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這樣的方法講故事,孩子更愛聽,並且讓你一個故事多重效果

2020-09-03 寧老師說

給幼兒講故事,是每位爸媽的必修課。看到很多爸媽講故事,就是拿著繪本給孩子念,有的念得快,有的念得慢,有的感情充沛,有的平淡無奇。其實說是講故事,充其量就是讀繪本。


我陪寶寶上樂高課的時候。有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孩子。上完了課,這位爸爸一定要在那裡面給孩子們讀繪本,聲音很大,以至於很多家長對他側目而視,他是一句一頓,自顧自的在那兒大聲念繪本。說實話,聽者只覺得那是噪音。這種大聲的、自顧自的沒有抑揚頓挫地念,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會有什麼有益的收穫。

怎樣把讀繪本變成真的講故事,而且讓你的一個故事有多重效果呢?聽我道來。

一、選擇繪本是關鍵

市場上的繪本多如牛毛,家長在選的時候,常常是眼花繚亂。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家長必須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去觀察,挑選好的繪本。什麼對你的孩子來說是好的繪本呢?

1、一定要選適合自己孩子年齡的繪本

不少繪本在封面上,比較明確的標明了,適合幾歲的孩子閱讀,這是一種很負責任的做法,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把書賣出去。

比如說,《小豬佩奇》出了許多本,在每一本書的封面,都標上了適合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來閱讀。比如說「小小班」。家長不用費力,不用看內容,就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孩子的年齡段。

但是多數繪本都沒有這樣的標註,導致家長看到封面很漂亮,就把他買回來了。或在網上就下單了。

買回來一看,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閱讀。要麼就是孩子的年齡不合適,要麼就是孩子的個性不合適,要麼就是語言過於生澀,孩子還不能理解。

我家的幾乎全部食品用品都是網上購物,唯獨寶寶的繪本,我們一定要到書店自己一本一本地反覆挑選。

孩子成長的階段性很強。每一段的時間都很短,如果這段時間,沒有選對繪本。那麼在他這段成長期裡,他就沒有到讀適合他的繪本。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2,選內容質量高的繪本

在內容這個方面好的繪本,首先要適合兒童,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

現在不少繪本過於成人化,有的繪本說教太多。說教和理論的內容並不適合兒童。這種繪本不能買。

還有的繪本,內容上不夠細膩,線條很粗。給兒童看的繪本,應該是內容極為細膩的,細節上下足功夫。它是由細節組成的,而不是由說教組成的。

《大衛.不可以》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這個故事太適合男寶寶了。在每個男寶寶身上,每天都會上演著大衛的故事。有人說,寶寶跟大衛學壞了,其實不是,是作者太了解男孩子了,才會把男寶寶的壞習慣歸納得這麼齊全這麼形象。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糾正他們的這些行為。

大寶出生以後,我做了個公眾號,就是為了給寶寶講故事。《大衛.不可以》是我們講的第1個故事。寶寶一直經常聽這個故事,現在已經5歲了,還是愛聽這個故事,愛看這個繪本。

3,選繪畫質量高的繪本

出色的繪本,繪畫精緻。讓孩子愛不釋手,吸引力極強。

比如《鴨子騎車記》

這也是我家寶寶特別喜歡的一本書,那時寶寶才一歲多。買來以後寶寶也是愛不釋手。的確,就是大人看到這本書,也會喜愛的。直到現在,寶寶5歲了,還是愛看愛聽。

這本書畫技很高非常精湛。

就說封面吧:藍天、白雲、一輛紅色的自行車和一隻白色的鴨子。色彩鮮明而又柔和,鴨子蹬在車上,一隻手扶著車把,另一隻手在揮舞著,眼睛很有神的望著遠方,幾條美麗的彩帶在車把上隨風飄動。

這個封面可以給寶寶講兩分多鐘呢,講色彩講動作講線條。簡潔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真是大師級的作品。

再看鴨子遇到狗的時候,鴨子騎著車,俯下身子,眼睛看著狗,張著嘴和狗說話,狗在快速地奔跑,跑得揚起了兩隻後腿,抬著頭和鴨子的眼睛四目相對。狗毛的顏色不是一色的黑,而是漸變的。畫得太傳神了。精品!

第二,怎樣讓讀繪本變成講故事或者玩兒故事。

比如《貝爾熊生病了》

我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讀這個繪本。繪本講的是冬天的故事。北風呼嘯,落葉紛飛。就模仿北風呼嘯的聲音,讓孩子感覺到,北風呼嘯的聲音是多麼悽厲。

講貝爾熊生病了的時候,就模仿他生病說話的聲音,有氣無力的。

這樣,第一次給寶寶講這個故事,寶寶就完全入境,甚至說入戲了。隨著北風的呼嘯、隨著貝爾熊的難過和歡樂,表情不斷地變化。

而且在講的過程中,還要和他互動,幾乎是講所有的故事,都要和寶寶互動。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先來問他,這是一個什麼季節的故事呢?他說,冬天的故事。你怎麼知道是冬天的故事呢?他說,很大的風啊,問他,你怎麼知道很大的風啊?他說,那個樹葉都刮來刮去的飄起來了,飛起來了。

然後,他就站起來,用小胳臂上下地晃動著,全身也跟著晃動著,表示那個風特別大,葉子落下來了。

《拔蘿蔔》的故事也是我們玩得很好的一個故事。

我先對著繪本,給他抑揚頓挫地讀,然後,再放著我的錄音,我們兩個一起玩兒,尤其是那個老爺爺喊老奶奶,老婆子,快來吧!那個老奶奶就說,來了來了了。顫顫巍巍的聲音。

然後就是拔蘿蔔,拔呀拔呀!他在前面,我在後面,我摟著他的腰,就一起拔,拔出來了,兩個人都摔倒在地上哈哈大笑,特別有意思。

這就把讀繪本,變成了講故事,玩兒故事。

第三,怎樣讓一個故事,獲得多重效果?

這個多重效果指的是,講一個繪本,要從內容意義上,從繪畫色彩上,從字詞的學習上。都能有作用,這是最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多重效果。

比如說《勇敢的小花豬》,小花豬,從體型上比大棕熊要小很多,形象上是一大一小,氣勢上,也是一強一弱。

在講的時候,就要充分的把小花豬的柔弱無力和大棕熊的彪悍,這個對比講出來。更要把小花豬勇於反抗、不怕強勢的精神講出來。

尤其是現在,我們知道校園欺凌這個現象是很嚴重的,遇到那種情況,孩子應該怎麼辦?

小花豬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應有態度。當然在講的時候,不要生拉硬拽的去聯繫現實,但是家長心裡有數,實際上就是要教給孩子一種勇氣。

這是從內容上,我們收到的效果。

上面我們說的,《鴨子騎車記》,就是從色彩上,讓孩子去感知美。

《拔蘿蔔》的故事。有重點的突出動詞,比如拔,跑,抬,抱,推等等。這些在小學的時候,才要學習的動詞,我們在兩歲多講繪本的時候,就講到了。並且讓孩子充分的體會到了這些詞的意思。

總之,繪本兒是兒童成長中一定要接觸到的。讀繪本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做的功課。

讀好了繪本,玩兒好了繪本。會極大地調動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學到許多的知識。

所謂事半功倍,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寧老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謝謝


相關焦點

  • 給孩子每天晚上講一個故事聽
    眼看著我家二寶就要上學了,所以讓孩子每天晚上形成規律,早早的睡覺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給孩子每天晚上講一個故事,就是讓孩子聽我的故事伴她入夢,其實我家二寶還是挺喜歡聽故事的,所以我特地給她買了一本厚厚的故事書,這樣保證每天晚上都能給他講一個故事聽。
  • 孩子,發明一個故事給你聽
    我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聽故事、看故事,當然偶爾也會自己講故事、甚至「發明」一個大故事,並講給孩子聽。 對於家長來說,不是因為會講故事才要講故事,而是因為當你全身心投入其中時,講故事就是一種愛的交流!而今年的疫情,讓所有人都經歷了一個史上最漫長的寒假,不論學生還是家長。而我也因此開始了一次天天睡前給孩子講故事的特別假期。
  • 【就地過年】故事------《愛講故事的孩子》
    愛講故事的孩子年前,「燕子姐姐」碰到了一件讓她有點想不通的事,有一個說話結巴的孩子,非得跟她學講故事。燕子姐姐是銅鑼灣故事培訓班的一位老師,也是縣民間文藝家協會的秘書長。開始幾堂課,大家圍坐一團,主要是介紹講故事的技巧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接著燕子向孩子們推薦了幾個適合過年期間講的故事,邊示範邊讓他們一個接一個坐在位置上講。輪到軍軍的時候,燕子突然發現這個孩子說話有點結巴,加上一緊張,竟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下來。其他孩子馬上「轟」地一下笑了起來,軍軍的一張臉瞬間漲得通紅。
  • 老師建議:這樣講故事孩子更聰明
    經常有家長朋友諮詢:我很注重孩子的早期閱讀。可是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還是不強,這是怎麼一回事?我問:那你是怎麼給孩子講故事的呢?我每天至少花半個小時給孩子讀繪本呀。可是我認為光是家長講,孩子聽是遠遠不夠的。那怎樣做,孩子才更聰明呢?下面我將結合我的工作經驗,簡要地跟大家聊一聊。
  • 牛津大學出版社調查顯示: 睡前聽父母講故事的孩子更愛讀書
    父母過早停止給孩子講睡前故事,不利於培養孩子的讀寫能力,而睡前聽父母講故事的孩子更愛讀書 牛津大學出版社對1000名7~11歲的做了調查
  • 如何給寶寶講睡前故事?父母學會這些方法,孩子越聽越聰明
    有一天,她在森林裡探險,發現一個金黃色的、又大又圓的怪東西。這是什麼呀?它從哪裡來……」我打開故事書,繪聲繪色地讀起來,女兒聽得津津有味,讀到生動有趣的情節,女兒說:「媽媽,停下來,這裡再讀一遍!」我根據她的要求,又重新讀了一次。讀完後,我溫柔地說:「好了,故事講完了,我們準備睡覺,好嗎?」女兒開心地說:「好,媽媽,我愛你,晚安!」
  • 告訴孩子,講故事這樣做會更有趣
    那是我讀高中時,班上有一位來自農村的同學,長得比較老相,我便惡作劇地用毛筆在他的課桌上寫了一行字:「某某同學,祝你安度晚年!」結果我被班主任老師公開嚴厲批評,讓我羞愧了很久。我通過這些故事,告訴學生們:「沒有人不犯錯誤,人總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們聽我小時候的故事覺得特別有趣,因而我自然而然的教育也特別有效。第二,要自然切入。
  • 用「西方教育模式」講童話,讓故事更有「教育意義」,孩子更愛聽
    孩子的理解能力並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後天的鍛鍊和培養才能夠提升。而童話故事就是一個比較好的載體。多聽童話故事,讓孩子愛上閱讀,對孩子的理解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都有較大的幫助。所以說給孩子講童話故事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很多父母只是把童話故事當作為孩子無聊時消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
  • 講故事能開發孩子的智力?掌握5個技巧,讓孩子愛上聽故事
    聽故事還可以幫助孩子學習語言,提高注意力,增強孩子的記憶力,鍛鍊思維和發展想像力。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哲理,一個好的故事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故事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和個性的塑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 自閉症家庭幹預:你還在總給孩子講道理嗎?講一個好故事更有用!
    「社交故事」是自閉症幹預的常見方法之一,即通過語言文字和圖畫來描述某個特定的社交情景,用小故事的形式,從自閉症兒童的角度出發,帶出一些有社交意義的提示。大部分自閉症兒童在視覺型學習上更具優勢,因此通過社交故事的形式來鍛鍊他們的社交技能是非常有效的方式。社交故事可以教會自閉症兒童一些社交規則,幫助孩子理解社交概念或社交情景,減少焦慮煩躁的情緒,提供恰當的社交示範。
  • 為什麼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講故事有哪些方法和技巧?
    孩子喜歡聽故事,可以說是天性使然,裡面包含著孩子對未來的探索和思考。好的故事有什麼魅力呢?我們先來一起聽一個故事。在《一千零一夜》裡面,有一個故事講了這本書的由來。從前,有一個國王,因為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和挫折,從此拋棄了感情,變成了一個暴君。
  • 給孩子講故事,你怕了嗎?
    大多低幼繪本的故事情節會以重複的模式來創設,簡單的重複句式伴隨畫面內容的升級而碰撞出的衝突會產生喜劇效果,往往讓孩子看得哈哈大笑,而我們講故事時語言的節奏也大大影響著這個喜劇效果。,故事的精彩需要我們用自己的方式傳達給孩子,親子共讀更應該是一種親子互動,而有了互動,孩子自然就會覺得有趣,就像做冰激凌的人在給顧客遞冰激凌時會加一些開玩笑的互動,是一個道理。
  • 孩子不願意聽媽媽講故事?抓住這4點,做會講故事的媽媽
    2-6歲的孩子是沒有閱讀能力的,所以很多孩子都會纏著媽媽給自己講故事聽,他們想要不一樣的世界。媽媽多給孩子講故事能讓孩子心情愉悅,還可以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想想就覺得是很溫馨的畫面。出現這樣的畫面,還真是很搞笑呢,媽媽可能沒有掌握講故事的正確打開方式哦,那就一起來看看怎麼樣講故事,孩子更愛聽吧~選對內容媽媽如果發現自己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孩子跑走了或者是睡著了,那就要看一下自己講的故事是不是寶寶喜歡聽的呢,如果孩子不喜歡聽,當然就不會再繼續聽下去啦!
  • 用一種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引導孩子學習
    在指導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們往往絞盡腦汁,軟硬兼施,卻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實際上,聰明的父母總有讓孩子更好學習的方法,比如講故事和卡片遊戲。在講述故事的方式上,金嫂認為最好選擇父母講孩子聽的方式,同時培養孩子傾聽的習慣,假如能在講解故事的同時,一邊講一邊隨機讓孩子創編故事情節,就更加完善了,因為這樣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還可以鍛鍊他的思維發散力,激發想像力。
  • 這樣給孩子講故事,勝過100個好老師
    為此,我曾諮詢我們的育兒專家,研究了世界各地的育兒妙招,並寫過相關的文章,借用其中提供的方法:《育兒潛規則:原來這樣說話,孩子才願意聽!》不過,那種解決方案,需要學習一段時間,才會產生明顯的作用。後來,我發現了一個立竿見影的方法。
  • 孩子每天睡前要聽故事,但你真的會講故事嗎?
    我們常常會在電視劇中看到這樣一幕場景:父母坐在床邊,手裡捧著書本,聲情並茂地給孩子講起了故事。待孩子慢慢睡著後,父母再輕輕放下書本,幫孩子捏好被角,關上燈慢慢離開……這樣一幕場景讓人感到溫馨又熟悉。即便是在各種聽書APP、視頻APP層出不窮的今天,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教育的重視,還是選擇了自己給孩子講睡前小故事。
  • 怎樣給孩子講一個甜蜜的睡前故事
    怎樣給幼兒講故事?幼兒喜歡聽各種類型的故事,尤其是媽媽給孩子講故事,孩子們更是愛聽。這樣能使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真實性。比如可以講一講孩子出生前後的事情,講一講孩子的哥姐們的滑稽逗趣的事,講一講爸爸和媽媽童年發生的事,這一切,既好講又使孩子百聽不厭。第二,可以用孩子平時非常喜愛的玩具做故事的主角,這樣編出來的故事就是童話故事。孩子對童話故事是極願意聽的。
  • 為什麼每次給孩子講道理他都聽不進去——做一個會講故事的媽媽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次,不要亂扔東西,你再這樣,媽媽就不喜歡了。」「寶寶,我要去上班,你要再鬧了,媽媽上班快遲到。乖,聽話,不哭。」「你怎麼又打媽媽?一點都不乖。」生活中,常常因為教育孩子,而變得焦頭爛額。為什麼天天給他講道理,天天告訴他該怎麼做,但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聽,還哭鬧不止呢?
  • #「閃光時刻」主題徵文 二期#怎樣講故事?才算給孩子講個好故事
    而五、六歲的孩子,家長可以選擇一些稍微複雜的神話故事,寶寶會特別喜歡聽的。二、而且,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不要沒點感情色彩地乾巴巴地給寶寶念故事,而是語言要形象生動,使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同時要做到,用不同的語氣語調來給寶寶講故事,會有不同的效果。
  • 會講故事的孩子邏輯性更高,想孩子講好故事,「故事地圖」能幫忙
    很多家長為了培養孩子的邏輯,都會選擇讓孩子去講故事,但是卻忽略了一點,用"故事地圖"幫助孩子更有邏輯性地講好一個故事。故事地圖是什麼?故事地圖分為五個部分:(1)故事講的是什麼事情?(2)故事裡面的主要人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