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地頌歌》中汲取鄉村振興精神動力

2021-01-08 紅網

電視版《大地頌歌》1月1日晚湖南衛視新年首映。廣大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感受到一臺震撼心靈的史詩級歌舞劇。

以全面反映湖南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自去年9月在長沙首次公演,到走進北京國家大劇院,八場演出場場爆滿。這部反映脫貧攻堅的壯美頌歌,將脫貧攻堅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再現,展示了精準扶貧的決心和精神,傳遞了湖南人民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對黨的感恩之情,是對三湘兒女乃至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創造美好生活的崇高禮讚。作品真情實感的演繹,打動了每一位觀眾,很多情節讓觀眾流下了感動的熱淚。

這部劇藝術感染力強,與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有密切關係。它有話劇的底子,有音樂劇的追求,許多唱段十分精彩,如「夜空中最亮的星」和「大地赤子」兩幕,運用多形式的輪唱和繁複的詠嘆來強化表達,提升了藝術張力。功能性鮮明的群舞,與抒情性強烈的藝術化舞蹈相呼應,增強了觀賞美感。還有,引入了電視的表現手段,蒼山如海、大地遼闊、苗寨古樸,盡收眼底,美景的衝擊力極強。傳統藝術手法與現代技術的珠聯璧合,增強表現力,使觀眾頓生崇高感。

故事的還原性,是打動人心的硬支撐。劇中的龍書記,在扶貧路上,一直堅持默默付出,在挫折和阻礙面前也毫不退縮,這些來源於「實景」的扶貧故事,最能傳遞真摯的情感,讓人忍不住動情。黃詩燕主政炎陵8年多,走訪過54個貧困村,強力打造扶貧產業,「炎陵黃桃」一躍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特色產品,綜合產值20億元,近六成貧困人口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被稱為「最美扶貧書記」。那些數字未必能入戲,但卻蘊藏著讓人動情的故事。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這部劇在跨年節點上搬上屏幕,不只是攪動人們的回憶,恐怕更有深意在。脫貧攻堅完勝後,接下來怎麼幹?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移就是「三農」的重中之重,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於脫貧攻堅。貧困帽子摘了,並不等於可以鬆口氣,守住成果和發展的任務仍然艱巨。2021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起步之年,只有讓鄉村振興接上手,繼續奮鬥,才會有農村的「富美強」。

徵途漫漫,惟有奮鬥。通常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之後,通過觀看《大地頌歌》,想一想接力棒怎麼傳,如何抓好政策銜接、規劃銜接、幫扶銜接、基礎設施建設銜接、公共服務提升銜接等事關鄉村振興的大事,動腦子想點子,做好謀劃,再振精神,乘勢而上開啟新的偉大徵程,才是《大地頌歌》登上螢屏更長遠的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原標題:組織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 後池村位於涉縣東部,距縣城51公裡,距鄉政府駐地16.2公裡,自然條件艱苦,全村365戶1200口人,916畝梯田,石多地少,收入低下,曾經是典型的窮山村。兩年前,在村黨支部的帶領下,村裡百餘位老人釺鑿錘擊義務修建了六千米致富路,其事不避難、敢為人先、主動作為、艱苦奮鬥的精神被稱為「新愚公精神」。
  • 大地頌歌長沙煉成記
    文藝湘軍主動回應時代課題,為時代存史,以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重要論述首倡地十八洞村為原型,大膽創新藝術形式,通過《大地頌歌》生動而又質樸地展示了三湘兒女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奮力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光輝歷程,全面立體真實地展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精準扶貧的重大成效、先進典型和偉大精神。
  • 唱給大地的頌歌,唱響未來的幸福
    ——《大地頌歌》系列評論之六9月2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該劇由6幕+序曲和尾聲組成,6幕內容分別是《風起十八洞》《奮鬥》《夜空中最亮的星》《一步千年》《幸福山歌》《大地赤子》,從多個維度全面反映了湖南精準扶貧的歷史進程和偉大實踐,生動展示三湘兒女在脫貧攻堅中的滿滿獲得感和幸福感。從2013年11月「精準扶貧」理念提出到現在,時間已近7年。
  • 大地頌歌④丨湘中農事歷1958-2018(組圖)
    編者按:今年9月23日是中國首個農民豐收節,現下正值秋收季節,紅網、時刻新聞推出系列報導《大地頌歌·慶祝首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聚焦三湘四水新農村,談農事、曬豐收、曬幸福,稻花香裡說豐年。   大地頌歌①丨豐收的喜悅(組圖)   大地頌歌②丨豐收的顏色(組圖)
  • 劇評丨《大地頌歌》,走進時代高光處
    ……&nbsp&nbsp&nbsp&nbsp9月27日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以沉浸式體驗的全新方式,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隆重首演。座無虛席的劇院裡,觀眾時而掌聲雷動,時而潸然淚下。&nbsp&nbsp&nbsp&nbsp這是藝術感召的力量,更是百年計劃圓夢的舞臺縮影。
  • 電影《喜盈代村》首映,原型是臨沂這位鄉村振興領頭雁
    多少年追求多少年期盼,仿佛變幻在轉眼之間……伴隨著激情澎湃的主題曲,銀幕上徐徐展現出一幅跌宕起伏、生動鮮活的鄉村振興畫卷。5月26日上午,講述「鄉村振興的領頭雁」王傳喜同志先進事跡的電影《喜盈代村》舉行首映式,向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
  •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新莊村……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正在高原大地悄然鋪開。年初,省委省政府從省情和鄉村實際出發繪就藍圖,制定出臺了《關於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並制定印發了《2018年全省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責任分工方案》。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各級鄉村振興戰略領導小組,明確職責任務,形成任務明確、分級負責的工作機制。實施鄉村振興的號角在高原大地吹響。
  • 《大地頌歌》觀後評:用盪氣迴腸的史詩風格,講述還未成為歷史的動...
    《大地頌歌》定義為「史詩級別」的歌舞劇,在於它採擷了扶貧攻堅的堅定無畏氣質,以及幹群一心的團結精神,用一片寬闊的舞臺,展現出了國家與民族無比寬闊的未來。 ,由衷地感受到了來自鄉村的風、山峰的雲、還有那裡人們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 張凱麗表演撼動人心 《大地頌歌》首演獲贊
    網易娛樂9月28日報導 9月27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著名演員張凱麗在劇中飾演扶貧幹部的妻子彭建蘭一角。通過凱麗深情的演繹,展現出扶貧英雄事跡的全貌,歌頌並致敬了廣大扶貧工作者的奉獻精神。情到深處時,凱麗震撼人心的表演打動了無數觀眾,受到高度讚譽。續寫湖南故事 凱麗全身心投入深情演繹主旋律歌舞劇《大地頌歌》是一部以歌舞形式為主的多媒體場景劇,以十八洞村為原型,將扶貧路上湧現出的真實人物和典型事例進行藝術創作。
  • 《大地頌歌》何炅:與孩子們合作非常振奮人心
    何炅在《大地頌歌》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飾演支教老師。何炅與演員孩子和來自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的孩子們。紅網時刻9月28日訊(記者 胡弋)9月27日晚,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正式首演。今日,在《大地頌歌》第三幕《夜空中最亮的星》中飾演支教老師的何炅,接受了媒體採訪,談及了自己出演《大地頌歌》臺前幕後的感觸和故事。
  • 弘揚大別山精神 為老區振興凝聚磅礴力量
    大家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精神,在弘揚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念力量、感悟人民至上、激發擔當自覺、砥礪鬥爭意志,引導和激勵人們積極投身老區振興發展事業,為實現「兩個更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會議指出,要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老區振興發展精神力量,保護紅色資源,開展紅色教育,抓好大別山精神深度發掘和創造性轉化。
  • 萌說新語丨極好看的《大地頌歌》
    以全面反映湖南省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於9月27日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11月初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目前劇組正在進行緊張排練。主持人田萌找到了幾位知情人士,打聽到一些「小道消息」,今天偷偷告訴你!
  • Z世代年輕人喜歡的元素,《大地頌歌》裡都有!
    Tips1:勵志的故事布衣執甲,為蒼生年輕人愛追夢、愛勵志、愛眾志成城攜手幹大事的氣魄,這些在《大地頌歌》中都能找到映射。布衣執甲,為蒼生,《大地頌歌》中刻畫的扶貧群像真實、勵志,他們在湘西十八洞村最貧瘠的土地、最惡劣的環境下創造不可能,實現逆襲,這樣的故事原本就很熱血,恰恰契合年輕人的審美。
  • 讓大王精神在火熱的鄉村振興工作中升華--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周年工作有感
    我們雖未共同經歷血與火,但我們共同應對了災難和病魔;我們雖未共同抗敵衛國,但我們共同美化了鄉村田陌。我們戰鬥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說了算,定了幹,幹就幹好,敢為天下先」的大王精神在具體的幫扶工作中得到體現,在火熱的鄉村振興中不斷升華。
  • 扶貧三部曲,破曉追光,2021湖南衛視以《大地頌歌》再下一城
    具體來看,《大地頌歌》在敘事節奏上十分明快,既有時間的流轉,又有發展轉折點的清晰切換,濃縮概述了十八洞村解決產業發展、易地搬遷、教育落地、醫保普及、單身青年等問題的歷程,讓我們清晰看到十八洞村脫貧過程中的發展蛻變。
  • 這場《大地頌歌》有點特殊
    10月17日晚八點全國第7個扶貧日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準時開始!在不一樣的觀眾眼裡《大地頌歌》擁有一樣的爆滿!演出結束後主演們接受了我們的採訪↓↓↓他是演員谷智鑫同時也是《大地頌歌
  • 文化復興,為鄉村振興找到靈魂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國家戰略,推進鄉村振興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而文化振興是很重要的一個支撐系,鄉村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鑄魂工程。新時期下農村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地滿足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廣大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境界,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的發展。
  • 萌說新語丨《大地頌歌》,史詩級的演繹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以全面反映湖南省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於9月底在長沙梅溪湖大劇院首演,11月初亮相北京國家大劇院。湖南即將推出以全面反映全省精準扶貧歷程為題材的大型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將以十八洞村為點,湖南為面,用文藝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巨大關懷,歌唱人民群眾的幸福美好生活,精彩演繹三湘扶貧的壯美畫卷。
  • 商丘孫氏祠堂在鄉村振興中的啟示
    祠堂作為局限公共空間和議事廳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作為鄉村文化載體的時代才剛剛開啟。鄉村振興戰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戰略。鄉村振興不僅是指鄉村經濟的振興,也是指鄉村文化的振興。重建鄉村祠堂在振興鄉村文化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下一步,如何重建鄉村祠堂,是我們要關注的問題。
  • 重塑鄉村教師地位,以教育引領鄉村振興
    燭光中,他看到下面那群娃們的面容時隱時現,像一群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拼命掙脫黑暗的小蟲蟲。」這段話是劉慈欣小說《鄉村教師》中的一段,這短短的一段話描寫了一名鄉村教師以苦為樂、兢兢業業以及對教師指引學生生命航程的崇高自豪感。在國務院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之際,這本書中很多讓我們動容的情節得以從國家制度層面得到了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