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阿里,拼多多尷尬的電商平臺「禮吧商城」入局了

2020-12-18 大眾生活報

一個名為「禮吧商城」的電商平臺入局了!

小編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的反應是:取名「禮吧」,難道是專門送禮的?

不錯,禮吧確實就是送禮的平臺,並且,還是免費送的。

這兩天,看到網上一些媒體的報導,大家對禮吧商城的發展表示關切。撇開其他的,我們先來說說這個禮吧的商業模式:

通常,我們在網上購物,花了錢,得到了想得到的東西,交易就結束了。但在禮吧商城購物卻不一樣。花了錢,得到商品的同時,禮吧商城還會返給同等金額的積分,這些積分到實體店是可以當現金用的。

比如:你在禮吧商城看中了一套衣服,花了1000塊錢,除了得到衣服,禮吧商城還會再贈送給你1000積分,你可以拿這1000積分到線下所有和禮吧商城籤約的實體店消費,當1000元現金來用。

這就等於把消費者引流到了實體店去進行二次消費,幫助實體店實現了引流拓客。

這是從線上引流到線下,那能不能把線下的消費者引流到線上消費呢?禮吧商城同樣做到了。

反過來,你實體店去消費。比如:你到飯店吃飯,花了1000塊錢,禮吧平臺就會贈送給您1000元的購物券,您可以拿這些購物券到禮吧商城任意選購商品,同樣也是當1000元現金來花。

這樣一來,就等於把消費者從線下又引流到了線上,實現了線上和線下的完美結合,線上購物送積分到線下實體店消費,線下消費送購物券到線上購物,這就是禮吧的商業模式。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產生疑問了,消費多少送多少,是真的嗎?為了打消你這個疑濾。我先來說說禮吧商城的三個運營模式。

首先,禮吧商城的所有商品,和其他電商平臺,以及實體店的品質和價格,都是一致的。比如一件衣服,在淘寶賣600元,在實體店賣600元,那麼在禮吧商城上也要賣600元,這是禮吧商城和線上入駐商家已經籤定好的。

其次,禮吧商城目前不收取實體店的任何費用,更重要的是,禮吧商城和實體店結算的方式是:秒結到帳。也就是說,顧客掃碼付款的錢禮吧商城不做任何截留。

最後,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消費者是受到電商法保護的,在禮吧商城用現金或者購物券購買的商品,和其他電商平臺一樣,可以享受7天無理由退貨。

所以,買多少送多少,禮吧商城是玩真的。

既然是真的,那禮吧商城怎麼能送得起呢?它們的利潤點又在哪裡呢?這是一個非常核心的問題,也是整個商業模式的關鍵所在。

那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給你說一個案例:

有個零售品牌叫名創優品,別人10塊錢進的貨要賣30塊錢以上。同樣的商品,名創優品卻只賣10塊錢,也就是說,名創優品的商品零售價就是其他商家的進貨價,並且這樣低價賣,名創優品還能賺錢。那他們怎麼做到的呢?名創優品在全國有3500多家門店,別的商家到工廠進貨,一次最多拿個十箱八箱,但名創優品每次進貨都是一車一車的拉,集中這麼多門店的採購量,去和工廠談,名創優品能談到非常低的折扣。

那壓低進貨價,工廠會答應嗎?

過去,工廠在乎的是每件商品的毛利率。但如此大的出貨量,工廠更在乎利潤絕對值。有了這個量,工廠就可以和上遊的材料供應商談判,壓低進貨價。並且,工廠的租金和人工基本上是固定的,多生產一件,增加的只是原材料成本而已,商品的生產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名創優品只有3500多家門店,就能把工廠的進貨價壓得很低很低。那禮吧商城在全國籤約的實體店有多少家?我們來算一算:全國有2800多個區縣,我們就按2000個算,如果每個區縣平均有500家實體店入駐,平均每家店每天的流水是2000塊錢,那麼線下的實體店每天就會產生20億的消費額,這也意味著線上要送出20億的商品。所以,很多大的渠道商、供應商、品牌商和工廠都非常樂意入駐禮吧商城,因此,平臺上的商品,都是一些質優價廉的好商品。

工廠和品牌商的這些庫存商品,放在禮吧商城上以零售價送出去,就很輕鬆地清掉了庫存?並且也不會影響品牌形像。

分享到這裡,整個商業模式的講解也進入尾聲了。最後,我們從另外一個緯度來看看這個商業模式。通常,考核一個項目,我們會從兩個方面去評估。

首先是可行性。禮吧商城沒有改變消費者的任何習慣!網上購物、實體消費、掃碼支付,這些消費者每天都在用,不需要再做教育。只是禮吧商城用了一個巧妙的方法把它們穿起來而已!把線上引流到線下,線下引流到線上,顧客消費多少送多少,消費者得到巨大的實惠,平臺也有恆定的收入,所以,禮吧的這個商業模式的是完全可行的!

另外就是可能性,我們從三個相關的緯度來分析禮吧的可能性。

先從消費者的緯度來分析,網際網路時代用戶為王,再好的商業模式,用戶不認可,一切都免談!那麼,禮吧的用戶願不願意和平臺玩呢?,1000當2000花,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拒絕的。

那我們再從線上供應商的緯度來說說。

平臺把線下的消費者引流到線上,而且商品都是以送為主的,想想,如果線下一天有20億的消費,線上就要送出20億的商品,誰不想來分這杯羹呢?所以,供應商也是無法拒絕的!

很多人會擔心平臺的商品質量不好,相反,以次充好的商品在平臺肯定呆不下去,首先,禮吧商城不會自砸招牌,他們會把好關,會不定期抽檢,一經發現假貨劣貨,立即下架並清理出去,其次,入駐平臺的商家必須是企業主體,辦理了營業執照和相關證照,售劣賣假,市場監管部門也會按法律法規來執法的。同時,消費者也不是傻子,你以次充好,消費者肯定就不會選你,就算選了,也可以退貨的。

那從實體店的緯度來看呢?

禮吧商城不但從線上把客人幫你引到實體店來,而且通過買多少送多少,也幫實體店進行了引流拓客,這可是零成本營銷,更重要的是還不收取任何費用,而且營業款是秒結到帳,沒有任何的風險。所以,實體店同樣也是無法拒絕的!

編輯:甘甘

相關焦點

  • 「禮吧商城」入局,電商迎來行業新變局
    近二十年來,電商行業風起雲湧,眾多錯過了淘寶、京東等傳統電商紅利的後來者紛紛推出不同電商平臺,比如,蘑菇街、美麗說就推出了導購型電商,網易考拉、洋碼頭、小紅書就推出了跨境電商,再接著,很多公司又推出了會員電商、社交電商、內容電商、庫存電商等等,但是近幾年,每個電商行業都爭得你死我活,後來者再以老的商業模式入局,想取勝已經是難上加難了。
  • 拼多多劍指阿里1688「後院」 掘金超萬億批發電商
    近日, 拼多多 已上線官方批發採購平臺「拼多多批發」。 拼多多的商家頁面新增一項「供貨管理」功能,同時新增了「批發供貨」與「一件代發」服務。 目前該項目實行「小二邀請制」,並未全量開放。巨頭加碼布局採購批發業務作為國內電商平臺之中最大的「黑馬」,拼多多在這幾年的迅猛發展有目共睹。從創立開始到現在,拼多多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拿來和阿里做對比。5年前,拼多多橫空出世,在用戶端和阿里開展競爭,而這次拼多多又一次把觸角伸向了阿里的起家B2B業務。
  • 「槓上」拼多多?又一電商平臺推出「百億補貼」,阿里忍不住了
    當劉強東和馬雲還沒反應過來的時候,黃崢就「偷偷」帶著拼多多,強勢來襲。而現在的拼多多,已經發展成為了中國的超級電商平臺之一。要知道,拼多多作為一個「年輕人」,能夠在他們兩人的眼皮底下「活下來」,是很難的一件事。
  • 電商平臺新戰役打響,阿里、京東、拼多多開啟補貼模式!
    可見,阿里巴巴發展C2M既是為了新的增量,同時也是為了維護住存量,這意味著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臺新一輪的戰役開始了,本次淘寶C2M被業界解讀為正面對抗拼多多。拼多多用戶從3億到6億成立於2015年9月的拼多多以「社交+電商」的定位,通過讓拼多多用戶分享商品連結至微信平臺,讓微信好友砍一刀或者拼團的方式,讓用戶免費或者以較優惠的價格獲得商品,快速籠絡了大批用戶,這些用戶主要集中於三四線等下沉市場。
  • 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下沉,拼多多向一二線進軍
    拼多多的崛起,覆蓋了下沉市場,填補了電商最後一塊短板。電商大佬開始在存量世界搏殺,阿里巴巴、京東試圖進軍下沉市場,而拼多多則將大旗插向一二線城市。  今年雙11前夕,電商行業爆發了空前慘烈的「二選一」,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數位大佬隔空論戰。各家對新客展開了激烈爭奪,甚至發生了虛假快遞騙用戶註冊事件。
  • 燒錢「賣菜」,阿里、拼多多、美團紛紛入局!社區團購會奪走賣菜...
    導讀:隨著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團、滴滴等巨頭紛紛入局,社區團購成為了一個風口賽道。  有機構預測,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到2022年將達千億元。  在市場格局未成型之前,補貼大戰還將持續下去。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1月26日,國內社區團購類電商領域共發生26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超117億元。有機構預測,到2022年市場規模將會超千億元。其中,阿里巴巴、美團、拼多多、字節跳動、滴滴等巨頭已悉數入局。不無論外界是否看懂,如此野蠻生長的紅海市場,似乎誰都不願意錯過。
  • 阿里、京東、拼多多的家居爭奪戰
    拼多多下沉市場的大王,百億補貼狂掃三四線城市家居家居建材家裝市場。2018年,拼多多宣布全面升級啟動「新品牌計劃」。2019年7月和10月,家居行業的兩大知名企業「寶縵集團」和「南方生活」先後加入拼多多「新品牌計劃」。
  • 拼多多、阿里、京東電商三國殺:拼多多脫穎而出的秘訣是什麼?
    上線多多直播:直播功能的為平臺 商戶提供了更多的營銷工具,可以幫助平臺提升用戶留存時間增加用戶對平臺黏性,並提升轉化率。 和國美戰略合作,認購其可轉債:4 月拼多多認購國美零售發行的 2 億美元可轉債,如完成轉股,將佔發行後的 5.62%。
  • 拼多多的「拼單」版圖,這次能「抄」過阿里嗎?
    作為國內網際網路企業風向標之一的阿里,阿里的嗅覺向來靈敏,對於社區團購更是早早就已經布局,據了解,早在2019年1月阿里巴巴就投資了社區生鮮團購電商平臺十薈團的A輪融資,社區團購大戰開始後,更是不斷加碼,有消息稱阿里系的盒馬鮮生已經入局社區團購,並由阿里巴巴副總裁、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親自掛帥,他曾表示,「社區團購將完全取代傳統零售業的快銷品和生鮮,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拉開了序幕
  • 店寶寶:拼多多用戶量接近阿里 電商三巨頭財報出爐
    近日,國內電商三巨頭阿里、京東、拼多多分別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就三家財報來看在今年三季度,三巨頭的營收均保持了穩定增長。就營收規模來講京東的營收規模依舊是三家中最大的,其中阿里和京東的營收規模都在千億以上,拼多度則兩個季度營收均超百億。就利潤來講三家在非公會計準則下淨利潤均有增長,累計實現淨利大達到531.5億元,拼多多首次實現季度盈利。店寶寶電商研究院張斌表示:「在用戶方面,阿里增長疲軟,拼多多則迅速拉近和阿里的差距,京東也取得了高速增長。
  • 「多多送菜」入局同城線上零售,拼多多能靠補貼能走多遠?
    很多家庭甚至已經習慣了這種拼團買菜的方式,不去菜市場就能買到菜。於是各大電商平臺針對這一情況紛紛入局,想要佔領市場,拼多多的「多多買菜」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拼多多線上多多買菜,主打「次日達」配送,業務範圍覆蓋武漢、南昌等多個二三線城市,形成同城線上零售陣營。雖然2020年是個不錯的契機,但是相對於阿里的「盒馬生鮮」、美團的「美團買菜」等還是入局較晚。
  • 全球第一大電商平臺在中國認慫?居然要依附阿里、拼多多來賣貨
    眾所周知,目前全球第一的電商平臺還是亞馬遜,畢竟從市值、營收來看,亞馬遜都超過了阿里,全球第一電商平臺確實是當之無愧的。而這這也就意味著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就退出中國了,只保留雲、kindle、海外購、海外開店等業務了。亞馬遜為什麼要退出中國?其實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中國市場競爭太激烈了,亞馬遜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已經跌至了谷底,不到1%了,已經沒有必要再支持下去了。
  • 家居行業牽手電商平臺,拼多多入局迸發出「新火花」
    在談及與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合作時,劉勝偉就認為,外貿代工培養了他們的製造能力,新品牌計劃能夠訓練他們的瞄準射擊能力,兩相結合,他們就能成為「神槍手」。入選「新品牌計劃後」,施密特解決了選品難題藉助著拼多多7億多用戶數量以及針對國內中小製造業企業的「新品牌計劃」,不少家居企業已經在平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我要告訴你 拼多多發展得好阿里很高興 你能信不?
    阿里京東和拼多多,是國內排名靠前的三個電商平臺,雖然都是電商平臺,人們也對三個平臺的競爭津津樂道。但三個平臺屬性上看,競爭性並不強。因為模式和定位各有不同,針對的人群和商品交集不大。所以發展前途主要還是在自己的選擇,與競爭對手關係不大。
  • 特價版淘寶 阿里的「拼多多」?
    淘寶特價版和聚划算的雙重狙擊也未能扼制住拼多多的增長,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拼多多月活趕超淘寶似乎也不無可能。電商流量見頂,而阿里的增長又過於依賴電商引擎,淘寶特價版的捲土重來究竟是其底氣的顯露還是焦慮的外溢不難得出答案。 無論是老年「省心版」信息流頁面的推出還是「一元更香節」的補貼常態化,都足以證明阿里對下沉市場的渴望。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
    而拼多多,平臺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億,單季度增長4810萬,而淘寶年度活躍買家達7.57億,單季度增長1500萬。淘寶特價版和聚划算的雙重狙擊也未能扼制住拼多多的增長,就目前的趨勢來看,拼多多月活趕超淘寶似乎也不無可能。  電商流量見頂,而阿里的增長又過於依賴電商引擎,淘寶特價版的捲土重來究竟是其底氣的顯露還是焦慮的外溢不難得出答案。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 多多買菜瘋狂擴張,「電商奇蹟」拼多多能否再創奇蹟?
    騰訊、阿里巴巴、拼多多、滴滴、美團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戰局。入局較早的拼多多已經申請了相關商標。天眼查顯示,近日上海尋夢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新增「多多拼菜」「多多雞」「多多果園」等商標信息。商標涉及的國際分類包含社會服務、辦公用品、運輸貯藏、教育娛樂等,目前商標狀態為「商標申請中」。
  • 京東拼購或獨立運營,與阿里、拼多多上演拼購三國殺
    「通過扶持獨立App,拼購業務的獨立性會更強,而且更有利於與商城App用戶層次做區分,保持商城用戶的粘性」,一位電商行業人士表示。推出獨立App之外,組織架構和人事層面,拼購業務的整合也在繼續。2018 年底京東商城宣布的組織架構調整,正式成立「拼購業務部」和「平臺運營業務部」。
  • 京東、天貓、淘寶、拼多多,4大電商平臺有何區別?
    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的時期,電子商務變成網際網路技術的領頭項目,但正因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市場競爭也愈來愈猛烈,很多網店商家因為無法適應只得退出平臺,同時更多的商家也在不斷的嘗試,而國內知名的四大電商平臺:京東、天貓、淘寶、拼多多也在不斷的嘗試和改革,而四大平臺可以說各具優勢,哪那個平臺更加優勢,它們都有著這樣的特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