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張家口蔚縣,地處恆山、太行山、燕山三山交匯處,坡地多、水量少,十年有九旱,大旱雲霓的環境,反而造就了品質優良的小米在這裡出現。幾百年前,蔚縣小米享譽京城,被列為「四大貢米」之一。《蔚州志》曾記載:「至治二年(1322年)八月,蔚州獻嘉穀」。
不過到了現代,蔚縣小米是「養在深閨無人識」,因銷售渠道有限等因素限制,小米產業在當地一直無法壯大,蔚縣也長期位列國家級貧困縣。
2013年,一場機緣巧合,中國糧油巨頭企業益海嘉裡集團的介入,這由此也改變了蔚縣小米後來的發展命運。如今的蔚縣小米,不僅美名再度重揚天下,更逐漸成為讓當地擺脫貧困的支柱產業。
蔚縣小米的重生
2013年起,益海嘉裡集團員工和社會愛心人士開始結對幫扶蔚縣果莊子小學貧困學生,並資助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在幫扶過程中,益海嘉裡集團以其農業企業的敏銳視角,發現了蔚縣的優勢農產品小米。
2015年起,益海嘉裡集團決定通過通過溢價收購果莊子貧困家庭的穀子,加工成小米銷售,並將所得全部利潤反哺更多貧困戶,緩解貧困狀況。2017年底,益海嘉裡集團在蔚縣的首批試驗性訂單穀子收購工作全部完成,總收購量近3000噸,收購均價每噸高於市場價1013元,直接帶動種植農民實現戶均增收2400元。
益海嘉裡集團的溢價收購,讓蔚縣村民增加了收入,但這樣的幫扶,要實現全縣脫貧,依舊任重道遠,還有沒有一種更好的幫扶方式呢?
2017年,益海嘉裡集團董事長郭孔豐親自帶隊到蔚縣考察調研後,提出「完成蔚縣的全面脫貧任務,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這樣看法。在郭孔豐看來,公司可以通過兩方面工作助推蔚縣全面脫貧,一是把益海嘉裡集團品牌、營銷資源與蔚縣的小米等優質農產品資源全面對接,並動員集團上下遊的合作夥伴共同參與;二是儘快摸索方法、總結經驗,形成一種可推廣、可複製的產業脫貧模式,集社會之力帶動蔚縣相關產業同步發展。
郭孔豐考察回來後,就馬不停蹄在集團內部推動成立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事機構,並親自擔任領導小組組長。與此同時,該小組也發起了蔚縣小米產業精準脫貧項目。
2018年,益海嘉裡集團宣布在蔚縣投資建成萬噸級小米加工廠,幫助蔚縣政府將貢米產業打造成特色扶貧產業,形成小米生產基地種植、合作社組織收購、金龍魚品牌銷售等環節的產業鏈,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
除小米外,益海嘉裡還把集團加工產業優勢與蔚縣特色地產雜糧嫁接,力圖拓展當地產業扶貧領域和層次,更好實現產業脫貧廣覆蓋、可持續。為此,益海嘉裡在2019年後新增投資約1300萬元,擴建成品庫、原糧庫和雜糧車間,並增加雜糧設備,改造小米車間設備,以拓展雜糧加工業務,提高產能。截止目前,已加工綠豆、薏米、紅小豆、黑米、黃豆、燕麥等雜糧267噸,有效帶動當地特色雜糧產品提升產業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益海嘉裡在進行產業扶貧的同時,還進行教育扶貧,如2018年與蔚縣政府合作,在當地建設一所規模可達1600人規模的公益小學,改善當地辦學條件、提高教學質量。
鄉村振興戰略融入企業經營發展中
蔚縣小米品牌的振興,展現了產業幫扶的力量之大。
1988年創建於中國的益海嘉裡,母公司是新加坡企業豐益國際集團,後者是世界領航的農業綜合型跨國糧油企業集團,2020年世界500強企業位列第285位,由著名愛國華僑郭鶴年和他的侄子郭孔豐所投資創辦。
益海嘉裡集團目前是中國重要糧油企業,旗下擁有「金龍魚」「歐麗薇蘭」「胡姬花」「香滿園」「海皇」「豐苑」「金味」「銳龍」「潔勁100」等知名品牌,產品涵蓋了小包裝食用油、大米、麵粉、掛麵、米粉、豆奶、餐飲專用糧油、食品原輔料、油脂科技等諸多領域。
作為一家已在中國發展了30餘年的僑資企業,益海嘉裡在生產優質、健康、安全的產品服務社會、持續推動產業發展的同時,長期堅持秉承熱心公益、造福社會的企業傳統,將踐行社會責任融入到公司的發展過程中。
作為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巨頭,益海嘉裡更是深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自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發出全面脫貧攻堅的號召後,公司第一時間積極響應。其中,振興鄉村,成為了公司產業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上,像上述扶持蔚縣小米產業發展,在公司的鄉村扶貧過程中,並不少見。
一直以來,益海嘉裡集團每年不遺餘力投入30多億資金,從80多個國家級貧困縣收購農產品近100萬噸,並通過訂單農業等「三產融合」機制讓農民享受到加工增值的收益,帶動貧困人口脫貧。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國家級貧困縣實現脫貧目標,公司不斷加大產業扶貧投資力度,許多項目直接建設在脫貧攻堅重點地區。例如2018年,益海嘉裡決定在黑龍江富裕縣投資80多億元,建設一個包括糧油食品工業在內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把企業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大力開展產業扶貧,並在此基礎上開展就業扶貧和公益扶貧項目。
益海嘉裡還積極挖掘其他貧困地區的特色農業資源,助力農民脫貧。2018年,益海嘉裡在興安盟合資建立集團首家製糖企業——內蒙古荷豐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甜菜產業,帶動當地脫貧減貧。在黑龍江五常、遼寧盤錦等29處優質大米產區建立生態種植基地,與農戶籤訂種植訂單,提升了水稻的品質,讓農戶增收增產。在山東,益海嘉裡(兗州)糧油工業有限公司在當地建立了原料生產基地,推廣種植優質小麥46萬畝,通過「公司+合作社(協會)+農戶(農場)」的訂單農業運營模式,讓農民降本增效。
郭孔豐表示,中國的貧困地區雖然落後,但一般都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色的農副產品,只是由於信息不通、交通不暢、種植分散,這些好產品很難賣上好價錢。益海嘉裡這樣的糧油企業集團,理應響應總書記的號召,發揮自身的優勢為國家的脫貧目標多做些有益的事情。
益海嘉裡集團方面表示,公司也將繼續發揮自身的產業優勢,加大對脫貧產業的支持力度,助推中國鄉村振興戰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