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智慧媽媽陪著寶長大,沒有華麗的句子,和你分享生活中育兒的故事。歡迎大家一起探討。當媽那些事兒嬰幼兒晚上幾點睡覺正常,太晚睡對生長發育有什麼影響?一說到,寶寶睡覺的問題,想必是「幾家幸福,幾家愁。」每逢周末,必要聚。兩個已婚、全職媽媽,聊來聊去,說最多的無非是「孩子們的那些事」。這不說不知道,一說才知道。有一種「熬夜」,叫你家寶寶逼你熬的夜。全程哈欠連連的閨蜜小A,看著推車裡甜甜入睡的兒子言言,一副「累覺不愛」。每天晚上9點準時抱屋裡,關燈睡覺。可兒子言言壓根不受控制,不是爬上爬下,就是翻箱倒櫃;一會要喝奶,一會要聽故事,來來回回折騰好幾次。
「有時,我都要睡著了,他還精力充沛,咿咿呀呀地大喊大叫。」閨蜜小A無奈地說:「等他睡著了,最早都得11點。」最近,這小傢伙更是變本加厲。每天都在刷新前一天入睡時間最低線。「昨晚自己玩到了一點多才睡過去,前天也是十二點多睡的覺。真的是一天比一天晚睡。」大人被折磨得夠嗆,是其次。關鍵是孩子的健康,還可能受到影響。「真的是分分鐘焦慮到頭禿。」閨蜜苦惱地說:「你家女兒怎麼能每天八點準時入睡呢。」其實,關於睡覺這件事,我也曾和閨蜜小A有著相似的經歷。每晚哄睡哄到心力交瘁,又要趁著女兒入睡,抓緊上網查看各類關於「睡覺」的資料,才硬生生把「夜貓子女兒」,變成「早睡的天使寶寶」。
接下來,請允許我頂著黑眼圈,和大家一起分享下關於寶寶睡眠的知識~寶寶幾點睡最好?這幾乎是所有媽媽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了。對於睡覺有一定研究的媽媽們,想必都有聽過這說法,晚上9點前睡覺,對孩子最好。主要是因為生長激素的分泌量。而這生長激素為何如此重要呢?它是寶寶成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因素。簡而言之,你想要寶寶長得高,長得壯,除了均衡營養,更需要生長激素的助力。生長激素分泌得越多,寶寶就長得越快。但它分泌量的多少,又和時間密切相關。根據權威機構發布的24小時生長激素分泌表,可以看出:白天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僅僅是夜晚分泌量的1/7-1/5。
晚上9點後,生長激素分泌量呈逐步上升的趨勢。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媽媽爭分奪秒地趕著9點前哄睡寶寶。一旦,哪天寶寶睡晚了,就開始坐立不安,各種瞎擔心,怕寶寶長不高,不夠聰明。其實,這個時間點只是個參考值,允許上下波動。再者,生長激素的大量分泌,並不是說一到9點就開始,錯過了就沒有。它的大量分泌還有個必要前提:必須是孩子進入深度睡眠後,才會發生。如果9點,寶寶還沒上床睡覺,或者還沒入睡,抑或是剛睡著並為處於深度睡眠狀態,都會導致體內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減少,不利於其身高、體重的增長。在此,建議媽媽儘早安排寶寶入睡,最好保證寶寶在9點前入睡。
一般只有在人入睡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後,才會轉為深度睡眠狀態。這樣既有益於孩子長肉長高,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更聰明。寶寶睡多久算正常?幾點睡是個問題,睡多久也是媽媽們頭疼的事。在2015年,美國睡眠基金會發布的嬰幼兒一天睡眠總量,明確建議:0-3個月的寶寶,每天至少要保證14個小時的睡眠時間;4-11個月的寶寶,一天至少要睡夠12個小時;1-2歲的兒童,平均需要11-14個小時,白天小睡一覺,至少1-3小時。這些睡眠總長都是參考的平均值,允許個體差異。比如,寶寶睡眠在9-10小時或15-16小時之間,少了些或多了點都是正常的,不必太死磕這數值。
但,如果寶寶睡眠少於9小時,或大於16小時,媽媽們就要注意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一發現異常,就要尋求醫生的幫助。此外,媽媽們千萬不要為了讓寶寶早睡,而選擇白天不讓寶寶睡。要知道白天睡好了,晚上才能睡得穩。寶寶晚睡有哪些危害?1.注意力不集中牛津大學曾研究過一組2歲的寶寶,跟蹤其成長發育規律,一直到到其8歲,發現:早睡的兒童出現注意力不足的問題,比同齡晚睡的孩子低62%。而注意力,對於孩子學習的專注力和持久力,起到決定性作用。注意力不足的孩子上課無法集中精神聽課,應付繁重的課業更難。所以,這些抱著「盼子女成龍成鳳」的家長們,與其給孩子報無數的課後興趣班,不如先確保孩子擁有高度的專注力,讓孩子儘量早睡。
2.記憶力下降孩子一晚睡,就會造成睡眠不足。白天上學,坐著聽課容易犯困、走神。無法高速運轉的大腦,記憶力也會隨之下降,長期以往,就會出現記憶力衰退、神經衰弱。這並非危言聳聽,有科學依據。長期熬夜刷手機的我們,就是最好的佐證。而晚睡對孩子的傷害,比成年人更為嚴重。3.傷害孩子心臟嬰幼童時期的孩子,身體正處於發育階段。如果長期晚睡,孩子因睡眠不足,容易暴躁、易怒、動不動就吵鬧。一旦醒的時間過長,就會更難入睡,情緒也會越亢奮。當情緒亢奮,心跳、血壓、呼吸都會隨之加速。如果長久讓孩子處在過度亢奮的狀態下,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
因此,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早睡習慣,也是幫助孩子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手段之一。如何幫助寶寶養成早睡習慣?其實,孩子的習慣好與壞,歸根結底都在於父母的日常示範。當父母養成早睡、愛乾淨的習慣,孩子也會隨之形成良好的起居習慣。1.營造出濃厚的睡眠氛圍媽媽們可以和孩子一起製作一份作息時間表,比如幾點做作業,幾點吃飯,幾點散步、洗澡,睡覺。在嚴格執行過程中,允許小範圍波動。也就是,8點洗澡,但碰到孩子正玩得起興時,可以暫緩10分鐘。一旦孩子進房間準備睡覺時,其他家庭成員最好保持安靜,不看電視或調低音量,手機也需保持靜音模式,儘量不聊天,為孩子創造一個安靜的入睡環境。
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客廳的一點動靜,而受影響,亢奮不休。當孩子拒絕獨自入睡時,爸爸或媽媽也可以選擇陪同,哪怕自己沒睡意,也要安靜地和孩子躺一起,或小聲聊聊天、或講講故事,等到孩子睡著時,再起身離開房間,去忙自己的事。但,一定要記得動作要輕,音量要地低,不要吵到入睡的孩子。2.避免大腦過度興奮準備入睡的前一個小時,儘量不要讓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玩手機等易於讓大腦興奮的電子產品。有些孩子玩手機、打遊戲,容易沉迷於其中,越玩越興奮,這並不利於入睡。有甚者,當家長在呼喚睡覺時,更會以大哭大鬧的方式,拒絕進房間睡覺。
因此,在洗完澡和入睡前的中間環節,爸爸媽媽們要多花點心思,去為孩子安排一些比較安靜的親子遊戲,比如和孩子一起看故事書,聽聽柔緩的音樂,幫助孩子放鬆情緒,這樣能為後面的入睡做好準備,更有利於家長們哄睡。如何幫助晚睡的孩子調整作息?1.抓住寶寶犯困的信號爸爸或媽媽在陪同寶寶玩耍時,一旦發現寶寶用手使勁揉眼睛時、或眼睛盯著某一處出神、沉默不語,或哈欠連連時,就要立刻採取行動,把寶寶抱緊房間,關燈準備哄睡。2.建立睡前儀式針對小月齡的寶寶,媽媽們可以建立一套固定的睡前儀式,沐浴、撫觸、喝奶、玩耍、睡覺。在玩耍階段,媽媽們可以準備一些比較不激烈的親子遊戲。
一本溫馨的故事繪本,一首安靜舒緩的音樂,都能幫助寶寶更好的放鬆情緒,更好入睡。3.培養睡眠需求有些寶寶一直晚睡,可能是因為運動量過少,精力過於充沛。所以,在保證白天小睡的時間下,媽媽也可以多帶寶寶外出活動,消耗部分體能,如踢球、攀爬,跑、跳等體能運動。對於小月齡的寶寶,媽媽可可以在他們清醒時,幫他們練習趴,讓他們多趴、多爬。當體內的能量被消耗完,寶寶自然而然地就好睡覺了。此外,吃太飽、睡眠環境過於嘈雜、溫度忽冷忽熱等因素,都可能是造成寶寶遲遲不願入睡的原因。年齡大些的寶寶,也會因想要想要和爸爸媽媽多點親子互動時間,或因多了新玩具,而遲遲不肯入睡。
總之,孩子不睡覺原因很多,爸爸媽媽們耐心尋找,孜孜不倦地進行疏導改善,相信總有一天,寶寶總會睡得更早,睡得更好。互動話題:你家寶寶一般幾點入睡?歡迎留言交流?謝謝。歡迎分享收藏。謝絕抄襲。歡迎關注或者點讚點評轉發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在下方多多留言交流育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