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情況下,閱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漫遊式閱讀;一種是結果導向式閱讀。
漫遊式閱讀是指沒有具體目的地去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是需要進行大量閱讀的。簡單來說,如果閱讀量是巨大的,那麼漫遊式閱讀是可以幫助我們搜刮到有用的信息。
結果導向式閱讀是指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相關閱讀,這種閱讀方式需要我們尋找到該主題裡最有代表性的書籍,形成一個框架,通過閱讀不斷完善整個知識體系。
漫遊式閱讀可以看到之前沒有接觸過的觀點和靈感;結果導向式閱讀是預先設置了框架,可以順藤摸瓜找到框架裡的信息進行閱讀。看似是兩種完全相反的路徑,但其實無孰優孰劣,二者都是閱讀時必要的途徑,很多情況下需要我們結合起來一起使用。
結果導向式閱讀會帶來相當程度上的思維局限和束縛,我們可能會受限於自己的信息儲備,不知道去哪兒找到足夠的信息,有時候甚至很難跳脫出自己已有的認知範圍,無法找到不同角度的信息。這個時候可以利用漫遊式閱讀就有可能讓我們找到在閱讀的時候,回想起某些之前積累的素材,然後按圖索驥,集中找到更多與這一主題相關的東西。
閱讀真的需要用所謂世俗的意義去概括它嗎?有的人會說:「我就是樂意不為任何目的地去讀書,只是單純享受閱讀的體驗。」 在我看來,「閱讀的體驗」、「沉浸於其中的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目的。如果我們刨除功利這個附加負面色彩的詞語,我們依然可以說體驗式閱讀是帶有功利性的。
一個明確的目的能夠讓我們用最快速的方式獲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去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閱讀也不例外。
閱讀需要不同的方式。如果以相同的閱讀速度、相同的閱讀方法去讀任何一本書,是很吃虧的。我們要時刻記住自己的目的,是消遣體驗,還是為我所用。然後再用不同的方法和速度,對待不同的書以及書中的不同段落。
在讀書之前,好好想一想,讀這本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為了體驗閱讀,那就不用計較速度,不用管方法是否高效,不用想記不記得住,儘管去讀就好了。
如果不是為了體驗閱讀,那麼就是為了實質性的用處,那麼就不要太在乎自己是否理解整本書,而是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對自己有用的信息。讀完一本書絕對不是功利式閱讀的目的,有的書真的不需要整本書一字不漏閱讀完,有的書甚至不值得逐字逐句讀完。記住,在閱讀的時候要時刻提醒自己想要這本書中得到什麼,名言警句?靈感?改變認知的觀點?
閱讀可以讓我們探求真知,養成我們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閱讀可以讓我們樹立更大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等等,養成我們從閱讀中找到思考的源泉之路的習慣。畢竟人是為了思想而活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擁有屬於自己思想才算是擁有了真正的自由。
閱讀可以讓我們看清自己,讓自己有一個明確的定位。一個人只有知道自己是無知的,才不會強迫任何人去接受自己的觀點。
閱讀可以讓我們構建完整的人格,帶給我們的思考時不限於人事物的。而在這個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你也能夠更加了解你的內心想法。
堅持和用心閱讀都能夠讓我們的心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堅持閱讀還能夠幫助我們養成學習的慣性,知飢似渴就是通過閱讀書籍來的。
閱讀能夠給我們帶來的東西是無邊際的。我讀過很多本書,這些書不能夠馬上幫我賺到錢,但是我相信在某一天,這些我看過的文字能夠傾瀉而出。閱讀能夠提供我們生命裡最深刻的美妙瞬間,可能偶爾在生活中會遇到某一個瞬間,也有可能是合上書本的那個瞬間,又或者那一刻正好與曾經讀過的書中的瞬間重合,妙不可言。
每個人對於每本書的期待都不一樣,而每本書能每個人帶來的價值也是不一樣的。真正用心讀書的人,都能從每一本書中讀出屬於自己的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喜歡推薦任何書目給大家,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套屬於自己的閱讀要求。隨意推薦書籍是一種不負責的行為,單單根據自己的讀後感告訴別人這本書的好壞,無疑會影響他人做出獨立的價值判斷。我為什麼不願意給你開書單
閱讀不在於只挖掘或者只讀所謂的「好書」,我們更應該注重書籍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廣闊的精神世界。讀了所謂的「爛書」不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情,正因為我們有了讀「爛書」的經驗,我們才可以通過這些經驗有了辨識書籍的能力。
每一本書在不同的階段和心境下進行閱讀,都會有不一樣的意義和收穫。我們不能通過好壞去區分所有的書籍,因為這個時刻不喜歡這本書,不代表以後再次與這本書相遇時,不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
在漫長的一生當中,我們需要不斷去探索每一本讀過或者沒有讀過的書籍是否對自己有持續影響,這就是判斷這本書對於自己有什麼意義的方法。
閱讀碎片化信息和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是兩碼事。閱讀碎片化信息是指閱讀那些被包裝過的信息;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是指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
碎片化信息確實可以讓我們迅速抓住關鍵點,但這背後需要付出的代價是只能了解到非常表面的信息,我們也會在習慣閱讀碎片化信息的同時失去我們的注意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
快餐知識已經成為現代人尋找信息的方式。當我們在咀嚼被包裝被提取的信息時,我們並沒有在進行思考,更不要提反覆思考了,更不要說什麼完整的知識體系了。你怎樣判斷信息,就擁有怎樣的人生
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閱讀也有一個缺點,在短時間內我們是無法完全沉浸在閱讀中的。試想一下,如果利用排隊買飯的時候看看書,還沒等看完第一段話就可能輪到自己了,等到下次再有機會看書時,還得重新看回之前的段落。
我們要明確一點,閱讀速度的快慢不代表閱讀效率的高低。這裡所討論的快速度閱讀和慢速度閱讀僅僅是概括,具體的操作還得放到不同的情況中進行討論。
如果我們有一段時間不進行閱讀的話,在重新拾起書籍時就會發現自己的閱讀速度下降了不少,理解能力也會變差,這其實就是失去閱讀能力的表現。
訓練自己能夠快速進行閱讀的方法很簡單。在閱讀的時候,集中自己所有的注意力,直接用雙眼掃視文字,用大腦理解文本,要完全避免讀出聲、默讀、以及在心裡逐字逐句進行無聲閱讀的行為。
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信息的獲取快慢,與知識框架完善與否有關。當我們對所閱讀的內容已經有了一個知識儲備,通過自己的知識框架進行聯想,是不需要花大量時間再來做艱難的認知障礙跨越。簡單來說,當我們對一個領域的知識越了解時,我們就能越快了解該領域的其他信息。
特別是當我們十分清楚該領域的基礎知識、關鍵人物的關鍵觀點、標誌性事件和關鍵詞時,我們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 1 小時閱讀 50 到 100 頁左右。
當我們能夠確保自己長期堅持閱讀時,我們會發現自己閱讀速度會變得越來越快,也能更加容易找到書籍與書籍中相關聯的知識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電子書時,閱讀頁面(黑底白字、白底黑字或者白天和黑夜模式)、字體的大小等等因素都會影響我們的閱讀效果,大家不妨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設置。
特別聲明:今天這篇推文是我對 2018年02月02日 所發布的《唯有讀書不可辜負》和 2018年03月04日 所發布的《當我談讀書時我談些什麼?》推文進行重新編輯和修改,該推文作者是我本人 前進鯊魚。原文章已被我刪除,此篇推文的內容沒有進行大改動,僅僅修改了一些細節和添加了一些新內容。
若你想查看更多的推送,請進入前進鯊魚公眾號頁面,點擊「查看歷史消息」即可獲取。
文章內容有部分圖片和內容來源於網絡,僅為分享不做商業用途。
如果你覺得我值得關注
你會試圖去找任何一個途徑來認識我。
前進鯊魚
播客:前進鯊魚
微信:qianjinaimi
微博:我是前進艾米
B站:我是前進艾米
來信郵箱:qianjinshay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