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更像人——所謂代溝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20-12-19 澎湃新聞

活得更像人——所謂代溝

2020-12-16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 | 徐小斌

摘自《孤獨之美》

無論遇到天大的禍事,他們比我們更善於「四兩撥千斤」,他們比我們更能夠承受生命之輕。

兒子的音樂天賦等於零,甚至負數。

還在懷孕四個月的時候,我就學著書上教的法子,用一個老式的小錄音機,放在離肚子十公分的地方,放音樂。放得最多的是西貝柳斯的《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聖桑的《天鵝》,可那動人的樂聲並沒有進入神秘的子宮,它們被抑制了。

我的第一筆影視改編的錢,《弧光》的錢,就給兒子買了一臺鋼琴,用我們並不富裕的工資請了個鋼琴老師,可是三年下來,老師無論如何也教不下去了。又過了一年的聖誕節,我們請兒子彈一支《平安夜》,兒子卻磕磕巴巴地彈不出來,那麼優美的樂聲在兒子短而粗的小胖手下,變成了拉風箱的呼呼聲,好像那些樂符一下子成了計算機上的鍵盤,可以敲出來,卻沒有情感沒有精神沒有形而上之美,我們聽了這首曲子之後,鼓勵性地鼓鼓掌,就再也不出聲了。

可是,當兒子四歲的某一天,從幼兒園回來,噘著小嘴唱出「媽媽媽媽快坐下,請喝一杯茶,讓我親親你呀,我的好媽媽」的

時候,我突然覺得那些樂章、樂句乃至音色音域都成了外在的根本無所謂的東西,兒子的心才是最重要的,兒子小小的心透過那南轅北轍的調子,傳達到了我生命的深處,告訴我,這是我血肉相連的骨肉,只有骨肉,只有親人,才是重要的,而其他的一切,都不要緊。

儘管兒子在很多方面都並不出眾,卻在一個方面聰明絕倫,那就是:鑑賞。是的,對於美,兒子毫不含糊。最早的發現是在兒子五歲的時候,我拿回來一本最新法國時裝雜誌,一頁一頁地翻給他看,兒子對於美的鑑賞令我吃驚,那些真正高雅的、含糊不清的中間色,都絕逃不過兒子的眼睛,那也正是我所迷戀的:銀藍色、金棕色、橄欖綠色、夕陽紅色……那些髮式與珠寶的造型,都充盈著別具一格的美。兒子長大了,果然就是天生的「花花公子」,對於服裝服飾的品牌和式樣,特別挑剔,所以我也就有了一個當然的鑑定師,每每需要參加什麼重要活動,兒子這關過不去,我是絕不出門兒的。

20世紀90年代初,電子遊戲剛剛進入大陸,用的還是十分初級的遊戲機,一頭用卡插在機器上,另一頭插在電視機上的那一種, 我們最常玩的叫作《魂鬥羅》。母子倆變成了兩名戰士,不僅要戰天鬥地,還要翻山、潛海、滾火龍、跳懸崖,兩人在大戰中成了黃金搭擋,於是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戰鬥友誼,不僅是母子、夥伴,還是戰友。

有一個遊戲我始終不會玩,兒子卻玩得十分嫻熟。那就是《荒野大鏢客》。一個大鏢客一邊殺人一邊搶錢,卻也痛快淋漓。我在玩這個遊戲的時候感到驚心動魄。當我角色化為一個大鏢客殺人搶錢的時候,就遠遠不如兒子那樣果斷,那樣反應機敏,只要有一瞬間的猶豫,金錢就會攸忽而逝。而如果你不殺人,別人就會殺你。

我突然害怕地想,也許這才是真正的社會遊戲規則罷?而那些道德的規範、理想的說教,不過是罩在這種鐵律上的一種溫情脈脈的面紗而已。當我被打得大敗而逃的時候,我驚奇地看見兒子過了一關又一關,在兒子的身上根本沒有任何負擔,只有愛錢的天性,還有冷血。

這一切都讓我害怕。

我心裡迷迷糊糊地想,這是完全嶄新的一代人,等這一代人長大了,我們就真正地老了。

如今,兒子長大了。一切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麼糟糕。他們被稱作「新新人類」(真的不知道他們的後代會被稱作什麼了)。新新人類的最大特點在於他們的「快樂原則」。他們用陽光一般燦爛的生命力照亮生活中陰暗的苔癬,永遠不會像我們這一代那樣沉重,永遠真實地直面生活,愛護自己,大大方方、自自然然地享受生活與上帝賜予人類的一切,而不像我們這一代那樣,用理想主義與英雄主義來與真實的生活對抗,從而成就一種掩耳盜鈴式的慘烈或者虛偽。一句話,他們比我們活得更像人了。無論遇到天大的禍事,他們比我們更善於「四兩撥千斤」,他們比我們更能夠承受生命之輕,因為他們比我們更懂得愛自己,所以他們也就更能夠保護自己,保護自己不受或者少受傷害。

而我們,卻從小被教育要愛他人,我們永遠認為愛別人勝於愛自己是天經地義的,我們可以堂皇地為別人的事情奔走呼號,卻羞於為自己的事情向任何人開口,過去,我們一向以自己的犧牲精神與責任感自豪,可今天,在新世紀的今天,我們似乎要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了,重新追問我們的準則了。

長大了的兒子背著一隻沉重的大書包,一點兒也不比當年我們扛的麥包更輕。但是沉重的大書包並沒有把兒子壓垮,偶爾地,兒子路過玄關的穿衣鏡,會駐足,撩撩頭髮,發出一聲感嘆: 「呵—我是多麼英俊—這是我的煩惱!」

彼時他彎腰撐額作羅丹雕塑「思想者」狀。我哈哈大笑,仿佛一身甲冑盡皆卸去,生命的活力再度歸來— 也許在這時,關於代溝的答案已然有了。

關鍵詞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