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二戰德軍使用過的手槍,濃眉大眼的德國人也叛變了,光手槍就...

2020-12-22 騰訊網

二戰時期,德軍的武器向來以精良而著稱,裝備水平始終領先於歐洲其他國家。不過德軍並非只專一於德式武器,他們偶爾也會對其他國家的武器感興趣。

就拿手槍來說,與步槍、衝鋒鎗不同,德軍對士兵持有何種手槍並沒有嚴格要求,所以別看德軍一個個生得濃眉大眼,但他們使用過的手槍就超過二十種,其中大部分都是外國貨。

所以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二戰時期德軍用過的那些手槍。

魯格P08

這是一款誕生於1904年的武器,屬於一戰時期德軍使用的制式武器。其實在二戰那會兒,魯格P08的性能已經跟不上需求了,但誰讓它經典呢?魯格P08最大的特點就是做工精良,而且價格昂貴,基本上只有軍官才能裝備。

也正因為如此,魯格P08之間成為德國軍官階層的象徵,許多軍官外出都會佩戴一支魯格P08,用來象徵自己的身份與地位。

瓦爾特P38

從時間線來說,瓦爾特P38才是真正意義上二戰德軍的制式手槍,因為德軍的需求量大,瓦爾特必定要簡化工藝流程,所以P38做工不如魯格P08,但勝在可靠性高,而且使用起來非常簡單,不失為一支好槍。

毛瑟C96

毛瑟C96也是德國經典名槍了,它和魯格P08、瓦爾特P38並稱為德國三大名手槍,中國當年也曾大量仿製,並給毛瑟C96取了許多外號,比如「盒子炮」「二十響」「快慢機」「鏡面匣子」,從軍閥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瓦爾特PP/PPK

瓦爾特公司打造的半自動手槍,與P38一樣擁有出色的性能,其中PP是標準版,而PPK是短管版。圖為德國空軍元帥戈林的瓦爾特PPK手槍,表面進行了鍍金處理,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當年自殺用的也是PPK,可見這款手槍受到德國上層的廣泛認可。

紹爾M38H

紹爾公司為德軍生產的半自動手槍,性能一般,而且產量不高,所以名氣遠遠不如其它德式手槍。

人民手槍

這是二戰後期,德國為人民衝鋒隊製造的手槍,不求性能如何,單求製造量大、成本低廉,所以性能遠遠無法與前面介紹的手槍相比。人民手槍的種類有很多,因為當時包括毛瑟、瓦爾特在內的大部分兵工廠都在製造人民手槍,而每家兵工廠的工藝、設計都不太一樣。

與之相似的還有毛瑟HSc手槍,它是毛瑟在戰爭後期生產的廉價產品,但性能要比人民手槍可靠一些。

白朗寧HP35

德式手槍說得差不多了,接下來說說德軍使用的外國手槍,首先是白朗寧HP35,即白朗寧大威力手槍。這款手槍其實是比利時FN公司為法國陸軍研發的,邀請了槍械大師白朗寧主持設計,但法國人最後選了自家聖埃蒂安兵工廠的手槍,白朗寧HP慘遭淘汰。

不過比利時並不願意HP手槍就此淘汰,於是在1935年推出民用版,稱為白朗寧HP35手槍。德國佔領比利時之後,FN公司的廠子也成為德軍的武器生產線,HP35的大威力、大容量令不少德軍感到滿意,因此當時裝備了不少。

Star Model B

西班牙Star兵工廠基於美式1911手槍仿製的產品,值得一提的是,Star Model B原本應該是法國陸軍定製的,但法國敗得實在太快了,所有武器均被德軍繳獲,所以Star Model B手槍也就順理成章地放進了德軍腰間的手槍盒裡。

阿斯特拉600

阿斯特拉600和Star Model B一樣,都是西班牙生產的手槍,但Star Model B屬於被德軍繳獲的武器,而阿斯特拉600是專門為德軍研發的。

西班牙內戰期間,德國給予了不少幫助,這份情西班牙人是記得的。雖然後來西班牙沒有加入軸心國,但依然派了兩個師的志願兵幫助德國(志願兵不屬於正規軍,當時西班牙的說法是他們自願幫助德軍作戰,與西班牙政府無關),並且在武器上也給予了一些傾斜,比如按照德軍的要求,將阿斯特拉400手槍的彈藥改成9mm帕彈,定型之後稱為阿斯特拉600手槍。

VZ.27

捷克斯洛伐克CZ兵工廠的產品,1926年研發,繼承了捷克武器的高水準,性能可靠穩定。德軍佔領捷克之後,CZ兵工廠成為了德軍的武器後勤基地,而VZ.27因為足夠優秀,被德軍視為炮手、機槍手使用的武器,每年都有較高產量。

FN 1910/1922

比利時FN公司研發的手槍,1910手槍以重量輕、殺傷力大、後坐力柔和而著稱,早年就已是比利時軍警部門的必備武器。1922年,FN又推出了改良款1922手槍,槍管拉長,彈容量擴大,使得手槍的射程更遠,火力更持久。

和HP手槍一樣,隨著FN公司被德軍所控制,FN 1910/1922手槍也就成為德軍的武器。

37M

匈牙利的手槍,德國空軍採購,優點是體型小、殺傷力適中,主要用來分配給飛行員、地勤。

除此之外,當時德軍還繳獲了不少一戰時期的老物件,比如法國的M1892轉輪手槍、西班牙的紅寶石手槍(法國陸軍裝備,法國投降後被德軍所得)等等,零零散散加起來,二戰德軍使用過的手槍已超過二十種,種類相當豐富。

相關焦點

  • 毛瑟手槍威力大:為何德軍卻非常討厭,並放棄了它
    【話說軍世】說到軍用手槍,毛瑟和魯格是德軍最為出名的兩型手槍,相比較於二戰時就日本軍隊的「王八盒子」要好出一大截,不過對於這兩型手槍,二戰中,不論是德軍還是美軍實際都對魯格更加青睞,但是毛瑟則早在的就被德軍厭惡,這是為何?
  • 二戰德國「戰馬」行動,北極圈秘密氣象站與世隔絕,德軍最後投降的...
    很多70後、80後的軍迷朋友一定對軍史小說《北極光下的幽靈》印象深刻,這是國內第一部反映二戰時期盟軍與德軍在北極地區展開氣象情報戰的文學作品,講述了一支德國海軍秘密氣象隊在格陵蘭島建立氣象站,為德軍提供氣象情報,最終被當地愛斯基摩居民和盟軍部隊殲滅的故事,這部小說是一部膾炙人口的佳作。
  • 二戰德軍攻城炮盤點,口徑80釐米的古斯塔夫巨炮堪稱要塞殺器!
    歡迎來到【有觀點大歷史】進行考證、整理的二戰裝備錄,讓我們繼續「德國火炮篇」,二戰時期德國火炮多達數十款,觀史君將分多期進行盤點,本期主題為攻城炮。圖為K3 攻城炮(240毫米口徑),重5.4噸,最大射程37公裡。K3 攻城炮服役於1939年,德國人在入侵波蘭和法國的時候都有使用。
  • 盤點一些二戰德軍主角的電影電視劇
    半個多世紀以來,納粹頭目阿道夫·希特勒的形象一直都是一個歇斯底裡的戰爭狂人,然而,這部影片卻打破了德國關於這個歷史人物的禁忌。片中的希特勒不再是那個咆哮的煽動者,而被塑造成了輕聲細語的做夢人。年份: 1993該片從德國人的角度描述二戰中史達林格勒戰役的殘酷,在描寫史達林格勒戰役的同時,探討了兩個受害人因戰爭而改變了命運的故事。
  • 二戰法軍輕武器盤點,拿著一流的裝備,打出三流的戰績
    法國雖然號稱是當時歐洲第一陸軍強國,但最終還是沒能擋住德軍的進攻,於1940年宣布淪陷,只剩戴高樂率領的自由法國還在打著遊擊。 雖然法軍在二戰中的表現較差,但不可否認法國確實是歐洲有數的強國,工業實力還是有的。那麼問題就來了,作為一個自稱「第一陸軍強國」的國家,法軍的輕武器如何呢?
  • 二戰德軍的鋼鐵戰馬,德國軍用三輪重型摩託車,曾被多國仿製
    二戰期間,納粹德軍裝備了數以萬計的軍用摩託車,被廣泛應用。從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到蘇德戰場,到處都可以看到法西斯德軍大量裝備的軍用摩託車。軍用摩託車在當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 盤點二戰德國十大著名將領
    盤點二戰德國十大著名將領德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國,擁有許多優秀的軍事將領。且不論他們的是非態度,單說軍事才能,是不容忽視的。就隨著本期專題來看看吧。海因茨·威廉·古德裡安德國軍事家他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還算清白。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
  • 二戰時,猶太人差點被德國滅族,為何還有15萬的猶太人會加入德軍
    二戰時,猶太人差點被德國滅族,為何還有15萬的猶太人會加入德軍 眾所周知,當初希特勒上臺之後,就逐漸把德國改造成一個法西斯國家,在他的授意之下,德國人開始大規模的迫害猶太人,不僅搶奪了他們的財產,而且還將他們無情的抹殺。尤其是在二戰爆發之後,德國更是展開了大規模、有組織的猶太人清洗運動。
  • 二戰時,德國人嫌棄MP40到處撿波波沙,蘇制軍工強在哪兒?
    於1941年設計誕生的二戰名槍---波波沙,曾在偉大的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在此之前很多人並不看好波波沙的綜合性能,畢竟德制的MP40裝備精良、設計出眾,但是正因為蘇聯境內的幾場硬仗,使得波波沙的名氣享譽國際,甚至連德軍都在戰場上到處去撿波波沙衝鋒鎗來使用。
  • 二戰揭秘:波蘭戰役裡德國是怎樣使用閃擊戰的
    說起閃電,大家都覺得會很強烈,給人一種壯美的感覺,感覺一道閃電就能將整個夜空撕裂,可以說閃電是自然界當中最為壯觀的景象之一。借著閃電的這些特點,閃電戰的稱呼也隨之而來,閃電戰是一種戰術,是對坦克和飛機協同作戰戰術的戲稱,此戰術有著閃電的特點:暴力與速度。此戰術的理論的提出要追溯到二戰時期德國的一位軍官身上,他叫古德裡安。
  • 風暴突擊StG44步槍,德國二戰的神器,中間威力步槍的鼻祖
    黎明時分,費爾德曼中士發現了一名德國士兵的屍體,最奇怪的是屍體上還擺著一支他從未見過的步槍,步槍下面還有4個從未使用過的30發備用彈匣。受到驚嚇的費爾德曼,在一陣慌亂過後拿起手槍對著屍體再補上了幾槍。之後,費爾德曼拿起了這支德國步槍和備用彈藥開始穿梭在叢林中企圖尋找隊友。
  • 二戰奇怪現象:蘇聯士兵喜歡德國衝鋒鎗,德國士兵喜歡蘇聯衝鋒鎗!
    ,特別是波波沙衝鋒鎗和MP-40衝鋒鎗,德軍士兵特別喜歡用PPS-41衝鋒鎗(中國叫波波沙衝鋒鎗),而蘇軍士兵則特別喜歡用MP-40衝鋒鎗,這一現象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這種原理德國人早在MP18上就用過,到二戰時期更是把這種原理搬到航炮上使用(比如MK108),MP40自然也不例外。前衝擊發的特點是槍機在還沒完全閉鎖的時候,擊針就已經敲炸了子彈底火。這會兒子彈發射藥開始燃燒做功推進彈頭,但力是相對的,彈殼在反作用力的影響下會也會後衝。這會兒前衝擊發發揮作用了,剛不是說到擊發子彈的時候槍機還沒完全閉鎖麼?
  • 「人是鐵,飯是鋼」,二戰德軍的夥食究竟如何?終於大開眼界!
    這樣一場世界規模的大戰,對於武器裝備呢自然是相當的重視,特別是當時不可一世的納粹德軍,在二戰中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攻打眾多歐洲國家,西線戰場開戰還不夠,德軍還開闢了東線戰場。從兩線作戰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德軍確實有著「無人能擋」的氣勢。
  • 德國軍工有多強?一根小小的德軍皮帶就能看出來
    導語:德國軍工有多強?一根小小的德軍皮帶,打開後專家都看懵在二戰期間,德軍具有很強的侵略性。不止如此,在軍工業上,他們的也有著很強的經濟基礎。今天我們要來說說德軍的一款奇特皮帶,它正好能夠體現德國軍工的水平。當時有一位德國士兵叫做路易·馬奎斯,他平常還擔任科學家、工程師的工作。戰爭中的時間讓人感到異常的無聊和枯燥,這時候路易·馬奎斯突然之間靈光一閃,花費不少的時間,設計出這一款特別的皮帶。別看它外表上看著很普通,實際上,這是一把腰帶扣手槍,專家在打開以後都看懵了,無不驚嘆其精密的結構。
  • 二戰蘇聯為何能打贏德國?一位德軍下士報告提到的這點很重要
    德國士兵對蘇軍回收戰場廢棄物的能力是大為震驚的,不管是戰後的回憶錄還是戰時的相關資料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描述。 1943年7月19日,庫爾斯克戰役正在進行階段,德軍第653重裝甲殲擊營的博姆下士在提交給軍備與戰時生產部的報告中(此份報告目前保留於德國聯邦檔案館),鄭重地提到了蘇軍回收戰損車輛的超高效率。
  • 二戰時,日本人是如何評價德軍的?日本武官:嬌生慣養,沒有士氣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同樣都是二戰戰敗國,並且作為二戰中最強的兩支軍隊,日軍卻總是嘲諷德軍,但稍微懂一點軍事的朋友都知道,他們在戰鬥中各有各的優勢,各有各的不足。
  • 二戰中表現最差的手槍:日本南部14年式手槍
    日本南部14式手槍是原南部式手槍的改進型,由名古屋兵工廠製造,1925年列為日本陸軍制式武器。二戰期間裝備於將校級軍官,該槍俗稱「王八盒子」。這種手槍使用南部式8mm子彈,指向射擊精度極高,子彈傷害力極大基本與達姆彈相同,無防護人員被擊中,通常非死即殘。
  • 才讓德軍在二戰時愛不釋手
    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在二戰時期給人留下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刻,畢竟面對德國入侵的時候,抵抗能力還沒有法國、波蘭強。但關於他們自產的坦克,在落入德軍之手後,還是享有一定名望的,也不知道被誰先捧起來的?捷克斯洛伐克在二戰前坦克研發與斯柯達兵工廠只要上過歷史課的人都應該清楚,捷克斯洛伐克雖然在二戰時期沒有什麼戲份,但它被德國所吞併,正是歐洲戰事即將爆發的最後一次預警。其前身可以看成奧匈帝國,在一戰的時候算是主角,自身實力自然不容小覷。奧匈帝國戰敗後,摩拉維亞、斯洛伐克等地組成了一個獨立國家,即是捷克斯洛伐克。
  • 二戰德軍裝甲部隊大出風頭,騎兵部隊卻鮮為人知,百萬軍馬維持千裡...
    二戰中,德國最高指揮部分配給每個師一個滿編的成建制的偵察營,而該偵察營使用的就是軍馬和少量的自行車。 1943年4月,德軍正式組建新兵種「裝甲部隊」(包括坦克和反坦克、重型突擊炮、裝甲偵察、裝甲步兵和摩託化步兵部隊)。原來的騎兵逐漸被吸收到其他步兵單位,或被改造成輕型的半機械化部隊,但昔日的老兵們仍然習慣穿著傳統的鑲金邊騎兵服,軍官們仍然自豪地把自己稱為騎兵。
  • 二戰德軍一個師有多少人?防守柏林的50個師是什麼概念?
    二戰期間的德國作為法西斯軸心國之一,可以說憑藉其強大的軍事力量橫掃歐洲多國。甚至曾經有相關專家評論到:如果沒有美國的參戰,歐洲很可能會全部陷入德國的手中。那麼二戰時期的德國有多強大呢?以德軍當時常見的師級單位為例,德國一個師的人數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