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月子餐的靈魂就一個字——「補」!就拿全國有名的「會吃省份」廣東來說,很多媽媽在月子期間,每天都被要求吃一隻雞(或以上),就問你怕了沒?
而隨著營養知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這種「大補」的吃法,有的媽媽更是將目光投向標榜著「營養、科學」的天價月子餐——
Em……這也太貴了!是我等平民媽媽吃不起的月子餐。
So,不想花高價,又想吃得科學、營養,月子餐到底該怎麼吃呢?
1、適量多吃蛋肉,保證優質蛋白的攝入
月子期,在醫學上被稱為「產褥期」。這期間,媽媽們不僅要給寶寶提供充足的奶水,還要逐步補償妊娠、分娩時的營養損耗,促進身體各方面的恢復。因此,自然要比平時攝入更多的優質蛋白。
不過,這裡的「多」不等於「狂吃猛補」。根據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產褥期可以比平時多吃些雞蛋、禽肉類、魚類、動物肝臟、動物血等,但不應過量。
2、適量多喝湯水或牛奶
母乳中85%都是水分,如果媽媽水分攝入不足,會直接影響泌乳量。所以,月子期間,媽媽們可以適當多喝些湯湯水水。需要注意的是,湯水中含量最高的是水分,並不能有效補充優質蛋白,因此,媽媽們在喝湯的同時,不應該把「湯渣」捨棄。
另外,為了增加母乳的營養密度,確保寶寶獲得足夠的鈣質,建議媽媽每天喝500毫升牛奶。
3、保持清淡
在很多人的概念裡,飲食清淡=喝粥、吃素、不吃葷。實際上,飲食清淡是用來形容烹飪方法的,而不是用來形容食物種類的。真正的「清淡飲食」,是在飲食多樣化的基礎上,合理搭配營養,葷素都可以吃,但要少油、少糖、少鹽、少辛辣,避免煎、炒、油炸。
產褥期吃得清淡豐富,不僅能避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還能確保母乳中的營養更易被寶寶消化吸收。
4、確保營養均衡
要想做到真正的營養均衡,那就不能只吃葷、不吃素。每天水果蔬菜、肉蛋奶、粗細糧都來點,少吃多餐,食不過量,既能確保營養豐富均衡,又能促進消化吸收,一舉多得。
總的來說,產褥期媽媽的飲食,和我們平時提倡的健康飲食差別不大。按照以上幾個原則來吃,那就能達到「科學、營養」的標準了,沒必要再花重金購買市面上的月子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