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裡的風暴」改變教育輿論場

2020-12-17 求是網

  看似微末的一件小事,有時只是兩個普通人之間有了一些齟齬、摩擦,卻迅速發酵為新聞熱點,有的還會升級為公共輿情事件,引發各方熱議之餘,甚至需要政府主管部門出面回應、處置。「茶壺裡的風暴」最終外溢,這類案例在當下的教育輿論場中並不少見。

  「茶壺裡的風暴」是從英美等國引入的舶來詞,原本用以形容不值得大驚小怪的小風波,或組織機構內部的問題。但在傳播過程中,其詞義不斷演進,現在也指代那些原本不是什麼大事,後來卻變得較為嚴重的事件。而「茶壺裡的風暴」外溢出來,會把茶壺之外的桌面、地面搞得一團糟,最近就出現了幾起非常典型的案例。據媒體報導,江蘇南通一位媽媽為了讓正在上幼兒園的孩子當上值日生,午夜時分給孩子的老師發了一條長消息,沒有收到回復;幾天後,家長卻發現被這位老師「拉黑」了。無獨有偶,在浙江杭州,一位爸爸開豪華跑車送孩子上學,結果引發其他家長不滿,孩子的老師建議家長以後不要這麼做,以免引發孩子之間的攀比。這位家長爭辯了幾句,結果被踢出了家長群。

  上述兩則案例,看似只是尋常小事,但當家長把微信聊天截屏公之於眾,卻都在網絡空間引發了口水戰,不同身份的網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結果居然登上熱點新聞排行榜,進而引發多家權威媒體跟進報導、評論。在這類典型案例中,微信群就可以看作那個「茶壺」,事實上,微信群如今在各類輿情事件中扮演著日益吃重的角色。

  「茶壺裡的風暴」外溢,關鍵往往在於戳中了部分公眾的心理痛點。一位家長和一位教師產生齟齬,看似只是兩個人之間溝通不暢,卻暴露出當前家校關係中的一些常見問題。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喜歡向孩子的老師提各種要求,核心無非是多照顧一下自家孩子;而教師們則希望家長不要當「甩手掌柜」,儘可能地抽出時間和精力,與教師齊心協力把孩子教育好。雙方的出發點都不壞,但在交流過程中,因為溝通的方式方法等問題,有時難免產生不愉快,倘若雙方脾氣不佳、互不相讓,很容易產生情緒上的對立,進而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平心而論,家校之間偶爾出現不和諧現象很正常,在任何國家和地區也不可能完全杜絕。但家校關係的小「痛點」時不時地能升級為輿論大「熱點」,一個直接原因,乃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的升級換代。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其中,手機網民佔97.5%。老百姓上了網,網絡虛擬空間也就成了民聲、民意聚集的場所。在以往信息傳播渠道較為單一的時代,「茶壺裡的風暴」通常只在「茶壺之內」發酵、擴散,波及面和影響力有限,一般情況下很難進入大眾視野。但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展,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覆蓋面產生了質的變化,「茶壺裡的風暴」在各類因素的合力推動下,逐漸開始突破時空的限制,不時在平靜的輿論之湖掀起大大小小的波瀾,甚至導致湖水局部沸騰。

  最近有媒體報導了重慶一位林女士的遭遇。她的兒子在讀小學三年級,經常用一款手機軟體完成作業,結果她最近發現,該軟體嵌入了多個手機遊戲,這讓她憤怒不已。此事一經曝光,迅速引起眾多家長共鳴,成為最近教育圈的熱點新聞。不僅如此,此事還引起了重慶市教委有關負責人的注意,並表示,目前學生使用的學習軟體都是學校與老師選擇的,市教委未做統一規定,相關部門今後會加強監督管理。

  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回應、處置這類「茶壺裡的風暴」很有必要。前不久,發生在山東菏澤的「紅領巾上印廣告」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日前,教育部辦公廳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堅決禁止任何形式的商業廣告、商業活動進入中小學和幼兒園。此外,從某高校大學生社團微信群中的「耍官威」現象被爆出,到教師給家長布置作業引發持續性爭議,一系列教育熱點輿情事件的生成、發酵、擴散過程都告訴我們,「茶壺裡的風暴」不容小視,一旦外溢,將散發出驚人的輿論傳播能量。在新媒體時代,它不斷發生著嬗變,並正在逐步塑造一種新的輿論生態。

相關焦點

  • 【熱點評論】「茶壺裡的風暴」改變教育輿論場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交網絡的流行,「茶壺裡的風暴」這個從英美等國引入的舶來詞也愈發地活躍起來。在這類典型案例中,微信群就可以看作那個「茶壺」,事實上,微信群如今在各類輿情事件中扮演著日益吃重的角色。「茶壺裡的風暴」外溢關鍵往往在於戳中了部分公眾的心理痛點「茶壺裡的風暴」外溢,關鍵往往在於戳中了部分公眾的心理痛點。家長和教師之間的對話,看似只是兩個人之間溝通不暢,卻暴露出當前家校關係中的一些常見問題。
  • 美專家:美聯儲縮減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
    原標題:美專家:美聯儲縮減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  新華網消息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美專家認為美聯儲(Fed)決定將月度資產購買規模縮減100億美元,此舉充其量也就是一次「茶壺裡的縮減」(taper in a teapot,改自諺語tempest in a teapot,即「茶壺裡的風暴」——譯者注),雷聲大雨點小。
  • 「家長退群」輿情觀察:「茶壺裡的風暴」撕裂家校關係
    輿情觀察員 馬付才 輿情背景近日,中小學教師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問題在公共輿論場上被廣泛關注。因「家長批改作業」產生的家校矛盾也越來越多,對此,目前已經有至少10個省區的教育主管部門明確叫停了「家長批改作業」。輿情綜述近日,在江蘇,一位老師在微信群裡,批評一位家長沒有給孩子改作業,措辭比較嚴厲,使得家長憤然退群,隨後在某平臺發視頻怒懟老師。
  • Lex專欄:摩根大通「茶壺裡的風暴」
    或許這只是一場「茶壺裡的風暴」。在人們就傑米•戴蒙(Jamie Dimon)是否應當(甚至是否能被允許)繼續身兼董事長和執行長兩職辯論了數周之後,摩根大通(JPMorgan)的股東們舉行了投票表決。
  • 時豔濤:在線教育是一場「在茶壺裡面的風暴」
    中國網10月15日訊(記者 閆景臻)2014年9月,「風聲水起」的在線教育被無情的現實潑了一瓢涼水,涼透了個別人的心,也警醒了行業內的盲目樂觀者。  以梯子網和那好網倒閉的消息為標誌,引發了教育圈內對在線教育遭遇泡沫期的一場大討論。「都說2013年是在線教育元年,都說在線教育的春風已經吹來,可是春天還沒有來到,冬天就提前來臨了」?
  • 國民黨高雄鬧分裂,王金平重出江湖擺平「茶壺裡風暴」
    眼看著國民黨茶壺裡的風暴越刮越大,國民黨議員陳麗娜、吳利成二人批評黨內運作混亂,憤而退出黨團運作。王金平7號就與江啟臣同場出現,兩人挨著坐,不時相互交談「咬耳朵」。媒體圍住王金平問,是否真有國民黨高雄市議員退黨?
  • 民進黨派繫結盟反制 掀茶壺裡的風暴
    民進黨蘇系、新繫結盟推派的吳秉叡,日前才高調邀集跨派系「立委」在新北市大造勢,不料,16位非蘇、新系民進黨議員立刻舉辦記者會力挺遊錫堃,地方人士指出,與其說這是挺遊記者會,不如說是反蘇系、新系人馬的宣戰會議,民進黨新北市茶壺內風暴正要展開。
  • 妄稱幹擾臺灣選舉 這種「茶壺風暴」值得大陸幹擾?
    眼看「仇中」第一槍無效,「反併吞大遊行」南北尬場,人數還是零零落落,只好趕快使出第三招,指控大陸「幹擾選舉」,希望激起支持者同仇敵愾,模糊執政不力的事實。其實吧,在大陸眼裡,臺灣的選舉,尤其還是地方縣市長選舉,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對大陸的國家方針基本存在影響,大陸真的沒什麼意願去幹擾臺灣的選舉。
  • 盤點柯P民眾黨三大茶壺風暴
    (記者 鄭羿菲)臺北市長柯文哲2019年8月創立民眾黨,擔任主席,雖在2020選舉獲得155萬政黨票、5席不分區「立委」的佳績,但近期正面對三大考驗,包括黨內人事處理危機、柯市府市政佳績逐漸破功遭受質疑,及8月初黨員大會恐難產等,這三大茶壺風暴正在考驗新生的民眾黨,若不然2022恐難有佳績,未來如何解決值得觀察
  • 曾繁旭:輿論場在發生變化
    輿論場的演變由早期的大量意見領袖的帶動形成公眾質疑與追問,到今天發展成少量意見領袖的參與而微博轉髮結構更為鬆散,公眾情緒化傾向較為明顯,說明網絡輿論形態在發展變化,而這種變化本身值得思考。中間比如像在裡面很活躍的意見領袖花冢,怎麼樣讓輿論裹挾著往前走,停不下來,一停下來受到很嚴重的輿論譴責,讓我們看到比較多複雜的情緒在這背後。  這個輿論場明顯的變化,早期的網絡圍觀事件其實非常好的嵌入到意見領袖的網絡裡面,大量真正意義上的大V,數百萬粉絲的大V他們是有非常多的轉發、評論、參與。
  • 輿論場交鋒:博弈、衝突、互動與通融
    從輿論場的定義入手,勾勒出輿論場因網際網路而凸顯、因自媒體而多元的演進軌跡,揭示了在對立和衝突成為當今輿論場關係主流特性的背景下,輿論場之爭所蘊含的文化、利益、語境等六大內涵,以及這一紛爭在社會建構中的主要表現形式,由此引出並系統闡述了輿論場之間化解紛爭、減少對抗、擴大交集、通融社會的操作路徑,為構建良好輿論場關係、重塑新型輿論場格局拓展了視野,開啟了思路。
  • 卡達斷交風波,「茶壺裡的風暴」能掀起多大浪?
    卡達近日遭遇斷交風波,有評論稱這只是阿拉伯國家間的內部矛盾,是「茶壺裡的風暴」,但風波的影響範圍顯然已不再局限於阿拉伯國家。向來不平靜的中東近日又起風浪。沙烏地阿拉伯、埃及等國宣布與卡達斷絕外交關係。
  • 遵循新聞價值規律 打通「兩個輿論場」
    摘 要:本文從新華社前總編南振中先生「兩個輿論場」的概念出發,分析了「兩個輿論場」態勢極其嚴重危害,討論了造成「兩個輿論場」缺少交集、共振的根本原因,研究了我國媒體生態、媒介關係的現實狀況和發展趨勢,闡釋了新聞專業領域理論前沿問題,剖析了政府、宣傳主管部門錯誤的新聞觀念和影響,總結了主流媒體違背新聞規律的典型表現形式
  • 李良榮老師一文給你弄明白「輿論場」
    門哥說:輿論場一直是新傳考研過程中比較重要的一個模塊。尤其隨著近些年,媒介環境的變遷,我國輿論場出現結構性特徵和顛覆性變化。當媒介接近權被無限賦予的今天,公民新聞成為重要的新聞內容組成。傳受界限日漸模糊,越來越多的離場介入者開始參與輿情的變化、反轉之中,虛假新聞、反轉新聞屢見不鮮。
  • 輿論場結構演化論--四川頻道--人民網
    四、輿論場的演化與動態方程 1、輿論場的演化及其內在規律 通過分析輿論演化發展的進程可以發現,輿論場的演化歷程可以創新性地分為以下四個階段:單核管制輿論場、雙焦橢球輿論場、莫比烏斯輿論場、單核共生輿論場。
  • 框架理論視野下的微博輿論場要素
    對於輿論的形成環境問題,劉建明曾提出了「輿論場」的概念,並論證了輿論場的三個要素,後來成為了輿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術語。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討微博輿論場的要素,實質上也就是探討微博平臺上輿論的形成環境。
  • 民眾黨陷三大茶壺風暴恐釀慘況 港媒看出端倪!
    有評論分析指出,有三大茶壺風暴考驗著民眾黨,不然2022恐難有佳績。今年「立委」選舉,柯文哲領軍的民眾黨在不分區「立委」拿下5席,一舉成為臺灣第3大黨,民眾黨成為藍綠以外多數,投票結果代表柯文哲政治光環仍在,將有助替有意角逐2024大選的柯文哲推一把。據《中評社》報導,民眾黨近期正面對著三大考驗。
  • 臺灣慈濟捲入爭議風暴 輿論籲慈善透明化
    臺灣慈濟捲入爭議風暴 輿論籲慈善透明化 2015-03-18 08:50:48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隨即反擊柯「口吐狂言,羞辱慈濟」,結果引來輿論對慈濟「群起而攻」。  包括學者、環保人士、媒體人在內的意見領袖很快挖出了慈濟諸多運作機密。批評者稱,慈濟儼然已成為「臺灣地主」,在臺灣各地擁有大批信徒捐贈或購買的土地,據傳僅在臺北市與新北市就擁地近180萬平方米。
  • 「大學生偷外賣」引發輿論風暴,炮製假新聞的無良媒體當追責
    「名校貧困大學生偷外賣度日被抓」輿情由此成型,各種針對執法部門、教育行政部門的無端批評開始湧現。輿情持續發酵到20日,當天警方公布調查結果:當事人李某某2018年畢業於湖南省衡陽市某大學,當年來南京工作,目前在南京某公司,有固定收入,租住在雨花臺區某小區。李某某父母和大姐在老家務農,二姐、三姐分別在北京、海南工作。
  • 一瓶醬裡的「脫歐」風暴
    英語俚語有云:「茶壺裡的風暴」,意思是「大驚小怪,小題大做」。最近選擇「脫歐」的英國倒是也鬧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暴,只不過它是在醬瓶中。馬麥醬(Marmite), 相當於英國人生活中的「王致和」。馬麥醬由酵母菌發酵製成,富含維他命B,被稱為「世界上最有營養的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