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全才範仲淹的最經典詞作,意境之壯闊,為後世詞作之楷模!

2020-12-19 小K侃國學

權謀大劇《開封府》前不久從央視落下帷幕,該劇因為真實的歷史、人物加持,講述的故事又經過了時代的檢驗,與網絡小說改編劇相比,更具審美意義。同時劇中的人物也給大家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尤其是那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範仲淹大人,在那個權謀高於一切的年代,與主角包拯一起,捍衛作為人臣應有的責任,為了新政改革,不論遇到怎麼樣的困難挫折,依然保持著初心,不由得讓人好生敬佩!

歷史上範仲淹「文武兼備」、「智謀過人」 ,無淪在朝主政、出帥戍邊,均系國之安危、時之重望於一身。他對軍事制度和戰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線邊防穩固了相當長時期;他領導的慶曆革新運動,雖只推行一年,卻開北宋改革風氣之先,成為「王安石變法」的前奏;即使在擔任地方官時,他也殫精竭慮,鞠躬盡瘁。同時,範仲淹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作為宋學開山、士林領袖,他開風氣之先,文章論議,必本儒宗仁義;並以其人格魅力言傳身教,一生孜孜於傳道授業,悉心培養和薦拔人才;他倡導的「先憂後樂」思想和仁人志士節操,為儒家思想中的進取精神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杆,是中華文明史上閃灼異彩的精神財富。

範仲淹詞作存世僅五首 ,雖然數量較少,但首首膾炙人口,在宋詞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國至宋仁宗,生活享樂漸成風尚,以豔情為主要創作話題的歌詞亦趨向繁榮。範仲淹於仁宗年間登上詞壇,其詞作內容和風格豐富多樣,有直接寫豔情者,也有跳出豔情之外者,正是過渡時期遺留下來的深刻痕跡。他的代表作《蘇幕遮·懷舊》雖然寫的仍是鄉愁離思,卻寫出一種宏大的時空背景,與同時代其他詞人「小圓香徑」、「庭院深深」的狹深環境迥然不同。這種沉摯真切、婉麗動人的風格,也極大地改變了宋人的創作觀念,引導著詞壇創作風氣的轉移,對後世詞壇產生著深刻影響。全詞如下:

蘇幕遮·懷舊

北宋:範仲淹

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抒寫了羈旅鄉思之情,題材基本上不脫傳統的離愁別恨的範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此詞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絢麗多彩的筆墨描繪了碧雲、黃葉、寒波、翠煙、芳草、斜陽、水天相接的江野遼闊蒼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清曠遼遠的秋景圖,抒寫了夜不能寐、高樓獨倚、借酒澆愁、懷念家園的深情。全詞低回宛轉,而又不失沉雄清剛之氣,上闋著重寫景,以氣象宏大渾厚,意境深遠,為下闋抒情設置了背景;下闋重在抒情,直抒胸臆,聲情並茂,意致深婉。

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穠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託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於頹靡。正如清代鄒祇謨《遠志齋詞衷》所評:「範希文《蘇幕遮》一闋,前段多入麗語,後段純寫柔情,遂成絕唱。」

這首《蘇幕遮》詞對後世文學創作也產生了較大影響。元曲作家王實甫的《西廂記》中「長亭送別」一折直接化用這首詞的起首兩句「碧雲天,黃葉地」,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衍為曲子,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

相關焦點

  • 範仲淹最絕美詞作,4句中就有3句是千古名句,最後1句妙不可言
    他做地方官,治水有方,發明了治水經畫,硬是把河水引入了大海,以後的元、明都在使用它的方法;在邊疆,他是智勇雙全的軍師、大吏,50多歲時,在宋夏會戰,範仲淹率領官兵六千餘人,強勢出擊,逼退對方大軍,一戰出名,嘉賞封神,戰功赫赫。範仲淹在文壇更是一出手就是精品,特別是所做的詞作,雖然只有六首,但首首驚豔,句句經典。
  • 範仲淹最經典的一首詞,上片描寫得大氣磅礴,下片又充滿無限憂愁
    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一千多年來,範仲淹早已成為了文人中的楷模,並且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文正公。作為一位原本普通的文人,能夠在世後獲得這樣的一種榮耀,對於他的一生來說也是最好的褒獎。北宋初期可謂是人才濟濟,而且那一時期的文人,他們都有著一種與生俱來的自信,範仲淹則又是其中的佼佼者,不僅在文學上有著超高的造詣,另外他身上獨特的一種品格,卻又是最為令人感動,特別是他在《嶽陽樓記》裡面的兩句經典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更是讓人感受到了他胸懷天下的獨特品格。
  • 範仲淹寫了一首描繪秋天的詞,因為意境優美,成為傳唱千年的名篇
    範仲淹繪像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被任命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剔銀燈·與歐陽公席上分題》和《定風波·自前二府鎮穰下營百花洲親制》兩詞,一首以歷史事件和人物為題材、另一首是詠物詞,從範仲淹詞作的題材來看,他的詞作取材寬泛,與北宋前期詞壇的創作風格合拍,表現了從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壇衰變的一個過程。
  • 同樣是詞作,這5句《長相思》意境深遠,身臨其境則心隨其動!
    同樣是詞作,這5句《長相思》意境深遠,身臨其境則心隨其動!文|竹樓歷史緣在古代的文學體裁中,詩詞得到了人們的一致好評,大家都知道「唐詩宋詞」,但是真正能融入到詩詞意境中的人並不多。今天小編要說的是,同樣是詞作,這5句《長相思》意境深遠,身臨其境則心隨其動!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雖然這句詞是唐代人寫的,但是絲毫不遜色與宋朝的詞作,白居易用這短短的一句話寫出了一個讓人深感相思的意境。這句詞主要突出詞中人的思念之情,並且這種思念已經達到了很深的程度,甚至都思念過度,因而生恨了。而這種恨意到什麼時候才能停止呢?
  • 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1962年,美籍華裔學者許芥昱發表《李清照詞》一文,分析了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點,並翻譯了17首詞作。後來,這些譯作中有7首被收入白之編選的《中國文學選集》。該選集還收入了C.H.科沃克與文森特·麥克休共同翻譯的5首李清照詞。1966年,柳無忌在其英文論著《中國文學導論》中翻譯了李清照的4首詞,並結合其生平向英語世界讀者介紹李清照詞的藝術特點。
  • 身為一代文宗,歐陽修流傳下來的詞作中,豔情詞竟佔比四分之三
    作為一代儒宗,歐陽修卻創作下大量的豔情詞詞作,這似乎與他的身份不符,後世的不少學者對此極力掩飾,曾慥在《樂府雅詞序》說道:「歐公一代儒宗.....當時小人或作豔曲,繆為公詞。」認為這些詞作並非歐陽修自己創作。
  • 學林軼事丨李清照詞作在英語世界的經典化歷程
    1962年,美籍華裔學者許芥昱發表《李清照詞》一文,分析了李清照詞作的藝術特點,並翻譯了17首詞作。後來,這些譯作中有7首被收入白之編選的《中國文學選集》。該選集還收入了C.H.科沃克與文森特·麥克休共同翻譯的5首李清照詞。1966年,柳無忌在其英文論著《中國文學導論》中翻譯了李清照的4首詞,並結合其生平向英語世界讀者介紹李清照詞的藝術特點。
  • 晏殊最經典的一首愛情詞作,寫盡了相思之苦,句句令人心碎
    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就是以詩經為開篇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對女子的思慕愛戀,躍然於紙上。而在本篇文章中,我們要介紹一首晏殊最經典的愛情詞作,在他的筆下,看盡那相思之苦。《玉樓春·春恨》晏殊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 南唐後主李煜,亡國之後,看著落花,寫下了這首經典詞作
    而眾多詞作大家中,有一位是帝王出身,正是這奢華的出身,讓他的詞作有著常人不可及的華麗與奢靡感。但是也同樣是因為帝王的身世,當他的王國被人侵佔之後,則成為了亡國之君,被孤立軟禁。與此同時他的詞作風格變得悽婉無奈,從人間歡愉,轉向了江河山川的無限嚮往。這個著名的詞作家就是李煜。
  • 這首被譽「百代詞曲之祖」的詞作,僅46字冠絕古今
    相信說起李白,大家早已是耳熟能詳,如果說唐詩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王冠,那李白就是最璀璨的那一顆明珠。他才氣斐然,個性灑脫,得意時坦然吟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失意時也能瀟灑地喊出「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 南宋詞人姜夔有著怎樣的人生經歷,他的詞作特點又是什麼樣的呢?
    而姜夔最具代表性的詠梅詞《暗香》、《疏影》,就是在範成大的石湖莊園裡欣賞了梅花之後,譜寫而成的。在詞作《暗香》中姜夔寫道: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 李清照霸氣側漏的詞作不少,這首為桂花討公道,14個字傳誦千古
    ,這些都變成了宛轉悠揚的故事,送給後世的人們。其實我們細細琢磨,每一種花,都是在他們的詞作中被賦予了很多精神、品格,以至於後世對這些花也有不同尋常的偏愛,所以桂花成了墊底的那個。至此,李清照看不過去了,寫了一首詞,為桂花打抱不平。這首詞叫《鷓鴣天·桂花》,藏在角落裡面的桂花終於有了出頭之日。
  • 為什麼王國維評李白的《憶秦娥》「寥寥八字,關千古登臨之口」?
    這兩句與上闋的結尾兩句前後照應,「漢家陵闕」對應了「霸陵傷別」,不但巧妙合回舊漢典故,也把對遠人離別的傷懷,提高到殘照陵闕的感嘆,從個人的小情緒突然升級為時代流逝、時空轉換的大情懷書寫,氣象立刻為之開闊,意境也就更加深遠。
  • 詩詞:一生必背的20首經典唐代詞作,意境不輸宋詞,值得收藏
    在唐代,詩人們就已經開始寫「詞」了,雖然很多作品不如宋詞膾炙人口,但也同樣經典。今天詩詞君總結了20首經典的唐代詞作,每一首都不遜色於宋詞,值得詩友們背下來。此詞上片寫秦娥之離愁別恨,下片則跳出個人情緒,懷古傷今,把多少年、多少代人間共有的悲劇統統道盡,氣韻沉雄,又帶有悲涼之氣。特別是結尾兩句與上闋的結尾兩句前後照應,從年年傷別的懷念遠人,到殘照陵闕的懷古傷今,氣象突然為之開闊,意境也就愈顯深遠。
  • 辛棄疾的詞作既有雄健慷慨之風,又兼委曲含蘊之美
    北宋初期著名作者晏殊、歐陽修的詞作儘管膾炙人口,可是他們都是把詞的寫作視為一種遊戲筆墨,抒寫的也不過是傷春怨別、流連光景的偶發之情,並不是他們性情襟抱中志氣與理念的本體呈現;南唐後主李煜寫詞的態度固然可視為全心力與感情的投注,詞中真純深摯的感情,也能引發人類心靈中共鳴的感受,可是由於襟抱學養不足,卻並無志意與理念可言;至今號稱以詩為詞的蘇軾,對詞的意境也有所開拓
  • 範仲淹的這首《蘇幕遮》堪稱文學史上的「絕美秋詞」(圖文原創)
    他的散文名篇《嶽陽樓記》中的經典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歷朝歷代人民公僕人生奮鬥的目標與最高境界,更有「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古仁人哲理思想讓後世之人受益終生。他的一生始終把百姓的利益與幸福放在首位,並且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甘於奉獻,所以他愛國愛民的情懷和節操永遠被歷史銘記與稱讚。
  • 柳永最纏綿的經典詞作,僅讀開頭一句,便讓人淚流滿面!
    不羈的柳永真的聽從皇帝的意見和青樓楚女一起吟詩作對,歡歌跳舞,柳永一生的詞作也和他的經歷有關,慢詞成為柳永的代表詞。阿代最喜歡的是柳永的這首《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非常纏綿。全詞如下: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 教材教學|《定風波》蘇軾黃州詞作群詩閱讀
    本課將以詞中「矛盾」為切入點,圍繞「定何風波」、「如何得定」、「歸於何處」為線索,結合黃州時期的八首詞作,以群詩閱讀的方式幫助學生全面、深入的解讀蘇軾的形象。2、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通過查找《定風波》中的矛盾之處,理解蘇軾的曲筆與隱喻。(定何風波)方法與途徑:通過解讀《定風波》中的矛盾語句、意境,品味蘇軾境隨心轉的形象(如何得定)。
  • 詩詞丨一生必背的20首經典唐代詞作,意境不輸宋詞,值得收藏
    在唐代,詩人們就已經開始寫「詞」了,雖然很多作品不如宋詞膾炙人口,但也同樣經典。今天詩詞君總結了20首經典的唐代詞作,每一首都不遜色於宋詞,值得詩友們背下來。此詞上片寫秦娥之離愁別恨,下片則跳出個人情緒,懷古傷今,把多少年、多少代人間共有的悲劇統統道盡,氣韻沉雄,又帶有悲涼之氣。特別是結尾兩句與上闋的結尾兩句前後照應,從年年傷別的懷念遠人,到殘照陵闕的懷古傷今,氣象突然為之開闊,意境也就愈顯深遠。
  • 範仲淹平生絕美之作,短短4句就有3個千古名句,寫盡寂寞的感覺
    世稱范文正公的範仲淹,是除了屈原外,文壇集體膜拜的另一個偶像。從宋朝的王安石、蘇軾、歐陽修,朱熹,到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紀曉嵐都曾高度評價過他。其中金人元好問的評價令人印象深刻,他說範仲淹是:「千百年間,概不一二見」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