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而瘋感覺可笑,換成現在,說不定瘋的是你
範進生活在一個冷漠,沒有愛心的世界,這也註定了他那悲慘的命運。人間如果沒有愛,太陽也毀滅。——雨果
我國從古至今有過許許多多的著名小說,除了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外,還有一本小說極具諷刺批判性,這本書名叫《儒林外史》。這本書述說了古代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對於功名利祿所表現出來的不同看法,其中最具諷刺意義的就是範進中舉。
01古人為何都愛追隨功名
我國古代是以封建主義為主導,而封建主義的核心就是儒家思想,古人們把孔子的儒學灌輸在他們的腦子裡,儒家思想最注重的則是仕途,只有當了官才算出人頭地。然而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共就那麼多的官位,想要考官的人卻不計其數,為此幾千年來有數不清的古人為了功名利祿,寒窗苦讀,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偷光都是經典的故事,他們為的就是考上官位而拼命的用功。
大家對範進這個名字應該不會太陌生,這個人在初中課本裡見到過。事實上,《範進中舉》這篇課文正是《儒林外史》的原文,裡面講述了一個酸秀才名叫範進,在經歷多次科舉考試的失敗,終於有一次考中舉人了,但是範進卻因為這天大的喜事而瘋癲了。故事內容很滑稽,不過讀完後認真思考後會覺得古代的科舉制度是多麼的諷刺。
02範進為何會瘋
有的人嘲笑範進是鹹魚翻身,從一無所有到中舉簡直是野雞搖身一變成鳳凰;還有的人說範進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區區舉人就能讓他為之瘋癲,要是讓他做皇帝他不還當場樂死呀。嘲笑範進的那些人,也許他們大多數對古代科舉制中的舉人職位高低並不是太了解,假如把舉人的職位拿如今的官職作比較,相信不少人都會比範進還要激動。
古代那些考上官爵的人,他們不僅僅是身份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因官職給他們帶來的福利也是相當的豐厚。哪怕你只是考上了一個小秀才,你的家庭裡可以免除兩個男丁德爾徭役。說白了就是不勞動就可以每年獲得兩人份的糧食。不光光是吃的,穿的也和普通百姓不一樣,普通百姓只能穿布衣,秀才則可以穿長衫。平民百姓遇見縣老爺要下跪,秀才則不用,可以說秀才在各個方面的待遇都是優異於平民百姓。
看到秀才的待遇後,你如果就已經覺得很知足的話,那麼中了舉人一定會讓你當場狂歡,因為舉人的待遇要比秀才強了不知多少倍。要知道,舉人是眾多秀才裡脫穎而出的,如果把秀才比作朝廷公務員預備役,那舉人則是真正的朝廷公務員。而且中了舉人往後最次也能混個縣令,要是運氣稍微好一些趕上吏部選拔的話,沒準還能當上一個知府。試想,範進從一個平民百姓,縱身一躍成為知縣甚至知府,換誰誰不激動?。
03古代的知府知縣有多大
我國目前的官職從大到小排是:國部廳處科。不知道大小的可以拿官位做比較,縣長相當於處級幹部,市長相當於廳級幹部。
古代的縣令官職相當於處級,而知府則相當於廳級。說到這裡應該都會明白一個知府的官位有多大了吧,放到現在就是一市之長;知縣相當於一縣之長。古代不管什麼人,只要中了舉人就可以當上縣長或者市長,哪怕像範進這樣的瘋子也可以當,不禁感嘆古時候的科舉制度摧殘多少有志青年,又有多少人,為了不想當貧賤的百姓而廢寢忘食的讀書。
參考資料:《儒林外史》
圖片來源網絡
文案編輯:目海志林果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