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睡眠訓練?別再虐待嬰兒了,5個道具3個方式,讓寶寶安心睡覺

2020-12-20 小皮育兒經

經常會有媽媽們跟我訴苦:為什麼孩子總是不好好睡覺,為什麼非要抱著睡,為什麼一放就醒?

寶寶哄睡確實是個世界性的難題,儘管在孕期看了大量的育兒餵養知識,但真的實踐起來的時候才發現娃從不按套路出牌,那些理論最後都被拋在了腦後。

在6個月內,女兒每晚都是在吃奶和抱著入睡的,我的睡眠被女兒分裂成碎片,沒睡過一個超過6小時的連續覺,那段時間走路都是飄的。

對於如何讓寶寶入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一種說:不能奶睡也不能抱睡,睡覺應是本能,哭的累了自然就睡了,不能慣。這種原先被追捧能培養絕對乖孩子的「哭聲免疫法」後來被發現弊端太多,會極大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已經被大多數媽媽所廢棄,但依舊會有很多人圖輕鬆,還在這條路上執迷不悟。

一種說:讓寶寶單獨睡在小床,哭的時候及時安慰,一段時間後就能學會獨立睡覺了。確實有很多育兒書上會講到這個辦法,我嘗試了一下,發現現實跟理想差的實在太大,或者確切的說女兒跟別人家的孩子差的太多。

讓女兒單獨睡在一個四邊都是圍欄的小床上,別說她從躺進去那會就開始哭,就算半夜醒來如果不抱都能哭到喘不過氣來,而且經歷了近一個星期情況絲毫沒有好轉,而我半夜還要經歷起床—抱娃—餵奶—哄睡—放進小床—等待確認她已睡著—回到自己床上,如果還未到吃奶時間又醒,我又要爬起來去安撫,我承認我真的扛不住了,什麼單獨睡眠訓練的,見鬼去吧。

雖然女兒是個睡眠困難戶,但並不代表所有孩子如此,我一姐妹,老大跟女兒一樣是個非常難伺候的主,但老二簡直就是天使下凡,能自己玩,自己睡,屬於那種餓了才知道自己有媽的那種,把她都給整懵了,畢竟已經做好再經歷帶老大的那段黑暗時刻的。

一種說:夜間用奶粉代替,母乳白天再喂,這樣可以讓媽媽睡個好覺。在月子期間,面對這麼折騰人的女兒,我媽為了讓我睡個好覺也提出了這樣的建議,我也同意了,但事實並不美好。

其一、如果夜間奶粉,那麼說明夜間不擠奶也不哺乳,根據母乳的按需分泌規律,夜間不分泌,白天也不可能突然分泌很多,母乳只會越來越少,越不哺乳分泌越少,分泌越少哺乳次數越少,這對於想要母乳餵養的媽媽來說就是惡性循環

其二、如果母乳很多,夜間就算不餵奶也要擠出來,要不然漲的跟石頭一樣不僅自己睡不好,而且急性乳腺炎分分鐘找上門,這樣的話還不如夜間也直接餵奶。

一種說:要奶睡就奶睡,要抱睡就抱睡,只要能睡著就行。在經歷了以上各種方法都不成功後,我就決定偷懶了,畢竟終極目標是讓她睡,為什麼還要糾結過程呢,一頓自我安慰後就放開了。

她爸經常打趣我說,娃還在懷裡蠕動,我的哈喇子都已經流下來了,不過管他呢,自己的娃自己做主。

0—6個月寶寶奶睡和抱睡的前世今生

當我決定尊崇娃的本能和我偷懶的本性時,我媽第一個就反對了

現在你看娃還小,抱著還不累,要是養成習慣到時候長大了,不抱都不行,太累了;這麼小就開始什麼都由著孩子,以後總有一天會被你寵壞!這種習慣不好,專家們都不建議,你個讀書人怎麼還不聽。雖然當時的我確實看過很多育兒書,也嘗試了所有能讓娃和我都能輕鬆的辦法,但在一一試過之後我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我找到了一種最適合我們的餵養方式,就是狠狠寵她。

在兒童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嬰兒出生後的4—5個月的時間稱作「母嬰共生期」,是比喻嬰兒和母親仿佛就是一體的,嬰兒絕對依賴母親,母親的世界也仿佛只有嬰兒,無條件地滿足嬰兒。所以母親才會本能地「一哭就抱」,這不僅不會寵壞嬰兒,而且還非常有利於培養嬰兒的安全感,和對媽媽的信任感。

越小月齡的寶寶越需要抱著才能入睡,這並不是他們矯情,而是真的需要,畢竟在寶寶剛出生的這段時間裡,能給他帶來最大安全感的就是最熟悉的媽媽的懷抱,這是一種本能的滿足生理的需求。

寶寶生命最早期的形成直到出生都是在四周封閉的子宮內,這種被包圍的感覺從出生起就被打破,所以他們需要時間過渡而不是一下子給扔在一邊進行單獨睡眠訓練;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是時刻徜徉在恆溫的子宮內,而且隨著媽媽的行為動作輕輕晃蕩,所以輕輕搖晃對他們有更好的安撫作用;在胎兒時期,寶寶是聽著媽媽的心跳、血液流動聲和媽媽的對話聲入睡和醒來的,這些都是安全的信號,抱睡時趴在媽媽的胸前聽著心跳聲、媽媽的說話聲和呼吸起伏,就像回到那安穩的胎兒時期,更容易讓寶寶安穩平靜。

如何讓寶寶更好入睡

在《兒科睡眠臨床指南:睡眠問題的診斷和管理》一書裡有「睡眠道具」這樣一個概念。

睡眠道具(sleep prop)是指在入睡過程(可以是入睡準備期,也可以是睡眠潛伏期)中某一時間點給予,並持續到睡著的各種外界幫助,比如安撫奶嘴、安撫吻、抱睡、餵奶等。

根據該書提到的睡眠道具形式,睡眠道具分為五大類,可根據最適合寶寶的方式選其一或多種同時進行:

一、以吮吸為主的

比如奶睡就是一種典型的以吮吸為主幫助入眠的睡眠方式,除此之外還有安撫奶嘴,手指,也有寶寶會啃腳趾、玩具什麼的,只要吮吸的物品是乾淨衛生對寶寶沒有特別危害的,都可以嘗試,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不打擾寶寶睡眠的情況下將吮吸物拿開,避免養成過度依賴的壞習慣。

二、以運動為主的

其中抱睡就是之一,很多家長都發現我們抱孩子時都會習慣性進行搖晃,其實輕輕的搖晃會讓寶寶回到安穩的胎兒時期如同置身羊水中一樣,特別有安全感,但值得注意的時小月齡寶寶最好橫著抱,豎抱時一定要支撐好脖子。

除了抱睡,搖搖床、推車、行駛的汽車、搖椅等環境下,寶寶都會特別容易入睡。

三、以接觸為主的

抱睡時,就是寶寶與媽媽零接觸時帶來安全感最好的方式,當媽媽將寶寶放置在小床上時,撫摸、輕拍、寶寶摸neinei入睡、拉著媽媽的手、抱著安撫玩具等,都是通過觸摸來建立安穩的入睡環境的。

四、以環境為主的

固定的床和被子、帶娃入睡的人、搖籃曲、睡眠儀式可以讓寶寶尋得一定的睡眠規律,同樣白噪音或安靜不嘈雜的環境也能讓寶寶更快入睡。

五、組合出現的

寶寶的睡眠鮮少有滿足一樣條件就馬上入睡的,相反,絕大多數的寶寶都要同時滿足2個甚至更多的道具才肯安然入睡,這並不奇怪。

當然,睡眠道具的形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寶寶睡眠情景的變化,家長的主動引導,寶寶自身的特性,比如更換了新被套,被陌生人(除媽媽之外的其他人)帶了一天之後,外出遊玩見到新事物,看了其他寶寶入睡模式後,寶寶就可能會改變原有的睡眠道具,形成新的睡眠道具。

我們並不用害怕這樣寶寶是不是又不能好好睡了,只需要觀察到孩子的不同變化,相信孩子有自我調節和適應能力的同時,主動做出合理調整即可。

不斷進行脫離奶睡和抱睡的嘗試

其實在0—6個月安心讓娃奶睡和抱睡的過程中,同時我也在不停讓娃進行脫離奶睡和抱睡的嘗試,我不可能抱著女兒睡一整夜,否則我的胳膊早就沒了,我也不可能讓女兒含著neinei睡一整夜,我無法保持一個姿勢堅持一整夜。

在放肆尊崇娃的天性時,我們也不能放棄培養寶寶獨自睡眠的能力。

一、及時放下入睡的寶寶

嬰兒的睡眠周期長度跟成人不同,嬰兒是60分鐘,而成人是90分鐘左右。嬰兒從想睡覺到正式入睡後,需要經過20—30分鐘後才會進入深度睡眠,而在一個睡眠周期60分鐘之後又會新的一個淺睡眠到深睡眠的輪迴。

在淺睡眠期間,寶寶極易受到外界幹擾,輕者會顯示嘟囔吮吸、哼哼唧唧、輕微翻身等動作,而重者會直接驚醒或閉眼張嘴就哭。

當寶寶在進入深度睡眠之後,家長就可以嘗試將寶寶輕輕放在床上,而在淺睡眠時期,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的不同表現進行先觀察,後輕拍、耳語、撫摸或抱起再進行新的哄睡輪迴,按需安撫是一個需要家長慢慢摸索的過程,只有對應相應的安撫方式才能儘早養成寶寶好眠而不被打擾的睡眠習慣。

月齡越小的寶寶,淺睡眠時間越長,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淺睡眠時間高達50%,而到3—4個月時,睡眠模式會趨向於成人轉變,6個月時,就會如同成人一般,持續睡眠時間能長達6小時而不需要進食無需過多安撫。

二、創建固定的睡眠儀式

固定的睡眠儀式就是幫助孩子形成「睡眠聯想」,是將某些特定的條件或情況與入睡這一行為建立起固定聯繫的心理活動過程。

當寶寶不再滿足於奶睡和抱睡之後,就要讓寶寶慢慢調整新的睡眠模式,知道發生哪些行為的時候就該睡覺了,比如關房門—吃奶—看繪本—聽歌—熄燈—晚安吻—蓋被子—睡覺。

每天重複固定的睡眠儀式,能讓寶寶心中有一種規則感,心裡更有數。

三、給予更多有效情感回饋

有一篇「睡前親子互動、母親對孩子的有效情感回饋與睡眠狀況之間的關係」的研究發現:比起睡前得到母親有效情感回饋少的孩子,那些在睡前得到更多母親有效情感回饋的孩子,在入睡時的幹擾更少,夜間睡眠中斷的情況也更少,這一點在小月齡孩子身上尤為顯著。

所以,越小的寶寶越需要寵,這時候的他們無需要規則,只需要無盡的安全感和被信任感,試想一下將你獨自丟在一個陌生的地方,你還能安心入睡嗎?

輕語、輕拍、滿足奶睡、抱睡等的生理需求,這不僅不會寵壞他們,反而會讓他們更安定,對於他們的睡眠、甚至將來的親子關係和心理健康也會有著極大的積極正面的作用。

對於家有0—6個月寶寶的家長來說,別在睡眠方式上糾結了,只要寶寶能安睡,自己也休息的好,這就是最好的方式,帶寶寶已經很苦了,別再為難自己,更別違背寶寶的天性,為難寶寶。

——我是小皮育兒經,育嬰師一枚,職場媽媽,帶娃碼字——多平臺優質原創作者,會點孕產,懂點育兒,更專注教育——孕育、帶娃是當媽一生的事業,關注我,一起更輕鬆帶娃

相關焦點

  • 去他的「訓練自主入睡」,別再虐待嬰兒了
    我身邊的大多數新生兒,都存在類似的「睡眠問題」:不是奶睡就是抱睡、哄睡難、小覺短、落地醒、不願意睡小床、學不會「自主入睡」。如果大多數嬰兒都有睡眠問題,那麼是不是我們制定的標準就有問題?其實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會發現上述「睡眠問題」,根本不該被稱為「問題」,這些本來就是正常現象。自主入睡目前主流的育兒觀,是戒「奶睡」、「抱睡」,訓練「自主入睡」。
  • 125個媽媽圍觀3個月寶寶猝死!嬰兒睡眠訓練比「虐畜」更可怕
    真的無法相信,125個媽媽,一起在微信群裡眼睜睜地圍觀了一個3個月大的寶寶,聲嘶力竭地哭了1個多小時,眼看著這個還很弱小的寶寶,用盡了求生的力量在拼命蹬腿、抬頭、掙扎、哭喊,眼看著她的小腳卡在嬰兒床的欄杆裡,小腦袋撲倒在床上,口鼻被捂住……直到她再也不能發出聲音……
  • 3個月的小嬰兒猝死,「獨立睡眠訓練」還要再害多少人?
    ,讓3個月大的嬰兒跟自己分房睡,目的是訓練嬰兒的獨立入睡能力。在「訓練」時,嬰兒突然翻身趴睡,而媽媽就在隔壁房間,一邊聽著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看監控,一邊不停地在群裡@所謂的答疑老師。結果,等媽媽2個小時後再進房間餵奶時發現,孩子已經窒息死亡。
  • 3個月嬰兒睡覺猝死: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一個新手媽媽加入了一個付費的睡眠引導群,訓練3個月的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怎麼獨立入睡?就是把孩子和媽媽分房睡,而且是睡在完全漆黑的房間裡,媽媽只能在外面看監控。自主睡眠訓練,真的有必要嗎?再來說說,現在很火的「睡眠訓練」和「睡眠引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打開「某紅書」,就有很多寶媽自豪地分享如何成功讓孩子分房自主入睡。年齡從新聞裡的3個月大,到1歲不等。
  • 3個月嬰兒睡覺猝死:瘋傳的「睡眠訓練法」,還要坑多少孩子?
    一個新手媽媽加入了一個付費的睡眠引導群,訓練3個月的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怎麼獨立入睡?記住一句話:仰著睡覺趴著玩。自主睡眠訓練,真的有必要嗎?再來說說,現在很火的「睡眠訓練」和「睡眠引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一打開「某紅書」,就有很多寶媽自豪地分享如何成功讓孩子分房自主入睡。
  • 嬰兒如果不主動進行睡眠訓練,長大後會自然地學會自主入睡嗎?
    但這個過程中,往往也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這是一個寶寶生活方式的訓練過程,在媽媽的不斷調教下,寶寶才會從依賴,漸漸變成能夠獨立做事。在寶寶的自主睡覺這件事情上,就會有人問:嬰兒如果沒有主動經過人為地戒掉奶睡、抱睡,在日常的成長過程中也不進行可以的睡眠訓練,到了長大以後會自然地學會自主入睡嗎?
  • 3個月嬰兒「趴睡訓練」身亡:別再用教條主義去傷害孩子
    一提到寶寶的睡眠問題,絕對能排的上「新手寶媽操心榜」前三名了!關於寶寶睡眠問題的每一種情況都讓媽媽們很崩潰。近日,就有一位新手媽媽加入付費睡眠引導群,讓自己三個月大的寶寶分房趴睡訓練獨立入睡能力。當事視頻截圖在這裡果果想說,寶寶的哭鬧本來就是一種訴說,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哭聲就是他的一種語言,當你無法正確判斷時請不要選擇忽視!而那些所謂前沿的育兒方式,請別太輕易相信!
  • 3個月嬰兒「趴睡訓練」身亡:別再用教條主義去傷害孩子
    一提到寶寶的睡眠問題,絕對能排的上「新手寶媽操心榜」前三名了!關於寶寶睡眠問題的每一種情況都讓媽媽們很崩潰。近日,就有一位新手媽媽加入付費睡眠引導群,讓自己三個月大的寶寶分房趴睡訓練獨立入睡能力。自己在外面看監控觀察,以訓練寶寶解鎖趴睡,然而在訓練過程中寶寶獨自在房間裡趴著大哭,這位媽媽並未進入房間查看,反而在群內問其他人這樣哭正常嗎?
  • 闢謠:媽媽輕拍哄睡寶寶,幫助睡眠?3個方法,讓嬰兒自主入睡
    想要讓嬰兒有自主入睡的習慣,我們爸爸媽媽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1 良好的入睡方式首先是良好的入睡方式很重要。你會怎麼哄睡寶寶呢?餵奶,抱著腰,還是抱著走?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 比較好的方法是,當寶寶有睡意時,就將其放進小床裡,讓他最後在小床裡睡著是最理想的。
  • 闢謠:媽媽輕拍哄睡寶寶,幫助睡眠?3個方法,讓嬰兒自主入睡
    一、什麼是嬰兒自主入睡?說到讓寶寶自主入睡,你可能會說,這個好啊,那麼什麼是自主入睡呢?其實自主入睡的定義就是,寶寶自己能夠安撫自己入睡,而不需要每次都依靠爸爸媽媽。我們的寶寶在夜裡可以一次性睡到6到8個小時左右。
  • 孩子「哄睡」需講究方法:用這5個「睡眠道具」,讓寶寶睡個好覺
    生活中很多的寶媽跟我訴說過類似的煩惱,每次聽完他們的訴說只有,我都發現主要原因出在哄孩子入睡的問題上,其實哄孩子入睡也需要講究方法,學會用這5個科學的哄睡法,才能讓寶寶睡個好覺。這樣一來,孩子的睡眠缺乏規律性,就會導致孩子身體的免疫力下降,對孩子的身體健康造成消極影響。所以父母在白天要多儘可能陪伴孩子,不要讓孩子產生白天瞌睡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孩子在晚上更好的入睡。那麼,父母要如何哄孩子入睡才更好呢?學會使用這"5個睡覺道具",才能讓寶寶健康睡個好覺。
  • 睡眠訓練:我的寶寶什麼時候才能一睡到天亮?寶寶要多少睡眠時間
    0到4個月的年齡歸是嬰兒自主開始決定「何時入睡」的中期。一般是0-4個月的寶寶,24小時內平均睡眠14-17小時。但是,不需要完全遵守,如果媽媽有空,可以用手機記事本或紙質記事本——記錄一下寶寶的睡眠時間,以觀察寶寶自身的睡眠時段和模式變化。而且,通常這將在他的第四個月左右開始有新改變。
  • 3個月寶寶就這樣被悶死,只因媽媽迷信睡眠訓練……
    一個寶寶死在了病態的育兒方法下。4月16日,一名寶媽按照自己加入的「嬰兒趴睡訓練群」的方法,對自己3個月大的寶寶進行強制睡眠訓練。這場訓練最終導致寶寶被悶死,而且更讓人憤怒的是,寶媽眼睜睜看著孩子從大哭到哭聲減弱直至沒了呼吸,整個過程中沒有採取任何措施。
  • 3個月嬰兒趴睡死亡,關於寶寶睡覺還有多少坑?
    一個媽媽加入昂貴的嬰兒睡眠引導群,為了讓3個月大的寶寶解鎖「趴睡技能「」,把孩子單獨放在一個房間裡,任憑孩子大哭也不管。向群內的引導老師提問沒有回覆,然後在群裡和其他群友討論:「這樣的哭聲沒事吧?要不要幫她反過來?」
  • 實用嬰兒睡眠法,輕鬆搞定寶寶的睡眠
    今天晚上,在經過了環境布置、安靜的陪伴,以及安撫後,嘟嘟順利自主入睡了。從放到小床上到睡著,不到20分鐘。我很滿意,這樣我和孩子都不累,也不折騰,對於晚上的睡眠是一個良好的開始。睡眠訓練讓一家人都受益。我是使用程序育兒法來訓練嘟嘟的睡眠的,其實操作方法並不難。
  • 3個月女嬰訓練趴睡窒息身亡,關於「睡眠訓練」我們需要知道的事
    那些被進行睡眠訓練的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前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個新手媽媽付費加入了睡眠訓練群,孩子才3個月,被要求跟媽媽分房睡覺,而媽媽只能在外面看監控,一次來訓練寶寶的獨立入睡能力。寶寶因為趴睡被壓住口鼻,窒息大哭,媽媽以為這樣的哭聲是正常反應,繼續對孩子進行「睡訓」,結果兩小時後,進去餵奶時發現孩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真的讓人痛心。看到這則新聞,媽媽群裡炸開了鍋,紛紛替孩子感到惋惜,有的指責那位媽媽,還有人把矛頭指向睡眠訓練機構。但是無論說什麼,事情已經發生了,再多的指責都已經沒有意義。
  • 寶寶睡覺要訓練?「解放」媽媽雙手,「困住」了寶寶的安全感
    寶寶睡眠周期不長,有的家長會選擇睡眠訓練來讓寶寶睡「整覺」,這樣到底好不好。寶寶如果睡得不好,不僅會讓媽媽憂心忡忡,還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呢。這個時候很多媽媽就會想很多辦法,比如說通過一些睡眠的訓練,例如分開睡,讓寶寶睡小床媽媽睡大床,或者是哭聲免疫的方法來讓寶寶能睡一整晚,但是這些方法真的好嗎,這些辦法有沒有用呢?
  • 嬰兒睡眠指南:5個常見的睡眠問題和解決方法
    睡眠成為了一種壓力,你可能想知道你是否以某種方式導致你的寶寶經常醒來或睡眠斷斷續續。放鬆。所有的媽媽都會在照顧寶寶的時候遇到棘手的問題,就像做其他育兒決定一樣,解決這些問題的「正確」方法不止一種。在這裡,我們收集了五種令人困惑的睡眠場景,並向其他父母和睡眠專家尋求了可能的解決辦法。
  • 3個月嬰兒趴睡窒息,訓練孩子睡眠,這才是關鍵!
    近些天,被那則「自主入睡」的新聞著實嚇了一跳,一個年輕的媽媽花錢報了某平臺的「嬰兒睡眠引導課程」,在「老師」的指導下,她把三個月大的女兒一個人放在房間睡覺,自己則通過監控查看孩子的睡眠情況。意指我家那不滿一歲的二娃還沒達到自主睡眠。確實,現在我們仍有一部分時間要為孩子的睡眠煩惱,尤其是我,每次孩子遲遲不肯入睡時,我都會被氣到心肝脾肺腎連著疼。但我還是有信心的,因為姐姐我們從小培養,現在7歲的她,每晚洗漱完畢後,閱讀40分鐘,然後9點半自己開始睡覺,7點起床(到校上學就6點起床)。
  • 3個月寶寶趴睡身亡,嬰兒需要怎樣的「科學睡眠方法」?
    例如,哭聲免疫法認為,嬰兒需要學會如何安撫自己的情緒,而學會安撫自己的重要放方法就是留給他一些單獨哭泣的時間;無淚法,提倡睡眠訓練雖然重要,但更要鼓勵媽媽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來解決嬰兒睡眠問題;5S法則更強調實際操作:襁褓裹緊、側位/俯臥睡覺,家長用聲音進行安撫,然後搖動寶寶,並給寶寶安撫奶嘴或者手指。那麼,這些方法是否就放之四海皆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