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養了一個不聽話的孩子,其實他只是意志力特別強而已

2021-02-26 ABC青少英語機構

 FOLLOW US 

 80000+用戶關注ABC

       

      

高分家長/   如果你的孩子,有各種標籤,比如固執、霸道、叛逆.你會不會想,到底是自己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還是你很不幸、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描述,那麼我要恭喜你,你只是有一個意志力超強(strong-willed) 的孩子!

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特別不聽話? 

嬰兒期的時候他不肯喝奶、不肯睡覺;

幼兒期的時候他天天大鬧,什麼都不要;

再大一些,他總是去破壞規矩,

父母不管說了什麼,他都像沒有聽到一樣。

他總是違背你的意願,

總是在挑戰你的底線,

總是拒絕合作。

這樣的孩子,有各種標籤,比如固執、霸道、叛逆.你會不會想,到底是自己的教養方式出了問題,還是你很不幸、生出一個專門來折磨你的小鬼頭?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描述,

那麼我要恭喜你,

你有一個

意志力超強(strong-willed) 的孩子

別生氣,我不是在說反話。你的孩子你自己了解,你看看,他是不是也適用於以下的標籤:有主見、有自己的想法、獨立、堅持、聰明、精力旺盛...

如果你點頭,這說明你的孩子確實是個意志力超強的小朋友。他之所以可以適用於正反兩方面的標籤,不是因為我在玩文字遊戲,而是因為,他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你。 


作為父母,你可能很羨慕那些聽話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惱於如何讓你的孩子聽話。現在我要告訴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讓孩子聽話,你的努力就用錯了方向!

在外人看似搗蛋的行為,他其實只是在順從自己的心意。

因為他天生個人意志很強,所以他不肯僅僅因為別人告訴他該這麼做就去做一件事情,他一定要自己去理解做這件事的道理,當他理解了,他就會去做。

換言之,他天生就要做對的事情,所以作為父母,你要做的是教他什麼是對的事情。 

父母往往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個意志力超強的人了,從心底接受孩子的性情,可以讓父母不那麼焦慮,不會經常性的懷疑自己是不是做錯了什麼。

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總是要自己去發現一些規律,比如燈亮的時候會燙到、杯子丟到地上會碎掉,你知道他總是要做過實驗才肯信,你也不會因為他做了這些事情而氣急敗壞。 

碰上意志力超強的小孩,父母往往不知不覺的就進入與孩子的角力。他不要睡覺你就偏讓他上床;他只肯吃擺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你就偏偏要告訴他,桌子上的食物每一樣都必須吃。

你這麼做,是因為你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也許潛意識裡,你也要教會孩子服從你,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他不覺得這是對的事情,他只覺得你在打壓他的意志 (雖然他並不能把這一點明確的講出來)。 

遇上意志力超強的孩子,不要硬碰硬,要用慣例代替角力。「我們家的規範是 8 點鐘熄燈上床」,「我們家的習慣是桌上的食物每樣都吃一點。」

這種方法不一定能讓孩子合作,但是起碼,你們不會進入「誰的意志更強大」這樣的戰爭。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追求的是獨立,他要自己探索、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讓他感覺到,他的這種追求是受到尊重的。怎麼做呢? 給他更多的自主權。 

讓孩子選擇,但是是有限的選擇。你提供選項 (這兩件外套你要穿哪一件),不管選哪個你都可以接受;而孩子做了選擇,就覺得是自己意志勝利了。 

當孩子要在選項之外做選擇時,做好額外的準備。孩子不肯穿外套,哪個都不選,你可以說,好吧,那就不穿。不過媽媽帶一件出去,如果你覺得冷,再穿上。 

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往往非常注重自己的想法是否獲得重視,即使他還小,還沒有什麼真正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要說,爸媽要平心靜氣的聽。

即使孩子正在做一個你覺得不合理的要求,爸媽還是要聽他說,聽聽他到底有什麼理由這樣要求。 


很多爸媽在沒有意識到孩子其實是自我意志強的時候,往往會在孩子講不聽的時候採取教訓的手段,而我們這一代的父母經常用的自以為是的溫和的教訓手段就是暫時隔離法(Time-outs) 。

很多教養書籍都會建議父母使用暫時隔離法來代替體罰和責罵,認為這樣可以讓小孩冷靜和有反省的機會,同時又不用受到心理和身體的傷害。

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重複使用暫時隔離法反而會帶給小孩情緒和行為的負面影響。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臨床精神學的科學家們根據腦部的研究顯示,小孩重複的經歷被隔離、拒絕、孤立等處境,不只會實際的影響腦部的結構,從腦部活動的層面來說,被強迫隔離的感覺就等同於身體的傷害。

因為他們被要求獨自的去面對自己所有的情緒和困境!小孩會感到被遺棄,不被愛,內心裡往往會想:「你不是說不管怎樣都會愛我的嗎? 為什麼當我感到害怕、無助、難過時,你卻把我孤伶伶的留在這裡?」

面對父母的處罰,你要求孩子去冷靜的反省會不會有些太苛求了呢?;也許經過幾次"隔離"後,小孩再也不會反抗,會乖乖的坐在角落裡,甚至會唯命是從,但是我們怎麼可以確定他們是真心的知道悔改,而不是一心只想要逃離「隔離」的窘境呢? 

雖然每次反省後,我都會跟小孩有一段悠長的交談,確保他明白我的用心,所以我們的關係一直都保持得很不錯。但是從他激動的反抗情緒中,我可以確定暫時隔離法對小孩的心理一定有某程度的影響。 


記得我小學的時候因為不用功念書,所以被學校要求我重念三年級。當時我心裏面很慌亂,從來沒有想過原來貪玩真的需要付出代價的。

拿著老師發的成績單,心裡充滿忐忑和不安,心想這一次一定會挨一頓罵了。回到家後,正發愁要怎樣跟媽媽說,原來老師早就跟媽媽通過電話了。但是媽媽的反應卻出乎我意料之外,她不但沒有罵我半句,反而跟我靠在一起,陪著我一起哭泣。

如果當時我媽媽跟其他的父母一樣,罵我,放棄我,我可能會變得完全失去自信心,甚至會放任自己,反正我已經被認為是不用功的小孩;但是我媽媽的反應反而讓我感到慚傀,我才真的開始懂得反省。

說也奇怪,從此以後,我就真的好像長大了一樣,再也不需要媽媽擔心我學業上的問題。其實當我們感到沮喪,難過時,我們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身邊。

Time-In 讓父母在小孩感到困惑、情緒失控時,作為小孩的指導,積極的和小孩溝通、建立良好關係,之後再共同找出解決的方法。

很多父母會認為,當小孩犯錯時,我們自己本身就已經很火大了,還怎樣可以好好的跟小孩溝通呢? 這時候,我們需要一個安撫角落。

在小孩都還沒有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前,就要求他們獨自的面對,這樣是不公平的。與其把小孩丟在一個冷冰冰的角落冷靜,倒不如給他們一個舒適的環境,教導他們處理情緒的方法。

安撫角落可以是在睡房裡、或是客廳的沙發上,一個有枕頭、玩偶、圖書、畫紙、蠟筆、音樂等可以安撫小孩情緒的環境。

當小孩,或是大人的情緒都開始失控時,我們應該帶著小孩離開現場,找一個舒適的角落,坐下來,教導小孩利用看圖書、畫畫、抱玩偶等方法來抒發心裡的不愉快,同時分散小孩剛才激動的情緒。

如果孩子的情緒還是沒辦法平復,我們可以把小孩抱起來,由上往下的輕輕撫摸小孩的背,低聲的發出「噓」聲來安撫小孩。當雙方的情緒都平復後再進行溝通。

引導孩子到正確的行為上(Do The Right Thing )

其實,我們不用每一次都跟小孩正面交鋒,我們可以運用一些小技巧來避免跟小孩的鬥爭。

比如我家孩子還小的時候,很愛進去我的房間,把我桌上的東西,不管是什麼,都通通拿來看一下、玩一下。

有一次不小心的被他拿到一把小剪刀,當時我心想,如果我跟他說不要,反而會引起他的注意和興趣,在搶奪剪刀時可能會更容易發生意外。

所以我假裝沒事的拿起身邊的一個袋子,然後笑笑的對他說:「麻煩你幫我把它放進袋子吧!」

孩子聽了後,很順手的就把剪刀放進袋子裡,過程中一點反抗跟猶豫都沒有。當危機解除後,我再跟他解釋剪刀是危險的東西。

教養意志力超強的孩子,對爸媽來說確實很辛苦、很有挑戰性,但是如果爸媽能夠進入他的內心,了解他的想法,同時引導他的行為,那麼「回報」也是豐厚的!

因為他獨立、堅持自己的想法,對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熱誠,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會擁有誠實、果敢的品格,當我們看到孩子走到這一步時,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THE END-

| ABC 外 語 |

素材百裡挑一,學英語講乾貨,遇見即改變

歡迎添加ABC官方服務號(abc_waiyu)交流互動

點擊「閱讀原文」 

免費體驗ABC課程

相關焦點

  • 其實不是孩子不聽話,只是你不會和孩子溝通!用曾國藩笨方法試試
    其次,不聽話的孩子,說明這個孩子有什麼特點?有主見,對吧。因為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所以才會不贊同你說的話,所以才會跟你對著幹。而「有主見」的孩子,成人後往往是那種創新力強、不隨波逐流、喜歡自己創業的有為青年。
  • 喜歡孩子聽話,處理不好孩子的問題就發火,只是因為你的自私
    喜歡孩子聽話,其實就是想減少自己的麻煩,因為他不聽話,我就無法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自己沒有權威;因為他不聽話,我就會覺得他會受傷,他受傷了他會難受,也會讓我不好過;歸根到底,表面是為他好,其實是為自己好,減少自己的麻煩和擔憂,這是我的自私。
  • 聽話的孩子不一定是講理的,聽話才是教育的最大失敗,養孩需謹慎
    ,只是大人在教育上的偷懶聽話真的好嗎?平常在孩子表達不願意的時候,家長好像都習慣性的要求要聽話。不分情況,不分對錯,當下只想讓孩子遵守。並沒有讓孩子了解為什麼,直接被要求聽話,小時候太常聽到類似的話。「我說的你照做就是了。」「我是你媽媽,我說什麼就是什麼,哪有那麼多為什麼。」「要聽老師的話/這是你們老師說的,你不做,我就跟你們老師說了。」
  • 孩子不乖,隨意對孩子許諾,卻不實現,NO!我們需要意志力教育
    時間:長女QQ三周歲四個月q媽對我說,她總是被qq的聽話和乖所感動。我聽著聽著,也很感動。q媽口中的聽話和乖在我看來,那應該是qq意志力的一種表現形式。意志力是非智力因素,但在學習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堅強的意志力將推動一個人不斷走向成功的彼岸。孩子的意志力也需要大人有意識地去培養。
  • 孩子不自律,是缺乏意志力嗎?心理學:意志力是為失敗者準備的
    在學習中也是如此,自律的人都是意志力堅定的人。當一個孩子學習不好,我們會說他不努力,而不夠努力就是因為意志力不夠,不能吃苦,做不到「頭懸梁,錐刺股」。同樣,孩子拖延或磨蹭,是因為缺少抵制誘惑的意志力;遇到困難、壓力就退縮甚至被擊垮,因為沒有克服困難的強大意志力。似乎所有失敗都可以歸結為缺乏意志力。可是意志力究竟是什麼呢?
  • 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
    你以為孩子是你在養,其實真相併不是!父母必看!一般人對這句話很難理解,現在我們用養育孩子來做比喻。很多人去墮胎,有個原因,怕養不起孩子。養一個孩子都很累,更何況再來一個。我們潛意識中,都認為,這個人是我養的,家庭是我支撐的。
  • 孔慶東,他是北大教授?不,他只是一個小丑而已
    這段文字,並無不妥之處,亦無甚特別之處,很普通的一條微博而已,大把大把的博主發得比孔慶東精闢出彩得多。這時,有一網友言:……今天,誰敢隨便惹(我們中國)?……這網友沒毛病,只是表達一個很正常很普通的觀點和看法而已。孔慶東馬上發起羊癲瘋辱罵這位網友:「他全家已經被強暴出快感了,所以他就認為那不叫惹。」
  • 那個聽話的孩子,你不知道他的心裡有多苦
    養女兒的過程中,大家經常會對她說一個詞——聽話。心理學家武志紅在參加《奇葩大會》時說的一句話:「在當代有很多大家習以為常的詞語,可能會覺得這個詞很好,可其實都大有問題,第一個詞就是聽話。」當父母總以聽話與否衡量一個孩子,將給孩子的人生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 「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無能」的孩子背後必有一個無能的家長
    可是媽媽年紀大還有慢性病,只能勉強照顧孩子吃飯穿衣,其他還得靠他自己親力親為。可是他學歷有限,脾氣也不好,怎麼可能有耐心教育孩子?每每女兒調皮不聽話的時候,他吼過罵過甚至摔過東西,尤其是女兒貪玩對學習不怎麼用心時,他一看見女兒在玩兒不學習就氣從心頭起,大聲威脅女兒道:「你再不聽話好好學習,我就不要你了!」
  • 孩子不聽話,家長不要大聲「吼」孩子的教育方式只會害了他
    雖說「生兒育女」是自古以來的傳統,但是對於現在年輕人來說「養兒難、養女累」,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有著操不完的心。其實是跟社會的發展有著很大的關係,因為現在的社會就是在淘汰弱者,留下來的都是強者。而很多父母擔心將來孩子的生計問題,所以都是對孩子抱著很大的期望。殊不知這些期望正是孩子們的枷鎖,狠狠地套著孩子,孩子們反抗起來的時候,也是讓家長們苦不堪言。
  • 你以為只是批評了幾句,卻不知道有多傷害孩子
    親子間常見的「軟暴力」可以分成以下幾種:​01、將孩子物化成動物比如,「你豬腦子啊?!」「養條狗都比你聽話!」經常被侮辱和歧視的孩子,自我價值感會特別低,自卑、懦弱、不敢挑戰很容易成為他們一貫的表現。父母恐總是恐嚇孩子「再哭把你送回老家」、「再哭把你送到幼兒園」……這樣就會讓孩子覺得老家、幼兒園是可怕的地方,他最好不要去,一旦真的身臨這樣的場所,也就會小心翼翼,唯唯諾諾。 05、貶低孩子 比如,「別以為你有多了不起,你只不過……」 無論孩子有多優秀,父母總能說出一些刁鑽的話來打壓你。
  • 你以為你在阻止孩子「虛度光陰」?其實是在把他養廢
    有人說,在玩中「虛度光陰」,是一個孩子最高級的狀態。因為他們在玩中收穫了知識、讀懂了生活、體悟了人生。你是如何看待孩子「虛度光陰」這件事的呢?一、「虛度光陰」就是在浪費生命嗎?去年,媽媽給他買了10隻蠶寶寶,帶回家裡養。他讓爸爸幫他找了一隻寬敞的平板盒做窩,每天採摘新鮮的桑葉,還時不時替蠶寶寶清理垃圾。短短半年時間,蠶寶寶越養越多,竟達到2000多隻。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別聽他的,他是魔鬼。」一句「你看看別的孩子怎麼樣,你為什麼不這樣」、「我是你老爸,為什麼不聽我」,指出了問題的關鍵。做一個「聽話」的父母,還給孩子屬於他們的權利,孩子的未來才有可能更優秀。
  • 孩子從小聽話到底好不好?如果是這種情況,其實比不聽話更糟糕
    拿孩子舉例,家長理想中的好孩子就是自己孩子改掉缺點以後的樣子。先有期待之後就有願景,沒有家長喜歡不聽話的孩子,沒沒看到孩子不聽話,甚至跟自己對著幹,家長恨不得對上帝許個願把自己的孩子變成一個聽話的孩子。的確,從正常角度來看,聽話的孩子更讓家長省心,但是我始終覺得家長忽略了一個細節就是理想中聽話的孩子其實是得具備一個前提。
  • 你以為你的孩子喜歡彈鋼琴,其實他只是在討好你
    ,她之所以每天如此積極的練鋼琴,不是因為她喜歡,只是為了討好她的父母。這時我們會發現,孩子的優勢特長越多,他做的圈就會越大,拼出來的花樣也就會越多。我們可以從一條小巧的手鍊,到一條可以掛在脖子上的項鍊,隨著孩子能力的不斷增長,相信這條優勢鏈會變得越來越大。在這裡要提醒所有父母,做優勢鏈的時候一定不要心急,必須很有耐心的讓孩子慢慢思考自己的優勢。
  • 其實,沒有人會突然不愛你,只是你突然知道而已
    沒有人會突然不愛你,只是你突然知道而已。你會感覺一個人突然不愛你,只不過是因為你未曾發現那些在角落裡暗自生長已久的嫌隙和矛盾,也沒有及時察覺對方的異樣和疏遠,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以為的愛情中,沒有感覺到現實的冷暖變化。天地尚不能久,何況情愛。
  • 別再用這幾招嚇孩子了,你以為孩子變聽話了,其實孩子是在害怕
    你以為孩子變聽話了,其實孩子是在害怕十一帶孩子出去玩,有個景點裡安排了猴子表演節目。父母以為孩子嚇唬兩下是變聽話了,其實孩子是在害怕。之前看到一個網友詢問大家:晚上睡覺是不是都不敢把腳伸出床邊緣?下面好多網友表示,都有這個"小毛病"。大家聚在一起一交流,得出結論是大概以前看電影留下的陰影:老派的恐怖電影裡,"鬼怪"總會躲在床下抓人的腳。父母在平常總用這種事情去嚇唬孩子,孩子會變得無法一個人面對黑暗,甚至到長大還有很深的心理陰影。
  • 為什麼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他現在雖小,沒有能力反駁你,但是等他慢慢長大,有能力反駁了,總有一天會爆發出來,這個爆發很可怕,到時候你會覺得孩子為什麼小時候很乖,長大了卻這麼不聽話。 所以我想學習科學育兒,別人的經驗和知識也只是借鑑而已,並不能盲目地照搬照抄,而是希望結合自己家小孩性格,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家小孩的育兒方法。
  • 三招培養孩子意志力,抓住0-3歲的時機,讓家長事半功倍
    其實意志力這東西對人的一生都有非常深遠的影響,所有成功人士沒有一個是一帆風順的,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困難或者失敗的經歷,意志力薄弱的人遇到困難就放棄很難到達成功的彼岸。而意志力強的人他們會為失敗找原因,會因為有困難而越戰越勇,最終他們更加容易取得成功!所以家長想讓孩子躋身成功人士的行列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 孩子不聽話,別著急,教子八計,不打不罵,讓你的孩子乖乖聽話
    important}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經常有家長大倒苦水,說自己家孩子人挺聰明,但就是不聽話,小小年紀就「指揮不動」了,甚至你往東,他往西,就是不跟父母在同一根弦上。當孩子不需要對你的大聲額外消耗自己的心理能量,他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要說的內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