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不得不說,時間過得是真快,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8月份,明天就要立秋了,立秋的到來,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會一天天的轉涼,而隨著季節和氣溫的變化,人們的飲食習慣也應做相應的調整,因為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所以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自古就有秋天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的說法,因此立秋以後我們要儘可能的去選擇一些具備清肺潤肺的食材,比如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梨,山藥,銀耳等等,但其實除了這些食材以外,還有很多其它食材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就比如咱們今天要說的這種食材,它就是荸薺,也叫馬蹄、水慄、烏芋、菩薺等等,大家一定並不陌生,作為原產於我國的一種水中蔬菜,荸薺雖然外表看起來並不討喜,但是卻肉質潔白,吃起來味甜多汁,清脆可口,香味濃鬱,特別的美味好吃,而且荸薺既可做水果生吃,又可做蔬菜食用,非常的不錯。
除了吃起來足夠的美味好吃以外,荸薺的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不錯,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胡蘿蔔素,膳食纖維,鈣,磷,鐵,鉀,鎂,鈉,各種維生素等多種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營養非常的全面均衡,其中荸薺鉀的含量非常的高,達到了每百克306毫克左右,雖然不是所有食材中最高的,卻也算得上是排名比較靠前的一種,要遠高於一般的常見蔬菜,另外最值得一提的是,荸薺中的磷的含量幾乎是所有莖類蔬菜中最高的。而且荸薺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自古就是一種不可多得的藥食兩用食材,具有生津潤肺,化痰利腸,清熱瀉火等多種功效和好處,尤其適合立秋前後去吃,就是因為這樣,自古以來荸薺都有著「地下雪梨」和「江南人參」,以及「潤肺之果」等多種美譽,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追捧,至於荸薺的吃法,也是非常的多樣,不但可以直接生吃,還可以炒著吃,煲湯,做成糖水等等都是非常的不錯,幾乎可以適用於任何一種烹飪方式,也幾乎可以和任何一種食材一起搭配。
但是我家吃荸薺的做法就有些特別,我平時比較喜歡把荸薺和豬肉,雞蛋一起搭配做成餡料包餃子去吃,吃起來特別的好吃,要比韭菜餡餃子還香,另外大家都知道,秋季飲食一直還有些「貼秋膘」的說法,而豬肉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肉類,不但價格便宜實惠,而且營養價值也是非常的不錯,一直都是我們生活中上桌率最高的一種食材,所以荸薺和豬肉一起搭配包餃子,不僅可以營養加倍,並且荸薺味甜多汁,清脆可口,還可以豐富餡料的口感,以及解膩提鮮,起到互補的作用,所以我家每年立秋前後必吃一次荸薺餃子,全家人都特別的愛吃,那麼接下來我就把這道做法入料都特別簡單的荸薺餃子的做法呈現給大家,喜歡的朋友一起來學習一下吧,尤其是立秋前後,要常吃一些荸薺,不但可以補充營養,而且它是菜也是藥,還能清肺化痰,潤肺養肺,好了,咱們廢話少說,直接進入正題。
需要的食材和配料:荸薺半斤,豬肉200克,雞蛋1個,鹽2勺,醬油3勺,香油1勺,花生油1勺,十三香適量。
具體做法和步驟:
第一步:先揉一塊麵團,用量隨自家食用量來調整。涼水揉面即可,水量是麵粉量的55%左右,不軟不硬,揉成團後蒙保鮮膜或者蓋蓋子20分鐘左右,柔軟而滋潤。
第二步:荸薺去泥土,洗淨,一定洗淨再削皮,荸薺生長環境利於寄生蟲生長,所以一定要洗淨再削皮,削完皮後放鍋中煮熟。
第三步:荸薺煮熟以後,放入料理機打碎,或切薄片,再切細絲,最後切末。
第四步:豬肉餡中倒適量生抽、鹽調味,醬油調色,將大蔥末、薑末和雞蛋放入肉餡中,再多次少量倒涼水混合均勻成稠糊糊狀,放一旁靜置;加水可使肉餡多汁、香嫩;隨後再把荸薺末入肉餡盆中,再次混合均勻。
第五步:餳好的麵團放在案板上,搓長條、切劑子、擀圓皮,包入適量餡成可愛的餃子。全部餃子包好了,臨完成之前可燒一鍋水,包好後中直接入開水鍋中煮熟,準備吃嘍。
小貼士:此餡清爽清香,所以醬油可放可不放,生抽主要是用來調味的;如果想保持荸薺白,可放蠔油代替生抽和醬油,而且煮餃子的 時候,要用鍋鏟沿著鍋邊上逆時針攪動,防止餃子粘底。煮餃子的水儘量多些,要等水滾開的時候再下入餃子,煮餃子的水裡放少許鹽,也是為了防止餃子粘鍋。另外在挑選荸薺時,要選擇色洋紫紅、頂芽較短的荸薺是比較健康的。而且這樣的荸薺皮薄、肉細、汁多、味甜、爽脆、無渣。同時在挑選荸薺的時候要注意,首先優質的荸薺皮薄,色澤鮮豔呈紫紅色,肉嫩多汁,清甜適口,吃起來味道非常好,是和水果很相似的,還有一些荸薺的皮稍厚,紫黑色,肉質爽脆,甜味略淡,宜煮食或切片配炒。立秋前後必吃,是菜也是藥,用來包餃子比韭菜還香,還能清肺化痰,以上就是荸薺餃子的詳細做法,喜歡的朋友趕緊試一試吧,如果你也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