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閱讀是推進教育公平最有效的方法

2020-12-24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謝洋 實習生 王蕭然

「社會公平的基礎是教育公平,教育公平的基礎是閱讀公平。閱讀是推進教育公平最直接、最有效、最廉價、最便捷的方法。」日前在廣西南寧召開的第三屆中國全民閱讀年會上,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說。

在朱永新看來,要實現社會公平的目標,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教育公平,因為只有所有的受教育者接受到相對公平的教育資源,不同區域、不同群體的學生才有可能真正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而讓每一個孩子都有好書可讀,都能夠讀到自己想讀的書,通過閱讀的公平來推進教育的公平,是最容易實現的路徑。

作為從鄉村走出來的學者,朱永新的成長經歷也證明了這一點。小時候學校基本沒有圖書,鄉鎮文化站也只有幾十本政治類為主的書籍。幸運的是,朱永新家住在招待所裡,南來北往的客人經常帶著書,有時候客人第二天離開,他就用一個晚上的時間把一本書看完。閱讀成就了他比身邊夥伴更為豐富的精神世界,他開始有了寫作的願望,寫詩歌、寫小說,並為自己取筆名「過江過海」,意為想看到更大的世界。「如果沒有兒時的閱讀啟蒙,可能我與多數的鄉村孩子一樣,一生就只是在鄉村。」朱永新說。

20年前,朱永新發起了一個民間的教育改革行動——新教育實驗。從這項覆蓋160多個實驗區、5600多所實驗學校、600多萬師生參與的教育改革實驗中,朱永新發現在鄉村裡學校圖書館的品質高、師生閱讀氛圍好的鄉村學校,「孩子們的精氣神都不一樣,眼睛都是放光的」,而學校各類的教學考核也是位居前列。例如,湖北隨縣從2011年開始加入實驗,僅過了5年的時間,隨縣農村孩子的閱讀量提高到城裡孩子閱讀的1倍以上,他們的學習成績也遠遠超過了城裡的孩子。事實證明,提升鄉村孩子的閱讀水平,完全可以改變區域的教育生態。

朱永新通過走訪大量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發現,因為優質圖畫書、經典書的書價比較高,出版社不願意打折的情況下,這些書目很難通過招標或捐贈的形式進入農村中小學,同時大量的機械加工、石油勘探、戀愛秘訣等不符合該階段孩子閱讀的書籍充斥於書架上,導致圖書配備品質比較低;圖書館的利用率低,管理水平比較差;大量的圖書放在圖書館沒有編目,成包的書放在庫房裡落灰未能充分利用等情況非常多。

「孩子們不僅需要營養餐,還需要精神正餐。」朱永新呼籲。那麼如何像營養餐一樣,從採購、加工、管理各個環節把好關,切實提高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水平呢?

朱永新建議,可以推出農村中小學圖書館標準化建設工程,邀請專家參考已有的成熟書目定製中小學圖書館的基本書目,規範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圖書配備,把好鄉村學校圖書的「進口關」,確保好書進到農村學校。同時,建立鄉村學校藏書透明制度,如果能做到全國的圖書館和校圖書館聯網,就能讓公眾及時了解到每一所學校的藏書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和捐贈。

其次,還要組織專項行動,檢查剔除劣質圖書;根據不同學校的規模,設置專兼職結合的圖書管理員崗位,積極推進圖書管理和閱讀指導培訓;鼓勵社會公益組織和民間團體支持農村中小學閱讀工程建設,在捐贈優秀圖書、培訓閱讀推廣人等活動方面予以關注。

「只要對孩子的精神和身體予以同樣的重視,我們就能夠用閱讀強壯教育,用教育進一步強大中國。」朱永新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朱永新:用「閱讀公平」推進教育公平
    要想進一步提升教育公平,從而更快地推動社會公平的進程,我們需要更多的路徑,更好的方法。其實,我們在推進教育公平的時候,往往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閱讀公平。研究表明,閱讀一直是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也是改變社會分層、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工具。
  • 朱永新:個性化的公平才是真的教育公平
    未來一定有很多的選擇,個性化一定是未來教育的方向。孔老夫子在2000多年前提出人類的教育夢想,就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前者解決的是教育公平的問題,後者解決的是個性化教育的問題。我認為,個性化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平均化的公平只是低階段的公平。
  • 「教育強國」朱永新: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教育強國」朱永新: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0-12-14 1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朱永新:閱讀與人生
    主要作品有:《我的教育理想》《我的閱讀觀》《朱永新教育作品》《兒童有一種未知的力量》《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春天的約會》《致教師》《造就中國人》等。編者的話: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在不斷推進全民閱讀的今天,閱讀什麼、怎樣閱讀受到人們普遍關注。
  • 朱永新:讓閱讀奔湧,形塑中國價值社會
    「我200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後,就比較自覺地從國家的層面去思考,閱讀到底有什麼價值和意義。越思考越發現,閱讀對凝聚國家層面核心價值的作用。」這些年來,朱永新有關全民閱讀的幾十個提案都是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的,比如價值觀凝聚、比如社會公平,比如儀式——國家閱讀節的設立,或從書香校園,或從書香家庭,來論證閱讀對國家的意義。今年的朱永新又寫了一個提案,即從社會公平的角度來看看閱讀。
  • 朱永新談未來教育:文憑不再重要
    朱永新半月談記者: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教育發展的時代主題。然而,現實與理想總有差距。當前,從城市到農村,教育焦慮情緒瀰漫。一些旨在保障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的改革政策出臺後,甚至產生反作用,被各界寄予厚望的學校制度、學習方式也被越來越多人詬病。
  • 白巖松:保障閱讀權利,推進社會公平
    ,中國閱讀三十人論壇的12位成員圍繞鄉村兒童閱讀、閱讀權利與義務、殘障人士閱讀、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建設,以及閱讀與教育公平、閱讀推進社會公平等問題進行探討,發表了精彩的演講,為現場觀眾及廣大在線收看的觀眾帶來了一場豐富的精神盛宴,啟智更多渴求知識的人更加重視閱讀,推動社會各個層面更加關心閱讀、重視閱讀,為閱讀提供更加豐饒的土壤。
  • 朱永新榮獲世界閱讀推廣大獎「IBBY-iRead愛閱人物獎」
    從2003年開始,朱永新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建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連續十七年,他每年都在兩會直接提出關於閱讀的提案建議共計數十個。他還和一群熱愛閱讀的委員代表一起,聯名建議、共同呼籲推進把全民閱讀作為國家戰略、建立國家閱讀基金等。
  • 觀點丨王林:閱讀推動城鄉教育公平
    今天,我想講一下自己曾經到貧困縣裡去掛職,通過推動閱讀來改變當地教育生態的一些做法和想法。2004年博士畢業以後,我就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寫教科書。在編寫教科書之餘,我走到我們的學校、校園當中,看到了學校教育因為閱讀的滯後,帶來的城鄉教育差距。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朱永新曾經說過:閱讀是最便宜的教育,其實某種程度上也是最有效的教育。
  • 朱永新:未來教育什麼樣?
    ;課程是政府教育部門招標、全社會競爭中標的;教師變成了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者和學習過程的陪伴者,職業規劃師或者人生導師。」以上這些教育變革,是朱永新新書《未來學校:重新定義教育》中描述的場景。作家梁曉聲讀完這本書後,給出了高度評價:「《未來學校》不僅僅是關於教育將來會怎樣的預見之書、暢想之書。書中就如何將因材施教做得更好、更有效而闡述的種種方法,必將會對當下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與學兩個向度,產生旨在改變思維模式的深遠影響!」
  • 朱永新談未來教育:文憑不再重要,學校會被學習中心取代
    一些旨在保障公平和有質量的教育的改革政策出臺後,甚至產生反作用,被各界寄予厚望的學校制度、學習方式也被越來越多人詬病。您是如何看待當下整個教育生態的?朱永新:教育的問題需要到教育之外去尋找答案。我們現在處於一個應試主義的教育體制和文憑至上的學歷社會。我們對學生只有一個標準:能否考取名牌大學;對學校只有一個評價:考取名牌大學和本科的比例。
  • 朱永新做客長圖橘洲講壇:暢談閱讀與未來教育
    本次講座特邀全國政協常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主講。約3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朱永新提出,「閱讀是教育大廈最重要的基石,是享受美好生活的基本路徑。」朱永新對於未來學校概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未來教育包括閱讀形式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此未來學校更應該注重個性化教育,讓學生成為更好的自己。
  • 朱永新:在閱讀與寫作中成長
    原創 朱永新 中國教育新聞網世界上有三種風景,我們就生活其中。如果我們沒有閱讀生活,如果不懂得運用符號來進行思維,那麼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如動物的。第二個觀點: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於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從民族的角度來說,閱讀絕不是個人的事,閱讀涉及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影響一個民族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是讓這個民族的所有人都拿起書本來,讓閱讀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一道風景。
  • 專訪|一丹獎明師堂成員朱永新教授——拒絕工廠式教育:師者朱永新和他的六百萬隊友
    [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朱永新:當代教育家的知行合一朱永新:未來因你而來朱永新教師節致新教育同仁專訪朱永新|中國的「閱讀傳教士」一個真實又鮮明的人,一個知行合一的人.(《「教育是一首詩」——新教育《大豐宣言》《20年專題片》《頒獎盛典》《主題歌》《主題報告·敘事·報導》……》2020年12月7日,一丹獎明師堂首批16位成員公布,「明師堂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國際成就卓著、飽含熱情、樂於奉獻的教育家。」他們代表了全球教育界裡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理念和實踐。而朱永新,成為了其中第一位中國代表。
  • 未來教育將走向何方?今天22:30檔,聽朱永新教授開講
    《開講啦》邀請到教育學家朱永新為我們分享他的教育理念探討未來教育的方向朱永新教授深耕教育領域近朱永新教授也開始了線上授課成為一位「網課教師」結合既有教育理念與此次親身上網課的教育實踐朱永新教授對未來教育的變化有了新的認識他認為網際網路教育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中國教育在當前大變革時期最有希望
    朱永新: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理念的變化,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覺得這個顛覆了我們現在的教育理念。我們現在的教育基本上不是以幸福為導向,孩子們學得很苦,父母也很報怨,全社會都覺得教育很無奈,很壓抑。其實我認為教育本來應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你說每天閱讀、學習、討論、探索,滿足好奇心,所以孔子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我覺得應該把幸福還給我們的學生。
  • 朱永新對話俞敏洪:未來教育與未來學校會是什麼樣?
    多知網4月13日消息,昨晚8點,新東方雲教室直播了「朱永新對話俞敏洪:關於未來教育的思考」。直播中,二人圍繞閱讀與科技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展開探討,並就朱永新在其《未來學校》一書中的觀點,對未來教育進行了分析預測。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關於未來教育的思考
    因為過去我們學校教育基本上把閱讀作為一個課外閱讀,其實閱讀本身就是學校裡面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這個原因在我們教師的專業性是不夠的,我們在大學裡面學的課程,你剛剛在講讀書,關於教育的課程,尤其是關於人的成長的歷程,兒童、青少年心理的發展,課堂裡面的心理學,課堂裡面的社會學,這些其實都是很重要的學問。但是現在我們的師範教育體系裡面沒有相應的課程,或者說課程相對薄弱,所以這個時候更需要大量的閱讀。其實我經常講,世界上最難的職業,最複雜的職業是教師。因為教師面對的對象是最複雜的,最富有變化的。
  • 朱永新:「十四五」時期能否成為教育強國,取決於這4個方面的認識與...
    結合通券的區塊鏈交易系統還可以更有效地實施激勵措施來塑造市場參與者的行為。通券可以成為行為管理和激勵工具的系統方法,可以實現不同價值系統間的「價值轉換」與「價值轉移」,從而達到建立學習型社會與市場的目的。
  • 「創新周」朱永新、俞敏洪:好的教育幫助每個孩子成為自己
    而且我認為,個性化的公平才是真正的公平,平均化的公平只是低階段的公平,我們現在做的很多推進教育公平的措施,其實是教育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被迫做的選擇,未來隨著教育資源泛在化,選擇不斷增加,個性化可能更好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