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德軍的武器向來以精良而著稱,裝備水平始終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不過德軍並非只專一於德式武器,他們偶爾也會對其他國家的武器感興趣。
就拿手槍來說,與步槍、衝鋒鎗不同,德軍對士兵持有何種手槍並沒有嚴格要求,所以別看德軍一個個生得濃眉大眼,但他們使用過的手槍就超過二十種,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國貨。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德軍用過的那些手槍。
魯格P08
這是一款誕生於1904年的武器,屬於一戰時期德軍使用的制式武器。其實在二戰那會兒,魯格P08的性能已經跟不上需求了,但誰讓它經典呢?魯格P08最大的特點就是做工精良,而且價格昂貴,基本上只有軍官才能裝備。
也正因為如此,魯格P08之間成為德國軍官階層的象徵,許多軍官外出都會佩戴一支魯格P08,用來象徵自己的身份與地位。
瓦爾特P38
從時間線來說,瓦爾特P38才是真正意義上二戰德軍的制式手槍,因為德軍的需求量大,瓦爾特必定要簡化工藝流程,所以P38做工不如魯格P08,但勝在可靠性高,而且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不失為一支好槍。
毛瑟C96
毛瑟C96也是德國經典名槍了,它和魯格P08、瓦爾特P38並稱為德國三大名手槍,中國當年也曾大量仿製,並給毛瑟C96取了許多外號,比如「盒子炮」「二十響」「快慢機」「鏡面匣子」,從軍閥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瓦爾特PP/PPK
瓦爾特公司打造的半自動手槍,與P38一樣擁有出色的性能,其中PP是標準版,而PPK是短管版。圖為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瓦爾特PPK手槍,表面進行了鍍金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當年自殺用的也是PPK,可見這款手槍受到德國上層的廣泛認可。
紹爾M38H
紹爾公司為德軍生產的半自動手槍,性能一般,而且產量不高,所以名氣遠遠不如其它德式手槍。
人民手槍
這是二戰後期,德國為人民衝鋒隊製造的手槍,不求性能如何,單求製造量大、成本低廉,所以性能遠遠無法與前面介紹的手槍相比。人民手槍的種類有很多,因為當時包括毛瑟、瓦爾特在內的大部分兵工廠都在製造人民手槍,而每家兵工廠的工藝、設計都不太一樣。
與之相似的還有毛瑟HSc手槍,它是毛瑟在戰爭後期生產的廉價產品,但性能要比人民手槍可靠一些。
白朗寧HP35
德式手槍說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說說德軍使用的外國手槍,首先是白朗寧HP35,即白朗寧大威力手槍。這款手槍其實是比利時FN公司為法國陸軍研發的,邀請了槍械大師白朗寧主持設計,但法國人最後選了自家聖埃蒂安兵工廠的手槍,白朗寧HP慘遭淘汰。
不過比利時並不願意HP手槍就此淘汰,於是在1935年推出民用版,稱為白朗寧HP35手槍。德國佔領比利時之後,FN公司的廠子也成為德軍的武器生產線,HP35的大威力、大容量令不少德軍感到滿意,因此當時裝備了不少。
Star Model B
西班牙Star兵工廠基於美式1911手槍仿製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Star Model B原本應該是法國陸軍定製的,但法國敗得實在太快了,所有武器均被德軍繳獲,所以Star Model B手槍也就順理成章地放進了德軍腰間的手槍盒裡。
阿斯特拉600
阿斯特拉600和Star Model B一樣,都是西班牙生產的手槍,但Star Model B屬於被德軍繳獲的武器,而阿斯特拉600是專門為德軍研發的。
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給予了不少幫助,這份情西班牙人是記得的。雖然後來西班牙沒有加入軸心國,但依然派了兩個師的志願兵幫助德國(志願兵不屬於正規軍,當時西班牙的說法是他們自願幫助德軍作戰,與西班牙政府無關),並且在武器上也給予了一些傾斜,比如按照德軍的要求,將阿斯特拉400手槍的彈藥改成9mm帕彈,定型之後稱為阿斯特拉600手槍。
VZ.27
捷克斯洛伐克CZ兵工廠的產品,1926年研發,繼承了捷克武器的高水準,性能可靠穩定。德軍佔領捷克之後,CZ兵工廠成為了德軍的武器後勤基地,而VZ.27因為足夠優秀,被德軍視為炮手、機槍手使用的武器,每年都有較高產量。
FN 1910/1922
比利時FN公司研發的手槍,1910手槍以重量輕、殺傷力大、後坐力柔和而著稱,早年就已是比利時軍警部門的必備武器。1922年,FN又推出了改良款1922手槍,槍管拉長,彈容量擴大,使得手槍的射程更遠,火力更持久。
和HP手槍一樣,隨著FN公司被德軍所控制,FN 1910/1922手槍也就成為德軍的武器。
37M
匈牙利的手槍,德國空軍採購,優點是體型小、殺傷力適中,主要用來分配給飛行員、地勤。
除此之外,當時德軍還繳獲了不少一戰時期的老物件,比如法國的M1892轉輪手槍、西班牙的紅寶石手槍(法國陸軍裝備,法國投降後被德軍所得)等等,零零散散加起來,二戰德軍使用過的手槍已超過二十種,種類相當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