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offer入職後,發現招聘你的HR已經辭職走了,是什麼體驗?
導語:很多職場新人對錄用自己的面試官(特別是上司)格外有好感,特別相信他們在招聘中描述的願景和未來。但入職後,發現這些「賞識」自己的領導已經離職,就會爆發強烈的失落感,害怕獨自面對陌生環境!
1、職場新人面對招聘自己的領導離職,產生的失落和恐慌感,是因為我們仍然保持學生時代凡事喜歡「找老師、找家長」的依賴心理!
當我們獨立面對陌生環境時,膽怯和不自信會影響我們正常的判斷和思考能力。我們會特別相信對我們有好官的面試官/領導們描繪的「未來」。不是因為他們的詞彙描述和前後邏輯沒有「漏洞和矛盾」,而是因為,我們需要快速找到可以建立「依賴」關係的強大臂膀繼續在職場「保護」我們。否則,自己就像沒有長大的孩子,不知道該怎樣面對陌生的環境。因為我們在學校和家裡都被老師和家長安排和規劃習慣了。
很多職場朋友的學習和生活經歷,都是在「被安排和被保護」中喜歡或不喜歡的生活。想要掙脫「被安排的生活」去獨立面對職場,又發現陌生環境造成的恐懼感,讓我們強烈需要在職場找到「寵愛」自己的「家長/老師」,這就是很多職場朋友「懷才不遇」的心理原因。
2、職場法則:我們的職業規劃目標有可能要經歷一家公司或幾家公司的磨合和成長,才能最終實現的!所以,我們與領導和同事之間建立合作關係的基礎,必須以自身職業價值能解決部門/公司關鍵問題為首要目標!我們對於公司發展和人際關係的分析和評估,絕不能依附和聽信某一位領導或員工的隻言片語中!
即使是面試我們的HR或上司是公司老員工、老資歷,他們對於公司發展的理解也僅代表他們工作崗位所能接觸的維度。並不代表公司高層和市場環境對於這家公司的「評估」。所以,我們要理性分析不同崗位的同事對於公司發展前景和公司發展現狀的所有描述。特別是帶有情緒的言語更是不能隨便相信!情緒消極或失控的人的所有言論都帶有極強的個人目的性,所以,職場新人要學會遠離情緒不穩定的同事。
3、職場新人要想成長,必須努力克服習慣「找家長/老師」解決問題的依賴心理。在職場,領導和同事沒有任何義務和理由要幫助我們,除非我們有大家和團隊需要的職業價值!
我們的信心,源於自身對於部門/公司關鍵問題處理能力,成就別人職業目標的同時,最終成就自己。所以,我們不需要太在意,面試官和上司是否還在公司任職,那隻代表他們的職業選擇。而我們需要做的是積極適應新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工作要求!
大家對於「拿到offer入職後,發現招聘你的HR已經辭職了,是什麼體驗?」這個問題怎麼看?是不是也有在面試時很喜歡的領導離職而感到失落的經歷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