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聯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印發通知,指出學校紅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針對青少年生理、心理特點,積極開展紅十字應急救護培訓,把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 ▼▼
「杭州是全國首個將心肺復甦納入中學課程的城市。」杭州紅十字會賑濟救護處負責人陶一二告訴記者,自2014年開始,初中就全面實行了10課時教學。去年9月開始,高中安排了6課時教學。內容包括心肺復甦、創傷急救、常見急症、意外傷害、避險逃生等在內的教學內容,各校需在三年內自主安排完成。
陶一二說,急救師資方面,目前杭州共有3000多名,其中包括1000多名教師,並且經過培訓已經取得急救師資格證。對於師資培訓內容,除急救專業內容外,還包括教學法、演練、心理引導等,在初高中每個學校會有2名以上老師會急救。
2020年應急救護培訓師教學技能大賽
為檢測學生們的學習成果以及學校的教學水平,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紅十字會每年9月會聯合組織高中生心肺復甦操作檢測,從每個高中隨機抽取20人進行測試,再從中選擇10人代表學校參加比賽。
陶一二說,這項比賽已經持續了八年。最初,各學校成績普遍不佳,近些年學校層面越來越重視,檢測達90分的學生眾多。
▼▼▼
「心肺復甦操作需要消耗體力,小學生按壓的力量往往不夠,但不代表不能學。」省二級急救培訓師陳海調經常到社區、學校做急救培訓,根據年齡,講解的難度也會不同。比如面向小學生,就常講包紮和心肺復甦的相關理念。她說,急救培訓現在是大趨勢,有回出去做培訓碰到一位98歲的老人也在現場學。
在微醫全科護理總監、微醫全科美國心臟協會(AHA)心血管急救培訓中心主任邵紅玉看來,教育部出臺這一通知是好事情,說明國家把急救知識普及提到了一定高度。
有數據顯示,中國民眾急救普及率初步調研僅達1%,而德國高達80%,他們在考駕照時綁定了急救知識培訓考核。
「對普通民眾來說,急救知識越早了解越好,這對整個家庭有益。」邵紅玉提到這個真實案例,一個5歲的孩子在家遇到媽媽發生意外時思路清晰,知道給誰打電話、應該說什麼、要向誰獲得幫助,正因為孩子做的及時,挽回了媽媽的生命。
邵紅玉說,心肺復甦是一門技能課,不能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需要邊學邊練。
杭州就有不少地方可以提供急救知識培訓,比如杭州紅十字會和杭州市急救中心,根據難度層次不同,有免費也有收費。也有一些民營組織會提供AHA拯救心臟First Aid證書課程培訓等。
另外,杭州市紅十字會生命安全體驗館(鑫原路8號附近)、臨安區生命安全體驗館(於潛中學)、蕭山區生命安全體驗館(蕭山區數字教育基地)、拱墅區生命安全體驗館(康橋社區服務中心)目前也已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體驗。
商報記者 夏瑩 實習生 章彬豔
值班編輯:陳敏
下載每日商報APP客戶端「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