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有方】前臺灣成功大學校長吳京: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

2021-02-14 四川教育手機報

吳京是前臺灣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前臺灣成功大學校長、美國流體動力學專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父親。這三個兒子分別畢業於斯坦福、布朗等著名學府。那麼,吳京培養三個優秀兒子的秘訣到底是什麼呢?

第一幕:我的三個兒子從小成長在美國。他們放學回來,我從不督促他們做作業,我只和他們說:「嘿,我們去打球吧!」他們說:「爸爸,等我把功課做完了,再去玩好不好?」

中國家長太緊張,總想著要孩子進一所好學校,進了好小學,又想進好初中、好高中,好大學更要奮鬥了。可我想不明白,你們到底是要孩子進一所好學校,還是要孩子將來有出息?這是兩回事。希望孩子有出息,就要讓他們有活力,能夠持續不斷地學習,要讓孩子有一顆強烈的進取心。而進取心不是你牽著他走就能夠練出來。記得我小時候學毛筆字時要先手把手學「描紅」,但描完後,老師一定會鬆手讓我們自己練,如果不鬆手,我們就永遠不會自己寫。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我們要走的路,未必是孩子明天要走的路」。這是我給家長的忠告,亦是我在臺灣做校長的經驗。孩子將來的生活和家長現在的設想之間有時間落差。家長們對當年的升學之苦、工作之苦深有感觸,所以指示孩子這麼做、那麼做。可家長們是否想過,你們當年的升學之苦都是一二十年前的事了,而孩子要一二十年後才走入社會。你怎知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你不知道未來的樣子,你怎知帶他往哪裡走?以前讀書,似乎誰記的知識多,誰懂得就多一點。今天有了網際網路,什麼知識,一搜就有,比的是分析知識的能力。二十年前誰能想得到?你用幾十年前的經驗,讓孩子應付未來的社會,能行嗎?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今天的社會已經與過去不一樣了。中國人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因為過去的社會是單元的、封閉的,平民要走仕途的唯一通道是科舉。可今天的社會多元而開放,行行出狀元。一個打籃球的姚明,在美國的知名度已不亞於國家元首,這種情形以前會有嗎?以臺灣為例,拉動臺灣經濟發展的,很多不是臺大、成大的畢業生,而是從高職院校出來甚至高中都沒有畢業的企業家。讀博士雖然好,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去讀博士。臺灣很多高科技行業的創始人都不是博士畢業,因為創業需要很強的企圖心,也許就在讀博士的過程中,企圖心慢慢地被磨滅了。

要讓孩子學會自己走路,因為將來有一件事情一定不會變,就是以後用人憑能力。所以不要一天到晚在孩子耳朵邊叫他做這個、做那個,即使有時候會犯錯。外國人常說,「我們希望孩子有犯錯的機會。」

第二幕:來杭州之前,我在臺灣參加了成功大學的同學會。都是七旬老翁了,可我的一個同學還在抱怨,當年他父親不該幫他選了成功大學土木系這個專業……做老師有個座右銘:青出於藍。家長也有座右銘:一代好過一代。我的孩子如果不如我,我如何對得起我的父母?怎麼開導孩子,我把我的經驗告訴各位。

老二高中畢業那年,沒有告訴我,就申請了海軍預備軍官,並被錄取了。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因為全美國只有一百個名額。這意味著他讀大學期間的所有費用由政府承擔,但是大學畢業後要為海軍服役五年。我不同意他去,但我沒說「不可以」。我和他談了兩三天。我問他,假如不考慮學費的因素,你會不會去?他說:「那我為什麼要去!」問題解決了。

我想父母與其替孩子做決定,不如替孩子分析所面對的情況更合適。不要把自己的決定強加到孩子身上,要把各種因素分析給他聽,讓他自己做決定。

還有兩個故事,可以提供給家長們參考。當我的兒子們小時候學打高爾夫球時,每次一揮桿,我就喊「好球」鼓勵他們。可後來當我再這麼說時,他們說:「不,爸爸,那不是個好球!」別以為孩子什麼都不懂,給他們機會,他們就會學會自己判斷。當我的兒子們做錯事情時,我參照了英國人的做法,從不讓他們寫「悔過書」,只是讓他們就當天的事情寫篇作文。結果他們作文的開頭經常是「怎麼搞的,我今天又寫作文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學會思考、判斷。而不是用家長的權威去告訴他對錯。這些作文現在成了我們的傳家寶。

第三幕:上次我站在這裡演講兩個小時,今天還是這樣。我覺得我最大的本錢是——身體。聽說這裡的小孩子讀書很辛苦,用美國話說叫「SEVEN—ELEVEN」,早上七點起來,晚上十一點睡覺。我們有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也同意。可孩子在起跑點上最不能輸的是什麼?是身體。在臺灣,有兩件事讓我很難過。

第一件事是在我上班地方的附近,就是臺灣師範大學的校園,經常有體育系的學生在跑步。當我去跑步時,學生告訴我,他們很多同學跑得還沒有我快。第二件事,我推行教育改革時經常要下鄉調查、宣講。開始是周周下鄉,後來是天天下鄉,最後變成上半天去這裡,下半天去那裡。臺灣媒體的記者跟著我,可最後年紀輕輕的他們實在跑不動了,上午跟我,下午就要休息,漏稿扣錢也不管了。

我的三個兒子讀的都是美國私立大學,學費壓力很重。但是有兩件事情我是從來沒有吝嗇的,一是孩子可以隨時打電話回家;二是孩子要買任何體育器材儘量滿足。現在他們都已經是四十歲的人了,每周還要跑幾十英裡,騎自行車鍛鍊。今天的社會沒有體力,就沒有生活的品質。這不是說讀書不要讀,好學校不要去,但要看讓孩子付出多大的代價,尤其是身體的代價。這是他唯一不能輸的本錢。

第四幕:在美國理髮店,理髮師只管理髮,不管洗頭,很不舒服。所以我自己給孩子們理髮。有一次,老二讀初中時,我正給他理髮,他突然說:「爸爸,如果你能讓全家人年齡都停在這個時候,不再長大,那該多好。」我覺得好笑。可當他理完髮上樓後,我才意識到,他感受到了幸福,因為幸福,所以他不願意長大。

中國的家長經常對讀初、高中的孩子說:「快了,熬過這個階段,考上大學就好了。」怎麼會這樣?那是孩子人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為什麼要「熬」過去?我們生孩子到底為了什麼?為了讓自己吃苦?為了讓自己有點事做,好去擔心他們升學的事?為了陪他到十一點鐘才睡?我們怎麼能做這樣的傻事呢?我們要學會享受孩子,也讓孩子享受我們。我和我的兒子就是這樣走過來的。

假期帶孩子出去玩,可回來時孩子們往往不高興,說:「我們去了爸爸媽媽喜歡玩的地方。」 我想一家人出去玩,到底是為了玩,還是為了大家開開心心在一起?於是我就讓我的孩子自己規劃。當然他們的規劃不一定很理想,可家長們要有雅量,損失一點有什麼關係?這樣當他們回來時,他們就非常在意我們開不開心,因為這是他們的規劃。

再比如老二大學畢業那年,說要騎自行車從美國東部橫穿到西部,我們很擔心,盡力說服他不要這麼做。後來他改變計劃說要沿西海岸騎一趟,我們最終只能讓他去。他上路後,我抽出一天時間,放下手邊所有的事,一大早坐飛機趕到西部,再租了一輛車,一路開車陪他,幫他拍照。那段時間我真的很忙,這樣又坐飛機又坐車,真的很累,可這四小時我太享受了,讓我一輩子難忘。

現在想來,我最驕傲的是我給我孩子的時間是同事和朋友中最多的。別總說自己沒有時間和孩子在一起,時間是擠出來的。當你現在不掌握、不享受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間,等他們長大了,他們就沒有時間和你在一起了。這段時光不是用錢可以買來的。


【智能搜索】

感謝您關注身邊的家教專家「四川教育手機報」。用愛築教育,願和您一起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點擊下方菜單瀏覽更多內容。回復關鍵詞,如「做作業」「贈書」「刷牙」「說明」「最新活動」「大家小孩」「繪本館」「兒童跳蚤市場」「兒童樂園」「情緒」「書單」「DIY」「遊戲」「作文」等獲取相關資訊!回復「日期」查看往期內容,如回復「0915」可查看9月15日內容。

相關焦點

  • 教子有方 | 你聽,青春期孩子的聲音
    好好學,將來考個好高中,咱上個名牌大學,找個好工作!」孩子是個獨立的個體,不能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不能以自己的好惡去安排他的未來。要讓孩子自己決定要去哪裡要學啥,也不要過多的保護,讓他自己有獨立支配事情的自由。成長需要自由,自由就像空氣,沒有自由他們就無法快樂健康地成長。
  • 教子有方 | 謝謝你,願做我的孩子
    教子有方 | 謝謝你,願做我的孩子 2020-12-17 15: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聽聽校長的教子故事
    我們那一桌百分之八十是女性,主陪為房校長和分管主任。 酒席上吃的甚喝的啥我沒有記清,卻記住了房校長講的幾個故事。 房校長平素不苟言笑,這次咋開起了故事會呢? 只因所有女同事均為孩子他(她)媽,媽媽們最關心的莫過孩子的教育與成長,遇上教子有方的校長做陪,焉能錯失學習良機? 記不清是哪位姐妹先問起了校長公子的近況。
  • 臺灣大學終於有校長了
    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右)從代理校長郭大維(左)手中接過印信(來源:中時電子報)臺灣大學終於有校長了。原定管中閔2月1日正式上任,但臺灣教育部門以管中閔擔任企業獨立董事、曾赴廈門大學兼職、涉嫌論文抄襲等爭議為由,遲遲未核定該高校人事案。4月27日,臺灣教育部門宣布駁回人事案並要求臺大重啟遴選,但臺大方面予以拒絕並提出司法訴願。因此,加上校長遴選前的6個月,有臺灣島內「第一學府」之稱的臺大在長達超過一年多時間沒有正式校長。
  • 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
    我與很多家長一樣,一直認為教育是在孩子的學業上努力。 但在我看到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的演講後,想法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這個由母親完全接手的神童身上,可以看出,6歲前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未來有多麼大的影響。這個例子,也應了劉道玉校長的那句話: 優秀的孩子,從小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
  • 言傳身教 教子有方——「別人家的孩子」培養記
    在雨花臺區,有這樣一個教師家庭,他們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了榜樣。李蓉是花神美境幼兒園的教師,丈夫是雨花臺中學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作為校學生會一員,女兒周子嫻積極履行學生校長助理職責做父母是一門學問、是一門藝術,教子有方
  • 五舟攜手明德書院《教子有方,幸福人生》講座,在廣州圓滿落幕
    在開班典禮上,五舟總裁謝高輝發表了致辭感言:首先,非常感恩明德書院的義工老師們從福建千裡迢迢來到這裡為大家分享《教子有方》家庭教育公益講座。我們為什麼要經營一個企業?往大的方面說,對國家,對社會一定要有貢獻,要產業報國。往小的方面講,讓每一個員工因為在五舟工作能夠獲得物質和精神的雙幸福。
  • 【教子有方】 徐玉蓮(大二學生家長):且玩且讀且成長
    每個孩子的成長,無論是「虎媽」、「貓爸」,還是「辣媽」、「奶爸」,都會經歷喜悅、崩潰、甜蜜、抓狂的階段。但無論怎樣,當你把一個天使從嗷嗷待哺的嬰兒培養成見地不凡的個性少年時,那些或有趣、或艱辛,有笑有淚的過程終將成為腦海裡一抹溫暖的記憶。拿起手中的筆吧,記錄下孩子成長的點滴,分享你的教子經驗。無論心酸還是歡喜,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
  • 「人前教子」是讓孩子知恥而後勇?破壞孩子自尊心的教育,不可取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喜歡「人前教子」?1. 有的家長認為只有讓孩子覺得難堪,才能讓孩子長記性「知恥而後勇」的道理大家都懂,當初韓信的胯下之辱更是流傳到現在。很多名人在自己成功前都經歷過諸多羞辱,於是在很多家長眼裡,孩子的自尊心不需要維護。
  • 教子要有義方
    教子要有義方 2017年08月08日 15:41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陳啟西 字號 內容摘要:「教子要有義方」出自朱柏廬的《朱子家訓》,意思是說教育子女要有好的方法。
  • 「管娃要趁早,大了要討好」學霸媽教子有方,可惜很多家長做反了
    文|秘籍君現在教育孩子對每一個家長來說,都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孩子未來能否上一個好大學,有一個好前途,跟家長的教育密不可分。於是,現在不管是高學歷還是低學歷家長,不管是有錢還是沒錢的家長,在提到孩子教育時,態度都是一致的,希望孩子能學習好,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出息。
  • 名師開講 教子有方
    8月1日下午3點,在中山萬科金域中央,我們將迎來中山紀念中學原校長賀優琳帶來的首場講座:一切為了孩子。在這場講座中,賀校長將會和現場的家庭分享他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實踐。賀校長曾說,關愛每一個學生,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教會他們承擔社會責任,如何做人,如何做學問,如何愛護自己的健康,如何快樂享受青春生命,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的責任。
  • 教子有方的靜寧移民——靜寧縣政協河西移民調查小記之教育
    耕讀傳家」「重教興文」的傳統,而這些移居河西的靜寧籍移民,雖然環境條件、耕作方式、生活習慣發生相應變化,但重視子女教育的傳統並沒有丟,即使在生存條件非常艱苦的移民初期,他們也把子女上學的事情放在第一位考慮,在當地創造了一個又一個靜寧人教子有方的佳話,將靜寧人的教育精神帶到了河西地區。
  • 注重教子學會說話
    其實,說話的豐富學問和藝術,早已蘊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關鍵是作為母親必須先學一步,才有資格和能力去培養、引領孩子學會說話。自然意義上的教子學會說話,通常是指孩子咿呀學語的兩歲之前或兩歲左右期間,母親主要以形象思維方式及其多種手段,引導孩子張開口、發出聲、咬準音,並通過反覆練習、從易到難、由少及多,使孩子逐步實現從不會說話到會說話的質變。
  • 性格極端的孩子,主要來自這幾種家庭,父母還以為自己教子有方
    談到孩子的性格問題,現在許多父母都會搖頭:「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現在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奇怪,愛鑽牛角尖。」其實時代在變,但是有一點卻不變,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最大。如果是性格極端的孩子,往往來自以下這幾種家庭。而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很多這類家長還自認為教子有方。
  • ​孟母教子有方,垂範千古!
    正是這位母親的教子有方,注意環境對幼兒的影響,寓教於喻,以母行、母德,做孩子的表率,才使孟子有了求知的欲望、誠實的品格、勤學的毅力,才使孟子成為儒學的奠基人之一。孟母也因為培育出了一位歷史名人,而被尊為母教的光輝楷模,垂範千古! 孟母仉氏,是魯國大夫黨氏的女兒,很有德行,是一位卓有見地、善於教子的女性,居我國歷史上四大賢母(孟母、陶母、歐母、嶽母)之首。
  • 「人前教子」真的能讓孩子改正錯誤嗎?未必,但真的會傷害孩子
    而且在面對孩子受傷時,很容易瞬間變「蜥蜴腦」,開啟戰鬥模式,自己孩子受傷了,傷在兒身疼在娘心,別人也要付出同等的代價。從打自己孩子這位媽媽的角度來看,知道自己是過錯方,積極地認錯道歉並提出解決方法,但均不被採納,一直被羞辱和指責,惱羞成怒下只想趕緊逃離,只好滿足男孩媽媽提出的要求。
  • 「博士老爹」蔡笑晚:教子有方,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這是《三字經》中的兩句話。說的是竇燕山,教子有方,子女各個都是人才。然而,如今有一個現代版的「竇燕山」。養育6個子女,5個博士1個碩士。也是這個原因他被稱為「博士老爹」。他的教育理念顯然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 父母教育孩子要麼溺愛或敬而遠之,能從教子要有義方中學到什麼?
    朱子家訓講教子要有義方,是說教育子女要遵循教育的規律,用合乎義理的方法教育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軌道。有些家長過分溺愛孩子,處處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只要孩子喜歡都隨他去,長期下去孩子養成很多壞習慣,再想改正過來就很難了。如果對孩子的任何要求都給予滿足,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任何東西都很輕易得到,生活中稍受點挫折就喪失了生活的勇氣。
  • 母親節,《教子有方》帶...
    有的外松內緊稱自己為佛系,有的外緊內緊被人稱為「雞血」。媽媽究竟要管娃到幾歲?本期《教子有方》嘉賓: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教授 周念麗公眾號「伊森媽媽童年館」創辦人 鮑伊林《教子有方》上海新聞廣播FM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