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推敲語文就是推敲思想丨名師有招

2021-02-13 讀寫獅

王崧舟,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特級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中國教育學會傳統文化教育分會副理事長、浙江省教育學會小學語文教學分會副理事長。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

本文已獲得授權,來源王崧舟(ID:wangsongzhou2018)

學語文,無論是讀書還是寫文章,推敲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

我們的語文書上有一篇關於推敲的課文,題目就叫《推敲》:

唐朝有個詩人叫賈島,早年因家境貧寒,出家當了和尚。一天,賈島去長安城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沉睡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題李凝幽居》的詩留了下來。

第二天,賈島獨自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的簇擁下迎面而來。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了儀仗隊中。

兩個差人將賈島帶到韓愈面前。韓愈問:「你為何衝撞我的儀仗隊?」

賈島回答道:「我正在斟酌詩裡的一個字眼兒,無意間衝撞了大駕,求您寬恕。」

接著,賈島就把自己寫詩的事告訴了韓愈,並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也是一位著名的詩人,便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還是用『敲』字更好些。月夜訪友,即使友人家門沒有閂,也不能莽撞推門,敲門表明你是一個懂得禮貌的人。再說,用『敲』字更能襯託出月夜的寧靜,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

後來,人們就把在寫詩和作文時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賈島的這個推敲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那麼,這個故事帶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第一,推敲是一種「想要更好」的超越。

賈島的那首《題李凝幽居》其實已經寫成了,換作一般人,根本不會重現拿起來再費思量,何苦呢?但賈島不是,他偏偏喜歡這樣的「苦」:覺得「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些。賈島對「推」字不滿意,顯然,他想更好地表達詩意。沒有人要求他這樣去做,這個念頭完全來自賈島的內心。我們可以說,推敲就是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一種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追求。

第二,推敲是一種敢於否定自我的勇氣。

詩是賈島自己寫的,那時,賈島還不知道李凝對這首詩的感受和看法。但是,賈島能迅速抽身而出,由作者轉身為讀者,帶著一種批判性思維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覺得「推」字不妥。那一刻,賈島顯然沒有顧忌自己的頭銜、名譽、聲望,這是一種勇氣,一種直面自我、否定自我的勇氣。換了別人,我是偶像、我是大咖、我是名家,那我的作品就是標杆、就是尺度、就是教科書,還用得著這樣折騰自己、折磨自己、撕裂自己嗎?

第三,推敲是一種心無旁騖的專注。

從推敲的那一刻起,賈島完全沉浸在推敲的世界中,忘了時間、忘了自己。騎著毛驢走進長安城,是不知不覺的,因為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推敲的世界中;大街上的人看到他的樣子都覺得好笑,賈島則根本沒有看見這些好笑的人,因為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推敲的世界中;韓愈的儀仗隊過來了,要聲勢有聲勢,要威嚴有威嚴,賈島應該如夢初醒、大驚失色,迅速、立刻、馬上作出避讓才是,但是,他不但不像行人、車輛那樣紛紛避讓,竟然迎面闖進儀仗隊,因為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推敲的世界中。

作家茨威格從雕塑大師羅丹的工作室回來後,曾經發出這樣的感慨:「從那時起,我知道人類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應該全神貫注。」只有對推敲本身保持一種心無旁騖、聚精會神的專注,推敲才能邁向一種永無止境的超越。

第四,推敲是一種學而不厭的謙遜。

賈島主動把自己寫詩的事情告訴韓愈,說自己正在猶豫不決,不知道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顯然,賈島並沒有一味地鑽牛角尖,既不是高傲地拒人於千裡之外,也不是媚俗地裝出一副虛懷若谷的模樣,而是在自己感覺確實無力作出選擇的時候,真誠地向韓愈請教。這種求知若渴、敏而好學的態度,遠比推敲本身更有意義。

第五,推敲是一種不斷積澱的底蘊。

從表面上看,推敲只是在甄別和選擇不同的字眼,似乎是一個方法和技巧的問題。其實不然,甄別和選擇的背後,支撐它們的不是方法和技巧,而是學養和底蘊。我們看,詩是賈島寫的,體驗和經歷都是賈島自己的,但是對於「推敲」,賈島卻推來敲去、猶豫不決。因為,賈島對「推敲」的推敲,只是停留在動作的層面。我們再看韓愈,無論是推敲與教養之間關係的考量,還是推敲在內容和形式上對詩境表現效果的解析,都是跟一個人的學養和底蘊密切相關的。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推敲是一個人學養和底蘊的直接外化。

第六,推敲更是一種唯真理是從的獨立精神。

賈島後來聽了韓愈的建議之後連連點頭,並最終採納了韓愈的建議。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讀到的這首《題李凝幽居》——

閒居少鄰並,草逕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賈島之所以接受韓愈的建議,跟韓愈是一個大官沒有關係,跟韓愈是一位大詩人也沒有直接關係。唯一有關係的,就是韓愈說得在理。在韓愈看來,用「敲」字至少有三個理由:第一,敲門顯出作者的教養,禮不僅是一種外在的行為,更是一種內在的敬意,敲門敲出的是對友人的敬意;第二,敲門聲恰恰反襯了幽居的寧靜,與全詩的意境相吻合;第三,「敲」字的發音顯得響亮綿長;「推」字的發音就顯得輕短低沉。而選擇敲,也是出於發聲響亮能反襯月夜寧靜的考慮,並不是說讀起來響亮的都是好字、低沉的都是壞字。顯然,韓愈的理,賈島是接受的,從「連連點頭」來看,這份接受是心悅誠服的。唯真理是從,是推敲的靈魂所在。

請點擊以下連結查看更多王崧舟老師的精彩內容

王崧舟:別為了面子,成為孩子的差評師

相關焦點

  • 「推敲」《推敲》——《語文教學通訊》小學刊2018.3
    此課設計精心,教學無痕,課堂大氣又追求細節完美,有溫度有情懷,達到了極高的語文教學藝術境界,很值得一線語文教師學習與借鑑。如此,堅守語文教學本真,緊貼語文教學的規律,深刻理解語文教學責任與使命,簡簡單單,實實在在,就是運用課文作為例子去教會學生說話和寫話。《推敲》一課,由始至終都在引導學生推敲文字學習語言:用夏衍和姚明的語言故事激趣,理解「斟酌」和「推敲」導入新課,讀並複述文章內容,最後學以致用,指導學生推敲生活用語。
  • 試試杭州語文名師王崧舟的小技巧
    杭州語文名師王崧舟認為,「背書這種東西非常客觀地講,是有個體差異的,有些孩子就是厲害,背得就是快,而有些孩子就是背得慢。」到底有沒有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  昨天,王崧舟就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王崧舟」上發布了一篇題為《背書背不出?有些小妙招你收好》的原創文章,文章結合案例和方法說明,給家長支了四招。  首先是學會切分背誦內容。
  • 認真推敲、精心打磨作文語言
    >經常有學生會問語文老師:我的作文審題立意完全正確,思想格調也積極向上,為什麼總是上不了高分檔呢?閱卷老師與你素昧平生,但一看你的高考作文語言表達狀況,就能對你的語文素養猜中個八九不離十。語言表達功底過硬的考生,往往也是才氣充盈的學生。語言表達功底出色的考生,即便在作文的某些方面出現一點偏差,閱卷老師常常也會出於「吾意獨憐才」的惜才心理而「筆底超生」。
  • 唐山三人行語文孫老師:記敘文推敲字句
    首先記敘文分析字句作用題考查的內容是: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義和作用,領會作者的思想情感,所以答題上也是有跡可循的。下面三人行語文孫老師帶大家一起看看具體的解答方法。(一)「×」詞好在哪裡?「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
  • 草模在設計推敲中的重要性
    下面的一組模型來自UCL建築學院的Unit 21小組模型內的信息不只是空間組織和流線的視覺傳遞,一些包括建築的情感因素:視線、聲音、光線等都集合在一個模型中。比如圖中左邊的圓弧,可能象徵著某一個範圍的視野,也可能是空間流線。這類模型的信息更私人化,做為觀眾可能很難理解裡面的信息。但做為推敲的手段,它往往能把複雜的設計思想濃縮成一個整體,幫助學生整合自己所有的設計想法。
  • 王安石一個字可以推敲十幾遍,但「推敲」一詞的發明者卻另有其人
    好詩經得起推敲。不過這推敲一詞分開來看只是兩個動作,為何放在一起具有了品味、琢磨之意?這就要歸功於賈島和韓愈了。詩人賈島夜訪友人,而友人外出不在家。但夜色靜謐、山谷幽邃,賈島便詩興大發,作詩一首。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自古以來是有爭議的。敲字雖然顯現出周圍環境的寂靜,但是卻有了疏離感。賈島拜訪好友,用「推」更顯得關係自然熟悉。不過這些因素阻擋不了賈島、韓愈的對話成為典故。推敲一詞也由此典故引申出琢磨、思考之意。賈島在推、敲二字中糾結,而王安石卻在十幾個字中來來回回糾結,終寫出曠世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
  • 食品安全的陰謀論與賈島的「推敲」
    新華網南京9月23日電(記者 朱旭東)近日有媒體曝光,稱「知名企業用腐爛水果榨汁」,一時胃裡如翻江倒海般,因為很多人都喝過這些產品。唐朝詩人賈島,曾經為僧人月光下以什麼樣的姿勢「開門」而「推敲」了半天,讓後人對他的嚴謹作風欷歔不已、感慨萬千。而我們吃的各種食品,卻似乎根本經不起推敲,稍一琢磨,問題就出來了。
  • 王崧舟:語文教師如何提升課堂境界
    從王國維先生這一段描述三種境界詩意般的話語當中,我們不難看出做學問是有境界的,境界是有高低的。其實,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是有境界的。那麼在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當中,是否也存在著不同的境界呢?我想,我們不妨先來看一段話。
  • 名師名教名課堂,真教真學真語文
    名師名教名課堂,真教真學真語文           ――2018年河南省語文年會聽賈志敏老師課堂有感
  • 重磅┃今天幾乎所有小學語文老師都在討論這件事——且聽王崧舟自己說:我為什麼辭去公辦小學校長?
    這是王崧舟最後一次以校長身份給大家作報告,臺下學生們很安靜地聆聽著,邊上有些老師還忍不住抹眼淚。在上虞從教17年,2001年王崧舟來到拱墅,在拱宸橋小學一待就是15年。這麼多年來,王崧舟一直耕耘在小學語文教學第一線。從一名普通的語文教師,成長為當今中國小學語文界標誌性的人物。同時還開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拱墅乃至全國的不少青年教師,都受益於他的指導。
  • 遣詞造句細推敲
    聯繫全文,尤其是最後一句,不難看出,作者想說的還有:一年一度,江南岸有了變化,一片盎然春意,充滿了歡樂美好的氣氛。可是,我官居外地,又過了一年,現在離家已不遠,「只隔數重山」了,卻不知何年何月何時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去過那如江南一樣的富有生氣的美好生活呢?悠悠思鄉懷親之情躍然紙上。「綠」字之妙,不言而喻。
  • 經不起推敲?古風歌詞被批詞藻堆砌,李白曹雪芹「躺槍」!
    我的人生格言就是:「千金難買我願意,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當然並不是自大,也不是不接受批評,只能說我是個固執的人,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說古風歌的歌詞詞藻堆砌,經不起推敲,當然這一點我是十分不認可的,凡事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
  • 教研分享系列46 試題命制要經得起推敲,不能想當然!
    值得注意,在高考模擬卷中時常會出現值得推敲和商榷的試題,甚至在高考卷中都可能出現。 對於前者,個人認為,從講評教學而言,事情並不壞,還可能轉化為好事。在試題命制中出現值得推敲和商榷的試題在所難免,而且越隱蔽、越難發現的錯誤試題,對於講評教學價值越大,對師生成長的意義都很大。
  • 推敲漢字之美 語文老師應保護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學生漢字文化知之甚少   市北中學語文教師韓立春在批改學生作文時,常常被「潛伏」其中的錯別字弄得哭笑不得。雖然高考作文評分標準明確規定,一個錯別字扣一分,最多可扣三分,但要糾正學生並非易事,據一些高考閱卷老師透露,每年都有優秀作文因錯別字而痛失滿分。   小學裡的「白字先生」也不少。
  • 全國小語"十大青年名師」——小語教師和語文愛好者不可錯過
    語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潔的漢宮秋月;是珠落玉盤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門,是孔子的顛沛流離…… 這是一個全國小學語文界的年度盛會—— 全國小語 「十大青年名師」觀摩課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和語文愛好者的福音,不可錯過!
  • 王崧舟:我讀書的三句話
    王崧舟杭州師範大學教授,特級教師,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鋒,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小語會會長,「詩意語文」倡導者。著有《詩意語文——王崧舟語文教育七講》《詩意語文課譜——王崧舟十年經典課堂實錄與品悟》《王崧舟與詩意語文》等,在公開刊物發表論文230餘篇。
  • 推敲之趣
    這類咱國家特有的新詞,尤其是網絡語言的翻譯是個精細的活兒,一般有這樣翻譯有幾種路子: 第一種,直接直譯。這恐怕有點不妥,『屌絲』這東西,細思恐極,翻譯過來更是讓人一頭霧水。說白了,pleb就是 common people ,普通人。這顯然和『屌絲』的意思有很大差距。舉個例子,咱父母基本都是普通人吧,但是你願意稱呼他們『屌絲』麼?而且,根據羅馬的古代民主制度,平民也是享有政治權利的。BBC 上對這個詞的解釋是:『But it's wrong to think of the plebeians as being the lowest ofthe low.
  • 昆明英語培訓,閱讀英文故事不妨推敲接下來情節,不錯的
    昆明英語培訓,閱讀英文故事不妨推敲接下來情節,不錯的Best English training現在學習英語的方法有很多,除了從書本上學習英語,一些人還選擇聽歌來練習學習英語聽力,有些人通過觀看電影和電視學習英語。
  • 名師離職驚呆教育圈 小學名校長辭職當杭師大教授
    這幾天,微信朋友圈裡有個消息被數十萬人轉發閱讀:當今國內小學語文界偶像級人物——曾開創「詩意語文」教學流派,在全國語文老師、教研員中有數以萬計「崧」粉的特級教師、浙江省小語會副會長、杭州市拱宸橋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王崧舟辭職了
  • 賞王崧舟老師《愛上語文》
    多年前看王崧舟老師的錄像課《長相思》,印象深刻。去年網絡研修選學他執教的《楓橋夜泊》。都是有關古詩詞的,兩節課都讓我著迷。得知王崧舟老師登上《百家講壇》講述《愛上語文》,心頭一喜,見到資源後立馬收藏細看細聽。王老師文化底蘊深厚,做足了功課,侃侃而談,深入淺出。看第二遍我做了簡單的記錄,有些許的收穫。王老師把古詩中的文化結合課堂教學來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