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睡眠——《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小結

2021-02-22 Monke

這本書的作者是斯坦福精神科教授、史丹福大學睡眠生物規律研究所(SCN研究所)所長西野精治。在睡眠這個事情上,應該是目前這個星球上最專業的人了。這本書讀下來有幾個感受1.本書介紹了很多我們平時習以為常,但是又不是很清晰的關於睡眠的準則,對於想擁有更好睡眠的人來說,是很值得一讀的。2.但是作者的學者思維比較濃厚,很多專業的激素名詞,很多的實驗,得出了一些結論,沒能用更加通用的語言表達清楚。這裡總結了一些關於擁有好的睡眠和清醒的建議,省去了一些論證的過程。希望能幫助到你。

如果你的閱讀時間只有1-3分鐘,直接看下面的思維導圖即可。如果你的閱讀時間超過3分鐘,可以看下具體的細節

關於睡眠認識睡眠睡眠主要分為兩個部分,REM睡眠和非REM睡眠,具體的流程如下:「

入睡之後,馬上迎來的就是非REM睡眠。通過對腦電波的監測可以發現,這一階段會出現「大幅度且運動徐緩的波形」,表明大腦處於非活躍的狀態,因此這也被稱為徐波睡眠。入睡約90分鐘後會出現第一次REM睡眠。這時,眼球會在眼皮下快速轉動,即快速眼球運動,這種情況下會做(較為實際的)夢。雖然在REM睡眠的狀態下人依然沒有意識,但很容易醒過來。(「REM」其實就是「快速眼球運動」英文首字母的縮寫)從通常的睡眠模式來看,黎明之前,REM睡眠和非REM睡眠會反覆出現四五次,而且當黎明來臨時,REM睡眠的時間會變長。天亮後,在淺且長的REM睡眠中醒來,是一種自然的狀態。入睡後不久的非REM睡眠是最深的,但隨著黎明的到來,這種睡眠狀態會逐漸變淺,而且持續的時間也會逐漸變短。

這裡要強力推薦一下小米手環,小米手環5現在已經可以測量REM睡眠了。而且小米手環測量的睡眠周期,和理論上幾乎一致,不得不感嘆一下科技的力量(加倉小米)。

入睡後不久出現的最深度睡眠的90分鐘,是實現最佳睡眠的關鍵所在。特別是最初90分鐘的非REM睡眠,可以說是睡眠的全過程中最深度的睡眠。在這個階段是很難叫醒一個人的,即便勉強叫醒,他的大腦也處於混沌的狀態。睡眠質量是由睡眠初期的90分鐘決定的,而不是取決於REM睡眠、非REM睡眠的周期。

書中的一段話:"睡眠方面的臨床醫生也都表示,事先向患者說明過睡眠的生理知識後,再採取認知行為療法,其效果會更好。".其實無論我們做什麼事情,能夠了解事物背後的運行規律,都對我們在行動上有著積極的影響。

體溫和大腦是睡眠的「開關」。高質量的睡眠中,人的體溫是會呈降低狀態的。因此也可以說,體溫的下降對於睡眠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能有效縮小體內溫度和體表溫度二者差距的有效方法有:沐浴、舒緩的運動。智慧型手機和電腦顯示屏中發出的藍光不利於睡眠。雖然人們認識到了藍光對睡眠的影響,但是仍不得不靠近屏幕,一直緊盯畫面。比起智慧型手機和電腦顯示屏發出的這些藍光來,人們在其上進行的各種操作,會對大腦產生更大的刺激,這也會對睡眠產生不利的影響。

平常睡覺時間前的約兩個小時內,反而是最難以入睡的。具體表現為,被實驗者在平常睡覺時間的前6個周期(天)中(20分×6)難以入睡。如果換算到實際的睡眠中,就相當於是每天凌晨0點睡覺的人,在從22點開始的兩個小時裡最難入睡。就像這樣,入睡前存在一個大腦會拒絕睡眠的禁區,這也可以被稱為睡眠禁區。禁區理論是拉維於1986年提出的。至今尚未弄明白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但是這一現象確實也得到了其他研究者的證實。所以「往後挪動易,往前挪動難」是睡眠的一大特性。了解了這個概念之後,就知道想要一下改變晚睡的習慣是不現實的,需要一步一步的來。

關於清醒「

清醒最為關鍵的開關有兩個:光和體溫。

① 設定兩個鬧鐘:體來說,就是設置兩個鬧鐘。做法很簡單,假設早上7點必須起床的話,就可以將鬧鐘時間分別設定為6點40分和7點。6點40分到7點之間的20分鐘,就是所謂的起床空窗期。 

② 遠離誘惑睡眠的物質。③ 光腳有助於保持清醒。④ 洗手讓人清醒。為了讓大腦清醒,建議用冷水洗手。早晨體內溫度處於上升狀態,所以,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讓手接觸到水後,體內溫度與體表溫度的差距縮小。⑤ 咀嚼有助於強化睡眠和記憶。吃飯時不細嚼慢咽的人,就沒有「清醒」與「睡眠」的狀態差異,記憶力也會衰退,同時還會變胖。總之沒有任何好處。⑥ 儘量避免汗流浹背。⑦ 改變做「重要工作」的時間,將重要的事情放在早晨做。「

在睡前100分鐘喝100毫升的話,可以有助入睡,而且也不會妨礙到第二天的狀態。200至300毫升的話,通常需要3個小時來分解酒精,所以個人建議能在睡前的2至3個小時喝完。

關於小睡「

針對337名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老年人及其配偶260人,進行了午睡習慣與痴呆症發病風險的研究分析。每天午休不超過30分鐘的人與沒有午休習慣的人相比,前者發病的概率僅為後者的1/7。此外,午休時間在30分鐘至1個小時的人與沒有午休習慣的人相比,前者發病的概率則為後者的一半。但是午休時間超過1個小時的人與沒有午休習慣的人相比,前者患病的概率比後者高出2倍,所以數據上來看,時間太久也不利於個人的健康。

以上,就是《斯坦福高效睡眠法》的心得,希望對你有用。

對你有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你初睡的那90分鐘決定了整晚的睡眠質量!
    你身邊的睡眠專家,關注我們,美夢香甜~知名睡眠科學家——西野精治 教你:如何確保最佳睡眠,使白天的效率達到最大化?!我們都知道,美國「史丹福大學」是一所世界著名的私立研究型大學,精英無數。在美國的大學中,「史丹福大學」就是最早關注睡眠醫學的學校,該大學的醫學部精神科睡眠研究所,被譽為「世界第一睡眠研究機構」,而該研究所的創始人威廉·德門特教授就是「REM睡眠」的發現者之一。「REM睡眠」是什麼呢?
  • 失眠多夢,沒時間睡覺,試試《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吧
    然而現代人睡眠問題卻越來越多。熬夜、失眠、睡眠質量差等諸多問題一直困擾我們。今天向大家推薦一本《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本書凝結斯坦福研究所十數年的研究成果,介紹了一個黃金90分鐘高效睡眠法,黃金90分鐘是指pm23:00-am1:00,第一個睡眠周期,如果先把這個時間睡了,提升睡眠質量,就算睡很短時間也沒關係,為高品質的生活奠定好基礎。
  • 4個角度解讀《斯坦福高效睡眠法》的助眠理論
    前幾天從網上看到有一本《斯坦福高效睡眠法》的新書,只見封面上印著:「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所全新成果全面公開」。覺著這話很大很牛,可能真有什麼助眠好法子。而且睡眠方面的書也一直吸引著我,於是果斷網拍下單。三天後書來了,拆開包裝,迫不及待地讀起來。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如何睡一個好覺)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如何睡一個好覺)如何睡一個好覺提升我們白天的活力精神:首先我們要了解睡眠,睡眠分為兩種:第一是REM睡眠:即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s Movement)在此睡眠階段,眼球會不由自主地快速移動,大腦保持微清醒,身體保持休息狀態又叫淺睡眠。
  •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從睡眠時間來看,人們常常認為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的周期為90分鐘,所以總體的睡眠時長應以90分鐘的倍數為宜,但實際情況是,「90分鐘」未必就是一個準確的周期時間。所以,即使睡眠時長為90分鐘的倍數,但醒來時依舊不舒服的情況也是常有的。
  • 他們都有高效睡眠法,趕跑「瞌睡蟲」精力充沛!
    一、 高效睡眠法,你值得擁有要想白天精力滿滿,一個良好的睡眠是必然少不了的。想在高強度的學習生活中休息好,科學又高效的睡眠方法很重要。我在這裡推薦兩個高效睡眠法,希望對大家有用。《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是由被譽為「世界第一睡眠研究所」的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所的所長西野精治所撰寫,作者在書中分析了影響睡眠的因素以及給出了進行高效睡眠的方法,對於改善睡眠非常有幫助。西野先生認為,要想獲得好的睡眠,最關鍵的是保證在入睡初期的90分鐘內人不可以受到打擾,這樣即使睡眠時間少,人的疲勞也會很大程度得到緩解,書中稱其為「黃金90分鐘」。
  • 4小時睡眠法?不如學學高效睡眠法
    而此前網際網路教父張朝陽在浙江烏鎮的採訪中發言也豔驚四座「我現在每天只睡4個小時,堅持了兩年,效果非常好」拋開搜狐目前業績不談,也不去考慮張朝陽是否有短睡眠基因。(據不完全研究,擁有短睡眠基因的人每天睡3,4個小時即可滿足身體需求。)
  • 高效精力-R90睡眠法
    下面就請大家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R90睡眠法。R90睡眠法是建立在人類的睡眠周期的基礎上的,研究表明,人的一個完整睡眠周期是90分鐘:第一階段: 打瞌睡(非眼動睡眠)第二階段: 淺睡眠(非眼動睡眠)第三階段: 深睡眠(眼動睡眠),分泌HGH(生長激素),促進身體修復,這一階段最好能佔一次睡眠的20%。
  • 讓你正確的get睡眠姿勢-讓你高效生活
    等等,這一系列關於睡眠的問題,如果你也總是因為睡眠質量差而影響這場生活的話,那你需要讀讀我的文章了。最近小編我在讀一本書《斯坦福高效睡眠法》,感覺收穫頗深——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關注點早已在潛移默化中如何增加睡眠時長轉變為了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睡眠效率;現在分享給大家(該書由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科教授、史丹福大學睡眠生物規律研究所(SCN研究所)所長、醫生、醫學博士西野精治 編制)我們需要怎樣入睡
  • 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所 提供3個方法幫助你快速入眠
    能專門設置一個紀念日,足以看出人們對於睡眠的重視。有調查顯示,世界上超過1/4的人都有失眠現象。如何解決失眠困擾?《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一書中,介紹了史丹福大學睡眠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通過檢測,我們清醒的時候,體內溫度比體表溫度大約高2℃,而睡眠時體內溫度會下降。因此,如果我們能設法縮小體內和體表的溫差,就更容易犯困,快速入睡。要實現這一點,可以嘗試3種方法:1、入睡前洗澡。洗澡後體內體溫起先會上升。
  • 睡眠負債?生活中的壞習慣讓我們「欠下」了睡眠不足的債,很可怕
    究其原因,那就是我們許多人都背上了「睡眠負債」,且難以償還。何為睡眠負債?史丹福大學睡眠生物規律研究所的創始人威廉姆·C.戴蒙教授的「睡眠負債」理論是這樣的:「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定的睡眠時長,如果短於這個時間的話,缺少的睡眠就會堆積。也就是說睡眠負債產生了。」
  • 頂尖運動員都在用的睡眠法則,幫你守護孩子的高考睡眠
    介紹斯坦福睡覺研究專家西野精緻給美國頂尖運動員定製的睡眠法則給大家,你看完就能教孩子用上。一、 關於優質睡眠的誤區。很多人對睡眠的認識存在誤區,以為只有睡得夠久的睡眠才是好睡眠。所以不少父母會早早地就趕孩子上床,希望孩子能多睡會兒,保持一個好的精神狀態。
  • 1月小結 | 讀書、睡眠、愛
    目標不聚焦,時間不夠多的種種焦慮行為但轉念一想,什麼都想學=什麼都學不好,不如專心做好一件事 √   閱讀2本理財書籍 ×   閱讀理財文章*10 √   搜尋理財課程 √   完善衣櫥管理 √   堅持每日/周/月小結
  • 英語「逆襲」新方式,《睡眠英語》引入睡眠學習法
    如果你看過美劇《辛普森一家》,大概會知道這麼一個橋段:主角河馬買了盤磁帶,希望能在睡眠中下意識地縮小他的胃口,結果發生改變的卻是他的詞彙量。而在現實中,眾多科學研究皆表明,人類的大腦即使是處於睡眠狀態,也保持一定的活躍度,所以不少科學工作者進一步探詢,我們是否有可能一邊睡覺一邊學習?
  • 90分鐘睡眠法—睡眠周期
    90分鐘睡眠法,顧名思義就是以90分鐘為一個周期獲得身體修復。90這個數字並不是我們從一到九百中是一條線的,從臨床上說90分鐘是一個人經歷各個睡眠期的作息時間,這些睡眠階段組成一個睡眠周期。 我們如果現在有人讓你隨便說一個1~ 10之間的數字,你很有可能會馬上想到「8"。每晚睡8小時,聽上去好像很完美。但這種持久存在的睡眠智慧,並不是對所有人都適用。
  • 當媽後睡眠質量下降,運用R90睡眠法,讓媽媽們擁有高質量睡眠!
    答案還真不是,其實掌握好「R90睡眠法」,寶媽們仍然可以擁有高質量睡眠。英國睡眠協會的前任會長,尼克·裡特爾黑爾斯,在《睡眠革命》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R90睡眠法」法則,原理就是讓我們簡單地通過調節自己的生物鐘,來獲得更高質量的睡眠。也就是把自己的睡眠分解成一個個90分鐘單元。根據這個R90法則,作者將睡眠分為了不同的周期。一般來說,一次完美的睡眠是5個周期,也就是5乘以90分鐘,一共是7.5小時。
  • 斯坦福專家:兒童睡眠抓住「黃金90分鐘」
    但如果2歲以下的孩子長期睡眠不足,只會被同齡的兒童矮0.02-0.03釐米。最近一份在發表Lancet實驗研究也發現,睡眠剝奪導致夜間生長激素水平下降,但睡眠剝奪後白天生長激素水平反彈增加,使得睡眠剝奪後24小時總的生長激素水平與未剝奪時無差異。
  • 如果把睡眠質量分為五個等級,你屬於哪個等級?
    隨著睡眠的進行,非快速眼動睡眠逐漸變短,而快速眼動睡眠逐漸變長。睡眠周期示意圖 圖片來源:《斯坦福高效睡眠法》需要注意的是,並不是入睡後都會進入深度睡眠。體內溫度與體外溫度的差值決定了睡意的淺濃圖片來源:《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 實用嬰兒睡眠法,輕鬆搞定寶寶的睡眠
    我很滿意,這樣我和孩子都不累,也不折騰,對於晚上的睡眠是一個良好的開始。睡眠訓練讓一家人都受益。我是使用程序育兒法來訓練嘟嘟的睡眠的,其實操作方法並不難。E.A.S.Y程序睡眠法我曾經反覆提及,這是按照吃、玩、睡的順序來安排嬰兒的日常活動,使嬰兒的生活形成規律,有助於嬰兒的發育和媽媽的休息。
  • 休眠時的內隱記憶,《睡眠英語》的高效記憶法
    瑞士研究人員已經證明:在睡眠時,生物系統依然有持續進行的記憶跡象,可以對接收到的信息材料進行高效編碼存儲,在清醒時可以讀取。研究人員已將成果刊登在了《當代生物學》上。這打破了只有睜眼學習苦作舟的傳統認知,帶來了一種輕鬆學習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