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施震撼教育——極致行為策略

2021-02-07 教育科學出版社


教之而不受,雖強告之無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納也,今夫石田雖水潤沃,其幹可立待者,以其不納故也。

——張載

 

震撼教育是對感化教育的一種有效的補充。在具體實踐時,有多種實施策略。第一種稱之為極致行為策略。

古今中外,所有國家和民族的教育都把誠信放在極其重要的位置。如果你是一名教育者,當你知道一個孩子對他撒謊的時候,你該怎麼辦?採用何種教育手段可以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並且在以後的生活中牢牢記住?我在《班主任兵法》中曾引用過這樣一個故事。

我16歲那年的一個早晨,父親說他要去一個叫米雅斯的村子辦事,一路上可以把汽車交給我駕駛,但條件是在他逗留於米雅斯村期間我要替他將車子送到附近的一個修車鋪檢修。要知道,我當時剛剛學會開車,但卻極少有實踐的機會,而到米雅斯村有將近二十英裡,足可以讓我狠狠地過一把開車的癮。在修車鋪的師傅檢修車子時,我去附近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我接連看了四部。出了電影院,我一瞧手錶,已經是六點鐘了。比我與父親約好的時間遲了兩個小時!

我知道,如果父親得知我是由於看電影而遲到,一定會生氣,可能因此就不再讓我開車了。於是,我心中編了瞎話,告訴他汽車需要修理的地方很多,所花時間也相應的長了。他向我投來一瞥。「賈森,你為什麼一定要撒謊?」「我沒有撒謊,我說的是實話。」「四點鐘的時候,我給修車鋪打了電話,他們說車早就檢修好了。」我的臉頓時羞得通紅。我向他承認了看電影的事實,並解釋了決定撒謊時的想法。父親認真地聽著,臉上蒙上一層陰霾。

「我非常生氣,但不是生你的氣,而是生我自己的氣。我想,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我讓你感到對我撒謊比說實話更有必要。我要步行回家,好在路上深刻反思自己這些年來子女教育方面的失誤。」

不論我如何懇求,如何抗議,如何道歉,他都置之不理。父親大步踏上了鄉村崎嶇的泥路。我趕緊跳上汽車,驅車跟在他後面,希望他能回心轉意。我不停地央求他,不斷地自我批評,但均無濟於事。將近20英裡的路程他就是這樣走過,平均每小時走了五英裡。

看著父親承受著疲憊和痛苦,作為兒子,我卻無能為力,這是我生平有過的最難受的經歷,也是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課。從此以後,我沒有對父親說過一句謊話。

在此案例中,這位美國父親因為兒子撒謊而選擇了懲罰自己的教育方式。對於兒子來說,這是他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父親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極端行為使得兒子明白撒謊是一件不可饒恕的過錯,作為父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這是一個典型的震撼教育案例,屬於極致行為策略。

所謂極致行為策略,乃是教育者採取一些極端的行為方式,使得孩子產生一種從沒有過的體驗,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童年的記憶一片模糊,大部分我們經歷的事情都已經淡忘了,但總有一些場景一直在我們心底深處,閉上眼睛就會想起。那些事情也只經歷過一次,卻為什麼刻骨銘心不能忘記?細細分析,大多是一些初次經歷之事或者極端特殊之事。比如:第一次登臺演講,第一次喜歡一個人,一次屈辱的經歷,或者目擊一場悲慘的車禍等等。這些體驗,要麼是第一次發生,要麼從來沒有過的強烈,以至於無法忘記。

在實施震撼教育的極端行為策略時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教育者的行為要在可能且必要的時候適當地誇張;

第二,給學生帶來的必然是其以前所沒有過的體驗。

極致行為策略在教育管理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比如,我常常注意到有些教師的課學生十分愛聽,教學效果非常好。在參與聽課的過程中,我發現,這些老師最大的特點是課堂語言十分誇張生動,與其平時說話完全不同。而縱觀其課堂設計、課堂結構以及教學策略,並無特別高明之處。惟一的原因便是該教師極端化的語言給學生帶來有效的體驗,不但調動了學生的聽課熱情,而且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在聽課的過程中就有了較為深刻的記憶。前不久在網上比較熱捧的被稱為「史上最牛歷史教師」的袁騰飛即屬此例。

在我身邊的同事中,也有一些老師以其獨特的授課方式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比如一名物理教師的講話富有節奏,並且常常用一種說唱樂的方式表達出來;而另一位化學教師善用擬人化的手法,將化學物質之間的反應比喻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其「語錄」在學生中廣為流傳。

有這樣一個實例,一位培訓機構的教師在上課時讓學員在紙上寫出其父母、配偶、子女、朋友、師長的名單,然後按照不重要的程度一個一個划去。當最後只剩下自己的父母、配偶、子女的時候,學員們面臨極大的心理考驗。由於教師的引導出色,所有的學員都進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每劃掉一位親人的名單都要讓他們付出很大的決心。一位最終劃掉所有人的名字只留下配偶一人的學員在回答老師的提問時,已經淚流滿面。她說,父母最終都會老去,會離開這個世界,子女也都會長大,他們會有自己的家庭,而唯有自己的丈夫會陪伴自己度過一生。無獨有偶,教育在線上有一位教師在自己的博客中也記錄了類似的一個案例,這位教師在班隊活動中讓全班同學通過把自己親人的名字逐一划去而最後引出「感恩的心」的主題。由於實施教育的對象是小學生,不少網友認為這樣的一種教育方式有些殘忍。但大家也都認可它對學生心靈所產生的震撼無可比擬。

教育者的極致行為為什麼會產生震撼的教育效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極致行為策略實質上是一種給予學生充足的生命體驗的教育。在生命過程中,我們都能體驗到大自然的存在、家人的情感、生活的滋味、自己的成長經歷、每時每刻的思想變化、自己講過的話、親自參與的事件、親自動手的工作、對一個時代的記憶等等。隨著時光流逝,我們親身體驗到的生活內容越來越豐富,包括對外界的印象和自己內心的變化,它們一起構成一個人全部的生活經歷。儘管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是短暫的,但是在人生歷程中所能體驗到的一切的確是十分豐富的。

劉慧博士在《多元社會中學校道德教育: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一文中說,「學校道德教育必須從遠離學生生命世界的格局中走出來,回歸學生的真實生活,關注學生的生命世界。關注學生的生命,實質是關注個人的生命經歷、經驗、感受與體驗。每個學生的生命都是獨特的,這種獨特性以其獨特的遺傳因素與環境相互作用,並通過其經歷與經驗、感受與體驗體現出來。而人又是以其經歷而形成的自我經驗來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感受世界的,也是基於他的生命感受,他的自我經驗來理解生活、理解他人、理解世界的。」張天寶則提出,「教育過程是一種體驗」。

我們常說,經歷是一筆財富。無論什麼人,不管他對自己的生存處境感受如何,無論他從事什麼工作,只要談到他們的體驗,他們都會呈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且把最深刻的體驗看成自己生命中最有價值的精神財富——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的體驗。

極致行為策略的震撼教育本質上就是一種體驗教育。

極致行為策略的運用非常廣泛,小至一個家庭,大到一個班級、一個學校、乃至一個民族,都可以運用極致行為策略的原理對學生進行管理教育。《新民晚報》有篇文章提到了日本在青少年教育中一些獨特的做法。

日本:糠菜憶苦飯,培養堅強意志

到了日本,讓人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日本的家庭還是社會,都從小就培養子女自主、自立的精神。這一點在日本的學校教育裡表現得非常明顯。

日本人有一種特殊的耐寒訓練,中小學生冬天的校服依舊和夏天一樣,一律短褲短裙。雖然光著兩條小腿,但學生們仍然活躍在操場上,參加各種課間活動。從他們的臉上看,一點也不覺得冷。每逢一年中的第一場雪,父母都會帶著兒女到戶外洗冷水浴。當然,這與平日的洗浴不同,用冷水將身體淋溼就行了。

時至今日,日本教育界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讓孩子們背著統一樣式的書包、過馬路排著整齊的隊伍、冬季穿短褲短裙、雪中進行冷水浴……這些看上去是一件件小事,卻對他們意志力的培養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不要給別人添麻煩」,是日本父母一直灌輸給孩子的思想。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無一例外地背上一個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包。甚至一個剛剛學會舉步走路的幼兒,也要背上一個小包。打開一看,裡面裝著的是他要用的奶瓶、尿布等。別人問為什麼,父母回答道:「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背。」

日本人有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來獲得。」許多日本學生在課餘時間都要去外邊勞動掙錢,大學生中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盆子洗碗、在商店裡售貨、在養老院照顧老人等,來掙得自己的學費。

為培養孩子意志力,日本一所學校甚至別出心裁,給小學生們吃「憶苦飯」。雖然孩子面對在當年艱苦歲月裡大人們食用過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3天,但校方、老師、在場的父母毫不動搖,決不遷就。到了第4天,飢腸轆轆的孩子們終於咽下了這頓特別的飯菜,在幼小的心靈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如果沒有當兵的經歷,許多人不會理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也不會真正理解軍人的堅毅與剛強是如何塑造出來的。軍隊就是一個大熔爐,士兵在其中可以百鍊成鋼。去年熱播的電視劇《士兵突擊》之所以大獲成功,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它真正再現了部隊生活的簡單、枯燥、艱苦、殘酷。但是,正是在這樣一個日常生活所不會出現的極致環境下,一個人的靈魂才能受到真正的震撼,一個人的品質才能得到真正的錘鍊。

參考文獻:

萬瑋.班主任兵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88-89.

劉慧,朱小蔓.多元社會中學校道德教育:關注學生個體的生命世界[J].教育研究,2001(9):8-12.

張天寶.關於理解與教育的理論思考[J].教育研究與實驗,2000(5):33-38.

日本:糠菜憶苦飯,培養堅強意志[EB/OL].(2010-02-01)[2010-02-18].

http://baby.sina.com.cn/health/06/2411/084682434.shtml.

(以上內容節選自《班主任兵法3——震撼教育36計》一書,作者萬瑋,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微信編輯時略有改動。)

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感謝與我們一同關注教育話題  分享教育點滴的你

喜歡就請分享到朋友圈吧

相關焦點

  • 「縣管校聘」制度實施過程中教師過激行為的規避策略
    【「縣管校聘」制度實施過程中教師過激行為的規避策略】為規避教師過激行為,更好地發揮「縣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的優勢,實現城鄉教師合理、有序、有效流動,促進城鄉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很有必要在強調人文關懷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縣管校聘」人事管理制度,做到精準調研、精準規劃、精準發力。下面兩條策略能有效規避「縣管校聘」制度實施過程中教師的過激行為。
  • 教育觀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實踐
    所謂管理保證,指的是「在課程設置、計劃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為教師創設實施新觀念的機會與條件。如課程安排上我們提供給幼兒更多的自主活動和動手操作的時間和空間;組織形式上將個別化教育、小組教育與集體教育有機結合,以保證新觀念在組織形式這一方面的落實。在計劃制定上,我們變5大領域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達表現3大塊面,使教育在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的過程中能向《新綱要》靠攏。2、點撥指導。
  • 如何保證教師正當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不當實施管理行為要承擔責任
    針對如何讓教師正當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政策法規司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教師應當審慎使用教育懲戒,與鼓勵、勸導、積極管教等教育方式相結合,確有必要再合理使用。《規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劃定教師行為紅線,規定了對越界教師的處罰方式,方便各方監督。同時,《規則》也強調學校應當支持、監督教師正當履行職務,維護教師合法權益。
  • 把握「八字四維」策略,推動立項課題研究實施!
    鎮平縣雪楓中學 龐先慶如何更好推動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發展?這應該是每個課題組十分關心的一件大事。課題研究「八字四維」實施發展策略,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前瞻性、指導性,可為牢牢把握課題研究發展主動權提供堅實支撐。
  • 最新·運營策略腦圖《K12在線教育·運營方法論》
    前言2020年,K12在線教育行業再次大熱,成為疫情中後期,發展最迅猛的行業。然而,迅猛發展伴隨而來的,是對教育行業運營人的巨大壓力!作為教育行業的運營人,你是否get:讓家長知道你的全部路徑?提高正價課銷售轉化的所有方法?提升續課率的有效策略呢?你需要知道的,這張腦圖裡全都有!
  • 語感教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將「審美鑑賞與創造」列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之一,這是語文教育界對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正確定位,那麼,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這一要求呢?筆者以為,通過語感教學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實施美感教育的最佳途徑。下邊筆者將從兩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語感教學為什麼是語文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最優策略,語感教學實施審美教育的基本途徑。
  • 對學生的哪些行為可以實施教育懲戒?教育部答問
    《規則》名稱叫「規則」而不是「辦法」,也是考慮不是簡單規定怎麼實施教育懲戒,而是著力健全規則,細化法律規定,強化可操作性和可監督性,規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各方行為,尋求最佳平衡點。同時,考慮到有關教育法律如《教師法》可能做出修改,教育懲戒的實施也要不斷通過實踐健全完善,《規則》將在一段時間後適時進行評估,並進行修訂、完善。  三、如何界定教育懲戒的概念和實施範圍?
  • 從「記憶」到「建構」:教育大數據教你如何調整學習策略
    齊魯網7月10日訊進入高中階段,因為思維習慣思維策略的差異,同學們的學習成績開始出現分化現象。那麼如何學習,才更有效?一起來看看教育大數據的分析。2017年,山東省教育廳聯合北師大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對山東全省17城市140所學校14652名高二學生開展綜合評價,主要測量了學生在品德行為、學業發展、身心發展、藝術素養、課程實施、學業負擔、教師教學方式、師生關係、班額標準化和家庭教育等十個方面的內容。對這些大量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結論。
  • 聆聽《中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策略》講座小記
    鹿邑縣教研室張廣嵩主任和縣語文名師工作室成員正一起聆聽耿紅衛教授《中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策略》講座。耿紅衛教授從有效教學在課程標準中逐漸走紅的現狀入手,講了有效教學五個策略:一.確定準確的教學目標;二.講授合理的教學內容 ;三.選擇貼切的教學方式;四.注意教學的細節,五.開展完善的教學評價。
  • 教育「懲戒」,如何實施?
    語言的交流,是為打開思想的大門……11月22日,常州市召開了一場關於實施「教育懲戒」的聽證會,邀請了5名學生代表、12名家長代表和部分教師代表,以及由律師、法官、心理諮詢師組成的專家代表參與,共同討論校園懲戒應如何開展實施。老師應該怎樣管理學生?管理的邊界又在哪裡?
  • 預防與介入 情障生行為問題預防策略
    情緒行為障礙的成因複雜,主要是受到生物遺傳、家庭、學校與社會等因素影響,造成學生長期情緒或行為失常,出現學習成就低落、生活自理能力不足或人際關係互動欠佳等負面現象。情緒行為障礙的學生成因不是來自智能、感官或健康的障礙,他們仍具有高度的學習能力,但是前提是必須要先進行教育矯治動作,幫助他們克服好動、情緒不穩、脾氣暴動、專注力不佳等問題,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效。
  • 新藏線,從荒涼到極致、從震撼到極致!
    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走一次的新藏線,荒涼到極致,又震撼到極致!大部分人只聽說過他的名字卻不知道,這裡是怎麼荒涼又怎麼美到極致的。新藏線,它是難度最高的進藏路線,這條路線中很多路段數百公裡見不到人煙,天地間的壯闊就在沒有邊界的前方。它虐不過獨庫,美不贏川藏線、滇藏線,並且鮮為人知......
  • 鄉土教育的課程特徵與實施策略
    對於鄉土教育, 十年後,朱典馨將「鄉土」定義為「本土本鄉,乃是指學校所在地區,針對學生的家鄉而言」,強調了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特徵。當代鄉土教育增加了更多內涵。在鄉土教育「人、事、情、地方」的結構下,這種以感情為影響範圍,以人為本的教育行為,恰好符合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新課程改革理念。從近年來的研究成果看,鄉土教育研究取得可喜成績,新的生長點不斷出現。
  • 《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明年實施 禁止七類不當教育行為
    《規則》強調,教育懲戒與體罰和變相體罰是不同性質的行為,明確禁止了七類不當教育行為。教育部政策法規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實施教育懲戒應當遵循教育性、合法性、適當性的原則,「符合教育規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則,做到客觀公正;選擇適當措施,與學生過錯程度相適應」。《規則》指出,在確有必要的情況下,學校、教師可以在學生存在不服從、擾亂秩序、行為失範、具有危險性、侵犯權益等情形時實施教育懲戒。
  • 小學 初中 高中 不同年齡段孩子如何教育?方法策略大全
    ——即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1 學習習慣: 主動寫作業 按時按量完成作業 把學習當成第一重要的事情2 行為習慣:語言文明 見人有禮貌 與人友好相處 知禮讓3思考習慣:別人說什麼想想對不對 爸爸媽媽平時怎麼講的4自我保護習慣:不與陌生人說話 不吃陌生人給的東西 一個人在家時不亂動電器開關 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5 良好的衛生習慣:自己學會刷牙
  • 創業板新規實施在即 「打板」策略不靈了
    &nbsp&nbsp&nbsp&nbsp創業板新規實施在即 「打板」策略不靈了&nbsp&nbsp&nbsp&nbsp證券時報記者 吳少龍&nbsp&nbsp&nbsp&nbsp「新股前5日無漲跌幅限制
  • 成人高校領導層推動混合教改的實施策略研究
    北京 100084  內容提要:成人高校作為構建我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國家發展教育現代化的要求下,面臨轉型升級的現實挑戰。藉助網際網路實施混合教學改革正是轉型的策略選擇之一,而學校領導層的認識與行動對於學校的轉型發展至關重要。
  • 新文全睇→公共政策情境中行為習慣的形成機制與培養策略
    ,洞悉並把握行為習慣的形成機制對具體培養策略的制定和實施大有裨益。公共政策試圖解決的社會問題(如節能減排、文明開車、垃圾分類、大健康、營養均衡、全民閱讀等), 通常與人們的日常行為習慣(如日常交通工具的使用、隨手關燈、開車系安全帶、每日三餐、日常鍛鍊等)息息相關。在利用公共政策重塑人們日常行為習慣的過程中, 既要利用自上至下的宣傳教育改變社會成員的固有觀念, 也要遵循行為層面的內在機制, 自下至上地引導良好日常行為的自覺發生。
  • 今起實施!這七類教育行為明確禁止!
    答: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懲戒是這門藝術中尤為特殊的部分,既要遵循教育規律原則,又要靈活運用,重視方式方法和實際。《規則》為此作了多層次的規定。首先,要求學校、教師提高能力,會用善用。《規則》專門規定,學校應當有針對性地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促進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師正確履行職責的意識與能力。教師應當審慎使用教育懲戒,與鼓勵、勸導、積極管教等教育方式相結合,確有必要再合理使用。其次,強化保障,保證能用敢用。由於輿論壓力、安全風險壓力等,實踐中教師往往顧慮重重,不敢實施教育懲戒。
  • 行為問題之正向行為支持策略
    控制與緩和背景因素策略3-1.背景因素控制策略3-2.背景因素效果緩和策略4. 運用忽略策略減少標的行為問題之效能2. 運用自然後果策略減少標的行為問題之效能3. 運用邏輯後果策略減少標的行為問題之效能4. 運用正增強策略增加正向行為的效能5. 運用區別性增強策略減少標的行為問題之效能,以及增加正向行為的效能6. 運用負增強策略減少標的行為問題之效能,以及增加正向行為的效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