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幼兒講故事,是每位爸媽的必修課。看到很多爸媽講故事,就是拿著繪本給孩子念,有的念得快,有的念得慢,有的感情充沛,有的平淡無奇。其實說是講故事,充其量就是讀繪本。
我陪寶寶上樂高課的時候。有一位家長帶著兩個孩子。上完了課,這位爸爸一定要在那裡面給孩子們讀繪本,聲音很大,以至於很多家長對他側目而視,他是一句一頓,自顧自的在那兒大聲念繪本。說實話,聽者只覺得那是噪音。這種大聲的、自顧自的沒有抑揚頓挫地念,對於孩子來說,也不會有什麼有益的收穫。
怎樣把讀繪本變成真的講故事,而且讓你的一個故事有多重效果呢?聽我道來。
一、選擇繪本是關鍵
市場上的繪本多如牛毛,家長在選的時候,常常是眼花繚亂。在這種魚龍混雜的情況下,家長必須有一雙銳利的眼睛。去觀察,挑選好的繪本。什麼對你的孩子來說是好的繪本呢?
1、一定要選適合自己孩子年齡的繪本
不少繪本在封面上,比較明確的標明了,適合幾歲的孩子閱讀,這是一種很負責任的做法,而不是為了單純的把書賣出去。
比如說,《小豬佩奇》出了許多本,在每一本書的封面,都標上了適合哪一個年齡段的孩子來閱讀。比如說「小小班」。家長不用費力,不用看內容,就知道是不是適合自己孩子的年齡段。
但是多數繪本都沒有這樣的標註,導致家長看到封面很漂亮,就把他買回來了。或在網上就下單了。
買回來一看,並不適合自己的孩子閱讀。要麼就是孩子的年齡不合適,要麼就是孩子的個性不合適,要麼就是語言過於生澀,孩子還不能理解。
我家的幾乎全部食品用品都是網上購物,唯獨寶寶的繪本,我們一定要到書店自己一本一本地反覆挑選。
孩子成長的階段性很強。每一段的時間都很短,如果這段時間,沒有選對繪本。那麼在他這段成長期裡,他就沒有到讀適合他的繪本。這是很遺憾的事情。
2,選內容質量高的繪本
在內容這個方面好的繪本,首先要適合兒童,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
現在不少繪本過於成人化,有的繪本說教太多。說教和理論的內容並不適合兒童。這種繪本不能買。
還有的繪本,內容上不夠細膩,線條很粗。給兒童看的繪本,應該是內容極為細膩的,細節上下足功夫。它是由細節組成的,而不是由說教組成的。
《大衛.不可以》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
這個故事太適合男寶寶了。在每個男寶寶身上,每天都會上演著大衛的故事。有人說,寶寶跟大衛學壞了,其實不是,是作者太了解男孩子了,才會把男寶寶的壞習慣歸納得這麼齊全這麼形象。而我們要做的,是不斷地糾正他們的這些行為。
大寶出生以後,我做了個公眾號,就是為了給寶寶講故事。《大衛.不可以》是我們講的第1個故事。寶寶一直經常聽這個故事,現在已經5歲了,還是愛聽這個故事,愛看這個繪本。
3,選繪畫質量高的繪本
出色的繪本,繪畫精緻。讓孩子愛不釋手,吸引力極強。
比如《鴨子騎車記》
這也是我家寶寶特別喜歡的一本書,那時寶寶才一歲多。買來以後寶寶也是愛不釋手。的確,就是大人看到這本書,也會喜愛的。直到現在,寶寶5歲了,還是愛看愛聽。
這本書畫技很高非常精湛。
就說封面吧:藍天、白雲、一輛紅色的自行車和一隻白色的鴨子。色彩鮮明而又柔和,鴨子蹬在車上,一隻手扶著車把,另一隻手在揮舞著,眼睛很有神的望著遠方,幾條美麗的彩帶在車把上隨風飄動。
這個封面可以給寶寶講兩分多鐘呢,講色彩講動作講線條。簡潔的畫面給讀者留下了豐富的想像空間。
真是大師級的作品。
再看鴨子遇到狗的時候,鴨子騎著車,俯下身子,眼睛看著狗,張著嘴和狗說話,狗在快速地奔跑,跑得揚起了兩隻後腿,抬著頭和鴨子的眼睛四目相對。狗毛的顏色不是一色的黑,而是漸變的。畫得太傳神了。精品!
第二,怎樣讓讀繪本變成講故事或者玩兒故事。
比如《貝爾熊生病了》
我用抑揚頓挫的聲音讀這個繪本。繪本講的是冬天的故事。北風呼嘯,落葉紛飛。就模仿北風呼嘯的聲音,讓孩子感覺到,北風呼嘯的聲音是多麼悽厲。
講貝爾熊生病了的時候,就模仿他生病說話的聲音,有氣無力的。
這樣,第一次給寶寶講這個故事,寶寶就完全入境,甚至說入戲了。隨著北風的呼嘯、隨著貝爾熊的難過和歡樂,表情不斷地變化。
而且在講的過程中,還要和他互動,幾乎是講所有的故事,都要和寶寶互動。講這個故事的時候。我先來問他,這是一個什麼季節的故事呢?他說,冬天的故事。你怎麼知道是冬天的故事呢?他說,很大的風啊,問他,你怎麼知道很大的風啊?他說,那個樹葉都刮來刮去的飄起來了,飛起來了。
然後,他就站起來,用小胳臂上下地晃動著,全身也跟著晃動著,表示那個風特別大,葉子落下來了。
《拔蘿蔔》的故事也是我們玩得很好的一個故事。
我先對著繪本,給他抑揚頓挫地讀,然後,再放著我的錄音,我們兩個一起玩兒,尤其是那個老爺爺喊老奶奶,老婆子,快來吧!那個老奶奶就說,來了來了了。顫顫巍巍的聲音。
然後就是拔蘿蔔,拔呀拔呀!他在前面,我在後面,我摟著他的腰,就一起拔,拔出來了,兩個人都摔倒在地上哈哈大笑,特別有意思。
這就把讀繪本,變成了講故事,玩兒故事。
第三,怎樣讓一個故事,獲得多重效果?
這個多重效果指的是,講一個繪本,要從內容意義上,從繪畫色彩上,從字詞的學習上。都能有作用,這是最理想的效果也就是多重效果。
比如說《勇敢的小花豬》,小花豬,從體型上比大棕熊要小很多,形象上是一大一小,氣勢上,也是一強一弱。
在講的時候,就要充分的把小花豬的柔弱無力和大棕熊的彪悍,這個對比講出來。更要把小花豬勇於反抗、不怕強勢的精神講出來。
尤其是現在,我們知道校園欺凌這個現象是很嚴重的,遇到那種情況,孩子應該怎麼辦?
小花豬的故事就告訴了我們應有態度。當然在講的時候,不要生拉硬拽的去聯繫現實,但是家長心裡有數,實際上就是要教給孩子一種勇氣。
這是從內容上,我們收到的效果。
上面我們說的,《鴨子騎車記》,就是從色彩上,讓孩子去感知美。
《拔蘿蔔》的故事。有重點的突出動詞,比如拔,跑,抬,抱,推等等。這些在小學的時候,才要學習的動詞,我們在兩歲多講繪本的時候,就講到了。並且讓孩子充分的體會到了這些詞的意思。
總之,繪本兒是兒童成長中一定要接觸到的。讀繪本是爸爸媽媽一定要做的功課。
讀好了繪本,玩兒好了繪本。會極大地調動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學到許多的知識。
所謂事半功倍,就是這個道理。
我是寧老師,育兒路上,與你同行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