一件大事 | 校長說
    父母很少幹預我的玩耍,只要在安全條件下,他們都對我「放任自流」。他們知道看似簡單的玩耍在磨礪著我的「野性」。爸爸下班後偶爾也會加入我們的行列,在晚飯後給我講贏得遊戲的方法和技巧,也「夾帶」怎樣做人的道理。同伴們認真地對待著玩耍,他們從沒看做是一件隨意的事情。
  • 慈雲小語|用做大事的心態,做好每一件小事
    用做大事的心態,做好每一件小事文|楚建鋒在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中,如果一個人不抱著做大事的心態,做好每一件小事,那麼,他註定永遠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角色。從一無所有到世界首富,從白手起家到在短短20年內創造財產達139億美元的奇才、微軟公司執行長比爾·蓋茨的人生警句也是:千萬別自大地認為自己是個「做大事,賺大錢」的人,而不屑去做小事賺小錢。要知道,連小事都做不好,連小錢也不願意賺或賺不來的人,別人是不會相信你能做大事、賺大錢的!李嘉誠、霍英東、王永慶、宗慶後……等富豪,都是從「小商小販」開始的。
  • 你遇見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
    最近突然醒悟:在人生道路上,我遇見的每一件事情,都是該遇見的,都是好事。二十多年前,一個從海外歸來的博士大哥曾經對我說:你不要老是盯著一件壞事的壞處,你要想到這件事的另一個方面,因為很多壞事,往往會鑄就好事。
  • 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態度決定一切!
    請記住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因為你的態度而決定。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您的生活和工作才可能健康和順利,一切困難都在您的眼前化為過眼雲煙,不知不覺中,態度決定了一切。
  • 把一件事當作一件事來做
    因為人類剛開始追求知識的時候,都是慢慢摸索的。所以不可能走得很順利。它的步伐好像不是很有秩序。那個時候的知識不但零亂,而且不全。有上進心,想學好,沒有錯。但是總要一步一步地來。這種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無咎的呢?叫做「敬之」。「敬」在中華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認為它就是恭敬、恭敬,其實非也。
  • 成長丨每一個孩子都渴望被看見
    小嬰兒的表現欲更多的是需要他人的關愛和照顧,他們會用啼哭聲不斷提醒大人的注意,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是一種本能的自主行為,也是基本生理欲望與需要。如餓了需要喝奶、尿了需要更換尿布等。幼兒時期的表現欲望隨著孩子的身心發育,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生理需求要引起他人的關注。心理上的「求關注」欲望逐漸萌芽,個人展示需求愈發凸顯。
  • 智者懂得把小事當作大事來做,愚蠢讓人忽略小事
    生存無小事,重視每一個細節,把他當作大事來做。2003年2月1日,載有八名太空人的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結束了太空任務之後,返回地球,但在著陸前發生了意外,太空梭解體墜毀,所有太空人全部遇難。事故發生的時候,全世界數十億人通過電視直播親眼目睹了這次災難,這次災難給美國乃至全世界的航天事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影響。
  • 孩子的需求需要被看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往往有不一樣的需求當大人的需求與孩子的產生衝突時常常被欺負的就是孩子因為孩子總要犧牲自己的需求去成全父母否則就要被批評與指責 那些不被看見的需求一點一滴累積在心裡可憐的孩子只剩下了兩種選擇要麼認命選擇迎合父母
  • 盤點孕期的那些「尷尬事」,誰都逃不過,每一件都在訴說當媽不易
    然而,「懷胎十月」這簡單四字裡卻包含了孕媽們逃不過的無數尷尬事。那麼今天小編我就帶大家盤點一下,孕期的那些「尷尬事」,這些事估計誰都逃不過,每一件都在訴說當媽不易!準媽媽們都知道,懷孕期間的前三個月是遭罪的,這三個月的孕吐最為頻繁且難受,每當看見一些腥味較重的東西,僅僅只是看見,孕吐就已經開始了,有時候甚至看到車就已經開始吐了。
  • 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情,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讓自己勤奮起來!
    自己手腕上的那塊表不只是裝飾,它清楚的記錄了你走過去的每一秒,而勤奮的人不會浪費下一秒,因為他知道下一秒該幹啥!只要不放棄努力和追求,勤奮才顯得那麼光彩照人,熠熠生輝!因為有夢想我們才會去追求,因為有追求我們才會去勤奮,因為勤奮我們才能看到風景這邊獨好!
  • 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須從小事做起
    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喘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都做不好的人,大事是很難成功的。老師們教孩子,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因為老師們明白,「小事正可於細微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做大事的氣魄」。俄國作家羅蒙諾索夫說:「不會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來。」不要小看做小事,不要討厭做小事。
  • 當孩子出現小叛逆時,看見孩子需求!育兒師教我們先做好這件事
    據很多家長朋友的反應:最讓他們頭疼的時段就是0~3歲,12~16歲,因為這個時間段是孩子的叛逆期。一說到孩子的叛逆,很多家長都會把它與不當行為聯繫起來,總會想盡辦法去糾正它,打著「為你好」的名義去要求他們。可結果卻是:孩子的叛逆行為並沒有減少,有時反而會變本加厲。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讓我們一起來走進孩子的世界!
  • 莫把孩子當作孩子來帶
    今天聊其中一點:永遠不要把孩子當作孩子來帶。在劇中,朱朝陽的媽媽經常對朱朝陽說的話是:「你不懂!」、「你懂什麼?」可見,朱朝陽的媽媽一直以為朱朝陽什麼都不懂。可是沒想到的是,當矛盾衝突的時候,朱朝陽卻對媽媽說:「你們以為我小,不記得。其實我記得,我什麼都記得」「當時是你逼著爸爸要離婚的……」你看,其實朱朝陽什麼都懂,他只是沒有說出來。
  • 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請看見他們的存在
    孩子走到十幾歲的年齡,進入青春期,並不可怕。只是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長大了,要把他們當作獨立的人來看待,他們不是懵懂無知的小孩子了。實際上,就算是剛剛出生的襁褓中的小嬰兒,或是媽媽肚子裡的胎寶寶,也都是要被當作一個具體的人來看待的。不能因為他們年齡小,不懂事,不會說話,就把他們當玩具當寵物,而不把他們當作人來看。
  • 孩子需要平等對待
    你大發慈悲和我交朋友,我要為連件事感激上蒼。你有許多長處,我知道,如果能再增加幾分智慧就更好……」 「什麼?」狗聽了滿臉惱怒,「智慧?要它有什麼用處!」教子智慧 狗的自高自大,瞧不起狐狸,反而被狐狸奚落了一頓。不能與人平等的談話,自然不被人接受。
  • 你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
    而和爸爸媽媽去公園,甚至只是在住宅周圍短暫散步,孩子所獲得的各種感官上的體驗要遠遠多於花一下午坐在電視機前所得到的。早期教育,並不在於你早早地教孩子學外語,也不是你天天教他認字、做智力遊戲。3歲前,你對孩子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教育。爸爸媽媽的陪伴和互動,對3歲前的孩子來說,就是絕好的學習機會。爸爸媽媽的親力親為和親情陪伴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 你的每一件小事,上帝都非常牽掛!
    我禱告神,請祂幫助我的女兒每天晚上都有一個舒適的睡眠。在我們開始為此禱告之後,我們注意到她的尿布就再也沒有溢出了。這件事讓我更深意識到:讓神感興趣的,不只是影響我們的大事,祂也關心與我有關的所有小事!對耶穌來說,沒有什麼事是微不足道的。所以不要有那些宗教人士的想法:神只想讓我們把大事交給祂,不想讓我們用小問題來打擾祂。 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遠離真理的了!神關心你經歷的一切,從你嘴巴裡的小潰瘍,到你對經濟的擔憂。甚至你告訴祂:如果火車晚點了,會造成不便,祂也會在意的。
  • 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將回饋到你身上——致我的第一任上司Serene
    後來,我把「不得不」加班重新定義為「這是我的選擇」,也因此,我做到了享受做好每一件事的過程。甚至,我還會為了和我的上司Serene多待一刻而創造條件加班。 果然,在後來的職業生涯當中,我都在領受著「我所做的每一件事」給到我的饋贈。踏踏實實做好手頭的每一件事,得到領導的信任與器重;幫助同事疏通工作上的困惑,贏得她們的尊重與友誼。
  • 把每一件簡單的事做好就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不平凡
    生活中,做一件簡單的事情並不難,難的是每一件簡單的事都做得非常好。古往今來,但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是那些勇于堅持的人,能夠把每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好,其實就是最大的絕招。在古希臘一個新學期的清晨,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咱們只學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的事,每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說著,蘇格拉底示範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