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當中,煲湯算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了,各種層出不窮的湯品和煲湯的手法,以及民間的一些喝湯對身體益處很大的說法,讓人們覺得吃飯的時候來一碗湯,是對我們的身體大有益處的一件事。但是湯品真的對我們的身體有好處麼?喝湯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個好習慣嗎?骨頭湯、雞湯什麼的,除了好喝以外,真的可以「大補」?
喝湯難以讓我們掌控每日攝入的鹽量
其實,湯,才不像水那麼單純呢!它可能,鹽多,脂肪多。飯前飯後喝的湯湯水水,都可以說成湯,比如各種甜湯、鹹湯、海鮮湯、奶油湯、粥湯、茶水甚至是水。但在咱們廣泛意義上對湯的定義,大多還是鹹湯,咂吧咂吧有味道。
這樣一來就有個問題……特別是對於高血壓、高血脂、肥胖症等患者來說,可能會「鹽超標」(每天推薦鹽攝入量 < 6 克)。雖然正常吃飯也會有這個問題,但大多數人喝湯的時候似乎不太會注意到「鹽含量」,覺得就是點兒有味道的水,咕嚕咕嚕一兩碗就下肚了。而事實是,一天兩碗湯下肚,可能就喝進去了 2 克甚至更多的鹽。此外,很多肉湯都是小火慢燉出來的,或者加了油脂調味,看著上面飄著的油花,有沒有感到脂肪在向你微笑招手?
喝湯難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營養素
說這些湯好喝,確實,但要說大補,那實在是一個很大的誤會了。
1. 喝骨頭湯,補鈣?
骨頭確實含鈣豐富,但和補鈣關係不大。首先,骨頭中的鈣人體難以吸收;其次,不管把骨頭燉多久,那些鈣也很難溶進湯裡;最後,骨頭湯中的脂肪、鹽及嘌呤還挺高。所以,骨頭湯不但不補鈣,還可能長肉或引起身體不舒服。
2. 喝雞湯魚湯,補身子?
雞湯裡有的只是調味料、肉裡的嘌呤、油脂,而主要的營養物質——蛋白質,很難進入湯裡。一般來說,雞湯中的蛋白質含量僅有 1%~2%,和 15%~20% 的肉相比,蛋白質含量低多了,也就是說「精華」還在肉裡,而不是湯裡。魚湯同理。
3. 衝泡的蔬菜湯
很多人吃完一些西式快餐,都覺得需要「懺悔」一下,於是買碗蔬菜湯慰藉一下自己……
不幸的是,這湯裡,根本沒有維生素 C,而且便利店裡速溶湯的料包,大多會放過量的鹽和味精,可能就會導致一天攝鹽量的超標。所以,不要靠這種便捷蔬菜湯來安慰自己,吃多了還是要多運動呀。
奶白色的湯最滋補?
湯變成乳白色,要歸功於脂肪。也就是說,乳白色的魚湯、肉湯、骨頭湯、鴨架湯、豬蹄湯,都是含有不少油脂的湯。如果你喜歡用這些乳白色的湯來煮蔬菜,最好先去掉大部分浮油。蔬菜的吸油能力眾所周知,即便有幾十克的油,半斤蔬菜也能把它們吸得乾乾淨淨。但如果你在減肥,還是喝清湯比較穩妥。
還有所謂的的奶油湯……它也是個熱量炸彈,大家好自為之吧。
健康喝湯,從這 3 點開始
1. 什麼樣的人適合喝湯
「飯前一口湯,苗條又健康」老祖宗的話是有一些道理的,飯前喝一些湯,對於腸胃不好和正在減肥的人群來說,是大有裨益的。一碗湯下肚,減輕了飢餓感,讓隨後的進食量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對於腸胃不好的人來說,一碗熱湯,也會降低他們的腸胃負擔,從而更好地對食物進行消化吸收
2. 喝湯,儘量喝少鹽或者無鹽的湯,而且別忘了喝「渣子」
對於鹹湯,最難控制的就是它的鹽量和油脂,所以要儘可能的少放鹽或者不放鹽,沒有味道的湯,也不會讓人喝太多。而且鹹湯大多數為肉湯,油脂較多,不如多加些蔬菜進去,又吸收油脂,也能讓自己每天多吃一些蔬菜。而且,肉湯的主要營養還在肉裡呢,喝湯記得把肉渣子什麼的一起喝了。骨頭渣子就扔了吧。煮過湯的肉塊魚塊當然也不能浪費,可以再做一個菜。比如雞胸肉,完全可以把它撕成細絲,加點筍絲、黃瓜絲,用調味汁拌一下,營養不浪費,味道也非常不錯呢!
3. 注意適量
湯湯水水的,其實很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吃多了,尤其是湯泡飯,一些菜湯,就能順下一大碗米飯,不僅吃得多,攝鹽量也大,不管是對健康,還是對減肥都是沒有益處的。哪怕是飯前喝湯,也要注意適量,一碗足矣。畢竟,懂節制,方得長久。
總體來說,喝湯對我們的身體雖然並非全無益處,但卻也沒有傳說的那麼好,只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讓我們的身體越來越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