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攢肚和便秘是有區別的,攢肚對娃來說是好事。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在育兒的過程中,屎尿屁永遠是寶媽們討論最多的問題,在這其中,寶寶「攢肚」又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存在,有點兒說不清道不明的意思,堪稱未解之謎。
原因很簡單,很多家長分不清它和便秘的區別。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種經歷,娃4、5天沒拉了,但是還是能吃能喝的,這種情況是便秘嗎?不是便秘就是攢肚?那攢肚是咋回事?要不眼看醫生哇?咱們今天就來好好說說「攢肚」。
「攢肚」在醫學上並沒有明確的說法,但在日常生活中確實非常常見的情況。很多孩子都會有。有的娃攢肚3、4天,有的6、7天,極端甚至還有十幾二十天的。
「攢肚」通俗來說,是指小嬰兒在滿月之後,排便習慣毫無徵兆的忽然改變,從最初的一天拉幾次變成了好幾天都不拉一次的現象。尤其是母乳餵養的寶寶更加常見。
對於多數家長來說,如果孩子2、3天不拉,還算能忍。可要5、6天,或者到了一星期還不拉,很多家長就扛不住了。肯定會急得不行。
其實還真不用著急,攢肚對於娃來說不是壞事,反而是寶寶消化能力加強的標誌之一。
▼咱們先說說便便是怎麼形成的
食物先從嘴裡被牙齒研磨碎後進入到胃裡,之後被胃部消化,變成粥狀進入小腸,在小腸裡,大部分的營養都會被消化吸收掉,剩餘的殘渣、部分水分和部分無機鹽會被運送到的大腸。
在大腸裡,這些水分和無機鹽也別吸收了,就剩下一堆食物殘渣了,食物殘渣積累到的一定程度,人們就有便意,就需要排洩了,便便就被排出來了。
簡單來說,便便就是我們吃下食物吸收營養後所剩下的殘渣,不過這些殘渣不是想拉就能拉的,還得看看人體自身的消化能力,以及殘渣攢到什麼程度了。
▼那為啥寶寶會攢肚呢?
了解了上面便便的形成,再說攢肚就更好理解了,寶寶攢肚說白了就是積攢便便的過程。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身體各項機能發育尚未完全,所以會出現一天拉好幾次的情況。這時候的便便基本都很稀,很多營養沒被吸收就被排出來了。
等娃滿月之後,體內消化系統的產酶會明顯的大幅增加,娃對食物的消化能力也大大增強了,因此被吸收的營養多了,剩下食物殘渣就少了,這些少量的殘渣不足以刺激直腸蠕動排便。
於是便出現了攢肚的情況。
所以說,攢肚的出現說明寶媽的母乳營養非常均衡,孩子的身體發育十分良好,攢肚不是娃拉不出便便,而是便便還沒攢夠,不足以刺激排洩,只要娃身體發育的沒差,就不用太擔心。
雖然攢肚是正常的,但是娃好幾天不拉,不少家長還是會擔心娃是否是便秘了,畢竟攢肚和便秘確實不好判斷。
這裡有三個方法教大家區分。
1)看娃精神狀態
攢肚的娃精神良好,吃喝也沒問題,和平常比沒什麼差異,而便秘的娃則是比較焦躁,因為肚裡的「存貨」積壓太多,又很難受,因此吃的也很少。
2)看娃排便時狀態
攢肚的娃即便幾天沒拉,拉的時候也不會很痛苦,會非常順利,但便秘的娃就不同了,拉臭臭的時候會比較用力,有的時候甚至會脹紅了臉。
3)看娃便便的樣子
攢肚的娃排出的便便都是黃色偏軟的便便,或者直接是黃色的糊糊狀,而便秘的娃則不同,拉出的臭臭都是幹硬的,或者是顆粒狀的,嚴重還有血絲或者粘液。
總結起來如下圖。
對於絕大部分6個月前還沒添加輔食的娃來說,大便少的情況基本都是攢肚,很少會有便秘的情況。
如果家長還是擔心娃不排便,那麼可以嘗試給娃按摩,來幫助娃排便。最簡單好用的就是腹部按摩法,它能幫助娃促進腸道蠕動,有助於排氣以及排便。
首先讓娃平躺,然後以娃的肚臍為中心,雙手分別從左下滑向右上,兩手交替著以順時針的方向進行按摩,做3到5次。具體看下圖。
錦鯉媽咪有話說
說到最後,攢肚其實是娃生長發育過程中很正常的生理現象,「該拉自然會拉」,不過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是「玻璃心」,如果還是太擔心,就去諮詢醫生吧,至少這樣心理會平衡。
當然,因為每個娃的體質各有不同,生長發育也存在區別,沒有攢肚也不能說明孩子身體不好,畢竟影響娃排便的原因有很多。