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孩子的「壞脾氣」?孩子玩鬧不顧安全,大人該怎麼做?

2020-10-14 久明教你管孩子


孩子爸爸給說:孩子現在不許大人批評他,只要我們說他,他就會說:為什麼只說我不對,你對我不好了。比如昨天,我們一起出去上課,在課間休息時,孩子們一起玩耍,起初沒有在意,但後來在玩鬧的時候摔了一跤,磕到了後腦勺,出於擔心孩子的安全,便開口制止孩子說:你再這麼鬧,以後不讓你這麼玩了,並踢了他一腳。事後孩子的反應是:你對我不好了,你怎麼總是管教我而不管教其他的孩子。下課以後爸爸跟孩子說:不是我不教育其他的孩子,因為別人的孩子畢竟不是我的孩子,爸爸教育你也是為了你的安全,因為你現在的年齡自己拿捏不好分寸,如果你在玩耍的時候能控制好自己,別讓自己受到傷害,我也不會教育你。如果你不願意我教育你,那你以後做什麼事情我就不管你了行不行?這時我就把原本拉著他的手鬆開,可是他又說不行,緊緊拉著我的衣襟。

面對孩子的壞脾氣應該如何處理?這種教育方法對不對?面對孩子玩鬧不顧安全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久明老師的分析和建議:

首先,教育孩子要講究場合和火候,當他正跟這些孩子們玩得起勁的時候,即便是摔倒了,他可能也感覺不到摔倒時的疼痛了。這就好像你跟朋友打牌打到了興頭上,突然孩子媽媽叫你,你心情恐怕也是不好的。也就是說在那個時間點,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去終止他,他都會感覺到特別惱火,甚至情緒上會失控。

一般孩子們在一起玩耍的時候,互相打鬧惹怒了對方,與對方有肢體衝突,他就會長教訓,會在這一次次的教訓中去摸索,知道下一次應該如何處理。比如他摔倒了,不疼的話他可能不去理會,真的摔疼了他可能下次就要注意一些。家長如果不讓孩子去經歷這個過程,不讓他們玩得盡興,孩子是不甘心的。

其次,家長的處理方法屬於好心辦了壞事,在這個時間點上踢了他一腳,這一行為很過分,感覺你好像控制不了這個場面,然後氣急敗壞的用武力的方式對待他,其他小朋友會怎麼看?如果是大人在這種場合一定會覺得沒受到尊重,小孩子當然也會有這種感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最後,對於孩子跟你頂嘴,說你們對他不好,這件事情我們要從更積極的角度去理解。孩子能夠跟你表達自己的不滿,證明他強大起來了,懂得爭取自己的權利,爭取被用鼓勵的方式來對待,不想總是被說。他開始爭取自己的話語權,想要自己有尊嚴,作為家長應該感到很高興才對。

而你們的做法是在壓制孩子,當他知道自己做錯了事,在這個時候家長還用威脅的語氣說:你再不聽話,我就不理你了,不管你了!那這個時候孩子會覺得很委屈,他會想,不是不讓你來管教我,只是這種管我的方式我不服氣。

我一直在跟家長們說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要用不同的方式來對待。當他個子很矮的時候,我們家長用的是俯視的眼光,還有俯視的方式來對待他,一定要按我說的做,家長會有這種優勢心理。但是隨著年齡增長,尤其當孩子上學以後,你要學會逐漸用平視的方式對待他們,也就是平等、尊重。

前段時間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新聞,那是一個南方的小孩,剃了光頭,被全班同學叫光頭強,他就跟其他孩子打了起來,結果校長找他談話,談話的內容讓他接受不了,他聲嘶力竭的喊:我要尊嚴!我要尊嚴!就算你把我開除了,讓我罰站一天,我也要把尊嚴打回來。 所以孩子形成強大的自我和自信的來源,就是我們對他們的尊重,和對他們尊嚴的維護。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

第一點,要先轉移他的注意力,讓他暫時冷靜下來。

在孩子已經玩得很專注的時候,及時的給他一個提醒,或是叫他過來喝水,或是幫忙整理鞋帶之類的理由,可以給他叫到身邊來,然後對他說:你看跟你一起玩的小朋友好多都比你高,你跟著他們跑的時候都摔倒了好幾次,爸爸看著特別心疼,一會回去玩的時候,要注意保護好自己,好嗎?好了,去玩吧。 這樣表達會讓他感覺到你在關心和愛護他。如果你們已經到了要離開的時候,需要提前給孩子提示,可以告訴他:爸爸一會兒還有工作,可能還有五分鐘我們就要走了,讓他有一種緊迫感,儘量不要硬生生的把孩子帶走。


第二點:回到家裡跟孩子提出建議和要求。

孩子經常會出現玩起來就過頭的情況,如果在玩的過程中不會有太大危險,那就不要去阻止他,等到玩夠了,酣暢淋漓了,回到家裡把孩子叫過來,拉著他的手說:兒子,爸爸跟你說一個事啊!爸爸看你玩的特別開心,我也特別高興。但是爸爸有一點擔心,怕你在玩得時候磕著、碰著。你當時玩的時候有沒有注意磕到哪裡啦?或者說是不是有比你大的孩子打到你了?你去玩是可以的,但是爸爸有有一個要求,你要答應爸爸不可以讓自己受傷,要保護好自己,能不能答應爸爸?如果你這麼說的話,孩子一定會覺得好溫暖。而且每次你給他提議之後,他的腦子裡會進入這樣一個「保護自己」的概念。

如果發現孩子又不注意了,那麼再叮囑他說:今天爸爸看到你受傷了,上次不是跟我保證過要保護自己的,今天為什麼忘記了呢?如果他說今天沒注意,那就要問他我們下次怎麼做呢?你會怎麼來保護自己呢?他會想出很多辦法來,經驗就是這樣一點點增長的,當他準備充分的時候,就不會讓自己完全失控。幾次下來,孩子就能夠遊刃有餘地處理好周圍的緊急情況,很好的保護自己。


第三點:家長要反思自己,今後處理問題要多思考一下,注意維護孩子的尊嚴。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家長再想用發火、武力、冷暴力等方式去壓制孩子是不行的了,因為那是你的經驗,我們必須要讓孩子心服口服才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給他一個指令,讓他保護好自己,不可以受傷,這個時候孩子就知道有一個目標,他就會注意自己的安全。


如果你覺得內容有幫助,分享給你的朋友吧,也許他也需要!


相關焦點

  • 孩子壞脾氣,如何應對?試試這幾個方法
    很多家長會溺愛孩子,導致孩子身上出現一些毛病,比如愛發脾氣。那麼,作為家長該如何調教愛發脾氣的孩子呢?>受父母壞脾氣的影響如果家長脾氣不好,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那麼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也容易受父母影響,變得愛發脾氣。
  • 六歲孩子脾氣不好,愛頂嘴,不接受家長的批評,怎麼辦?
    摘要:孩子現在六歲了,脾氣不好還不讓大人批評,甚至大人一批評他他就懷疑大人對他的愛。孩子爸爸給說:孩子現在不許大人批評他,只要我們說他,他就會說:為什麼只說我不對,你對我不好了。比如昨天,我們一起出去上課,在課間休息時,孩子們一起玩耍,起初沒有在意,但後來在玩鬧的時候摔了一跤,磕到了後腦勺,出於擔心孩子的安全,便開口制止孩子說:你再這麼鬧,以後不讓你這麼玩了,並踢了他一腳。事後孩子的反應是:你對我不好了,你怎麼總是管教我而不管教其他的孩子。
  • 面對孩子壞脾氣,大人如何巧妙應對,讓孩子變得規矩懂事有禮貌
    我家的孩子最近脾氣暴躁,動不動就提高聲調,大呼小叫,如果近距離的話,震得耳膜轟轟作響。我家孩子在上小學一年級以前,包括上幼兒園學前班,一直是和我們大人睡在一起的,前一段時間,我和他媽媽還討論,啥時候給孩子商量分床的事。欲說未說之際,孩子上一年級了。開學沒多久,我接孩子放學的路上,孩子說:「爸爸,我們分床吧,我已經是大人了,我想一個人睡覺。」我莫名其妙,啥時候,孩子覺得自己是大人了?
  • 孩子發脾氣是好事?正視孩子的「壞脾氣」,讓家長輕鬆應對
    正視孩子發脾氣的情況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偶爾發發脾氣,是極其自然的情緒表達方式,有助於孩子情感的健康發展,家長要允許孩子發脾氣。當孩子因為自己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吵大鬧,父母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只好先設法滿足了他的需要。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一種心理意識,「只要我一發脾氣,爸爸媽媽就會答應我的要求」。父母的一番好意不但不能使孩子平靜下來,反而對孩子以後的成長百害而無一利。因此,父母必須正確地對待孩子發脾氣的問題,不要讓孩子養成利用發脾氣達到目的的習慣。
  • 孩子之間的玩鬧,引發大人衝動悲劇,家長平時這種做法要不得
    真是不可思議,只是因為孩子的一次小小玩鬧,竟然動這麼大的幹戈,最後,都兩敗俱傷,沒有贏家,這件事最關鍵的點是家長太護犢子,作為長輩,沒有一點容忍之心,不明白事理,最後釀成悲劇。作為一個老人,只是鄰居間孩子的玩鬧,竟然為了維護孫子,打別人家孩子,這就說明老人不明事理,做事不講究,只知道護犢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女兒出來也沒有主持公道,竟然夥同母親毆打一個奶媽,對剛滿月的嬰兒也毫無憐憫之心,這是導致事情悲劇的最大導火索。
  • 兩孩子玩鬧摔倒了,其中一家長重甩另一孩子兩耳光,你怎麼看?
    為人父母總是會有這樣的思想:孩子健康、平安長大,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保護好他。然而成長的路上又怎麼會一帆風順,孩子或多或少、無意有意會受一點傷。受了傷,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例子說到這裡,大家覺得如果你是強強或壯壯媽媽,你會怎麼做?
  • 怎樣對付孩子的壞脾氣
    很對家長都跟我談過,說自己的孩子經常愛發脾氣,冷靜下來的時候,給他說什麼道理都願意聽,可是脾氣一上來,就什麼都不管不顧了。在此我談一下關於孩子的壞脾氣。首先我們要明白,情緒是沒有好壞之分。我們要了解情緒背後的東西,是孩子的委屈和傷心沒有被我們正視和關注到,情緒是孩子的內在需求的表達。
  • 當大人壞情緒的垃圾傾倒在孩子身上,也就毀了孩子
    文 | 小虎面對優秀的孩子,大人總會十分欣慰,認為孩子是來報恩的。而面對不盡人意的孩子,大人又總會唉聲嘆氣,認為孩子是來要債的。同樣是孩子,差距因何而成?筆者相信:孩子生來就是一張白紙,就看父母如何勾勒,如何塗色。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就是複印件。筆者還分析認為,這個真理背後,有一個最深層次的決定性因素:大人的情緒。
  • 4歲孩子脾氣暴躁怎辦?了解這些原因,3步改善孩子壞脾氣
    所以,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父母不要急於責罰。要先細心觀察,耐心詢問,看孩子是否不舒服。2)孩子遇到難題了。孩子發脾氣,有時可能是遇到難題,不知該怎樣解決,所以就以哭鬧的方式發洩出來。3)家長的情緒影響孩子了。有時,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父母的言行、父母的情緒都會影響到孩子。4歲的女兒最近愛上了看繪本,每晚看到10點多還不願意睡覺。媽媽怕影響她的睡眠時間,便催促她睡覺:「寶貝該上床睡覺了。」
  • 如何應對大發脾氣的孩子?
    再小的孩子也有脾氣有性格,也需要情緒宣洩。可是,當年幼的孩子生氣大發脾氣的時候,很多家長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簡單粗暴地呵斥制止已經不符合現代育兒理念,而一味遷就慣縱只會讓孩子變本加厲。年幼的孩子畢竟不是成年人,講大道理他們理解不了,這時候,家長就需要有一些小技巧了。
  • 情緒問題需重視,教娃如何收起壞脾氣
    也就是說,在情緒激動的時候,孩子或者大人都會做出很多傷害自己傷害別人,甚至不顧後果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管教過孩子,他也知道打人不對,但依然會屢教不改。所以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孩子不知道錯誤,而是無法控制情緒。比起糾正錯誤行為,教會孩子情緒管理更加重要。
  • 面對壞脾氣的孩子我到底該怎麼辦?
    他因此得出結論——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受到暗示性的縱容,尤其是在外界刺激的影響下,很容易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比如:壞脾氣孩子確實從出生就帶著獨特的個人性格,但是後天因素,尤其是大人的影響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尤其是父母的言行舉止直接會影響孩子的為人處世和脾氣。有的爸爸媽媽非常苦惱,明明一家大人都是好脾氣的老好人,說話都是和聲細語,對待寶寶也很溫柔。可是寶寶脾氣非常大,實在不明白為什麼?
  • 孩子有「脾氣」不是壞事,但應對要講究策略
    而且,「使孩子們容易大發脾氣的某些個性,比如敏感、堅韌、有決心和有創造性等等,都十分有益於孩子智力和社交能力的發展。」很明顯,在很多情形下,發脾氣是孩子正常的行為反應,是伴隨著孩子的能力、技能、社交、情感表達的發展一起發生的。孩子發脾氣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的家長怎樣去應對。
  • 壞脾氣的孩子, 都缺少一堂憤怒管理課
    她前夫我也認識,挺聰明的一個人,在美國大學裡做副教授。他十歲之前是在國內被爺爺奶奶養大的,作為一個沒有得到父母之愛的「獨苗」,卻受到兩邊四個老人的溺愛,在家裡說一不二,只要發脾氣就能搞定所有問題(直到現在也是)。爺爺奶奶還是高知,在另一些方面又對他有非常之高的期望和要求。
  • 孩子急脾氣,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上周拼拼圖,因為有兩塊兒總拼不對位置,氣得他把拼好的那部分也全都撕扯開,又是用力撕又是用牙咬的……時隔兩天,又因為塗色塗的有點出界了而狂哭不止,畫也撕了、蠟筆也撅斷了,就連媽媽也被他氣的頭疼上醫院了」「其實早在他拼積木拼不好就會很著急、很惱怒地積木拆掉時,我們就嘗試著平靜自己的情緒,努力與他共情,等他情緒好些後,我們會再跟他講下次若是再這樣該如何做
  • 孩子急脾氣,父母該如何應對才好
    令人頭疼的孩子「真不知道該拿我4歲的兒子怎麼辦了!,又是用力撕又是用牙咬的……時隔兩天,又因為塗色塗的有點出界了而狂哭不止,畫也撕了、蠟筆也撅斷了,就連媽媽也被他氣的頭疼上醫院了」「其實早在他拼積木拼不好就會很著急、很惱怒地積木拆掉時,我們就嘗試著平靜自己的情緒,努力與他共情,等他情緒好些後,我們會再跟他講下次若是再這樣該如何做
  • 應對愛發脾氣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正面管教,讓孩子正確處理情緒
    溺愛、打罵、簡單粗暴地管教,這些都是造成孩子壞脾氣的原因,所以,我們在平時對待孩子發脾氣時的做法就尤為重要,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家長哪些行為會養出壞脾氣的孩子。既不要一味縱容,又不要簡單粗暴甚至打罵,那麼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究竟該怎樣應對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弄清楚孩子究竟為何要發脾氣,只有知道了孩子發脾氣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更好地幫孩子處理情緒,進而控制情緒。 二、孩子為什麼要發脾氣?
  • 跟孩子一起應對心理難題,一套繪本教你如何:跟「壞」情緒說拜拜
    小孩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兒童情緒調節和控制能力有限,需要我們大人的幫助,尤其是在孩子產生情緒問題的時候,及時、正確地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形成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只當前對於孩子的情緒調控能力的發展有很好的幫助作用,也可以有效地促進親子關係。
  • 孩子脾氣差,父母如何應對?從腦科學和心理學解讀兒童情緒
    朋友家孩子小奕三周歲了,最近讓朋友頭疼不已,起因是小奕的脾氣越來越壞。比如,跟小朋友玩時,他非要別人都聽他的,一旦不如意,就大發脾氣,有時還會摔東西。再比如,小奕竟然嫌姥姥給他餵飯,還當著姥姥面說:「我不吃,姥姥討厭。」
  • 父母的壞脾氣,是教育孩子最大的致命傷
    你的壞脾氣是教育孩子最大的剋星!因為,發脾氣真的有效嗎,孩子會就此改正嗎,會立刻變得懂事嗎?答案往往是否定的。為什麼不要發脾氣?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內心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洩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正如蒙臺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