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大劇《開封府》前不久從央視落下帷幕,該劇因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加持,講述的故事又經過了時代的檢驗,與網絡小說改編劇相比,更具審美意義。同時劇中的人物也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大人,在那個權謀高於一切的年代,與主角包拯一起,捍衛作為人臣應有的責任,為了新政改革,不論遇到怎麼樣的困難挫折,依然保持著初心,不由得讓人好生敬佩!
歷史上範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 ,無淪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同時,範仲淹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範仲淹詞作存世僅五首 ,雖然數量較少,但首首膾炙人口,在宋詞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國至宋仁宗,生活享樂漸成風尚,以豔情為主要創作話題的歌詞亦趨向繁榮。範仲淹於仁宗年間登上詞壇,其詞作內容和風格豐富多樣,有直接寫豔情者,也有跳出豔情之外者,正是過渡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刻痕跡。他的代表作《蘇幕遮·懷舊》雖然寫的仍是鄉愁離思,卻寫出一種宏大的時空背景,與同時代其他詞人「小圓香徑」、「庭院深深」的狹深環境迥然不同。這種沉摯真切、婉麗動人的風格,也極大地改變了宋人的創作觀念,引導著詞壇創作風氣的轉移,對後世詞壇產生著深刻影響。全詞如下:
蘇幕遮·懷舊
北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抒寫了羈旅鄉思之情,題材基本上不脫傳統的離愁別恨的範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此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全詞低回宛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著重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為下闋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直抒胸臆,聲情並茂,意致深婉。
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正如清代鄒祇謨《遠志齋詞衷》所評:「範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這首《蘇幕遮》詞對後世文學創作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元曲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直接化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碧雲天,黃葉地」,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衍為曲子,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