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12歲少年犯起訴親生父母

2020-12-11 小螞蟻的影視圈

「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這是電影《何以為家》中12歲男孩贊恩對父母的控訴。而此刻,他竟是個正在服刑的少年犯,罪名是拿刀捅人。

這部來自黎巴嫩的影片製作時間長達5年,3年的前期調查,6個月的拍攝,2年的剪輯,在選角上更是啟用了真實生活在影片背景中的人,而影片中大部分內容源自男主角贊恩·阿爾·拉菲亞的真實生活經歷。

影片一開場就是黎巴嫩一個小城鎮的航拍全景,一棟棟破敗不堪的樓房緊密地挨在一起,一片慘澹的沙土色。一個個穿著破爛的枯瘦少年,在廢棄樓裡吐著煙圈,在街頭上追打「槍戰」,無不在訴說著,這是一個貧窮落後的戰亂國家。

12歲的贊恩沒有正式身份,弱小的肩膀承擔了原本應該由大人承擔的生活重壓。父親不讓他去上學,除了要照顧弟妹的生活,他還要在雜貨店打工。每天整理商品、送貨,和妹妹上街賣果汁。

沒有經濟來源的父母什麼都不管,卻特別擅長一件事情——「生娃」。越生越窮,越窮越生。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小女孩可以被嫁掉換錢,小男孩可以幹活賺錢。

所以當雜貨店老闆看上他們年僅9歲的女兒薩哈時,他們毫不猶豫地把她嫁掉以換取租金。贊恩拼了命也無法守護住妹妹,眼睜睜看著妹妹被帶走的他最後選擇逃出這個令人絕望的家。

贊恩憤怒離家,遇到了和他一樣沒有合法身份的拉希爾母子,並與他們相互扶持勉強度日。拉希爾在餐廳打工,贊恩負責在家照看還在喝奶的約納斯。這對贊恩而言,應該是最平靜最輕鬆的一段時光,不需要為活著而奔波。然而,生活並沒有打算就此饒過贊恩。

拉希爾因偷渡身份被抓,再也沒有回家,留下了兩個無依無靠的孩子。為了養活約納斯和自己,贊恩想盡辦法,搶鄰居小孩的牛奶、吃別人吃剩的東西、售賣毒品飲料。但最終還是被房東趕走,走投無路之下,他只能選擇把約納斯賣掉。

為了離開黎巴嫩,贊恩回家拿身份證明,卻聽到妹妹薩哈的死訊,憤怒的他拿著刀衝到房東家,砍傷了他。從此贊恩成為了少年犯。而當在牢裡聽說媽媽又再次懷孕之後,贊恩終於爆發,將父母告上法庭,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父母都別再生育。

這就是12歲男孩贊恩的故事。

為了體現電影故事的真實性,為了讓觀眾意識到現實的殘酷,導演娜丁·拉巴基選擇了一批真正的難民出演影片,而影片中贊恩的飾演者並不是職業演員,而是真實的敘利亞難民。

一部電影也許無法改變社會的現狀,但足以讓身為父母者重新審視自我,讓身處新時代的我們珍惜當下,努力生活。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停留在贊恩的笑容特寫,也是全片唯一一次看到贊恩的笑容。因為他可以得到一張印著自己名字的身份證明。

相關焦點

  • 《何以為家》12歲小男孩,一紙狀告親生父母:為何生下我?
    1、我要起訴父母「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這句話是電影開頭,一位12歲小男孩面對法官時,說過的話!也成為了全片最經典的臺詞之一。這位12歲小男孩名叫扎因,生活在黎巴嫩貧民窟。雖然父母健在,但是卻沒有正當工作,再加上家裡有很多弟弟妹妹。吃飯、睡覺、玩鬧,全部擠在一個房間生活。甚至扎因的父母毫不顧忌地當著孩子的面做愛。
  • 豆瓣64萬人打出9.1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為何能收穫如此多好評?
    《何以為家》中開頭有這麼一段對話:贊恩說:「我想起訴我的父母」。法官問:「你為什麼要起訴你的父母」?贊恩用冷漠的語氣回答:「因為生了我」。聽了這樣的狀告,我很愕然,一個不過12歲的少年,為何成為階下囚,為何要狀告自己親生父母,這在我所處的世界是件多麼可笑的事情。父母生了你,為什麼你不感恩,反而憎恨?!當我繼續追著這部《何以為家》看下去時,隨著劇情的發展心中不自覺就升起了一股憤恨的情緒:生而為人,這劇中的那雙父母應該自慚形穢;為人父母,他們根本不配!
  • 影片《何以為家》分析
    電影,《何以為家》中的主要人物有男主角贊恩、母親蘇阿德、父親塞利姆、妹妹薩哈、偷渡的單身母親拉希爾、嬰兒約納斯他們的性格特點為贊恩是一個不甘於現狀充滿保護欲的男孩被世界變成了一個小大人、而他的父親和母親是有著悲慘的過去被時間固化思想的守舊者和對於生活無可奈何的順從者
  • 《何以為家》:兩條主線,講述兩極父母
    那個將父母告上法庭的12歲男孩——贊恩《何以為家》到底擁有怎樣的魅力才被稱之為「殺出重圍的一匹黑馬」?甚至是在上映了19天後影片的票房就已經高達3億。評分更是高達9.0分,甚至其口碑還並不比《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差多少。這樣一部小語種的影片用實力證明了它的真正價值所在。
  • 電影《何以為家》:悲歌為少年而鳴
    比如生而不養,不是父母的錯,而是無能為力。這一幕出現在電影《何以為家》中。當十二歲的少年贊恩站在法庭堅定陳詞:「我要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贊恩的父母羞憤難當。面對律師的詰問,贊恩的母親滿腹委屈地咆哮:「如果我有選擇權,我會做得更漂亮!」顯然,被兒子指控的父母不僅委屈,而且憤怒。
  • 22歲姐姐拒養弟弟被父母起訴,法院竟然判了:父母勝訴
    近日,有條爆炸性新聞衝上熱搜,「22歲姐姐拒養兩歲弟弟被父母起訴去年5月,有一部根據真實案例改編的熱映電影——《何以為家》。》電影是圍繞12歲少年贊恩艱難成長的歷程展開,一開頭就是倒敘的手法,贊恩因為持刀傷人被拘留,他不對這項罪名做任何反駁,但他做出了另外一個選擇,把父母告上法庭: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 《何以為家》影評——何以為(wéi)家?何以為(wèi)「家」?
    01何以為(wéi)家?今天觀看了評分達9.1之高的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法庭上,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他訴求希望法官判決他的父母不要再生孩子。是什麼樣的經歷讓一個孩子做出如此不可思議的舉動?
  • 豆瓣9.1《何以為家》:「我想起訴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何以為家》--這部來自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的電影作品,曾獲得了第71屆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還入圍了第9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第76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等提名。在觀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沒有人能保持平靜和漠然,而是痛心、震驚和憤怒這幾種情緒交替出現。在這部影片中,孩子們的遭遇遠遠超過我們的生活見聞,甚至是想像。
  • 無能父母生下的孩子們《何以為家》?贊恩就像父母的鍋碗瓢盆
    內心被觸及的那一刻,我想起來《何以為家》這部電影,遂將想把種種感受寫下來。寫給自己,也寫給像「贊恩」一樣的無數生命。在《何以為家》這部電影中,贊恩就像一個奇蹟,他看透了生活苦難的真相,但沒輕易放棄自己,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如何獲得塵世的幸福。
  • 《何以為家》:所有的人都有資格當父母嗎?
    篩除兒童向的動畫電影,按照上映時間排列,近期新上映的電影主要包括:《撞死了一隻羊》、《何以為家》、《雪暴》、《下一任前任》(最後這一部,應該沒有介紹的意義吧)。《撞死了一隻羊》由王家衛監製,導演和編劇是萬瑪才旦,一名土生土長的藏族人。主角是一位司機和一名殺手,影片圍繞殺手尋找殺父仇人的復仇之路展開,無論是故事發生地點還是人物、語言,都布滿了西藏元素。
  • 12歲小孩為何起訴父母生孩子,看完電影恍然大悟!
    而最近上映的《何以為家》也是同類型的影片,但不同的是,它更深刻,更觸動,更讓每個人思考這個問題:如何應對童年創傷?12歲的扎因,因為傷人被判刑5年,他在獄中聯繫了律師,準備起訴自己的父母。法庭上,法官看著這個12歲的當事人,問你起訴他們什麼,令人震驚的回答:我想起訴他們,生了我。生孩子是一種犯罪嗎?整部電影都在解釋這個問題。
  • 今日電影推薦-《何以為家》
    《何以為家》是由黎巴嫩、法國、美國製作的劇情片,該片於2019年4月29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該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12歲男孩贊恩,因沒有得到父母的好好撫養,因此起訴控告自己的父母,原因是父母生下了他,卻沒有履行做父母責任的故事。
  • 進管教所的少年犯 後來都怎麼樣了?
    一般的判斷方法是:7歲以下不負法律責任,7-12歲需要提供證據證明有犯罪能力。 在英國:10歲以下不負法律責任,10-14歲需要提供證據證明有犯罪能力。 在中國、韓國、德國、日本等國家,未滿14歲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
  • 現實版《何以為家》上演,「請沒有撫養能力的父母,放過孩子吧」
    2019年《何以為家》這部催淚影片在中國上映,電影中12小男孩扎因起訴自己的父母,理由是「父母生了我,卻沒有能力養我」。 不知道聽到這句話的你,內心是否有一絲心痛,認為「生而為人,為何如此之難?」但藝術無論怎樣高於生活,它的題材都來源於現實。
  • 《何以為家》黎巴嫩女導演:相信電影能改變世界
    原標題:《何以為家》 「相信電影能改變世界」   由黎巴嫩女導演娜丁·拉巴基執導的《何以為家》已於4月29日全國公映,該片以12歲男孩贊恩在法庭上起訴自己的父母生下自己為線索,倒敘回贊恩之前經歷的一系列故事。
  • 當人只剩用盡全力去絕望時候《何以為家》影評
    在這種困局之下,一部名不見經傳的《何以為家》突出重圍,創造了一系列的奇蹟。在諸多當紅流量的超英圍合之下,《何以為家》依然創造了首周票房破億的成績,顯然,一部藝術片能在堪稱教科書級成功的商業片面前斬獲這樣的市場成績,而且還是一部對於中國觀眾來說陌生的難民電影,堪稱奇蹟。
  • 影評:《何以為家》——願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
    影片名為《何以為家》,表面上看,是一個12歲的流浪少年渴望有個家、渴望有父母之愛,卻又在得不到後憎惡家、逃離家的故事。但其所反映出的社會問題令人唏噓不已,戰爭的陰影隨處可見,孩子們過著朝不保夕的童年,他們的遭遇令人揪心,令人感傷。看完之後,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那就是影片最後打出的字幕:願每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
  • 何以為家影評 電影評價解讀什麼是健康親子關係
    何以為家影評 電影評價解讀什麼是健康親子關係  在《復仇者聯盟4》不斷刷新票房紀錄,幾乎沒給其他電影留下什麼生存空間時,一匹「黑馬」卻悄然誕生,這就是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根據貓眼電影數據,《何以為家》在五一假期位列廣州電影票房第二,而且是在假期首日排片、票房均為第三名的情況下實現了逆襲。  從觀眾畫像數據分析來看,《何以為家》在廣州的男女觀眾比例分別為43.6%和56.4%,超6成為白領階層。其中,25到29歲的「輕熟女」為這部電影貢獻最多票房。有院線經理告訴記者,五一期間,《何以為家》的售票情況超出他的預期:「還有觀眾主動前來詢問這部電影的排片。」
  • 《何以為家》,小國別電影的逆襲魔法
    一枝獨秀的《復聯4》,五一檔四天狂攬12.19億票房,遠遠甩開了第二名《何以為家》的1.24億。但國產電影的集體萎靡,倒是很好得襯託了《何以為家》的「冷豔出塵」。畢竟,《下一任:前任》0.94億、《悟空奇遇記》0.18億、《神奇樂園歷險記》0.17億,一部不如一部。
  • 何以為家影評背後的故事 為何能在復盟4的碾壓式排片中險勝?
    《何以為家》(《迦百農》)中國內地票房破億元,上映第5天。該片獲去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代表黎巴嫩入圍上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納迪·拉巴基(《焦糖》《吾等何處去》)導演,Zain Alrafeea主演,聚焦黎巴嫩難民,12歲男孩拿刀捅人後要起訴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