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投訴博物館不讓孩子跑跳「管得太多了」 廣東省博物館:博物館...

2020-12-20 上遊新聞

近日,一張廣東省博物館觀眾留言本的照片在網上引發熱議。有人在留言本上質疑博物館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質問:「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對此,廣東省博物館官方微博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的禮儀規範,也是對他人的尊重。博物館禮儀,從娃娃抓起。

該留言寫道:「工作人員管的好多啊!不給吃東西,又不給孩子跑啊,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不行嗎!!!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嗎?!管得也太多了吧!!!」

8月1日,廣東省博物館官方微博回應稱:「想必大家昨天都被一張觀眾留言本的照片刷屏了吧!其實在博物館遵守禮儀規範,也是對他人的尊重。提醒大家:博物館禮儀,從娃娃抓起。」

評論中,@西安半坡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提醒博物館們,把自己家的文物看緊點!

還有網友建議,建立博物館遊客黑名單,限制有不文明行為且屢教不改的參觀者,在一定時期內禁入博物館。

提醒大家參觀博物館時:

不可以在展廳飲食。請不要觸摸展櫃。註明不能拍照的地方請勿拍照,能拍照的地方請不要開閃光燈。請不要大聲喧譁。

相關焦點

  • 觀眾投訴博物館不讓孩子跑「管太多」,回應:禮儀從娃娃抓起
    近日,一張廣東省博物館的觀眾留言本照片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人在留言本上發出了靈魂質疑。博物館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保護我方阿笙:你家孩子解放天性,讓別的遊客尷尬難受?@陽光下的頹圮籬牆:博物館賣東西嗎?你是啥上帝?到哪兒都要解放天性,你咋不去大草原上放馬去?!@南園小貓:第一,觀眾從來不是上帝。第二,要解放天性視地點而定,比如,會讓孩子在馬路上隨意跑跳麼?第三,碰恐龍可以,只要滿足雙方均為化石或古生物即可。
  • 博物館不是遊樂場,請換個地方解放孩子天性!
    從這則7月17日的觀眾給廣東省博物館的留言中我們似乎可以找到答案。觀眾留言寫道:工作人員管的好多啊!不給吃東西,又不給孩子跑啊!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不行嗎?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嗎?管得也太多了吧!
  • 博物館為啥不讓孩子跑?」熊孩子背後是熊大人
    近日,廣東省博物館一條留言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有人在留言簿上質問博物館:工作人員管的好多啊!不給吃東西,又不給孩子跑啊!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怎麼了!!!不行嗎!!!觀眾不是上帝嗎?!孩子就不是嗎?!管得也太多了吧!!!看看連續幾個大大的感嘆號,表達了該觀眾徹底的憤怒。what?觀眾是上帝?解放天性?
  • 別當「熊孩子、熊家長」博物館禮儀也要從娃娃抓起
    暑期到了,博物館迎來了人流高峰。近日,一張廣東省博物館的觀眾留言本照片在網上引起熱議,有人質疑博物館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質問:「不讓孩子解放天性嗎!跑怎麼了跳怎麼了,碰恐龍又怎麼了……」對此,廣東省博物館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的禮儀規範,也是對他人的尊重。  逛博物館,你遇到過不文明現象嗎?日前,四川博物院在官方微博上做了一個關於博物館文明參觀的投票調查,其中接近半數的網友認為「在展廳大聲喧譁、四處跑動」最「不能忍」。
  • 又有「熊孩子」毀壞博物館展品: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雖然在櫃檯的周圍,設有兩根半米高的警戒線,以阻止觀眾靠得過近。但是,現場仍有不少觀眾為了看得更仔細,探出上半身超過警戒線觀看,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將雙手和腦袋一起貼在玻璃罩上,但是一旁的家長也沒有制止。這個新聞一出,很多家長不以為然,覺得孩子那麼小,去博物館就是為了裝逼格,做樣子,這下搞壞了展品還要賠償,更有理由不帶孩子去博物館了。這個觀點真是大錯特錯了。01博物館不適合孩子去?錯!
  • 「夢幻城堡」被熊孩子撞碎,博物館成了「不文明」高發地,網友急眼...
    ▲巧奪天工的「夢幻城堡」 圖源上海玻璃博物館官博百度搜索「熊孩子」,數據顯示相關條目共約66800000個,由此可見,「熊孩子」早已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就在日前,又有熊孩子在上海玻璃博物館的一次展覽上惹了大禍,撞碎了一個純玻璃製品的「夢幻城堡」,遭到網友口誅筆伐,甚至部分網友態度很堅決,「就不該帶孩子來博物館!」
  • 該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
    大家好我是傑語媽媽,那麼今日分享的話題是啊博物改該不該讓孩子去參加?為什麼今天會來分享這個話題呢?因為那個我看了一則新聞,就是說孩子去博物館嘛,然後毀壞了裡面的好多東西,然後呢,家長需要需要賠償的,所以說有些家長就覺得不該帶孩子去博物館,因為搞壞了這個展品還需要賠償啊,其實這個觀點呢,真的是大錯特錯,然後那麼接下來講一下為什麼說它是錯的呢。
  • 別把博物館當成遊樂場
    文丨殷國安「工作人員管得好多啊!」「不給吃東西,又不讓孩子跑!」「觀眾不是上帝嗎?」……  日前,有遊人在廣東省博物館的留言本寫下這樣的句子。這些觀眾留言被曝光後,引發網友關注。對此,廣東省博物館回應,在博物館遵循相關禮儀規範是對他人的尊重,並同時提醒,「博物館禮儀,從娃娃抓起」。(發布時間:201908-0306:28黑龍江日報報業集團)家長利用假期帶孩子參觀博物館,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在我們周圍,有的家長會特地帶孩子到北京去看相關的博物館,起碼也會把參觀博物館當作去北京旅遊的重要內容。
  • 廣東省博物館怎麼預約?廣東省博物館門票預約攻略
    廣東省博物館怎麼預約?廣東省博物館門票預約攻略  廣東省博物館是一座省級綜合性博物館。舊館於1957年開始籌備,館址定在文明路6號(今215號)。1959年10月1日,廣東省博物館及所轄的廣州魯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以後,為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廣東省博物館決定在原址上建設新的陳列大樓。1992年10月新陳列大樓落成,總建築面積18700平方米,其中新建大樓12300平方米,陳列面積達6000平方米,為原樓的4倍。
  • 高價展品屢遭「熊孩子」破壞,博物館該如何打造「善意的距離」?|...
    近日,@上海玻璃博物館在微博上發布了一則令人心痛的消息:由Arribas藝術家兄弟打造的夢幻玻璃城堡, 因為兩位小觀眾翻越展區圍欄,在追逐玩鬧中撞到展櫃,導致塔尖倒塌、破損,其餘部件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錯位、破損。這件玻璃展品是由Arribas藝術家兄弟花費500小時,以特殊的燈工工藝——線圈技術打造而成。
  • 廣東省博物館2017六一兒童節活動介紹
    @大兒童@小兒童,這個六一,你準備來廣東省博物館放肆一'夏'了嗎?和孩子齊動手做最'鯨'彩的禮物。在這裡,你們可以發現更寬廣的世界!  【活動時間】2017年6月1日 14:30-16:30  【活動地點】廣東省博物館一層青少年活動中心  【活動對象】6-10歲兒童及其家長  【合作單位】大耳兔村落 | 中國鯨類保護聯盟  【報名方式】網上預約
  • 「數位化」時代的博物館 將真正「讀懂」觀眾
    數位技術 讓觀眾走進畫面 走進歷史場景廣東省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上海科技館等國內頂尖文博機構、研究機構、文創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和行業領軍人物等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圍繞博物館的數位化轉型進行深入研討。
  • 廣東省博物館讓盲人「看見」歐洲繪畫
    講解員陳湲(左一)在廣東省博物館為盲人講解展出的歐洲名畫。新華社記者壯錦攝新華社廣州1月19日電(記者壯錦)失明35年後,朱建平第一次走進廣東省博物館「看」畫展。1月17日,他跟隨講解員陳湲的聲音,穿過畫廊來到一幅小型油畫前。
  • 最新:廣東省博物館公眾號
    廣東省博物館新館是一座巨大的「月光寶盒」,進入寶盒之中,就獲得了穿越千年歷史的可能。在無數飽含故事和傳說的藏品中穿行,會不會遇見一件仿佛似曾相識的珍寶?有著融合現代性與傳統性靚麗外觀的廣東省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藝術品——巨大的鋼灰色外牆傳遞著厚重的歷史感,而赭紅色的隔斷則帶來讓人眼前一亮的鮮活。館內廣闊的空間、乾淨的木地板、若隱若現的垂簾,更是讓寶盒內的探險路格外清新。
  • 北京文博 | 更加溫馨、可控、智慧、安全的博物館——《博物館服務...
    在對觀眾問題的響應方面,《規範》明確,當觀眾需求不能立即滿足時,應留下觀眾稱謂和聯繫方式,並在24小時內予以答覆。網絡訂票時,票務人員應對預約平臺上觀眾的訂票信息予以回復,回復時限也不應超過24小時。《規範》要求,博物館應配備專(兼)職服務質量控制人員,對服務過程進行考核,建立服務評價機制,每月對服務質量指標進行數據統計對服務質量、服務項目、服務人員、觀眾投訴率等進行評價;博物館應定期徵求觀眾的意見和建議,形成服務改進方案;應定期對觀眾進行回訪,聽取觀眾對處理結果或後續工作的意見或建議,形成改進機制與預防措施。
  • 打造數字展廳,山東博物館讓觀眾足不出戶雲遊博物館
    在回答記者關於山東博物館的相關問題時,山東博物館館長鄭同修表示,根據國家及省相關要求,按照省文化和旅遊廳統一安排,山東博物館於3月31日恢復開放,截至4月12日,山東博物館已恢復開放13天,觀眾接待量最多為1798人/天,總人數9818人,平均每日接待觀眾755人,安全運行無事故。
  • 廣東省博物館副館長阮華端:以創新的方式講好嶺南故事
    端石雲紋硯人民日報文創:疫情讓博物館的數位化建設被推到了臺前,數位技術會給博物館帶來什麼變化和機遇?廣東省博物館在這方面有什麼樣的發展規劃?阮華端:數位化通過網絡和數位技術,將我們的藏品和展覽以直觀的可視化形式展示給觀眾。
  • 夜遊博物館 津門新風尚
    晚飯後悠然走進博物館,聆聽一段古老的故事,品味一段歷史的餘韻,已然成為津門生活新風尚。  上周六晚,華燈初上的天博,十幾個人拿著參觀票正在大廳合影。她們是來自濱海新區的安鈺女士和自己的幾位閨蜜,帶著孩子相約來到天博參觀併合影留念。安女士說,平時因為上班沒有時間帶孩子來參觀,之前有一次周末帶孩子來天博,由於路上耽誤了些時間,趕到後卻發現已經閉館了,全家人遺憾而返。
  • 「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廣東省博物館開幕
    11月6日,「唐蕃古道——七省區精品文物聯展」在廣東省博物館拉開序幕。此次展覽由廣東省博物館、青海省博物館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四川博物院、甘肅省博物館、寧夏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藏博物館、青海省湟源縣古道博物館、海西自治州民族博物館共同協辦。
  • 「博物館+旅遊」新玩法
    國家典籍博物館開設的研學項目通過引導小觀眾製作花草紙團扇進而了解古代造紙技藝。(國家典籍博物館供圖)學生們在廣東省博物館組織的「行走古驛道」活動中(廣東省博物館供圖)隨著大眾對文化教育的越發重視和免費開放政策的普遍實施,博物館已成為各地旅遊路線中不可缺少的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