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項育兒技能"留白",讓孩子自由成長,更易成才

2020-10-30 鯨魚奶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孩子的教育資源也越來越好了,親戚家的孩子今年才上小學二年級,學校裡卻給安排了很多實踐體驗活動,前幾天親戚就一直在說,自家孩子要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秋冬季戶外生存體驗活動。


親戚嬌慣自家孩子是我們那一家子都知道的,這次孩子要出去參加這個活動兩個星期,可把她著急壞了,擔心孩子沒了她的照料會出事,即便校方老師已經承諾保證安全,但她仍在努力申請陪同參加的機會。

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方法,真的不是很提倡。

都是為人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情有可原的,可以理解,但我也清楚的知道,我並不能一直保證孩子在自己的安全範圍內。

孩子就像是雛鷹,終有一天,他們必須學會飛翔,去探索自己的一片天空。

所以,給予孩子更多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便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項育兒技能"留白"。

一:過多管制產生的"副作用"

一些家長很容易在同孩子相處的時候,會帶上過多的威嚴,不平等角度的相處,也就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過多的幹涉管制。


家長們可能不了解,過多的介入,也會是有副作用的:

1.孩子變得性格懦弱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事物,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未來的生活需要很多能力共同作用。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過度的幹涉,一些技能得不到應有的培養和鍛鍊,孩子自然也就會存在薄弱面。因為不曾接觸,所以會心存不安全感,自然會萌生懼意,性格變得懦弱。

2.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提到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做到的十條法則之一就是: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成長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和鍛鍊技能的過程,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具備獨立自理能力,更能適應生活發展。

3.孩子會更加叛逆

有的時候,孩子變得叛逆也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問題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人格是逐漸成型的,他們會更加嚮往自己去做選擇。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再進行過多幹涉管制,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出現逆反心理,性格也就叛逆了。

4.孩子會漸漸的失去主見

有的家長總是替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划進行發展。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喪失思考的機會,孩子不僅會失去鍛鍊能力的機會,也會形成依賴心理。


孩子會漸漸的失去主見,一遇到問題,下意識的就尋找父母的幫忙,離開了父母,就會手足無措。

三:打破魚缸法則

有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魚缸打破,無奈只能先將裡面的金魚放在一個水池裡。

誰知道,金魚居然在水池裡,成長到了一個以前無法想像過的體積。

這便是著名的"魚缸法則",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

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

所以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


作為父母,應該除掉多餘的擔心,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每個孩子的世界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

四:讓孩子自由成長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應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自由來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不要有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充分的空間。

家長們如果對於孩子的限制太多,管教太多就會束縛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成長空間就會被局限。

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和家長,應該除掉多餘的擔心,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


拓寬視野,增加閱歷,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進行自由的發展,擁有機會去嘗試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在發展中提升能力。

孩子會進行更多的思考,不僅鍛鍊他們的大腦,也提高綜合能力,更是鍛鍊形成穩重的性格,為今後的發展更添一份動力。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過分的控制欲,只會讓孩子受難,適當"留白"才是育兒的精髓
    "所以針對孩子的教育管理問題,家長們也是時候應該對自身做出一些反思,試著做出一些調整。因為,父母過分的佔有欲,可能只會讓孩子受難,對此,適當的"留白"才是教育的精髓。一:過分管制只會成為枷鎖一些中國父母的"責任心"過強,身體力行的替孩子包辦事物,可能就連最基礎的生存技能培養都忽略了,導致一批"啃老族"的"巨嬰"出現。
  • 教育小孩切忌「管太多」,懂「留白」的藝術,孩子更容易成才
    昨天,點開微信訂閱號,就看見中國教育報新推送的一篇文章——《比起貼身陪伴,你更要距離孩子"三米之外"》。為什麼要距離孩子三米之外呢?帶著這個好奇心,我點開了這篇推送。文章裡分享了一個作者孩子同學小雅和她媽媽的故事。
  • 父母與孩子之間,需要「留白」
    我們的興趣、喜好、意願,被父母忽略、遺忘;我們孩子的興趣、喜好、意願,被我們未實現的興趣、喜好、意願所覆蓋、所替代。都沒有被尊重。然而,對比我們的孩子,我們有一樣或許是幸運的:我們從父母那裡獲得了更多的自由與信任。雖然這份自由與信任,並非父母主動為之,而是源於條件的限制與父母的無奈。
  • 想讓娃學會獨立,父母試試「留白式」教育,快速培養他的獨立能力
    現今,我們的社會對「獨立能力」有著日趨提高的要求,因此,擁有「獨立做好一件事」的能力,便成了工作乃至生活中最基本的一項技能。「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也就成了當代父母需要著重考慮的一個問題。但在家庭生活中,由於日常嘈雜瑣碎與柴米油鹽的裹挾,父母往往難以在這一問題上拿捏好分寸,不知道該如何才能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而「留白式」教育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 父母的愛不必面面俱到,學會留白式教育,給孩子的成長留足可能
    從而讓孩子不能夠發散自我思維,反而限制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要學會對孩子進行&34;式教育,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擁有選擇的餘地,讓孩子體驗自由發展,孩子才能在磨鍊中逐漸成長。當家長給孩子留足想像空間和動手機會,孩子就能在這個環境中自發的去思考,發散思維。沒有過多的壓力,更能夠讓孩子更好的發揮思考的效力。綜合上述三點優勢而言,不難看出&34;式教育是一種積極促進孩子成長的教育方式,能夠讓孩子實現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家長應該積極汲取&34;式教育的精華,合理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 給孩子的成長「留白」,在教育的原野靈動奔放
    孩子的童年,需要留白,國內外無論何種教育思想,或者課程模式,其核心理念殊途同歸,就是理解兒童尊重兒童跟隨兒童。FAMIC幼兒成長中心無論是在環境創設、課程體系等的設置上,都以「留白」的形式落地生根並迅猛成林。
  • 育兒專家的子女都成才了嗎?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孩子,差別真大
    新手父母當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的時候,總會想著有沒有合適的教育方式,一些父母就會把眼光轉向育兒專家的方向。一些育兒專家總是能提出各種各樣的育兒觀念,有很多新奇的育兒方法深深地吸引了父母,那麼這些育兒辦法真的是有用的嗎?育兒專家的子女都成才了嗎?對比李玫瑾和約翰的孩子,差別真大。
  • 父母更需要「止」的力量,而非「行」的力量 | 一土校長小月:教育需要留白
    ;正是這種「過度期待」的教養心態,抽走了孩子的自由與生命力。讓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他們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這就是「留白」的教育意義。 留白的藝術是調頻:育兒不僅僅是學育兒知識,更重要的是調頻率 小月校長告訴我們,很多父母都希望學習更多的育兒知識,但其實讓自己變得強大和平衡,能看得更清晰、更遠
  • 《超級育兒師》反思中國式育兒 激勵父母成長(圖)
    央視財經頻道《超級育兒師》持續熱播。作為央視財經頻道的年終大型節目,第一季已經播出的六集節目引起中國年輕父母群體的強烈反響。隨著節目即將步入尾聲階段,越來越多的經典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節目對中國式育兒現狀的直觀描寫和深刻反思得到了許多專家的好評。剛剛播出的六集節目中家長所謂的「愛」都被蘭海老師冠以「以愛之名的傷害」的註解,在此為大家盤點那些孩子們「最委屈」的一面。最野蠻的委屈《超級育兒師》第一集中,5歲的小主人公小米曾經被網友戲稱為「最野蠻的小蘿莉」。
  • 跑偏了,孩子人生更需留白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Doris媽媽說育兒」 「陪寶寶讀童書」。一檔觀察節目當中,劉璇給自己的孩子指定的時間表排得滿滿當當,不說一個未成年人,就算一個成年人看到這樣滿滿當當的時間表都覺得要窒息,張紹剛反覆強調,這樣的時間安排根本不合理,根本不行,而且這樣對孩子造成的壓力太大,太大不利於孩子的發展,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 老師家孩子更容易成才還是更難成才?五點育兒啟示你做到了嗎,快來自查! | 特別關注
    那麼,教師這個職業對子女成才而言,究竟有沒有助力呢?教師子女究竟更易成才,還是更難成才?您思考過這個問題嗎?思考一:家庭環境薰陶,您在「言傳身教」還是「燈下黑」?觀點一:教師帶來的家庭環境薰陶和言傳身教對成才很重要!
  • 父母用攝像頭監控孩子學習:智慧的家長,懂得給孩子留出自由
    其實,就算孩子是家庭的重心,是希望的寄託,父母也要為孩子留足空間和自由,父母也要有自己的事業。而不是,一心撲在孩子身上,一切都圍著孩子轉。 這種做法,不但會給孩子心理造成無形的壓力,也會逼得孩子喘不過氣,甚至將孩子的自尊和隱私,「踐踏」得粉身碎骨。
  • 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
    丁建庭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剛剛落幕,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對技能人才的高度重視。而透過東莞「考證大王」的進階之路,我們又了解了技術工人成長成才、創新創造的故事。這是一個曾經有些被忽視的群體,卻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推動製造業發展,振興實體經濟,需要一支懂技術、會創新的宏大技術工人隊伍,需要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需要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從普通技工到「莞邑工匠」,程明靠著不懈奮鬥和刻苦鑽研,走上了技能成才之路。
  • 張晉給孩子餵奶:如何避免「父愛缺失」,讓爸爸成為育兒局內人?
    「晚上爸爸餵奶,這應該是甜蜜的煩惱吧」讓父親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是很多媽媽的心願。父親,不應該只做名義上的家長,也不應該做家庭育兒中那個被忽視的角色,他們需要也必須要全情投入到養育孩子上,做孩子成長的參與者與見證者。
  • 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
    導讀: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要「盯」著才能成才?魚缸法則:「放手」比「控制」更有力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中國式教育的大忌!管孩子「太多」?
    >一:過多管控只會變成束縛 一些中國父母的"責任心"太強,應當地的給小孩承擔事情,或許哪怕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教育都忽視了,致使一批"啃老族"的"巨嬰"產生。
  • 孩子興趣缺失,可能是父母管得太嚴,培養孩子興趣很有必要
    文/小熊育兒日記其實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擁有著濃厚的興趣,這樣的話對於他們的未來才有所幫助。畢竟有興趣的孩子往往是比較自信的,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孩子興趣缺失。劉女士就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一個非常嚴重的缺陷,那就是興趣缺失。
  • 顏如晶《奇葩說》:中國式喪偶育兒,父愛缺失對孩子影響有多大?
    很多的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是缺席的,因為他們要忙於事業,為家裡人的衣食住行而奔波,要陪老闆、要應酬。很多的孩子甚至一年都見不到爸爸幾次,印象中父親的形象總是很模糊,這其實就是中國家庭當中常見的父愛的缺失,也是現在「喪偶」育兒。
  • 「精神育兒」比「生活育兒」更重要,作為父母,應該注重質量育兒
    在這奔波勞碌之中,很多家長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對於育兒,他們更注重的是生活育兒而非精神育兒,但殊不知,精神育兒比生活育兒更關鍵更重要,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它幫助也會更大。張朝是某上市公司的老總,平時工作很忙,照顧孩子也是便落到了他的老婆小田身上。前段時間小田身體出了問題,住進了醫院,照顧孩子一事便落在了張朝身上。
  • 育兒情感: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我有了這樣一個概念:和孩子一起成長,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一件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而且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父母的陪伴,還需要父母的養育。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長,我們父母又怎麼甘心落後呢?最好的方式便是和孩子一起成長。這裡衍生出一個重要的觀點,父母其實也需要學習,甚至父母更應該學習。既然是初為人父人母,你不學習,又怎麼能保證做好父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