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談話導入
喜歡玩遊戲嗎?說說你玩過的遊戲。
這節課我們來玩一個非常簡單的遊戲——吹爆氣球。
二、遊戲體驗
1.出示遊戲規則:用盡全身力氣來吹氣球,一分鐘內最先吹爆者為勝。
2.遊戲體驗:學生吹氣球
3.暢談感受:短短的一分鐘,感覺怎麼樣? 激動、緊張、興奮等,這都是你心裡的感受和想法。我們把自己內心這種真實的感受和想法記下來,寫到文章裡,就叫——心理活動。
4.提示本節課內容:這節課我們就來寫寫自己的心理活動。
三、初步練習
現在請把你剛才遊戲時的心理活動寫一寫,看誰寫得最真實、生動? 學生嘗試練習。
交流評價:
這幾個同學的心理活動寫得怎麼樣?
小結:許多同學描寫心理活動的時候,都會犯難。 「心理活動」看不見,也摸不著,該怎麼寫呀?真有些「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感覺。有的同學,只會簡單地寫一兩句話;有的同學,乾脆一句也寫不出來。 其實心理活動的描寫是有訣竅的。
今天老師就請位大師來教你們如何寫心理活動,這位大師就是俄國作家列夫〃託爾斯泰。
四、技巧訓練
我們來看看,大作家列夫〃託爾斯泰是怎麼描寫心理活動的。
他寫了一篇文章——《窮人》,其中有一個心理活動的片段,寫得很成功。
出示這個片段前,我先講講故事的大意:
女主人「桑娜」,是個家庭主婦。他們家有五個孩子,一家人全靠丈夫打魚為生,日子過得很艱難。一天,她發現,寡婦西蒙死了,身邊還睡著兩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如果,沒人照顧這兩個孩子——肯定會被餓死、凍死。 所以,桑娜當時想都沒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回家後,她才發現,事情沒有她想像的那麼簡單,於是,她想到了很多——
投影出示: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麼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麼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頓也好!」 ——選自列夫〃託爾斯泰的《窮人》
我們一點一點地看。
看看當時的情況下,桑娜分別想到了誰? (教師帶著學生逐一分析,得出下列結論:
第一句,她想到了自己;
第二句,她想到了丈夫;
三、四句,她想到了結果;接下來,產生了幻覺;
最後,又想到了自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角度:自己、他人、結果、幻覺……)
師:描寫心理活動的時候,我們不妨多換幾個角度去想:想想自己、想想別人,想想事情的結果,甚至捕捉緊張害怕產生的幻覺。這樣,就可以把心理活動寫——具體了。
五、範文引領
老師也把剛才的遊戲時的心理活動寫了下來(當然我也是站在一個學生的角度),請大家來看看:
先從自己的角度來寫:
一聽玩遊戲,我就像充足了氣的皮球——老師,你也太給力了吧?你怎麼就知道我喜歡玩遊戲呢?
接著我從對方的角度來寫:
「什麼?吹爆氣球?這也太幼稚了吧?老師,您拿我們當三歲小孩子嗎?讓我們五年級的同學來玩這樣的遊戲,您這是侮辱我的智商吧?」
再從事情的結果方面來寫:
沒辦法,師命難違啊!我只好盡力去吹氣球。哪想這個看似簡單得不能簡單的遊戲,竟然讓我大費周折,我憋足了力氣,使出了吃奶的勁兒,氣球好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只是微微地鼓了鼓。我急得抓耳撓腮。
最後,看我怎麼寫幻覺:
聽著教室裡此起彼伏的吹氣聲,看著別的同學那越來越大的氣球,我仿佛聽見了氣球爆炸的聲音和同學們的歡呼聲。再看看我的氣球,依然沒多大起色。老師給我的氣球不會是漏氣的吧?……
把以上心理活動描寫連起來讀一讀,老師除了從不同的角度來寫之外,語言有什麼特點?(語言幽默、時尚、誇張)
六、再次體驗
現在我們進入第二輪遊戲,是第一輪的升級版,規則稍有變化,請仔細聽:
同桌兩人合作來完成這輪遊戲,一人吹氣球,要放在同桌的耳邊吹,時間為60秒,同桌如果緊張,可以有五秒的時間捂耳朵(當然這五秒的時間由自己根據情況來確定);60秒後交換進行。
遊戲結束了,當老師宣布遊戲規則時以及你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心裡是怎麼想的?把你心裡的想法寫下來。
第二輪遊戲開始了,竟然是在同桌耳邊吹爆氣球。
學生自由寫,交流展示,教師隨機點評修改。
七、課堂總結
如何寫心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