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似水年華】商恆:我的高中生活

2021-02-20 寶坻區第一中學

當高中畢業走出校門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過六年後要回憶自己的高中生活,並且寫下這些文字來記錄它。回憶起高中生活,我會覺得那段生活經歷已經算是時代洪流中的碎屑,既沒法回到當年簡單快樂的時光,也沒法與現在的高中生產生共鳴。雖然我自己一直覺得心理還停留在18歲的時候,但是身邊的一切都在提示我時光飛逝,我已經不太適合自稱是小孩子了。

剛進入高中時,我憑著中考的成績勉強進了實驗班。受重理輕文觀念的影響,上課的時候也難免有一些偏好。高一剛開始的不適應過後,環境還是比較寬鬆的,還有雙休日。因為想在放假時不去思考作業的這攤子事,我養成了周五趕作業的習慣,感覺受益良多。一是周末完全屬於自己甚至可以不帶書包回家,二是不知不覺提高了做題的效率,也算是一種熟能生巧吧。那個時候高一更像是初中與高中的銜接期,還尚有玩耍的餘裕。但是要我回憶那閒暇時間做了什麼,恐怕有點難度。現在說到閒暇時間幾乎就是玩玩手機聊聊天,可是那時候既沒有現在豐富多樣的手遊,也沒有隻靠網絡聯繫的舊友,應該只是普通地上網看視頻玩遊戲吧。這些回憶,只能埋在過去,完全不能對抗手機性能的飛速提升與網絡直播時代對傳統媒體行業的衝擊了。

高二文理分科後,感覺壓力逐漸變大了。假期的減少、主科課程的增加、必須面對的高考真題等等,把高考這面牆放在了我們的眼前。不過好在即使壓力不斷增加,班裡面的氣氛也還是很和諧,可能這也是高中生才有的樂觀吧。上午的最後一節課下課後跑向食堂只為了有小炒和雞腿吃,放假周的周六把籃球提前藏在教室裡、晚自習太熱特意跑到教師辦公室問題……這些瑣事就算在今天看來也是與老友聊天時,提到也能會心一笑的談資。不知道這樣的事故,是否現在也在校園裡上演。至於學習,有大部分時間都是處在上課與寫作業的循環中。學習本身確實是單調的,但是老師的講解與同學間的討論讓學習不再只是自己的事情,變成了一個互動的過程,這大概也是在我高中階段學習的主要動力來源。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也許是會為了一道題目感到苦惱與喜悅的最後機會,以後的路途很可能沒有時間對一道題目勞心費神了。不過只有失去的東西才知道可貴,看起來普通的文字承載的也只有我的真情實感,畢竟多年沒再動筆,以前也只會寫高考的議論文,做到生動形象實在有點難。

最後想回憶一下高考。其實我本身對於高考的兩天幾乎沒有什麼記憶,可能就是因為沒有什麼記憶導致我發揮的不錯,最後也算比較幸運。我記得一起走進校門的同學,記得考場裡有個隔壁班不知道名字的女生,記得天氣不太好,還記得考後和同學去網吧玩了個通宵卻一把都沒贏,就是不記得考試中有什麼樣的心理變化。我覺得我應該是淡然從容的,但是我也記得數學最後一道大題怎麼想也沒做出來;我覺得我應該是提心弔膽的,但是我也記得考試前後我睡得都很好。前幾年有人問我學習經驗,我都會說考試心態一定要放鬆。這次回憶一下好像也不是這麼簡單地放鬆心態就能像我一樣穩定發揮,但是我確實是以平常心去面對考試的。考完後怎麼樣和考試的我都沒有關係,那時候的我應該只是負責按照平常做作業的心態去做一套全新的卷子,只是這次沒法做完後立刻和同學對答案了。不過也不盡然,在網吧通宵後同學問了我圓錐曲線最後的答案,我到現在都還記得當時兩個人同時報出了一個奇怪數字後如釋重負的笑容,那應該也是我高中時代對笑容最後的記憶了。

如果我換了一個學校一個老師一個同學,可能都不會有最後奇妙的化學反應,因此我感謝我的學校、老師和同學們。從高一到高三,主科五科一共有十一位老師教過我,政史地加起來也有四位老師教過我,同班同屆的熟識的同學也有一百來人,每一個人都值得我感謝。也希望大家都能生活得快樂。人生有夢,各自精彩。

其實再一回想,我可能確實沒辦法認同自己的心理年齡還停留在高中階段了。還記得高一教我數學的張彪老師病重的時候,我給老師發了一條簡訊,滿滿一頁的「祝老師身體健康」。那份澄澈的心意,現在可能不會再有了。歸來時仍是少年,只是空口無憑的願望罷了。能有歸來之時,就應該已經兌現了諾言吧。

相關焦點

  • 如何略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
    《追憶似水年華》(全新修訂),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從哪兒讀起?普魯斯特將《追憶似水年華》的結構比作大教堂,意在說明整本書結構的和諧、勻稱。但初讀者很難把握這一點,也無需強求立刻獲得一個整體的印象。關於這本七卷本著作的開篇,可以有不同的讀法,不一定要按照作者給與的導圖進行。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死活讀不下去的經典
    說起那些很難讀完的巨著,總少不了一本書,20世紀初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小說包含七個部分,中文版就有240萬字,相當於10本正常體量小說的總和,讓人望而卻步。除了篇幅巨大,《追憶似水年華》還是一部意識流作品,其敘述方式看似無章可循,好像是想到哪寫到哪,沒有主線,讓人摸不著頭腦。
  • 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喚醒你對一座城,一段時光的記憶
    1,《追憶似水年華》中的時間的藝術要拜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超長篇小說需要有馬拉松跑手的能耐,一個專注的讀者也可能要堅持上幾個月才能抵達終點。當一個人專注於馬拉松賽跑的節奏之中時,他漸漸會意識到時間的存在。
  • 臺灣嘉義藝術生活宣言 追憶似水年華(圖)
    走在午後的嘉義街頭,穿梭在古樸的巷弄之間,循著老畫家筆下的情景追憶似水年華,聆聽時光在歲月中留下的足音。 嘉義,一座靜謐又內斂的城市,總是淡淡地散發著迷人的風採。原本被遺忘在歲月洪流中的老巷弄,經過嘉義高中美術班師生的巧手,賦予了彩色面貌,可愛的小貓與小牛繞著藍色的房子追蝴蝶、花生叔叔及紅蘿蔔大姐在牆角說悄悄話
  • 盤點《追憶似水年華》中十句經典語錄:有回憶才是完美人生
    如果要問我,哪本書讀了好幾遍都沒讀完的,那肯定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這部大部頭,真的是不容易讀,充滿普魯斯特獨有的意識流寫法,讀著讀著,讀者的意識也跟著飛出九霄雲外。我總覺得,普魯斯特的作品中,有一些哲學的映像,可能受佛洛依德影響較深,他作品呈現出的世界,充滿永恆、意識、精神、幻想等元素,這還挺讓人著迷。雖然《追憶似水年華》遲遲沒有讀完,但有生之年,肯定要將它讀上一遍的,畢竟,這是離普魯斯特最近的一種方式之一。就讓料峭春風為一早就等在門口的彩蝶吹開耶路撒冷的第一朵玫瑰。
  • 翻譯家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目前翻譯家周克希版《追憶似水年華》已經翻譯出版了第1、2、5卷,最近他決定停止翻譯《追憶似水年華》剩餘4卷。周克希7月31日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引用了法國作家法郎士的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心態:「人生太短,普魯斯特太長。」
  • 翻譯家周克希:不能容忍讀客如此「碰瓷」《追憶似水年華》
    談到此次被業內稱為「讀客碰瓷《追憶似水年華》」的事件,周克希表示難以置信。「與他們接洽時,他們的誠懇、專業和由衷喜愛普魯斯特的態度,打動了我」,「他們說這麼好的書稿,之前出得似乎沒能形成與之匹配的影響力,」讀客有關負責人話裡話外的「遺憾」之情,表達了讀客對做好這本書、賣好這本書的充分信心。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套書才一上架,立刻引發了讀者的牴觸。
  • 《追憶似水年華》:20世紀法國巨著,意識流小說鼻祖
    但若說誰是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的大師,普魯斯特和他的《追憶似水年華》則是全世界公認的代表。早在1984年,馬塞爾·普魯斯特就被法國《讀書》雜誌列為十名歐洲"最偉大作家"之一。他的《追憶似水年華》一共七卷,國內譯本一共2700多頁,近三百萬字,是一部超越歷史長河的宏篇巨著,也是意識流小說的開山之作。
  • 《追憶似水年華》,一部名字好聽的小說,我們為何不要輕易去讀?
    另外一部就是《追憶逝水年華》。《追憶似水年華》,呵,這名字可太有文藝氣息了,名字本身就有意境。普通讀者對這本書的了解,可能除了這個飄逸動人的書名之外,只知道這是一部意識流巨著。二、《追憶似水年華》為什麼難讀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就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這本書字數真的是太多了,全譯本竟然有240多萬字!
  • 「追憶似水年華」是錯誤的譯名?讓文學經典頭疼的「腰封」又來了
    「全三冊」「本書曾有一個錯誤的譯名——《追憶似水年華》」這套書上架後,立刻引發了一些讀者的抗議——「全三冊」讓部分讀者以為這是全集譯本,而後一個廣告語則幾乎否定了《追憶似水年華》這個譯名為這部作品在中國文學市場傳播作出的貢獻,也間接傷害了參與過《追憶似水年華》全集翻譯的15位翻譯家。
  • 永恆魅力的《追憶似水年華》
    我想起了多年前所讀的普魯斯特寫的《追憶似水年華》的感受,最初讀的時候,難以平心靜氣,但讀了十幾頁後不知不覺與作者產生共鳴,雖有諸多疑問,卻無法阻擋閱讀時內心的滿足。普魯斯特情感細膩、見微知著,能將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用或比喻或誇張的方式勾畫得惟妙惟肖。一種純淨的、色彩斑斕、晶瑩剔透的視角的童年回憶,像一個溫柔的夢一樣浮現在眼前,細膩、柔美。
  • 周克希放棄翻譯《追憶似水年華》 稱不可能完成
    原標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幾年,翻譯家周克希經常擔心七卷本《追尋逝去的時光》(原譯名為《追憶似水年華》)可能沒辦法翻譯完成,但讀者和編輯一直希望周克希能完成這項翻譯工程。本想10餘年翻譯全書1982年開始,譯林出版社相繼出版了七卷本的《追憶似水年華》,這個完整的譯本由15名譯者合作完成,周克希是其中一位。在50歲以前,周克希是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教授,年過半百之後才開始集中精力從事自己喜愛的翻譯工作。在完成譯林出版社的翻譯項目後,周克希一直希望能獨立完成《追憶似水年華》的翻譯。
  • 王瀝川為何會喜歡《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四刷後發現原因不簡單
    為什麼我會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本書呢?是因為《遇見王瀝川》中,王瀝川最喜歡這本書,但世間有那麼多書的存在,為何他偏偏獨愛這一本,這部劇看完第四遍之後,我才發現其實真的不簡單。《追憶似水年華》是法國作家馬塞爾 普魯斯特創作的一本自傳體長篇小說,全書以「我的回憶」展開, 其中包含童年回憶、家庭生活、初戀與失戀、歷史的觀察,還有對藝術的見解和對時空上的認識等等。
  • 【追憶似水年華】李亞囡:高中生活回憶錄
    我的高中生活其實和大多數高中生一樣,平常且忙碌。除去上學和睡覺,一天內剩餘的時間連一臺闌尾手術都做不完。所以對高中生活的回憶總是模糊不清但又刻骨銘心。我的高中生活簡單來說就是平淡中見驚奇,智商和努力我都不敢拿出來誇耀,集中精力也許是唯一可講的特質。它支撐著我晚自習第一節完成所有作業並且所有考試一次成型,從不檢查。
  • 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
    不過同樣是觀賞雨中的桃花,一位才子卻感到心寒,下面介紹賈平凹的一篇著名短文,飽含哲理,令人追憶似水年華。《小桃樹》(節選)作者:賈平凹雨還在下著,我的小桃樹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掙紮起來,一樹的桃花,一片一片,溼得深重,像一隻天鵝,眼睜睜地羽毛剝脫,變得赤棵得了,黑枯的了。
  • 東京復古蛋糕屋——菓子屋 シノノメ,追憶似水年華
    搭配著腳下的暗藍色花紋波斯大地毯還是深棕色的吧檯大立柜上擺滿亮晶晶的瓷器都一樣述說著讓人沉靜的氛圍無論是遠道而來的旅客,還是周邊的居民想必都會願意來歇上一會兒仿佛在這裡進入時光機追憶似水年華
  • 追憶似水年華——我的高三往事
    我住的房子是一間車庫改造的,面積很小,大約只有15平米左右,剛好夠放下一張床和一個桌子。天花板很矮,垂下來的日光燈都快落到我頭頂了。我對這樣的小屋子很滿意,為自己終於有了一個私人小屋而感到興奮。我不用再和同學們擠在一起,排隊洗澡,不用在每天10點鐘宿舍統一關燈之後只能就著檯燈看書。我暗暗地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努力,考上理想的大學。
  • 以次充好 「似水年華」服裝被套牌
    「我經營的似水年華服裝是不是『套牌貨』?」王女士疑惑。  「似水年華」服裝質量參差不齊  做工差異非常大,精細的女裝水洗標上有「似水年華」字樣,粗糙的則沒有  2011年11月11日,瀋陽的谷女士在太原街某商場購買了一件似水年華品牌女裝,花了271元。「原價389元,由於是過季商品打折,所以價格比較低。」
  • 星辰大海,似水年華
    【雨霖鈴專欄】星辰大海,似水年華但我早就忘了學生時代最後一次主動發言是什麼時候了。我只是清楚地記得高中物理課上的戰戰兢兢:整節課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千萬不要點我名;也還記得大學課堂上,老師講過的內容自己回答不上來時的羞愧尷尬。
  • 馬條首次「觸電」電影創作單曲《似水年華》
    馬條首次「觸電」影視,為陳果執導,蔡駿編劇的電影《謀殺似水年華》創作了電影宣傳曲《似水年華》,並拍攝MV。《似水年華》,並拍攝MV。《似水年華》由馬條譜曲,蔡駿填詞,其舒緩優美的旋律將故事中的「懸疑、社會、愛情「 三個元素表述到了極致。蔡駿來自大都市磁石般有魔力的歌詞輔之馬條像克拉瑪依黑油一樣充滿未知顆粒感的聲音和音樂迸發出的火花,有惋惜與流戀,也有愁悵和哀傷。據悉,這首《似水年華》將收錄在馬條即將推出的新專輯《傻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