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制薯20餘年,把小地瓜做成了大產業!歐樂食品打造山亭農業產業...

2020-12-19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20日訊 今年是「棗莊落實年」「項目建設年」,一年的時間,棗莊項目建設遍地開花。12月19日至20日,棗莊市委、市政府舉行全市新舊動能轉換項目推進會議,對各區(市)及高新區共22個項目進行觀摩。今天下午,觀摩團來到山亭區進行觀摩。

山東歐樂食品有限公司由山東歐樂食品有限公司與日本UNIONE株式會社合作投資建設,是山亭區大力發展食品產業、加快農業轉型升級引進的集食品研發、加工、物流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項目。該項目總投資1.4億元,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於今年6月份開工建設,已全面建成投產,年產薯製品、山楂製品等休閒食品2.5萬噸,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6億元、利稅2000萬元,帶動就業200餘人。該項目有四個顯著特點。

一是屬於「騰籠換鳥」項目。該項目是我區騰籠換鳥項目,盤活原三盟機械,新建現代化食品工廠。新建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規範)標準廠房2萬平方米,安裝供熱設備,新上蒸煮線6條,烘乾線7條,包裝線6條,實現了生產自動化、智能化、無菌化生產。

二是屬於「提檔升級」項目。企業自1996年開始從事薯製品加工,專注制薯20餘年,經歷了從傳統手工到自然農法、智能化生產的新舊動能轉換。生產工藝既保留了傳統的手工品質,又保障了產品質量安全,實現了由品種培育、有機種植、無菌生產、自主研發、倉儲物流、銷售推廣全產業鏈發展。先後在山城街道、桑村鎮、店子鎮、鳧城鎮、水泉鎮建立5處基地,帶動300餘戶農民發展地瓜種植1萬餘畝,戶均增收2000元,真正把小地瓜做成了大產業,拓展了發展空間。

三是屬於「動能轉換」項目。企業關鍵設備均是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自主研發設計加工訂製。實現了從洗選、削皮、分離-切、分、蒸、煮-烘乾-包裝全過程傳統手工到智能化轉變。今年10月份,企業又與烏克蘭國家科學院籤署技術合作協議,聘請知名食品專家彼得諾瓦·詹娜院士擔任企業技術顧問,建設院士工作站。

四是屬於「中日合作」項目。地瓜是為數不多的全營養保健食品。該公司的系列薯類產品深受日本顧客的青睞,擁有日本穩定的市場份額,在國內外多家大型商超和連鎖店產品供不應求。日本UNIONE株式會社看到了該公司系列產品的競爭力,積極尋求投資合作,共贏發展,下步,將利用日方優勢資源,在果乾、巧克力等其他出口食品方面開展深度合作,進一步拉長薯製品產業鏈,擴大企業生產規模、豐富產品門類。項目的建設,為山亭區與日企合作搭建了橋梁。

閃電新聞記者 賈曉宇 李永文報導

相關焦點

  • 烤紅薯品牌,深挖地瓜產業三千多個日夜,小地瓜裡的大商機
    薯立方集團擺放的地瓜產品和懸掛的錦旗「小」地瓜裡的大商機宋章峰認為,搶佔薯類食品市場制高點,就等於抓住了錢袋子。說幹就幹!然而,資金卻成為宋章峰創業路上的一隻攔路虎。2012年公司推出薯大大薯條、薯滋味飲品兩大餐飲項目;2013年,自主研發「薯妹」地瓜粉;2014年,濟南薯立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薯立方」營銷品牌;2015年,烤薯品牌「泉城烤薯」正式推廣;2016年,全國合作客戶突破1000家;2019年,全國品牌合作店突破2800家……如今,宋章峰創立的薯立方集團已成為集連鎖經營、商貿運營、電子商務、生態農業、生物科技等多元業務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 深挖地瓜產業3000多個日夜 地瓜龍頭企業激發貧困人口動力真扶貧
    薯立方集團擺放的地瓜產品和懸掛的錦旗「小」地瓜裡的大商機宋章峰認為,搶佔薯類食品市場制高點,就等於抓住了錢袋子。說幹就幹!然而,資金卻成為宋章峰創業路上的一隻攔路虎。他手裡只有積攢的6000元,資金不夠怎麼辦?這難不倒宋章峰,他找同學借到了1萬6千元。
  • 山亭:地瓜加工煤改電 提檔升級賺大錢
    12月14日,棗莊市山亭區歐樂食品有限公司工人在車間生產地瓜製品。山亭區盛產地瓜,以前當地農民常用鐵鍋將地瓜煮熟,人工切成條或片進行露天晾曬,作為小食品進行銷售。這種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模式因使用煤炭而造成汙染環境,露天晾曬的地瓜製品也不衛生。
  • 傾全力打造「中國薯都」 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組圖)
    小土豆大產業管大用。全市萬噸以上馬鈴薯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到20多家,精澱粉及其製品生產能力35萬噸,年實際產量10萬多噸,產品發展到變性澱粉、全粉、薯條、膨化食品等10多個品種系列。甘肅聖大方舟馬鈴薯變性澱粉公司等25家企業被認定為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定西薯峰公司等10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臨洮騰勝公司、隴西清吉公司等企業被認定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並依託骨幹企業,組建了省級馬鈴薯澱粉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馬鈴薯變性澱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好地好瓜好地瓜泗水地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舉行
    為促進泗水地瓜的品牌化發展,9月22日晚,泗水地瓜區域公用品牌發布會舉行在現代農業甘薯產業園尼山鹿鳴核心區舉行。會議上,泗水利豐食品有限公司、泗水縣銀河澱粉有限公司、泗水莊稼漢食品有限公司、濟寧市華運魯源食品有限公司、泗水縣澎湃地瓜種植專業合作社成為泗水地瓜區域公用品牌。
  • 樟村小紅薯做成大產業
    近段時期陰雨天氣,正值栽種薯苗的時機。玉山縣樟村鎮各個種植紅薯的專業合作社和村民,搶抓有利時機,下地上山栽薯苗,忙得不可開交。據 悉,樟村鎮目前約有10家種植、加工紅薯的專業合作社,規模栽薯苗1100餘畝,加上全鎮村民零星栽種,預計種植面積達3000餘畝,年內將迎來紅薯產業 的大創收。
  • 如何把小米粉做成大產業
    同時也感到,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動的「後半篇文章」,積極引導和幫助全市的小米粉做成大產業。為此,我們進一步加強調研,作了一些思考。棲鳳渡魚粉專用稻種植基地。小米粉不可小看為確保這次活動一舉成功,市接待服務中心從3月下旬起,就牽頭組織市餐飲商會和三家市接待賓館的行政總廚深入市內調研,精心篩選能夠代表郴州特色和水平的參賽米粉和小吃。活動後又帶著「如何把小米粉做成大產業」這個課題,繼續深入這些企業了解情況。
  • 文昌加美村:「小地瓜」成就「大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23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加美紅」地瓜是文昌文教鎮加美村今年重點打造的扶貧產業之一,這一產業直接帶動了500多人次的就業,僅一個多月的收穫期,「加美紅」地瓜銷售額就達到11.3萬元。
  • 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寫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
    此外,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技術指導,我省馬鈴薯種薯繁育基地建設逐步標準化,培育了具有種薯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71家,年生產原原種12億粒以上、原種10萬畝以上、一級種薯20萬畝以上。2017年,定西市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一批馬鈴薯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2019年,山丹縣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二批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渭源縣被認定為國家馬鈴薯脫毒種薯制種大縣。
  • 47秒丨棗莊山亭:小罐頭大產業 特色助力脫貧攻堅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日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重點,農產品深加工是關鍵。棗莊市山亭區依託區內55萬畝的林果基地,大力發展果品罐頭加工產業。山東潤品源有限公司在山亭區委、區政府的指引和大力扶持下,從一個小作坊發展成產品全部出口的農業龍頭企業,項目總投資2.6億元,建有果蔬罐頭國際標準化生產、裝罐、包裝車間,配套汙水處理站及冷庫等設施。
  • 扶貧「小香薯」變身增收大產業
    廖曉鋒告訴記者,為了破解這一局面,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的黨員幹部、貧困群眾代表一起探討最適合本地種植的新興經濟作物,邀請省農科院專家到村裡調研,並多次組織黨員幹部、貧困群眾代表到鄰近的發達地區學習產業扶貧先進經驗,依託西龍崗村的高山土壤和氣候優勢,最終決定因地制宜,種植經濟效益較高的靈山「小香薯」等扶貧作物,帶動當地扶貧、脫貧、奔小康。
  • 紅薯變「金薯」,他能把紅薯做成一個千萬級的產業,其實你也行!
    紅薯變「金薯」,他能把紅薯做成一個千萬級的產業,其實你也行!,他能把紅薯做成一個千萬級的產業,其實你也行!邱木城開始涉足製作紅薯丸子、紅薯塊等食品,「有了加工的加持,加上我們供應的東西是最大最漂亮的,又跟對手同樣價格,就很容易滲透速食店。」如同紅薯落地生根一般,邱木城的紅薯事業觸角愈來愈廣。
  • 【地評線】華龍兩江評:小檸檬做成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好故事
    匯達檸檬是重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今年,匯達檸檬已收購檸檬12萬噸,達到去年收購量,預計到月底收購量可達15萬噸,將實現檸檬應收盡收,帶動當地果農增收致富。小檸檬做成了大產業,農民增收穩定,企業做大做強,檸檬產業發展繁榮。小檸檬大產業是農業現代化好故事。
  • 烏蘭察布重點打造馬鈴薯產業
    全市除集寧區以外,其它10個旗縣市馬鈴薯播種面積均在25萬畝以上,其中四子王旗近100萬畝,優質品種夏波蒂、費烏瑞它、冀張薯系列、中薯系列、青薯系列等種植比重正逐年增加。馬鈴薯產業已成為烏蘭察布市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人均來自馬鈴薯產業的收入佔到種植業收入的53%,佔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的30%。2007年成立了烏蘭察布馬鈴薯協會。2009年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正式命名烏蘭察布市為「中國馬鈴薯之都」。
  • 皮比肉貴,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將小產品做成大產業?
    今天,跟著地道農旅·地道君來看看新會陳皮現代農業產業園具體是如何將「小產品」做成「大產業」的吧。園區集聚與新會陳皮相關的生產、加工、研發、經銷、物流、旅遊等經營主體680多家,培育出健康食品板塊、三產融合板塊、精深加工板塊等眾多板塊,形成集種苗繁育、陳皮種植、陳皮加工、文化休閒等於一體的陳皮現代產業集群。
  • 三澗溪農創園、龍山樹莓、薯立坊、石子口民宿……章丘激活青年...
    好青年竇廣磊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重點圍繞產業提升和環境整治開展工作。面對錯綜複雜的歷史遺留問題不等不靠,帶頭拆除村莊各類違建128處,拆出空間31200㎡。圍繞環境整治,清理鐵路沿線及河道危樹三萬餘棵,改造復耕四荒用地20多畝,積極打造雪花橋水庫溼地公園。成立龍翔果蔬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戶發展樹莓產業化扶貧項目,打造一村一品、一帶一區,實現了由空殼村到村級每年增收20萬元以上的轉變。
  • 2019亞洲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青島舉行
    亞洲農業與食品產業博覽會聚焦「食品安全」,以農業主要板塊和產業鏈上下遊進行展覽的規劃,突出原料、科技、設備、種類、品牌和服務等專業內容,構建亞洲最大的農業食品行業的創新展示、產業交流和商貿互動平臺,力爭用三至五年時間打造亞洲最重要的「農業食品全產業鏈的國際平臺」。
  • 石屏縣:小豆腐做成大產業
    冬日的朝霞還未散去,石屏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內,微涼的空氣中便散發出濃鬱的豆腐香。在工人師傅的熟練操作下,一塊塊豆腐條、小包漿豆腐等成品下線待售。石屏縣工商聯秘書長楊帥介紹,「目前,石屏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已引入企業30家,均採用先進設備,按照規範食品生產流程標準生產,突出『綠色生態』,重點開發營養保鮮豆腐、休閒即食石屏豆腐產品等。2019年,園區實現總產值14億元,預計2020年實現總產值15億元。」在豆腐文化產業園區實現「綠色生態」發展的同時,松村豆製品園區也逐步實現提質增效。
  • 漯河:「三鏈同構」打造食品產業生態圈
    為完善食品供應鏈體系,在以往4家小麥聯合體基礎上,今年漯河市又成立了包括美宜家在內的3家小麥聯合體和1家玉米聯合體,8家糧食聯合體的成員包括82家種植合作社、11家糧食收儲企業、8家糧食加工企業、32家食品生產企業和16家農業綜合服務企業。
  • 「薯為媒」唱響特色產業「高聲部」
    近年來,延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一大批生態農業項目在媯川大地「生根開花」,其中馬鈴薯產業發展方興未艾。作為國內最大的微型薯研發基地,延慶早在2002年,就設立了全國獨一無二的馬鈴薯產業高科技園區,進行種薯研發、種薯繁育、種質鑑定以及產業化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