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現在孩子的教育資源也越來越好了,親戚家的孩子今年才上小學二年級,學校裡卻給安排了很多實踐體驗活動,前幾天親戚就一直在說,自家孩子要去參加學校組織的秋冬季戶外生存體驗活動。
親戚嬌慣自家孩子是我們那一家子都知道的,這次孩子要出去參加這個活動兩個星期,可把她著急壞了,擔心孩子沒了她的照料會出事,即便校方老師已經承諾保證安全,但她仍在努力申請陪同參加的機會。
在我看來,這樣的教育方法,真的不是很提倡。
都是為人父母,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是情有可原的,可以理解,但我也清楚的知道,我並不能一直保證孩子在自己的安全範圍內。
孩子就像是雛鷹,終有一天,他們必須學會飛翔,去探索自己的一片天空。
所以,給予孩子更多一些自由發展的空間,這便是中國父母缺失的一項育兒技能"留白"。
一些家長很容易在同孩子相處的時候,會帶上過多的威嚴,不平等角度的相處,也就對孩子的發展進行過多的幹涉管制。
家長們可能不了解,過多的介入,也會是有副作用的:
1.孩子變得性格懦弱
孩子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事物,都會對孩子產生不同的影響,未來的生活需要很多能力共同作用。如果家長對孩子進行過度的幹涉,一些技能得不到應有的培養和鍛鍊,孩子自然也就會存在薄弱面。因為不曾接觸,所以會心存不安全感,自然會萌生懼意,性格變得懦弱。
2.影響孩子的自理能力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曾提到過,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應該要做到的十條法則之一就是: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成長發展過程,就是不斷提升和鍛鍊技能的過程,需要家長的引導和教育,讓孩子具備獨立自理能力,更能適應生活發展。
3.孩子會更加叛逆
有的時候,孩子變得叛逆也可能是家長的教育問題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獨立人格是逐漸成型的,他們會更加嚮往自己去做選擇。這個時候如果家長再進行過多幹涉管制,就可能導致孩子的出現逆反心理,性格也就叛逆了。
4.孩子會漸漸的失去主見
有的家長總是替孩子做出選擇,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規划進行發展。這樣的教育方式,只會讓孩子喪失思考的機會,孩子不僅會失去鍛鍊能力的機會,也會形成依賴心理。
孩子會漸漸的失去主見,一遇到問題,下意識的就尋找父母的幫忙,離開了父母,就會手足無措。
有一個小男孩,不小心把魚缸打破,無奈只能先將裡面的金魚放在一個水池裡。
誰知道,金魚居然在水池裡,成長到了一個以前無法想像過的體積。
這便是著名的"魚缸法則",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
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
所以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
作為父母,應該除掉多餘的擔心,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選擇方式,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定位,每個孩子的世界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世界。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應給孩子越來越多的自由來控制自己的生活。父母必須有意識地要求自己,甚至是克制自己,不要有那種什麼事都為孩子做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充分的空間。
家長們如果對於孩子的限制太多,管教太多就會束縛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成長空間就會被局限。
作為教育者的老師和家長,應該除掉多餘的擔心,儘可能的讓孩子接觸到各類東西,讓孩子自己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經歷。
拓寬視野,增加閱歷,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裡,進行自由的發展,擁有機會去嘗試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在發展中提升能力。
孩子會進行更多的思考,不僅鍛鍊他們的大腦,也提高綜合能力,更是鍛鍊形成穩重的性格,為今後的發展更添一份動力。
我是鯨魚奶媽,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