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小報告,是「小人行為」?正向引導也可成孩子優質品質

2020-12-15 小C媽媽育兒經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相信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裡,老師和父母都很怕來告狀的孩子。

特別是在有多個子女的家庭,相信沒有一個家庭沒有經歷過孩子鬧矛盾互相"告狀"的情景。一次去同事家裡做客,她有兩個孩子,一個弟弟一個哥哥,沒過幾分鐘兩人就跑到媽媽面前"揭發"彼此:

"媽媽,哥哥剛才偷吃零食了,要罰他!"

"你還跟我一起吃了呢!你也要受懲罰!"

同事面對這種場景頓時頭疼,不知道該教訓哪一個。你是是否也經歷過這樣的場景呢?在孩子告狀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引導?

|孩子"打小報告"背後的心理,你了解嗎?

其實,孩子愛"打小報告",無非是出自一下幾種心理。

1.表現自己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會發現那些告狀的孩子通常是在什麼情況下會選擇打小報告?

"老師,他上課吃糖!"那他肯定沒在吃。

"媽媽,姐姐又在偷玩手機!"那他肯定沒在玩。

"爸爸,哥哥剛剛不好好吃飯!"那他肯定自己是好好吃飯的,他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博得大人的表揚,而這時候如果家長老師認同了"告狀"孩子的話,反過來說那些被告狀的孩子,那他的目的就達到了。

孩子喜歡表現並不是一件壞事,說明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辨別是非的能力,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想通過"告狀"的方式像父母求證,來標榜自己。

2.想求得大人的幫助

經常有孩子像父母告狀:"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媽媽,他剛才欺負我!"這時候孩子的潛臺詞其實是:"媽媽,他又打我又搶我玩具了,你幫我一下吧。"

很多孩子在一起玩時難免會出現矛盾,孩子雖然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開始獨立,但內心還是依賴父母這個避風港的,所以他們想試圖利用告狀的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從而解決困難。

其實很多時候是孩子受到了委屈,他們希望父母能夠幫自己一把,宣洩一下內心的不滿。

3.逃避懲罰

當然還有的小朋友其實也參與了"作案過程",但是怕被別人先揭發出來,於是就像老師或父母打小報告,先將自己摘出去。

現實中其實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兩個孩子打架了,其中一個為了躲避父母或老師的懲罰,就會"惡人先告狀",自己主動說:"是他先動手的。"這時候大人就要分析情況,探清楚來龍去脈,而不能聽信一面之詞了。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處於一種什麼角色?

我們常常會想,愛告狀的孩子,到底是處於"小人"的角色,還是"君子"角色呢?

很多家長聽說孩子總是在學校告狀就會特別焦慮,覺得這是孩子的缺點,跟孩子說不要告狀,但是也沒有告訴孩子原因,讓孩子處於一種混亂的心理狀態。

1.當孩子向你告狀時,他正處於辨別是非的時候

孩子看到有小孩上課吃東西、玩遊戲,但是規定說了不能這麼做,這時候孩子正處於辨別是非的時候,他們向你告狀時,就是想求證這件事到底是對是錯,這時候,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原因就強行讓孩子不要告狀,那麼孩子很有可能在是非觀的形成中出現偏差。

他們會覺得這麼做也沒有得到懲罰,那這就和規則相悖,我應該遵守還是不遵守?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應該阻止孩子說出真相,這時候我們要告訴孩子是非對錯,讓孩子明白。

2.孩子有自己的社交圈,"告狀"會影響孩子的"名聲"

為什麼愛告狀的孩子經常被指控為"小人"?因為孩子是有自己的社交圈的,當孩子去老師那裡告狀時,在別的孩子看來,他已經"背叛"了這個集體,而成為了老師的"跟班"。

在這個時候,孩子面臨的可能是更嚴重的問題,比如孤立、霸凌等。

說也不是,不說也不是,這道"難題"該怎麼解決?還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正確引導孩子,可以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1.認真傾聽,正確判斷

很多大人非常煩孩子來告狀,孩子說到一半就打斷孩子:"不要什麼事都跟我說!""你們自己解決!"這樣很可能讓告狀的孩子以後無論遇到什麼事,都不願與大人溝通。

我們有時候不願意孩子來告狀可能是不希望他太依賴我們,希望孩子能學會自己解決問題,可是當孩子受到委屈時,他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父母,我們也不能完全騏驥讓心智未成熟的孩子解決好問題。

我們首先應該要認真傾聽孩子的描述,蹲著和孩子平視,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這件事到底是哪裡錯了?並且表達共情,給孩子安慰

等到孩子冷靜下來時,在幫助孩子分析告狀的這件事到底是屬於什麼性質的事情,如果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比如孩子在可是吃東西、跑來跑去,這些是孩子愛玩的天性,家長儘量不要介入,嘗試讓孩子自己解決,解決不了了再和家長老師說。

孩子4-10歲的性格就是服從強權,他們看到壞的事就想揭發,如果家長動不動就介入,會讓孩子對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依賴父母,不願自行解決。

而如果是大問題,涉及到霸凌、虐待、孤立的事情,家長就要認真對待,及時幹預,以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2.趁機激發孩子的同情心

對於懂得規則的孩子來說,告狀是他們辨認是非的過程,家長和老師當然不應該阻斷,而是要加以引導,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比如老二在吃飯的時候告狀:"媽媽,哥哥剛才把飯打翻了。"此時我們可以先表揚一下老二吃飯很小心,沒有打翻飯碗,然後再問一下老二,如果自己的飯打翻了心裡會不會很難受呢?

在得到肯定答案後,可以乘勝追擊,引導孩子:"那你看哥哥打翻了飯心裡是不是也很不好受呢?"激發孩子的同情心,激發共情,讓孩子想想如果這時別人嘲笑或者冷漠地告狀,自己心裡會不會很不是滋味。

我們要讓孩子在告狀時明白,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錯,但是我們要用寬容的態度面對別人的小錯誤,也要儘量體諒別人的情緒,不要雪上加霜,理解和幫助別人。

3.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自己解決

有些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弱,矛盾爆發後不知如何解決,這時候就需要父母來幫孩子分析問題引導孩子多思考,讓孩子自己開動腦筋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父母最好是給出一些明確的建議,讓孩子自己獨立選擇和處理。

在引導孩子不要養成隨便打小報告的習慣過程中,家長注意,千萬不要將孩子與別人對比,這樣會讓孩子陷入自卑和不安全感中,從而產生嫉妒心理,更容易用"告狀"來貶低別人。

其實,孩子還小,他們做事並沒有很深的心機,家長要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就加以引導,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冷靜分析,而不是完全不聽,覺得是孩子的優質遊戲。

教孩子明辨是非的同時,也要讓孩子學會更好地解決問題。

我是小C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幼兒園小囡愛打小報告 遇到愛告狀孩子怎麼引導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從事幼教工作多年,我發現5-6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特別愛打小報告,很多教師對這種現象感到很頭疼,但又沒有相應的措施解決這一問題。為什麼幼兒對打小報告會樂此不疲呢?怎樣才能減少幼兒的這種告狀行為呢?經過多年的摸索,我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首先,平等對待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打小報告的對象往往是教師比較偏愛的兒童。
  • 孩子愛打小報告?這是孩子認知規律發展的結果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見到「愛打小報告」的孩子:有人打架了他跑去告訴老;有人推他了,他回家告訴家長;有人被媽媽教訓了孩子打小報告的心理動機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一般是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們正處於「他律道德階段」。
  • 孩子打「小報告」,你是怎麼處理的?|每周一問
    二是鼓勵「有話當面說」,碰到孩子向我私下偷偷反映(班級)問題時,我會鼓勵他儘量當全班同學說,並當著大家的面對這種「關心班級發展,善於發現細節」的行為予以肯定,從而對報告者和所有同學輿論導向和指引; 三是引導學生「只報告原則上確實錯誤的行為」,引導學生將真正的問題和個人喜好區別開來,幫助學生們樹立正確是非觀和寬容的品質。
  •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他們心裡有著隱秘的需求,成年人要看到
    我們發現幼兒園的孩子特別喜歡打小報告,無論在任何時候他總是跑來告訴老師班裡的同學,這樣不對那樣不對,還有很多的寶寶他們會回家之後告訴自己的父母,今天誰誰誰在學校做了什麼惹怒老師的事情,其實這些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他們並不是壞孩子,家長可千萬別冤枉他們。小朋友有多愛打小報告?
  • 孩子愛打小報告?正義感和情商2選一,該如何教孩子選擇?
    但由於此階段孩子尚不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或是這種能力比較薄弱,因此他們才會頻繁出現打小報告的情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打小報告的情況會逐漸減少、那麼,對於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父母究竟該如何應對呢?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找到孩子打小報告的原因。
  • 孩子愛打小報告,注意幾點,幫助父母正確認識背後的原因
    孩子告別幼兒生涯,開始進入集體生活是他們邁向獨立人格的第一步。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的行為會產生諸多新變化,其中打小報告就是最為常見的新行為之一。但是他們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判斷和好惡,於是採取直接而笨拙的打小報告形式來表明自己的意見。那麼孩子愛告狀的背後具體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 熱衷於打「小報告」,同學關係變疏遠,愛「告狀」的娃還能拉回來
    文|皮球兒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幾乎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會遇到那麼一兩個愛打小報告的人,他們總是留在老師的身邊,做老師的「情報員」。面對這種人,同學們幾乎都是憤而遠之的。如果您的孩子也是一個愛打小報告的人,您又應該怎樣教育和引導他呢?
  • 孩子愛打小報告,被排擠了怎麼破?
    起點君小時候挺不能理解這種打小報告的行為,而且時間久了,大傢伙兒會自然而然地站隊,疏遠這樣的「告狀精」。記得鄭淵潔還曾打趣道:小學班幹部就是培養「漢奸」嘛!不少家長在發現孩子愛告狀之後,第一反應是去制止,因為擔心孩子會因此變得不受歡迎。但是在採取行動幹預之前,我們要先搞清楚,從前乖巧的娃為什麼突然開始愛告狀了呢?告狀行為的背後到底是什麼心理在作祟?
  • 原來孩子愛打小報告背後的真相是這些!
    凡是當過老師的幾乎都遇到孩子來「告狀」的,聽聽告狀的內容真是讓自己哭笑不得。為什麼孩子會有「告密」傾向性行為?愛告狀的孩子就是品德有問題嗎?老師和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喜歡告狀的孩子? 01 孩子「告狀」的背後 班上總有幾個「告狀大王」,一會是「老師,xx 作業沒寫完」,一會是「他打我」,一會是「老師,他考試作弊」。
  • 不做萬人嫌,幫愛打小報告的孩子走出「社交黑洞」
    但有一類孩子卻例外,也許他們成績還算不錯,性格不內向孤僻,也受老師喜歡,甚至還擔任著班幹部的工作,但沒什麼朋友,這是為什麼呢?如果你問一個孩子,他會告訴你:這樣的同學不受歡迎,是因為他們「愛打小報告」。一個「愛打小報告」的孩子,首先破壞掉的是社交圈中最核心的價值體系—信任。誰都不放心跟「愛打小報告」的孩子交朋友,因為大家都擔心自己會被舉報。
  • 面對孩子打小報告,是提倡還是制止?
    說著說著,大家都聊到了『關於同學打小報告』的事。可能,我們幾個傢伙都屬於當時不安分的『非好學生』,所以,我們一起鄙視了一番那些愛打小報告的同學。談笑之後,話題又轉到了當前孩子打小報告方面。快9歲的月月現在讀三年級。她們明天就要開學了。
  • 孩子愛打小報告,容易被小夥伴排擠?讀懂原因才能更好應對
    不過一夥兒小朋友當中總有一個愛告狀的,就像高曉松所說的,人群總會遵循正態分布的原則,一個班裡總有一個愛管事的,總有一個熱心腸,有一個挺「二」的,也會有一個愛告狀的。不過,聽到孩子被喊「大狀」,媽媽也有些擔心,雖然是玩笑,但是如果別人認真了會不會覺得這是孩子人品有問題呢?
  • 「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英語口語表達有哪些?
    人多的地方就有是非,總有那些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那你是一個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嗎?在你年少的時候有過這樣的經歷嗎?緣姐現在還能回憶起當初上學時候愛打小報告的同學。愛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人總是遭到人們的討厭。他們有的時候是想表明自己立場,有的是想引起別人的注意。通過這些手段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搬動是非」「愛打小報告」的英語口語表達有哪些?那麼英語中類似這樣的表達,又該如何說呢?
  • 六步正向引導法,培養讓父母做夢都想笑的孩子
    李賢國說:「我是孩子越小,自己越老;孩子越大,自己越年輕。」這句話乍聽起來有點兒難理解,可越琢磨越看到裡面的智慧。做父母的,如果在孩子小的時候,給予他足夠的時間和關愛,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他,就能培養出讓父母做夢都想笑的孩子。看著孩子的成長與進步,父母的心裡充滿喜悅和幸福,怎能不越來越顯現出青春與活力呢?
  • 育兒教育:孩子因為喜歡打小報告而被其他小朋友排擠,怎麼辦?
    小花媽媽: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我家寶寶喜歡打小報告,也正是因為這樣被其他小朋友排擠在外,該怎麼辦?我有一個3歲的女兒,今年在上幼兒園小班。我女兒很熱情,並且也善於和人交流,但就是不受其他小朋友歡迎,後來通過幼兒園老師了解到因為我家小花喜歡打小報告。
  • 正向引導孩子的天性發展
    正向引導孩子的天性發展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天性發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眼睛、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六大解放」對於在教育中尊重孩子的天性,以及在此基礎上正確引導孩子的發展,培養其獨立思考、自主自立能力等具有深遠的意義。
  • 積極正向的期待,引導孩子越來越好
    而更多實踐也證明,被家長或者老師喜愛並寄予高期望的孩子,不僅能夠感受到家長的關愛與鼓勵,也更能夠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行為。因此,孩子會成長的更加自信、自尊、自愛,並取得大人所期待的進步。即使是短暫的,也會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 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在網絡中如何正向引導孩子。 孩子們不會篩選過濾信息更不會辨別是非,就算是大人在網絡上也是不少人盲目跟隨不會自己思考,特別容易被一些掐頭去尾的內容所騙,所以給孩子上網時應該格外小心。 轉過來說說各大視頻平臺,我不一概而論肯定是有好的正能量的視頻,但是也有不少奇怪的價值觀例如——一些女視頻博主會發一下關於情感的事「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男人不壞女人不愛」
  • 打小報告,是品德低劣,還是天性使然
    媽媽沒再問,但總覺得兒子打小報告這種行為不好,尤其是給同學抄完作業再去告訴老師。在孩子這個年齡,那些不打小報告的孩子,部分的是相對比較強大的,比如身高體壯的、能欺負別人的,他們遇不到困難,他們的存在是別人的困難;還有一部分是膽子比較小的,是不敢告老師的,遇到點事一般都是自己硬扛著,最多敢和自己的父母說說;還有一部分是心比較大的,一般的困難他們根本看不在眼裡,你打我一下,我打回去就是了,告老師多麻煩啊。
  • 那個打小報告的人,不可恥
    「打小報告」在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裡,似乎是一件可恥且卑劣的行為,喜歡打小報告的人自然也都是陰險小人,會被眾人排擠,在職場中尤為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