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才處理」與「自訴」的關係

2021-02-22 悄悄法律人

調查顯示,把「告訴才處理」案件理解為自訴案件,難以維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有悖法律精神,不符合司法為民的價值追求。那麼,保持自訴的同時開放向公安機關告訴途徑,繼而通過國家追訴模式維護被害人權益,建立公訴、自訴並存,滿足維護被害人權益的綜合「告訴」模式就尤為必要。

(一)「告訴」轉變成「自訴」的原因分析

通觀我國法律條文,沒有任何法律明確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必須是自訴案件。「告訴」系刑法上的概念,「自訴」系刑事訴訟法上的概念,一為實體法,一為程序法,兩者具有本質的不同。但司法實踐中「告訴才處理」案件卻被理解為自訴案件。究其原因:

其一,《刑事訴訟法》解釋將「告訴才處理」案件坐實為「自訴才處理」案。如果僅憑《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的規定認為「告訴才處理」案件必須自訴,還只是理解上的偏差,真正把「告訴才處理」坐實為「自訴才處理」案件的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訴訟法》解釋,該解釋第一百八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提起公訴的案件審查後,應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一)屬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應當退回人民檢察院,並告知被害人有權提起自訴;……」。這裡,「告訴才處理」被打上了「自訴」的標識。

其二,公安部《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將「告訴才處理」案件擋在公安機關門外合法化。該規定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經過審查,對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告知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至此,公安機關將「告訴才處理」案件「成功」拒之門外。一個解釋,一個規定使得「告訴才處理」案件徹底排斥了公權力的參與,致使被害人囿於「自訴」陣營,難以逾越。

(二)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自訴案件,系可以自訴但並非都必須自訴

通觀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沒有法律條文明確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必須是自訴案件。《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零四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有人據此認為,「告訴才處理」案件是自訴案件。實際上,該條規定並沒有明確「告訴才處理」案件只能是自訴案件。從邏輯上只能說明「告訴才處理」案件可以自訴,自訴案件和告訴案件在邏輯上是包含於被包含的關係;反之並不成立告訴案件完全等於自訴案件,並不排斥它可以公訴。以第(二)項「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為例。《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款規定,「對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告知被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被害人要求公安機關處理的,公安機關應當依法受理」,這充分說明自訴案件也可以是公訴案件,那麼與其並列的第(一)項也應進行相同的理解。如果不能進行相同的理解,除非:(1)「告訴才處理」有明確的「自訴」含義,譬如表述為「自訴才處理」。認為「告訴」就是「自訴」,這是完全錯誤的理解。從法的價值來看,所謂的自訴案件實際上是對司法機關的一種約束,要求人民法院在接到自訴人直接訴訟的案件時,應當及時受理。相對於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而言,自訴案件制度的設立主要是從便民的角度考慮以及解決好被害人告狀無門的問題。被害人可以自訴,但非必須自訴。「告訴才處理」規定的核心價值是充分尊重被害人的意願,如果被害人不告訴,加害人的行為即使已涉嫌犯罪,司法機關也不能主動處理。「告訴」是案件的來源方式,它排除了被害人之外的控告、舉報、公安機關主動發現,但不是追訴方式,把「告訴」理解為「自訴」,主觀限縮了告訴對象,改變了概念內涵。(2)法律有明確的條文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必須是自訴案件。恰恰這兩條都不存在,故對《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項的理解與第(二)項應該完全相同,既可以自訴——向人民法院告訴,也可以向公安機關告訴。

刑法第246條第二款規定規定「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第一款規定(指侮辱、誹謗罪)的行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訴,但提供證據確有困難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機關提供協助」,這是實體法為審判機關提供的便利途徑,是對自訴的協助,且僅限於「通過信息網絡」實施的侮辱、誹謗兩類案件,但並非程序法對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告訴的限制。

綜上,法律沒有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是自訴案件,只是有關解釋、規定作出了相關規定。從時間上來看,《刑事訴訟法》解釋公布於2012年11月5日,《公安機關關於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於2012年12月3日緊隨其後,根據時間及兩個機關職能,最高人民法院是將「告訴才處理」案件定性為自訴案件的決定因素。

(三)綜合「告訴」模式符合充分尊重被害人意願的核心目的

「告訴才處理規定的核心價值是充分尊重個人法益主體的意志自由」。「告訴」是對「告訴才處理」案件立案偵查的前提,向公安機關告訴,或者製作詢問筆錄,或者籤署授權調查書均能實現記錄尊重被害人意願的過程。《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第(四)項「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已經追究的,應當撤銷案件,或者不起訴,或者終止審理,或者宣告無罪」,顯示即使公安機關開展偵查了,被害人還可以撤回告訴,公安機關應當撤銷案件,終止偵查,不追究刑事責任,被害人仍掌握著主動權。

結合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中關於「告訴」和「撤銷案件」的規定,實際上隱含了告訴才處理案件被害人可以向公安機關「告訴」的精神。

(四)準確理解法律條文,是改善「告訴才處理」案件現狀的最佳捷徑,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刑事訴訟法》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修改明確「告訴才處理」案件的綜合「告訴」模式需要嚴格的程序,較長的時間,不能迅速滿足司法實踐需求,成本較高,也無必要。如果說當年《刑事訴訟法》解釋關於「告訴才處理」案件的規定在當時有其充分理由,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告訴才處理」案件的增多,作案方式的改變,面對「告訴才處理」案件被害人的艱難處境,最高人民法院應當與時俱進,修改相關條款。與之相對應,公安部亦作出相應調整,向「告訴才處理」案件敞開封閉的大門。如此,可以迅速調整 「告訴才處理」案件為綜合「告訴」模式,改善訴訟現狀,符合成本效益原則。

(五)這是消除實踐與法律張力,滿足價值需求的必然要求

首先,被害人通過行使向公安機關告訴,經檢察機關公訴維護自己權益的選擇權,最大限度的發揮公安機關優勢,解決取證、找人難題,提高成功維權的可能性,這是國家彰顯維護被害人權益的價值取向;其次,改變刑事案件分步處置的畸形現狀。針對侮辱、誹謗、虐待這三類《治安管理處罰法》有相關違法行為規定的犯罪,允許向公安機關告訴,至少公安機關在明知已經涉嫌犯罪的情況下,無須 「降格」於行政處罰;最後,這是理順實踐與法律關係的客觀要求。統計顯示,公安機關在「告訴才處理」偵查過程中實際已經在發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頂著什麼樣的「罪名」開展偵查,譬如盜竊、詐騙、職務侵佔等等,都不能否定實際上是為最後判定的「侵佔」罪偵查。8起「侵佔案」出現公訴機關「實然」狀況更顯實踐突破《刑事訴訟法》解釋的束縛,是司法實踐與不合理的司法解釋出現緊張關係。既然司法實踐無法避免這種狀況的出現,實踐需求呼喚公安機關偵查的介入,與其讓法律與實踐相悖,不如順應需求,理順法律與實踐的關係。

(六)促進「告訴才處理」案件和解率的提升,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目前,法律雖沒有規定「告訴才處理」案件在偵查階段公安機關是否可以和解,但從《刑事訴訟法》第十五條 第(四)項「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條件來看,被害人可以「撤回告訴」,撤回告訴公安機關即失去繼續偵查的前提,說明被害人始終掌控著是否追究嫌疑人刑事責任的主動權。從法院採取逮捕強制措施的自訴「告訴才處理」案件結果來看,強制措施直接促成了被告人和解。同理,我們有理由相信,如果通過向公安機關告訴,公安機關介入本身的嚴肅性,通過較逮捕強制措施要求更低的刑事拘留措施的採取,極有可能震懾嫌疑人,促成犯罪嫌疑人以「撤回告訴」為條件妥協和解。從「告訴才處理」案件的核心目的來看,只要不是出自威脅強迫,這種和解有利於挽回被害人的損失和取得諒解,有利於維護鄰裡、家庭、親戚朋友之間的關係,有利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當然,這個過程,我們也要嚴格把據強制措施條件,謹防強制措施濫用。

相關焦點

  • 「告訴才處理」與「自訴」:一篇報章評論
    這是因為即使涉嫌犯罪,也有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之分,我國刑法第270條第3款將侵佔罪規定為告訴才處理的犯罪,這類犯罪被當成了自訴案件的一種。域外經驗的考察告訴才處理究竟應被理解為起訴才處理還是控告才處理?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告訴才處理的案件與自訴案件之間的關係。我們可以將目光投向域外,看看世界主要法域是如何處理相關問題的。
  • 簡論告訴才處理案件非正常程序的處理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屬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同時屬自訴案件的還有兩類,即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 傻傻分不清楚之—— 告訴乃論、自訴案件、親告罪
    >一、刑法規範理解1、法條:刑法§98:本法所稱告訴才處理,是指被害人告訴才處理。刑訴法§114:對於自訴案件,被害人有權向人民法院直接起訴。刑訴法§210: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1)告訴才處理的案件;(2)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3)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 從本案談第三類自訴案件的處理
    智通公司不服,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要求追究王學武搶劫罪的刑事責任。  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自訴案件分為三類:一是刑法分則有關條款中明確規定為「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案件;二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是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 刑事自訴案件的範圍有哪些
    刑事自訴案件的範圍有哪些根據《刑事訴訟法》第204條規定,自訴案件範圍有以下幾類:(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所謂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刑事案件具體包括以下:1、刑法第246條規定的侮辱、誹謗案,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2、刑法第257條第1款規定的暴力幹涉婚姻自由案。3、刑法第260條第1款規定的虐待案。4、刑法第270條規定的侵佔案。
  • [乾貨]刑事自訴案件操作指南
    1、告訴才處理的案件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也稱親告罪名案件,指由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等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才予以受理的案件。被害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因受強制威嚇等原因無法告訴,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以及由於年老、患病、盲、聾、啞等原因不能親自告訴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
  • 刑事自訴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匯總
    第二百六十條 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因受強制、威嚇等無法告訴,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聾、啞等不能親自告訴,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應當提供與被害人關係的證明和被害人不能親自告訴的原因的證明。
  • 非法強拆是否可自訴刑事立案
    但是,如果走公訴案件程序,公安機關不予立案的情況,非法強拆是否可自訴刑事立案呢?下面由曾祥東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非法強拆是否可自訴刑事立案可以。而《刑事訴訟法》規定了自訴案件的情形:第二百一十條 自訴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 「自訴轉公訴」的刑法法理分析
    本案自訴轉公訴的刑法法理如下:一、告訴才處理的立法目的是保障被害人免受「二次」傷害。根據我國刑法第246條的規定,誹謗罪是「告訴才處理」的犯罪,刑法將誹謗罪等極少數犯罪規定為「告訴才處理」,主要考慮到這類犯罪往往涉及到被害人的隱私、名譽或者緊密人際關係,而且這類犯罪通常是較輕的犯罪,因而將對這類犯罪追訴的發動權交給被害人,如此可以避免因違背被害人意願追訴而給被害人造成「二次」傷害。
  • 一文讀懂刑事自訴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匯總
    公訴案件,由人民檢察院代表國家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自訴案件,是指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為了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責任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訴一、自訴案件的受理範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的解釋》(下稱《刑訴法解釋》)第一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以下幾類:(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 刑事自訴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匯總
    一、自訴案件的受理範圍●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下稱《刑訴法解釋》)第一條規定,自訴案件包括以下幾類:(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所謂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 自訴轉公訴正當性的實體與程序雙重考察
    ,12月14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對自訴予以立案。一、實體正當性分析誹謗罪原則上屬於「告訴才處理」的自訴案件,但是特定情況下也可以轉為自訴案件。刑法第246條第一款規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第二款規定:前款罪,告訴的才處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 誹謗罪之自訴轉公訴程序銜接
    先有自訴,後啟動公訴程序,該案已然超出了傳統的自訴範疇,理論上既要解決確實符合刑法第246條第2款規定的告訴才處理的例外情形——「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這一實體法律適用問題,更要解決正當程序所要求的自訴公訴程序銜接問題。
  • 李勇:自訴轉公訴正當性的實體與程序雙重考察
    正文:杭州郎某、何某利用信息網誹謗案件,被害人谷某某於2020年10月26日向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提起自訴,12月14日,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法院對自訴予以立案。2020年12月25日,根據杭州市餘杭區人民檢察院建議,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分局對郎某、何某涉嫌誹謗案立案偵查。同一事實,自訴已經提起的情況下,能否以及如何轉為公訴呢?
  • 《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2021)| 第十章 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三百一十七條 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因受強制、威嚇等無法告訴,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聾、啞等不能親自告訴,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的,應當提供與被害人關係的證明和被害人不能親自告訴的原因的證明。
  • 8歲以上女童被猥褻屬自訴案件可不告不理 警方解讀:當然不是!
    ;本案與嫌疑人父母是否追究其兒子責任沒有任何關係。不過,在處罰上,公安機關可能會考慮到這種關係,會酌情減輕處罰。他表示,按照法律的相關規定,涉嫌猥褻8歲以下女童的,屬於公訴案件,嫌疑人很難逃脫處罰。而8歲以上未成年女童被猥褻的,則屬於自訴案件,原則上不告不理。律師還認為:「從該案例來看,如果確屬親兄妹,且女童年滿8周歲,作為他們的父母估計不會追究自己兒子的責任。鑑於此案造成的社會影響,公安機關還是有可能會給予治安處罰。」
  • 刑訴法解釋2021版第十章 自訴案件第一審程序
    第三百一十七條 本解釋第一條規定的案件,如果被害人死亡、喪失行為能力或者因受強制、威嚇等無法告訴,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人以及因年老、患病、盲、聾、啞等不能親自告訴,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  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告訴或者代為告訴的,應當提供與被害人關係的證明和被害人不能親自告訴的原因的證明。
  • 涉及刑事自訴、反訴案件的部分問題
    司法實務中,刑事自訴案件通常是較為輕微的犯罪案件。接下來,戴吳偉律師談談涉及刑事自訴案件的問題。一、提起刑事自訴需要提供什麼材料?法律規定,提起自訴應當提交刑事自訴狀;對兩名以上被告人提出告訴的,應當按照被告人的人數提供自訴狀副本。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應當提交刑事附帶民事自訴狀。當然,在起訴時,還需要提供能夠證明被告人犯罪事實的證據,同時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也需要提供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遭受損失的證據。
  • 自訴人二審中死亡,後續訴訟如何處理?丨法邊•觀點
    不論是刑事訴訟法,還是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都沒有針對自訴人在訴訟過程中死亡訴訟程序如何解決的規定,司法實踐中也極少遇到這種情況,特別是自訴人在二審過程中死亡,尚未發現這樣的案例。究竟應當怎樣處理,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 涉嫌誹謗案自訴轉公訴的法眼觀察
    12月25日,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分局對郎某、何某涉嫌誹謗案立案偵查。  人民檢察院介入這一案件,不但為谷女士增加了助力,也為社會公眾的正義呼聲作出了積極回應,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對於許多關心谷女士權益的人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這一自訴轉公訴的做法,引起司法界和學術界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