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錯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

2020-09-14 中寨哥

有一句話說的好,你現在少走的路,以後總是要還的。莎士比亞曾經說過,好人都是一種錯誤中走過來的。

人其實都在錯誤中成長。人從小時候走路摔倒。大一點削水果,刀傷到手。不注意保管財物而丟失。到考試的時候做錯的試題。到參加工作或者剛學會投資的時候被騙的經歷。再到公司新員工試錯的成本和代價。這些都會讓孩子體會到錯誤或失敗,這些會成為人成長的沃土。

有時我們好說歹說,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其實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在可控的範圍內讓小孩碰碰壁也是可以的。如叫小孩玩炭火,孩子不願意聽,當小孩不小心被火燙到的時候,他認識到火的威力,下次對火他就防著點了。讓小孩切菜,孩子不小心傷到手,下次用刀他就會注意點了。孩子適當的碰壁之後,可能會更好的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他也會逐漸認識到,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其實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不斷犯錯和糾錯的過程。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出錯不犯錯,這是不可能,也是不人道的行為。

當孩子做錯了某件事的時候,其實大多數孩子心裡是清楚了的。這時候不應該嘮叨和指責,而是應該站出來引導和指導,告訴他的經驗和方法,避免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不給孩子去做事的機會,那麼孩子又怎麼學會呢?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孩子該經歷的一定讓孩子經歷,該犯的錯誤,讓孩子犯一下。很多的事情不是我們講大道理就能代替的。成長的路上,孩子不認可的事情,讓他吃點苦頭。讓他嘗一下失敗的滋味,他才能相信你說的話是正確的。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庇護孩子一時,卻不能庇護孩子一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讓孩子經歷一些風雨,允許孩子犯錯,並且告訴他,從中吸取經驗教訓,這樣孩子會成長得更好。

(部分圖片參考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
    儘管孩子的理解沒有引申得太深入,但是相信通過一次次的體驗,孩子的解決能力會日趨成熟。那麼如何讓孩子的犯錯成為學習的機會?1、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德雷克斯說過:「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
  • 《陪孩子終身成長》允許孩子「犯錯」:3招幫助孩子擁有成長思維
    這個時候,家長也顧不上如何與孩子溝通,上來就對孩子劈頭蓋臉的一頓責罵,甚至是懲罰。孩子犯錯誤真的有那麼可怕嗎?當我看完樊登老師的《陪孩子終身成長》這本書後,我發現,面對孩子的錯誤,我們完全可以改變心態。「犯錯」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壞事。
  • 孩子犯錯,打罵效果差,有啥招能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呢
    那我們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就拿孩子犯錯這事舉例。孩子犯錯,我們做的事是希望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同時減少這個錯誤對我們的不良影響。1、接納和平復自己負面情緒大家都有這種體驗,當負面情緒上來的時候,大腦幾乎是停止思考的。
  • 面對孩子頻繁的犯錯,家長的態度很關鍵,這樣引導幫孩子更好成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一個最常遇到的問題,那就是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不知所措,甚至很多時候被孩子的小錯而弄得不知所措,雖然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可每個家長也不希望孩子的小錯誤逐漸放大,最後演變成大的錯誤,可有的時候,犯錯也是必經之路。
  • 孩子偷東西屢教不改:改正錯誤,還需先讓孩子學會為錯誤買單
    而打罵的教育方式,是給孩子在偷東西所產生的羞恥上,帶來再次的傷害,孩子難免變本加厲。爸爸想讓孩子改正偷東西的行為,需要讓他學會為行為負責。那麼,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學會負責呢?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借著每次犯錯的機會,讓他學習擔當。
  • 孩子犯錯先別批評,8個問題讓孩子知錯就改
    其實孩子犯錯是成長過程中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為成長本身就是在錯誤中學習的蛻變過程。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要立馬批評,問這個幾個問題讓孩子在錯誤中成長。一、發生了什麼情況?孩子犯錯之後如果父母劈頭蓋臉一頓批評,孩子會覺得很委屈,然後不願意跟父母交流。詢問孩子發生了什麼,能夠讓孩子有機會闡述事件的過程,知道孩子在發生這件事的時候心理想法和事情本身的原委。
  • 孩子被親爸帶到墳地罰站:錯誤的懲罰比孩子犯錯更可怕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們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父母的第一反應總是生氣,接著就是各種各樣的懲罰。02比犯錯更可怕的,是錯誤的懲罰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中,如果父母對待孩子的錯誤過於緊張,會讓孩子越來越害怕犯錯誤,犯錯後也會想辦法掩蓋真相、逃避責任。
  • 孩子犯錯只能懲罰嗎?不,掌握7個技巧,孩子不再受罰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犯很多錯,換句話說,孩子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可能有些寶媽奶爸不認同了,孩子怎麼可能在錯誤中成長的呢?,自然少不了犯錯,只是有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犯錯少,有些孩子犯錯多。孩子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同一件事犯了無數次錯還在犯。這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是孩子真的做不到嗎?還是我們在孩子犯錯時的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不妥?
  • 孩子犯錯,父母的態度決定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身體尚未發育完全,心智不夠成熟時,無可避免的會犯各種錯誤,而父母對孩子犯錯的態度和處理方式,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需要學會這些做法:傾聽孩子的想法部分父母在孩子犯錯後,會不分青紅皂白臭罵甚至痛打一頓孩子,當時覺得很解氣,但是對孩子的成長傷害大於錯誤本身。
  • 把犯錯的機會還給孩子
    沒有經歷過任何挫折,沒在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得到完善與成長的孩子,到最後會留下很多沒有及時解決和消化的問題,這些問題會在某一時間鋪天蓋地而來,以至於他們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而那些從小父母就給予自由空間和犯錯機會的孩子,早已經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成長和獨立起來。
  • 放手讓孩子去犯錯,是孩子快速成長的秘訣
    錯誤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長輩必須給予立即糾正的,如不講衛生欺負弱小,不懂得愛護公物等,另一種是孩子能夠自己糾正的,比如如何適應環境生活挫折,對於這樣的錯誤,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犯,因為還在不斷犯錯的過程中,往往可以不斷的改正錯誤,這是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假如不給孩子提供這樣的機會,他們會變得懶惰,不敢嘗試或者是依賴於父母,更重要的一點是孩子不犯錯就不知道什麼才是錯
  • 孩子犯錯是好事?了解「有效失敗」,讓錯誤成為寶寶成長的催化劑
    總有家長反饋,自家孩子總是大錯小錯不斷,對於孩子的錯誤自己很難把控住情緒,許多次在心裡告訴自己要平心靜氣的教育孩子,但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總是讓他惱火不已。以至於總是批評孩子,造成親子關係越發緊張。也有一部分家長卻恰恰相反,害怕自己過於嚴厲傷害到孩子,所以總是對孩子多加包容,對於孩子的小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對於大錯誤就進行說理教育。可是孩子的犯錯率好像不降反升了。
  • 犯錯,其實是孩子的另一種「成長」
    當孩子不再需要承受來自父母的責備和痛苦的時候,也就不再需要將情緒宣洩給他人了。因此,我們應該把「錯誤」的觀念剔除,不要把孩子的錯誤看成是故意為之,因為錯誤是人成長、學習和成為真實自我過程中難以避免的一環。
  • 孩子犯錯時 聰明家長這樣教育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孩子犯錯了,家長不管三七二十一,當眾打罵一頓,把孩子打得大哭,巴拉巴拉教育了一番,等會孩子哭停了就又好聲好氣地哄。  孩子犯錯,爸爸媽媽適當懲罰沒毛病,但是當眾懲罰該不該呢?PCbaby首席育兒導師凌燕子強烈表示:不建議!因為雖然當眾打罵教育,孩子會害怕收斂,但是隨著而來的是負面影響可能會跟隨孩子一生。
  • 不怕犯錯,學會在錯誤中成長
    在工作中,很多人都非常害怕犯錯,一方面是覺得犯錯很丟臉,一方面是不想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可俗話說得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即便一個人再聰明、再能幹、再思慮周全,也難免有犯錯的時候。所以,我們要學會調整心態,不要害怕犯錯。英國著名文豪王爾德說過:「經驗是每個人給自己所犯的錯誤取的名字。」
  • 孩子犯了錯誤你會打罵嗎?看看比爾蓋茨教育孩子的方法
    忠誠型的人為了保護自己的理想會做到絕對忠誠、服從,避免任何的犯錯行為,甚至連自己有犯錯的想法都害怕,也怕別人犯錯會影響他。由於害怕犯錯,所以他們總是小心謹慎,但一旦犯錯他們就會把錯推到別人身上,以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在生活中,犯錯後,如果只想到推諉和逃避責任,只會讓錯誤像高利息債務一樣,越滾越大,最終成為橫亙在我們人生路途前的一座大山。一個周末的上午,比爾·蓋茨正在書房看一份資料,猛然聽見廚房裡「桌球」一聲,好像有什麼東西摔在地上了。
  • 孩子犯錯不可怕,怕的是父母粗暴教育,每次犯錯都是孩子成長機會
    ,在正確的引導下,每次犯錯對於孩子都是一次學習的機會。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待錯誤的態度。當父母面對孩子犯錯,經常粗暴的指責、辱罵、懲罰,很有可能引導他走向兩個極端:一是害怕犯錯,於是變得不敢探索、不敢嘗試。
  • 最失敗的教育是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
    其實,「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把「犯錯」妖魔化,而讓孩子失去犯錯的勇氣,同時失去成長的機會。,幫助他在犯錯中成長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聰明,十全十美,希望他們永遠做一個乖孩子。比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以前歷經了無數次失敗,也可以說是犯了無數個錯誤,才使他最終「悟」出了「鎢絲」的價值和作用,從而發明了電燈。犯錯是在所難免的,父母應給予孩子犯錯的權利,幫助他在犯錯中成長。
  • 孩子屢次犯錯,父母該怎麼處理,方法很重要
    作父母的人會發現,孩子越長大就越不聽話,越容易犯錯誤。這是讓很多家長都頭痛的事情。例如孩子經常拆壞家裡電器,把家裡弄得亂七八糟,或者上學的時候把別人家孩子給打了,闖禍了。孩子犯錯的事情太多,數都數不過來。
  • 孩子犯錯後,第一句話最關鍵……
    這個「錯誤」很高級。在古代,父母的名字是不能寫對的,必須寫錯,這個叫「避諱」。明天你去跟老師解釋,請老師把錯字扣掉的分數還給你。果然,孩子聽了面色逐漸「陰轉晴天」,後來的考試中,再也沒有將「登」字寫錯過。 孩子犯錯時,父母的態度決定了把孩子帶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